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学派!
作者:帅帅辛普森      更新:2022-09-17 00:03      字数:6340
  出了酒楼。

  苏长歌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蛟龙走水一事,涉及到的人比他之前预想还要多,还要复杂。

  本以为是豪强商贾和地方官员相互勾结,但没想到宗室成员也参与其中,而且看样子吴王在这个利益集团内地位还挺高。

  就是不知道。

  吴王是不是整件事的主谋。

  若是,倒也好办,找到证据以谋逆罪名,将整个吴王府给踏平。

  若不是就有些麻烦了。

  毕竟能构建这样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还能让一个宗室王爷听话,这样的城府和手段,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如此想着。

  耳边传来一道轻柔的声音。

  “长歌。”

  “我们现在去哪”

  鱼幼薇开口,俏脸上有些绯红,一双美眸春水荡漾,水汪汪的。

  “去军营。”

  苏长歌松开握住她的手。

  刚才局势不明。

  他也不敢保证对方会不会掀桌子,这才拉着鱼幼薇一起离开。

  “其实就算牵着也没事。”

  感受到手心的温暖离开,鱼幼薇稍微有些失落,低声自语一句。

  苏长歌看了她一眼,虽有不解,但还是去握住她的手,牵着她抬步朝军营走去,准备调兵包围江坝,以免有人动手脚。

  而再次被牵手。

  鱼幼薇眸光一亮,芳心轻轻颤动。

  若说前面还不敢肯定。

  那么此刻她可以百分百确定,苏长歌对自己,至少有那么点喜欢。

  一时之间,鱼幼薇俏脸展露笑颜,春眸中只剩他一人,心中不由在想,他是什么时候喜欢自己的自己要不要趁现在表露心意日后两人的孩子改叫什么名字

  不多时,在经过一番问路后。

  两人就这么来到军营。

  苏长歌担任江南宣抚使。

  一般来说,职责是巡视战后及水旱地区,安抚该地百姓。

  但也有统帅军政之事的职权。

  毕竟安抚一事,不能光靠嘴说说,没有枪杆子,有人闹事怎么办

  老皇帝让他担任此职,应该也是考虑到,万一没有劝服蛟龙,仙门修士和蛟龙动手,殃及百姓,需要强势镇压江南地区。

  因为现在的大晋。

  有外敌窥伺,内部若是再民变,还是江南地区,那无疑是雪上加霜。

  “来者何人”

  军营门口的士卒出言询问。

  “吾乃朝廷授封楚国公,江南宣抚使。”

  苏长歌开口。

  从袖中拿出陛下颁发的圣旨。

  “卑职拜见楚国公。”

  守门士卒本就没见过世面,听到这话立即低头抱拳,一脸恭敬之色。

  “嗯。”

  苏长歌应了一声。

  牵着鱼幼薇走进军营之中。

  校场上,除了寥寥几人以外,大部分士卒都是无精打采的操练。

  看到这一幕,苏长歌微微蹙眉。

  但也没说什么。

  跟皇都精锐不同,江南承平已久,没有战事,士卒粮饷也没多高,凡是入伍之人,大多都是家中没有田产,跑这找条活路。

  毕竟若真想建功立业。

  也不会在这操练,而是奔赴边疆了。

  好男不当兵。

  江南文风可比皇都还要深厚。

  正想着,一个文绉绉的男人从军帐中走出,脸上堆满笑意。

  “卑职庐江郡郡尉李屿。”

  “拜见楚国公。”

  李屿对着苏长歌深深一拜。

  郡尉在一郡之中,品级仅次于太守,主管军政,偶尔也可代摄民政之事。

  虽是武职。

  但大晋地方武备向来是以文御武。

  “嗯。”

  苏长歌点点头,而后直接问道:“李郡尉,郡内现有多少官兵”

  “启禀楚国公。”

  “郡内大概有两万六千名官兵,”

  “去掉下方各县,郡府内约有一万五千名官兵,可供国公您随时差遣。”

  李屿混迹官场几十年,一听这话就知道苏长歌是想调兵,立即出言对其示好,顺带试探这位上面来的国公想调兵干什么。

  难不成哪里出现叛乱了

  “好,事急从权。”

  “传本国公口令,立即召集郡府内的各级官兵,全部到军营外集合。”

  苏长歌开口。

  他虽然对江南官兵的战斗力不抱太大希望,但有总比没有好。

  一万五千人正好轮替围住江坝还。

  “卑职遵命。”

  李屿先是抱拳行礼,而后再问道:“敢问国公,您调兵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镇守江坝,防止蛟龙作祟。”

  苏长歌出声答道。

  “原来如此。”

  听到这话,李屿点了点头。

  蛟龙一事他也知道。

  现在整个江南的百姓都在争抢粮盐,粮盐的价格涨到之前三倍不止。

  不过这对他而言倒是好事,盐商富贾赚了钱,每月的孝敬也会变多,至于百姓多么饥苦,那关他屁事,他只管军政。

  随后,李屿派人去召集士卒。

  自己则站在楚国公左右。

  急楚国公之所急,虑楚国公之所虑,希望他能提携自己一把。

  只不过接下来的时间苏长歌一言不发。

  这让李屿感到可惜。

  很快,士卒们集结在营地门口。

  苏长歌一眼望去,排在前面的将士还算整齐,但到后面就歪歪斜斜。

  这样的军队,几乎没有半点战斗力,不过他也没指望这群士卒上战场打仗,只是守住江坝,不让闲杂人员进去。

  正想着。

  一个仆役打扮的人走到李屿身边。

  附在耳边小声说道。

  “李郡尉,刚才楚国公在酒楼内公然索贿,掌掴抬手,吴王殿下和乡绅富商都很恼怒,江南各级官员联名上书弹劾,并附上万民血书,恳求陛下主持公道。”

  “若此时您和他走得近。”

  “将来乡绅富商,还有庐江郡的官员们,恐会难做啊。”

  听到耳边的话,李屿瞥了眼苏长歌,眼神闪烁,似乎是在做抉择。

  随后,踏步上前一脸正色道。

  “楚国公,根据大晋律令,凡一万以上官兵调动,需要太守纸谕。”

  “您虽是宣抚使,但一万五千名官兵调动,干系重大,卑职不敢擅作主张,要不您还是跟黄太守商议之后再调兵。”

  李屿开口。

  在中枢空降国公和江南官绅之间。

  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前者是马上要被吴王、江南官员,还有商贾豪绅联名弹劾的国公,自身难保。

  后者是白花花的银子和女人。

  这选择很难吗

  闻言,苏长歌微微蹙眉。

  “本国公奉陛下诏书担任宣抚使,事急从权,何须太守谕令”

  他五感敏锐。

  自然听得到仆役对李屿说的话。

  而且也早有心理准备。

  毕竟连吴王和太守都牵扯进去,郡尉八成也不能豁免,但调兵势在必行,否则单靠自己怎么全天无间断挡住闲杂人等

  “那也不成。”

  “本郡尉得为庐江郡百姓考虑。”

  “而且若是将来陛下怪罪,卑职也不好交差,所以还请国公按规矩办事。”

  李屿一口咬定规矩。

  “陛下降罪,本国公自会一力承担。”

  苏长歌语气渐渐变冷。

  自己要对付蛟龙,要保百姓平安,这个节骨眼谁挡着他,谁就是敌人。

  “那也不成。”

  “国公你是世之圣贤,陛下宠臣,若东窗事发你自然无事,可卑职就惨了。”

  “所以还请国公莫要让卑职难做。”

  “实在不行,你去请示陛下,只要陛下降旨,卑职绝无二话。”

  李屿阴阳怪气的说道。

  既然双方已经撕破了脸皮。

  他也懒得装了。

  得罪了包括自己在内的江南官绅势力,也就看在国公的份上才好言好语。

  若苏长歌是白身,他此刻就该喊人‘请’他滚出去,顺带把身边那个娇美娘留下,送去吴王府,以此博个好前程。

  闻言,见对方依旧在推阻。

  还用皇帝当幌子。

  苏长歌懒得再跟对方赘言,目光冷冽。

  “难做”

  “难做那就不要做。”

  话音刚落。

  苏长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抽出身边士卒佩刀,直接朝李屿挥去。

  李屿本就是个文人,看到这一幕瞬间吓得肝胆俱丧,面色苍白,但还没等他躲避,喉咙间就多出一道骇人的疤痕。

  下一刻。

  滚烫的鲜血从脖颈流出。

  李屿本能的捂住伤口,瞪大了眼珠子,一脸难以置信的盯着苏长歌。

  他不敢相信。

  不敢相信此子杀伐居然如此果断。

  但还没等他多看两眼。

  过度失血就让他双腿一软,噗通一声摔倒在地,鲜血浸透衣物。

  突如其来的变故,刹那间,官兵们惊骇无比,满脸惶恐之色,阵型陡然散乱起来,望向苏长歌,不知该不该上前报仇。

  而李屿的亲信则是一脸惊慌失措。

  “郡尉!”

  “李郡尉!”

  几道声音接连响起。

  也就在这时,苏长歌身上突然绽放一道绚烂璀璨的金光。

  “吾乃楚国公苏长歌,奉陛下之命担任江南宣抚使,庐江郡郡尉李屿,心怀不轨,公然违抗上令,现以被本国公就地诛杀。”

  “郡内官兵,此刻起由本国公接管!”

  冷肃的声音响起。

  官兵们看着那耀眼夺目的金光,脸上露出震撼之色。

  他们虽然没读过书。

  但也知道,会发光的肯定不一般。

  而且苏长歌这个名字,他们也经常听人提起,知道是为国为民的圣贤。

  如今圣贤虽然动手杀了自己的长官,但却得到上天垂眷,那不用想,肯定是自己长官该杀,否则怎么会出现异象呢

  一时之间。

  刚才还惶恐慌乱的官兵。

  渐渐镇定下来。

  想到李屿平时克扣粮饷,鞭罚将士。

  众人不禁唾弃的瞥了眼他的尸体,而后满脸敬重的看着苏长歌。

  楚国公来了。

  青天就有了,江南就太平了。

  而看他们这样子。

  苏长歌心中略微有些惊讶。

  他知道异象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性,但也不至于转变的这么快。

  看样子,李屿平常对待士卒,应该没给什么好脸色,不过想想也是,依照大晋文人对武夫的鄙夷,能给好脸色才怪。

  “蛟龙走水,危及江南。”

  “若是江坝被毁。”

  “你们的父母孩子,兄弟姐妹,还有亲人朋友都要面临灭顶之灾。”

  “不仅要忍饥挨饿,颠沛流离,甚至可能为了换一口吃的而出卖身子,任他人肆意蹂躏,亦或者是易子而食,夫鬻其妻!”

  “这场灾祸。”

  “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必须慎之又慎!”

  “因此,惟恐有心怀叵测之人对江坝下手,即刻起封锁江坝周边。”

  “任何人不得出入!”

  “凡有胆敢私放人入内者,杀无赦!”

  “举报者赏银五十两!”

  “一旦发现可疑人员,直接拿下,交由本国公处置。”

  “核实之后,重赏白银五百两!”

  “若是发现有人抓良冒功,欺压周遭百姓,一律死罪!”

  苏长歌开口,定下规矩。

  官兵们听到这话。

  少数几个想借机牟利的人面色一黯,只好打消那歪心思。

  而大部分人此刻一脸严肃,他们虽然没读过书,但也知道楚国公说的在理,一旦洪灾发生,自己的亲朋好友首当其冲。

  “若此次安然度过。”

  “凡军中将士,不论品级,不论出身,一律赏银十两!”

  苏长歌话音刚落。

  鱼幼薇配合的从储物袋中取出一箱黄金,刺眼的金光让人呼吸急促。

  刹那间,在场将士顿时激动起来。

  十两银子。

  那就是一万文钱啊!

  他们一个月的粮饷也才不过一两银子,去江坝站个岗就能有十两,这不香

  想到这。

  将士们纷纷挺直了腰板,两眼放光。

  “楚国公,吾等定不辱命!”

  “楚国公仁义!”

  看到这一幕,苏长歌不以为意。

  钱不是什么脏东西,光谈仁义那是耍流氓,大家都是要吃饭的。

  更别说。

  花的还是公家的钱。

  随即,苏长歌依靠真佛印记。

  在将士中提拔数人,打压李屿原来的亲信派系,一拉一踩分化势力后。

  一万五千名官兵浩浩荡荡的出发。

  皇都,宫廷内。

  看着本该在江南降服蛟龙的陆从俭,老皇帝和太子神色有些疑惑。

  “陆尚书,发生何事”

  老皇帝开口。

  他倒不担心蛟龙撞毁江坝,否则现在奏疏就该像雪花般飞来。

  肯定是出了什么其他事。

  “启禀陛下。”

  “就在不久前,老臣与楚国公劝服蛟龙时,本该功成,但突然冒出一群仙门修士,假借帮忙之名惹怒蛟龙,致使功败垂成。”

  “索性有仙门义士出手,这些修士才被拿下,如今已经送到刑部审问。”

  “但楚国公怀疑”

  “整件事情,有人在幕后策划。”

  “而且极有可能是江南官员,勾结地方豪绅富商,想借洪灾牟取私利。”

  陆从俭开口。

  闻言,老皇帝和太子面色大变。

  蛟龙危及千万百姓的安危,江南官绅在幕后策划

  他们怎么敢!

  老皇帝面色陡然沉了下去。

  江南吏治,他一直都知道,曾经也整治过,但并没有多大成效。

  这次派苏长歌去江南,交给他的那封密函,也是想让他整治盐商,从他们手上拿几千万两银子过来,好充盈国库。

  但没想到。

  这群人竟然胆大包天到这种地步。

  故意放纵蛟龙走水,置江南数千万百姓,置大晋江山社稷于危难当中!

  禽兽尚且能养熟。

  不噬其主,可以人而反不如乎!

  这一刻,老皇帝心中像是有团火在烧,愤怒,无比愤怒,恨不得将涉及到这件事的人全部诛九族,不,诛十族!以惩其恶行!

  “知道有哪些人参与吗”

  老皇帝开口,语气森寒无比,充斥着暴虐的杀意。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此事老臣还在调查当中,尚且不知。”

  “但楚国公提议,先清查一年来囤积粮食,还有江南豪绅、官员、盐商名册,同时派厂卫搜集线索,一路追查下去。”

  “老臣以为此办法可行。”

  陆从俭出声,没有去抢苏长歌功劳。

  “嗯,那便依此行事。”

  “锦衣卫和东厂交给太子和你代掌,不管涉及到谁,一律追查到底!”

  “朕倒要瞧瞧。”

  “到底是哪些人敢如此胆大妄为!”

  老皇帝出言。

  按理来说,厂卫是不可能交给外臣来管的,可此事关系重大。

  而且陆从俭是个例外,虽然他门生众多,但从不结党,一生清廉正直,没有收受过贿赂和礼物,凡到任之处皆留下美名。

  将厂卫暂时交给他来管。

  老皇帝放心。

  况且,所谓的代掌只是调查江南一事,曾经的卷宗他也无权查看。

  至于太子自己老了。

  最近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有些担子总得交给后辈们来挑。

  “儿臣遵旨。”

  “老臣遵旨。”

  太子和陆从俭两人拱手行礼。

  “对了。”

  “苏长歌他现在如何”

  良久,怒气渐消的老皇帝看向陆从俭,询问大晋吉祥物现状。

  “楚国公带着他丈母娘,前往江坝镇守,等待朝廷援兵,同时防止幕后之人丧心病狂,铤而走险,对江坝动手脚。”

  陆从俭如实说道。

  “丈母娘”

  闻言,老皇帝和太子一脸懵逼。

  但很快便想到倾心苏长歌的那个仙门修士,眼中顿时闪过几分明了之色。

  “呵,此子倒是一家团聚。”

  老皇帝淡淡一笑。

  “但如今江南群狼环伺,又有蛟龙蛰伏,朕却不能把他扔在那不管。”

  “传朕旨意,请附近仙门修士出手,协助苏长歌镇守江坝,降服蛟龙,此事若成,朝廷必有重谢!江坝绝对不容有失!”

  老皇帝开口。

  既然知道有人在背后搞事情。

  作为大晋主宰。

  他当然不能任凭苏长歌携妻带丈母娘,一个人在那孤军奋战。

  “诺。”

  太子重重点头。

  江南,吴王府内。

  吴王赵珞组织官员上奏后便赶了回来。

  进到一个隐蔽的地下隧道中。

  穿过狭长的甬道,来到一间宽敞的密室,里面堆满了金银财宝。

  而在正中央,一个身穿黑袍,戴着斗笠的人盘腿坐在台上,全身上下只露出一双枯瘦干瘪的手,好似一层人皮包着骷髅。

  “陶先生。”

  赵珞一脸恭敬的喊着。

  “苏长歌不识趣,不仅卷走了两万万两银子,而且还杀了庐江郡的郡尉。”

  “有意与我们江南官绅作对。”

  “本王已经组织官员联名上奏,豪绅万人血书,定要将此子逐出江南。”

  声音回荡在密室当中,含有些许愤怨。

  “嗯。”

  “此事老夫已经知道。”

  老者点了点头,开口道:“苏长歌此子,与普通读书人不同。”

  “他处事善于变通,不拘于矩,杀伐果断,这样的人心思太重,运气又太好,而且肩负民望,清廉正直,不好对付。”

  “儒家,出了个人物。”

  声音响起。

  吴王赵珞脸色微变。

  “陶先生,您的意思是说,这次联名上奏可能伤不到苏长歌”

  他试探的问道。

  “不知道,要看皇帝如何处置。”

  陶先生语气平淡。

  他又不是神仙,皇帝的心意他怎么能猜透,只是依照他所知的情报来看。

  皇帝和太子对苏长歌很是信任,单凭江南官员上报和万民请愿,只能让其生出间隙,但想将苏长歌逐出江南没有可能。

  但无所谓。

  此子留或不留在江南对自己影响不大。

  只是不能拉拢过来有些可惜。

  这样的才华,若是能接替他的衣钵,他所憧憬的理念也就能实现。

  而此时,赵珞听到陶先生的话。

  眉头不由皱起,他还是第一次听这位先生说如此不确定的话。

  但转念一想,官员联名加万民血书,以皇帝那一向求稳的心态来看,为防百姓哗变,起码会对有些苏长歌微词,君臣生出间隙。

  甚至说不定立即召回皇都训斥一顿,同时加派另一位官员过来。

  如此想着。

  赵珞心情不由好了一些。

  再次看向陶先生,出言问道。

  “那蛟龙走水一事”

  “放心,一切都在老夫谋划当中,一个儒生掀不起什么浪花。”

  陶先生自信的说道。

  此言一出。

  吴王赵珞悬着的心落了下去。

  只要江南被淹没。

  他趁机宰了豪绅商贾这群存钱罐,便也可借此机会招揽人心,图谋天下。

  大家都姓赵,同一个祖宗,凭什么皇位一直轮到你们那脉坐我吴王一脉积攒上百年,钱粮无数,未尝不能当这天下共主!

  “先生可有什么要提点本王的”

  赵珞出言。

  “没有,王爷一切照旧即可。”

  陶先生语气平淡。

  “嗯,那本王先告辞。”

  赵珞开口应了一声,转身循着甬道走回去,心中比来时安稳了许多。

  而看着他渐渐离去的背影。

  陶先生脸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笑容。

  这种蠢货。

  也配觊觎天下共主的大位

  只要自己计划顺利,再过数年大晋分崩离析,天下大乱,草原入侵被击退。

  他就能扶持新主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拔一毛而立天下。”

  “不为也。”

  陶先生从怀中掏出一张残页,看着上面内容,口中幽幽叹了一声。

  这张纸上虽然只有一句话,但却是他毕生追求的理念。

  而为了实现这句话,他所想到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意愿,不会被武力强迫,来决定是否拔一毛的秩序。

  为此,他必须推翻腐朽的大晋王朝。

  至于过程中牺牲的百姓。

  这些死伤在所难免,而且反正那些愚民活着也只是终日耕种,浑浑噩噩。

  死了就死了。

  只要他能取代儒家那一套理论。

  证明天命在他们杨朱学派。

  死再多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