第八十七章 修路架桥
作者:司农舍人      更新:2022-11-19 08:16      字数:5112
  祝崇学已经见识到外甥的能力了,他一早就去看挖沟效果,这会儿就来和大哥商量,说:“姚庄的荒地已经谈下来了,合同也签了。你看咱们这二十个梨树空儿怎么办?反正也是从大队里讨要回来的,又不在交粮的账册上,就卖给他吧!咱这庄每家都有最低两个树空儿的,就按六十年算,最好能换点钱,大家都能够盖上新房子。”

  阿绣的爹也是精明老油条,就说:“这事儿你出面,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个会商量一下,看什么价格能出让?东子不在家,他说一些事儿交给那个老王处理,我们商量好了,就和老王谈谈!”

  一个穿制服的英俊男青年出来,说:“温度差不多了吧!我来收割大麦。”

  阿绣连忙说:“我回去找袋子装粮食吧!”

  男青年笑了下,说:“不用!你还得用架子车拉回去,不如在地里晒着吧!”

  他回头朝帐篷里喊一声:“老七!老八!等会把帆布摊开晒粮食!”

  屋里人答应一声,好像在吃东西,阿绣也没好意思进去看。

  收割机收麦子,这可是稀罕事。村民的认识停留在电影正片前面的新闻简报里,那上面是东北大农场的康麦因收大豆的画面,还有大拖斗跟着接粮食。今天见识了这个小蛤蟆,长得有点小巧俊气,就是不知道效果怎么样。

  机器一响,看挖机的人就一窝蜂过来看它工作。

  这台收割机当然和当前的主流收割机不太一样,它是丁文东订购久保田公司的早期产品,纯正的东洋货。

  叫老五的小伙子戴着墨镜,穿着军绿裤子,稳稳地落下割台,前部拨轮开始转动。这种稀稀拉拉的大麦,每亩能打三百斤就足天了,机器毫不费劲的移动着,后面的麦秸被粉碎,均匀地撒在地里,有人跟着扒拉着看是不是洒了麦粒,转头就洒了一头麦糠。嘀嗒小说网

  老王说:“大家离远一点,驾驶员看不见后面,小心碰着!”

  祝老爹和姚大舅都过来看,插竹竿区域以内的六亩地,全部收完,粮仓也没有满载警报。因为不要麦秸,麦茬留的较高,喂入量小了,机器跑得快,四十多分钟,就把一大块地腾出来了。

  又在西边地里转了几圈,割出一大片空地,那是摊帆布的位置。

  两个同样戴着墨镜的年轻人出来,麻溜的扛着两卷帆布,动作一致的往西跑,两人合作配合协调,很快就把两块帆布拼接摊开,收割机长脖子卸粮管子伸到里面,哗啦啦倒开一片,引得更多人过去看大麦籽粒完整度、颜色,看收得干净不干净?

  塔读小说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老王拔掉地里的竹竿,招手喊姚老虎过来,在空地西南角又插上标杆,说:“这里是一口水塘,取土垫高北边晒场,你把闲人赶走吧!小心碰着了!”

  不用他去喊,卡特挖机就知道似的,丢下梨树过来了,从西端开始,沿着竹竿开始挖土。

  这口水塘不太大,东西长方形,包括南边的旧水沟,塘口面积一千五百平方左右,土方量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三米半深度,扣掉坡度。三千多方土,两台车干活儿,明天天亮后就能完成。

  小松的挖臂不足,倒退着第一层挖完,就要上来平地,卡特的挖臂较长,九米多的长度,站在坑边,能把土方扔出很远。

  围观者很快就视觉疲劳了,大中午的太阳下,晒得脊背发烫,很多人就慢慢散去。

  有人围着换班下来的老五问东问西:“这机器收麦子得多少钱一亩地啊?”

  老五比较实在,就说:“这台机器买下来花了十六万八!是准备自己使用的,按照十五年的使用寿命,一年就得折旧费用一万一千二,每年按照一千亩地作业量计算,一亩就得十一块多的磨损折旧费。加上柴油机油黄油和零部件损耗,还有司机的工资,那就得加倍计算,不算农机站的管理费,一亩地至少得二十二块五才能维持成本。要是再交些管理费什么的,最低就得二十五一亩。”

  “有点贵啊!二十五块就得卖百十斤大麦了!”

  叫老五的小伙子笑笑,没有答复。

  姚大凤姐妹几个七手八脚把大麦晒开,厚重的帆布很平整,和晒场差不多,却更聚集热量,光着脚上去,就烫得三凤直蹦。几个人就商量叫老五给自家的大麦割掉,反正也不差这几天,早点晒干早点省事!万一下雨了,泥水里玩镰刀就麻烦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pp。

  换地的事儿已经协商好了,那几家邻居一看收割这么简单,就想蹭一下,过来说:“阿绣啊!你也该叫我老舅的,以前经常来我门口玩儿,那块大麦地换给你大舅了,你看现在机器也是闲着,给我那块大麦割掉,你们就可以继续挖沟了!

  阿绣说:“我也不当家啊!林场的事都是那个老王在管着,我和他说说吧!”

  老王比较固执,答复说:“我们的优先任务是建设道路晒场,割麦也可以,但是费用是每亩二十五块,你那块地六亩二分,收割费一百五十多块,老板说过,亲戚邻居第一次使用可以优惠一半儿,收你七十五块吧!你找东西接粮食吧!”

  姚大舅有点恼火,哪有这样做事的?还没干活就要先收钱?万一他反悔了,就耽误事儿了。

  那几家人一听真的按亲戚亲情半价,连忙说:“好好!我们马上回去拿钱,找东西来接粮食。”

  老五是不管这些账务的,见老王挥挥手,就开着机器往北走。

  二凤过来和姚老爹也说要收割,那就也挨着割大麦吧!

  中午的时候,阿绣送来一抱韭菜莴笋蒜苔等蔬菜,说明天再打点豆腐买点豆芽吧!老王拒绝说:“不用麻烦了,我们带的有速食方便食品,还有罐头干粮,真的不用了!等会儿叫老六去挑水就行了。”

  到了下午三点,第一层一米深的表层土全部移走,水塘雏形出现了,卡特上来用推铲把土方推平碾压一遍,下去继续加深。

  王志峰和王志宇来了,另外四个姚大舅找来的小青年也来了。两个是北边村子的,其中一个是姚大舅的未来女婿,叫周大旺,很聪明勤快。另一个是西边金庄的,叫金侨志,都是亲戚连亲戚的关系。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pp。

  叫老六的制服士兵走出来,带领王志宇金侨志周大旺五个人去干活,他们的工作就是整理梨树枝干。

  老六拿着油锯,前面截树,周大旺拿着长把砍山斧砍树枝,其他人就把树干树枝分开堆放,依旧码放在地中间,一溜没放倒的梨树中间卡着,垛得很高的一溜。

  记工就从今天开始。王志峰被老王安排去跟着老五,学习操作收割机。

  只有有心人才会注意几个制服司机的相貌,这里面就包括大凤和附近村里姑娘。

  不知道为什么,村里姑娘有很多,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光棍呢?假如三十年后,别说姑娘了,想在村里找个四十岁的老媳妇也很困难!

  大凤就发现,这个老五老六,和开挖机的老三老四都好像是表兄弟,眉目相似不说,那称呼排行就能证明他们很熟悉密切。不知道阿绣从哪请来的这帮人,一个个动作麻溜,一说话就先笑,看人就令人心发慌,也不知道人家有对象没有?

  不说她们开始动了春心的事儿,家里还没有造好晒场,这大麦割掉了,总不能也拿床单铺地上接粮食吧?

  大凤就上前找老五说话,问能不能再找一块帆布,等大麦晒干,就还给你!

  老五看看她,说:“那真不巧了!我们就带两块帆布过来。要不把帐篷拆了,我们晚上睡外面?”

  大凤就红了脸,失望的说:“没有就算了!”

  塔读小说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老五说:“还有个办法要不要听?”

  见大凤回头看看,就说:“把那两块堆在一起,反正也晒得差不多了!不就腾出来一块吗?”

  入夜,人停机器不停,他们换班吃饭加油加水,继续连夜工作。

  到了九点,人们没有了新鲜感,周围就没人了。这里没有地方住,王志峰几个工人也回家了!

  夜里挖掘机上路来,把三百多米的辅路破开,中间挖了薄薄一层浮土,又把西侧排水沟向外扩展一些,履带来回碾压,把道路扩展到五米半宽,那条草路就变成中间低洼的一道槽子。

  姚大舅和祝老爹祝从学三个回家吃饭后,过来看着场子。地里堆着大麦,帆布折起来盖着,他和姚大舅还是不放心,就那点产量,谁再趁乱背走了就可惜了!

  几个人叫老王过来,商量西边这块地的事儿。

  祝崇学和村里人商量过了,这二十个树空儿五十亩地确定要卖给丁文东,他们的要价有点高,一亩地要三十块,说是按六十年计算,也就是每亩一千八,可以永久转给他。

  这个价格和方式别说老王不同意了,就是姚大舅也不同意。老王说价格太高,我们在京都买地,也没有一千八的价格,再说了,你们也没有权利私下卖地吧?

  姚大舅也是这个意思,说:“这块地是大队的,你们占着耕种,将来还是回入账册交公粮的,现在想私下卖掉,不可能!大队部给你们作证,就是非法买卖。不行!”

  塔读小说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祝崇学也是能说会道,说:“咱就八家人,加上刚刚分家的祝道成,才九家人,你看老庄子什么样了?两头路口都过不了小四轮。咱村是全大队最贫困最低洼的村子,苍蝇不下蛆,蛤蟆不叫唤的荒地,两个机井什么的都没有,你那庄还拿块地换眼机井呢!”

  “是啊!姚庄能卖块地,我为什么不能卖?”

  姚大舅有点理亏,只得说:“东子不是外人,不能卖贵了!”

  他们把老余找来,商量一下,和老王达成谅解:每亩地承包费二十块,五十年共计五万,大队作证,以后不把这块地计入总账上,也不给他们村增加额外负担,但村里要抽走百分之三十管理费,后来又降到二十。然后合同上写的是长期转让,也就是说,丁文东用五万块钱买了这五十亩地的永久使用权。

  在祝崇学的运作协调下,村民也同意这个结果。原本那就不是自己的土地,竟然还卖了四万块钱。这个按家分钱,每家都能盖起一座砖墙小院子了。

  等不及丁文东回来,老王做主,把合同签订下来,由老余和祝崇学去做了公证,就把这个交易交割下来。

  村里老门老户有八家人,也就是前几年分地时的固定户数,每家人分了两个树空儿五亩地,一亩地摊八百块,五亩就是四千块。

  最南边靠着路边,属于祝崇学所有,那儿有个大路沟,翻上来的黄土土质较差,还是放牛孩爱糟蹋的地方,就多给一个树空儿。最北边的也是类似状况,更加低洼,别人不要,祝老爹是队长,只能包容着。因为整块地都是他主张抢占回来的,加上西北角地势洼,还窝水排不走,就多给一空儿。阿绣家在这里就有四个树空儿。另外还有一个多余的两亩半树空,给谁谁不要,撇在最中间,那里有几座坟地,长满荒草,现在还是荒地没人开荒。

  阿绣家实际分地就是这里和西北角的十四亩地,横路南边的水田靠着塘口,旱地也高些,十八亩都给了祝道成,这边的洼地他也不要。

  听说要分钱,祝道成来捣乱了,说:我也是这村的人,分钱得有我的份儿!

  塔读小说pp更多优质免费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于是,一番争吵后,阿绣不想老爹生气,做主给了他四千块钱,说:“好地你已经选走了,牛也给你了,小四轮也给你买了,还好意思来争这个?这些钱你拿走,大路以北没你的事儿了!也不要再过来了!”

  第二天早上,点钟的左右,路上来了一溜大拖车,还有台很大的铲车。沿着那条破开的土路,卡车倾倒一路大块石料渣土,然后停在新垫起来的塘埂上,挖掘机过去平整路面。前面挖斗扒拉着,铲刀推平,履带碾压,就能通过第二车了。

  第一辆空车返回,第二辆车下路,重复同样的动作。姚大舅问司机哪里来的?多少钱一车石料?

  司机说,前天有人去石料厂订货,说叫送到这里来的。我们论方买,不论车,一车十二方,三百块钱。

  对于卡特来说,一挖斗一方多的出土量,应该很快完成土方任务的,可它还要上来平整地面,还要压实碾平,这就耽误了时间。

  不过,老王的计算很精确,池塘南侧最远处的土方移动过来,堆积高地最北侧,地面达到规划中的垫高一米二高度后,再后退着扩展高地面积,那上面就开始堆起山高的石渣,和十几车河砂。这个进料工作和挖塘垫土工作,一直到第三天上午九点,才同时结束。

  姚大舅天天老早就过来看进度,发现水塘底部已经渗出许多积水,晒场上面,堆着大量石料石子河砂,还有一大垛水泥。东北角靠着帐篷的路边放着两个搅拌机一台铲车,一辆大卡车,还有些不知名的机械设备。

  卡特在三千多平方的黑湿泥土上一趟趟的来回碾压,用自身重量把地面轧得再实在点,还要去碾压找平那三百米辅路,把路口挖断,内侧堆起泥土,王工派刘社会在那看着,不让人员随意进来。

  高地上的垫土不是一下子堆起来的,是一层层推过来,反复碾压的,不用担心沉降问题导致硬化面的破裂。

  地面碾好后,挖机和铲车都上来工作,在表层摊开一层烂石块石砾混合砂土,直接把它碾进湿泥土里,撒开一层筑路用的三合土,上面铺设石料,依旧是履带反复碾压,整理平整后,已经到了下午五点。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看热闹的人逐渐离开,阿绣姐妹也在收拢粮食,费劲的拉帆布盖上,粮食干度还不够,明天还得再晒一天才能装袋拉回去。

  大凤家的大麦,还得等自己这块帆布腾出来,再晒一天才行。

  卡车上的发电机启动,整片工地一片光明。大卡车上卸下来一堆模板在北侧摆好位置,上面插上粗大的钢管。周围固定模具,搅拌机开始工作,铲车上料接料,水泥场面就一绺绺的铺展开来。

  这里工具太多,场面混乱,王志峰那几个工人都不能回家,得留下加班帮忙,祝崇学带着村民劳力来帮忙,却插不上手,说是看热闹合适些。

  姚老虎爷俩和祝老爹也来看场子,谁困了就在棚子里睡会儿。

  大麦地里用竹棍搭个架子,蒙块布单子遮挡露水,劳累的人就轮流蜷缩着,躺在下面碎麦草上迷糊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