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第225章
作者:提灯摇曳      更新:2022-08-10 23:48      字数:3493
  莫不是风流云真的存了鸟……

  姜国军营。

  “可查清楚是什么人了?”季延连忙问道。

  “据说是个世子,之前从未行军打仗过,越国朝廷派他带了几万的援军刚到丘岷关。”

  “什么世子?叫什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再去探,务必事无巨细的打听清楚。”

  “是。”

  “季军师,也不必着急,咱们一路打过来,哪一次不是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叶行舟都不来了,上回我姜国密探随着使臣入京,也得知他们朝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猛将,早已不复十多年前,更何况还有您在呢,您的那些精良的机甲武器不是还没有拿出手呢?”

  季延白了说话的那人一眼,厉声道,“若再让我听到此等过于自负而掉以轻心的话,就从我的营帐滚出去!”

  几人立即闭嘴,悻悻然退了下去,背后却道。

  “这季延也未免过于胆小如鼠了,简直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还军师,啊呸!”

  “小声点,眼下咱们可都得听他的。”

  “迟早有你栽跟头的一天。”

  “我觉得也是,他那个性子油盐不进,还觉得自己挺清高,把咱们显得一无是处,也不知道自己暗地里得罪多少人呢?”

  “算了,算了,他能耐就他顶着呗,看他能耐到及时,走走走,去我帐里喝酒。”

  而与此同时,叶凉臣到了丘岷关和赵集汇合之后,也在对之前的对战情况作详细了解。

  “这季延据说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并不是姜国人士,他曾多次游历各国自谏才华,但是由于相貌丑陋,衣着粗鄙,多次被人驱逐,而且这些年来各国之间一直相安无事,他的军事才智也并不被看中,屡次碰壁,甚至到了衣不蔽体的地步?后来到了姜国遇到了还是还是皇子的陈澧,收留了他并加以赏识,陈澧继位之后,野心膨胀,对其十分重用,他如此才慢慢走到今天这一步!”

  赵集与季延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也摸出了一些底戏。

  “可不止这些,青阳你说说。”叶凉臣让青阳补充道。

  “怎么?你们还有别的消息?”

  “这季延之所以行事手段狠辣,采取报复的作战方式,大抵是因为对越国怀恨在心。”叶凉臣从不打无准备的仗,从江南决定入军开始,便让天阙楼的人对季延生平所到之处都一一查了一遍。

  原来季延几年前从他入世想要施展抱负开始,第一个来的便是越国,当时梁王风恒便素有招纳谋士的美名,他心怀激情去了梁王府,奈何没进门便被轰走了,后来终于见到了风恒,季延长篇大论的抒发自己的言论,奈何风恒当时没有耐心,随口便答应他留在梁王府,给了一个破旧的院子,从此之后便忘了此人。

  他想入世无非也是想要能够谋生,虽然父母早亡,但是有一个养父和一个姐姐,养父重病家里已经家徒四壁了,那个姐姐有一次知道他出息之后,高兴的过来看他,不过当时季延不在,他那个姐姐被梁王府另一个谋士醉酒看上玷污了,后来他那姐姐自尽了,这事闹到梁王面前,另一个谋士比季延受重用,只轻责了几句,拿了一百两银子就想把季延打发走。

  他心生怨尤,当场将银钱踩在脚下,扔下话头说终有一日要回来的,如今可不是要泄愤了吗?

  “竟然有此等事?”赵集愣住了,“可是这梁王如今已死,又怎能将仇恨推在整个越国身上。”

  “姜国起兵也并非是他一人能够决定的,说到底不过也是推波助澜罢了。”

  赵集是三朝元老,十多年前就陪着叶行舟同姜国打过仗的,上回也是朝中无人,他临危受命,带了二十万人马就来了,可惜已经折损过半,他没想到这次京都派来的人竟然是叶凉臣,起初倒是吃惊,后来想想朝中也没什么人,叶凉臣少年英才他早有耳闻,虽然名声不大好,但是他更看重能力,再加上他一来就帮着击退了敌军,对他也很是看重。

  赵集便将众人召集在一起,说是日后作战行动可以多听听叶凉臣的见解,他有意的将权利放给叶凉臣。

  这时候樊轲就出来了,说他年轻气盛没有经验,仗着监军的身份,便说要推选他看上的人选,这便有了争执。

  事后,赵集单独见了叶凉臣。

  “贤侄,你与那监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众人都看得出来两人之间是有了矛盾。

  那樊轲本来就是风流云派了来监督叶凉臣一举一动的,自然不可能让他一个人独揽大权。

  之前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土匪寨子,叶凉臣派人随手把那寨子头领杀了,那寨子竟然不小,竟然藏纳了两万多人,竟然说请求留活口,他们愿意招安参军,愿意和他们一起北上御敌。

  樊轲看不上那些土匪,只说是亡命之徒,万万不可收留,再说也没有粮草供给。

  但是那些土匪却说山寨里屯了粮草,他们本是良民,只抢过路人的买卖,没有杀人越货,愿意趁此机会赎罪,建一份功业。

  于是,叶凉臣便做主把人全部收了,就那五万兵马还一半老弱病残,人家都是自带粮草上门了,这还能不收。

  叶凉臣给这两万人独立编了名号,叫长义军。

  长义军来了之后,根本不把樊轲放在眼里,只听叶凉臣的话,有损他监军的颜面,这矛盾自然是越来越大了。

  “这不是挺好的吗?我越国百姓能够如此热血主动投军,他还有什么好说的,真是胡闹。”

  之前兵马损失过重,他本就上奏朝廷要招兵买马,同姜国之战也不知要拖多久,这长义军虽然只有两万人马,但多少也是人啊!

  赵集只说叶凉臣以后有什么决策尽管去做便是,那樊监军便交给他来应付,毕竟不过就是个挂名的无用之人罢了。

  叶凉臣官职虽然只是一个五品的宁远将军,但在赵集的保举之下,也就实际成了军中说一不二之人,虽然屡次有人不服,但在几次作战反击之后,也再无人敢有异议。

  叶凉臣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和季延的多次交手之后,就将之前丢了三座城池全部夺回,自他来了之后,越国军队便多次大胜,势气大增。

  姜国军队节节败退,一直退到越国境外,军中忽然就出了内乱,多名大将不见了踪影,就连军师季延也不知所踪,最后,姜国军队就像打乱的一盘散沙一般不堪一击。

  越国这边连连捷报入京,也没打算乘胜追击了,毕竟再出去就是狼蚀部落,地形复杂,险象环生,得不偿失。

  于是,叶凉臣收到京都传来的圣旨让他们班师回朝。

  之前,赵集已经先收到风流云的圣旨带了一部分人先行回去了。

  叶凉臣虽然觉得姜国之事有蹊跷,不应该就这么草草收兵,但是他收到风严已经醒来的消息,他也该回京了,其一是穷寇莫追,其二他也不是真的要为了风流云镇守什么疆土,他利用自己替他御敌,自己也已经将所有的势力由暗转明。

  如今的长义军就是郑阳一直以来屯下的兵马,后来陆续扩大也有了五万人,这五万人只受他号召。

  郑阳也在后来再次投了军,如今已经是叶凉臣手下接管长义军的副将。

  叶凉臣还能通过旧的玉山令号召两万兵马,他们蛰伏十来年,惯是混迹于市井之中,如今也安顿在越安城外。

  风严醒了,叶凉臣只等到时候将他没死的消息传递出去,风流云必会派人继续灭口,到那时风严若是将风流云的种种罪行昭告天下,那他这皇位还坐得成吗?

  但是在叶凉臣带人班师回朝的途中,樊轲忽然说前方山道出现了雪崩,大军要绕道而行,他告诉叶凉臣不如从夷县走,也不过多个日。

  叶凉臣营帐之中,郑阳抓住了樊轲试图送走的信鸽,打开看之后,竟然是写给宫里人的,说是一切顺利几个字。

  “凉臣,昨日我亲自跟了出去,的确是樊轲派人去毁了必经的山道,若听了他的话,谁知他前面有什么等着咱们呢,莫不是风流云真的存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心思?”

  郑阳毕竟跟过风流云一段时间,但当真的对叶凉臣赶尽杀绝之时,心里的反意也越发的浓厚,倒是更加理解李筠的心思了。

  叶凉臣一直在想着到夷县几个字,之前阿榆跟他说的梦中险境,看来是真的应验了。

  风流云,你不仁,也别怪我不义了。

  不久之后,宫中收到消息,大军绕道夷县,途经垢河,行至冰面之时,冰面坍塌,叶凉臣坠入河中,垢河周围出现小股姜国士兵,冰面之下另有刺客,一时之间血流成河,事后打捞上来时叶凉臣身上中了数刀,已经死了。

  按理说也不应该有事,但据说之前打仗之时,身上受了重伤一直未来得及愈合,坠河之后伤口浸水复发,这才不敌。

  走这条路上樊轲提议的,当听到叶凉臣死了的时候,他立即就要跑路,但是被长义军里的人给抓住,一怒之下给杀了。

  跟着叶凉臣回来的除了长义军,还有一部分赵集留给他的两万人,一路上早就跟叶凉臣有了感情,叶凉臣就这么死了,竟然没有一个觉得不应该杀樊轲,甚至觉得杀了他都不够泄愤。

  明明已经打了胜仗回来了,叶凉臣就这么死了,人人都心生不平,杀红了眼一般把那些周围的姜国刺客全部歼灭。

  郑阳故作哀伤的将“叶凉臣”的尸首装在灵柩里,带着大军再次绕道往京都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