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迎春婚事
作者:月光蓝莲      更新:2022-12-19 14:00      字数:3360
  刘姥姥来过后,王熙凤今年手里面的事,要紧的就只有一件了——给今年已经十四岁的贾迎春选个丈夫。

  其实一年前,王熙凤就把这消息给放了出去,只是不巧她怀上了,这事就给耽搁了。

  没办法,除了王熙凤对贾迎春的婚事上心外,贾母、贾赦、邢夫人和贾琏都是不管贾迎春的。

  不过也别把王熙凤想得太好,她上心这事,也是想把贾迎春当做联姻工具而已。

  王熙凤心里多多少少对上辈子最后那样的结果,有心理阴影,所以准备家里面的姑娘们,年纪到了就将其都嫁出去,这样未来若是还如上辈子那样,或许还能有个伸出援手的人。

  毕竟出嫁女无罪。

  上层阶级还是讲究脸面的,而且大家都不傻。

  儿媳妇娘家出了事,你就立马要弄死儿媳妇,让自己的儿子死老婆,那谁家以后还敢和你家结亲呀!

  绝大多数人联姻,都是想着互帮互助,而不是单方面的付出。

  因此绝大多数的人家都会像之前的北静王府和齐国公府一样,在流言蜚语最高的时候,把儿媳妇带出去见人,已示自家品行。然后就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将其关在府上,看情况要不要让对方过几年“病逝”。

  不过因为忠楚王爷(太上皇十二子)尚未彻底倒霉,只是甄家彻底倒霉了,所以齐国公府和北静王府的两位甄氏也都还活得好好的,只是不得在外出而已,家里也是婆婆在管家。

  至于最后能不能用上,无所谓,王熙凤只求问心无愧。

  如今出了月子,又接见了刘姥姥,王熙凤便开始专心给贾迎春选丈夫,还发动了身边的亲朋好友。

  王熙凤的要求只有两条:

  第一、必须要和荣国府门当户对,没办法区区一个贾迎春还不值得王熙凤冒险将荣国府的档次主动降低。

  第二、嫡出庶出无所谓,但人得上进,哪怕不上进,也不能是个纨绔子弟。

  就这么看上去很简单的两条要求,实际上找起来也挺难的。

  而且还有一条隐性的要求王熙凤没有说,那就是贾迎春的夫婿最好是走文官的路子,当然要是实在是找不到勋贵家也可以。

  毕竟在元哥儿没有读书读出来之前,贾家是不可能脱离勋贵的。

  什么是“读出来”?

  就是考上进士!

  以元哥儿的资质,其实考上进士还是有些难度的,除非他猛然开窍,不然就只能看运气了——比如会试的时候遇见一个喜欢他风格的考官。

  已经八岁的元哥儿,在林如海这样的大佬眼里已经能看得出来未来的潜力有多少。

  元哥儿虽继承了贾琏和王熙凤的聪明,可这聪明没点到读书上。

  对比的就是小他半岁的林瑞,小小年纪已经有下场考童生的势力了,只不过林如海现在是内阁大学士,需要低调行事,而且林瑞年纪实在是太小,因此才没有让他下场。

  而元哥儿这边,童生的考试对他来说如今还有几分难度,如果遇见刚好以前说过的题目,那能有五成把握,不然就是去送菜。

  啥?

  科举考试考以前出过的题目?

  没错,真的是如此!

  至少考童生是如此,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选择一句进行考察。

  四书五经虽然内容不少,但却是有数的,只要努力认真,十几年下来把四书五经背得一个滚瓜烂熟都完全没问题。

  如果运气好遇见一个靠谱的夫子,将四书五经每一句都给你讲透了,那考个童生完全是小菜一碟。

  当然也不要把科举想得太简单,童生只是入门而已,所以相对简单。

  对于荣国府这样有钱有势,能请得起好夫子的人家来说,只要人不是真傻子,真的不难。

  真正分出高下的是乡试和会试,尤其是会试,有些人考到白发苍苍了也考不中。

  因为乡试和会试就不是死命题了,而是活命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被当做题目,而且还要套上一个四书五经的框架这就更难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熙凤都已经做好了元哥儿考到四十几岁都不中进士,然后依托贾家的势力,直接补官的准备。

  当然,元哥儿要是像贾敬就好了,二十多岁的时候撞了大运,凭自己的本事考中了二甲进士。

  因此,功勋准备的关系网还不能一下子给断了,贾家还没有那样的资本。

  和书香世家联姻归联姻,圈子归圈子。

  在没有跳进文人的圈子之前,自绝于勋贵的圈子,那就是在自己找死。

  当然如果按照未来潜力来说,贾迎春自然嫁文人更好一些,因为当今皇上上辈子可是对勋贵圈子整治过一遍,这辈子会不会出现蝴蝶效应,原本上辈子逃过一劫的家族也被皇上收拾了,王熙凤可猜不到。

  贾家的关系网还是挺大的,贾迎春的身份也不低,就是庶出这一点,还是会被不少人家介意。

  真正和荣国府门当户对的人家,有意的都是无法继承家业的庶子,其中最好的也只是个老实的,这些王熙凤自然瞧不上。

  降低门槛,广泛意义上讲和荣国府门当户对的人家里倒是不乏嫡出,但这些多多少少都有些小毛病,比如是三子四子,前面有好几个哥哥,或者是原配所生现在继母有子,或者是二婚……

  对此王熙凤也有心理准备,十全十美的人,怎么也不可能轮到贾迎春来选,早就被人抢走了。

  出人意料的是,最后各方面让王熙凤都瞧上的人选,是贾元春推荐过来的。

  人选是林珀的同乡同窗也是乡试同科,年纪比贾迎春大上许多,有一五岁大大的女儿,原配生下女儿后身子一直不好,没多久前病逝,也因此对方没有参加四年前的会试。

  在原配去世后,对方一直放心思放在科举上,没考虑再娶,等去年会试高中后,才有了心情想这些。

  不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考上了进士,虽说没有进翰林院,但靠着家族关系进了刑部后,对方的眼光也高了不少,不想找苏州本地的姑娘,而是想要在京城找一个。

  这人叫袁云。

  袁家在苏州本地比林家势力还要大,但在京城,就是小虾米了,虽不能说查无此姓,但却比不过本地蛇。

  所以正儿八经的高门大户的姑娘瞧不上他,再低一些的,他又瞧不上人家。门当户对的,很多都已经定亲了。

  最关键是袁云在京城没亲戚,交际圈没办法像林珀那样,因为有贾敏这个婶婶,贾元春这个妻子,那样全面展开,可以京城上上下下的打听消息。只靠官媒,好人家哪里轮得到他。

  若不是袁云和林珀关系够铁,贾元春也不会想到他。

  在林珀家,王熙凤见了对方一面,很是满意。

  王熙凤瞧上他,除了因为上辈子奇遇的时候对他有些印象,记得当时是站在皇上身边的人外。还因为袁家在苏州很有势力,在江南也有些名望。

  随着林如海被调走,虽说史鼐升任了江宁织造,可江宁织造的府衙在金陵,离江南复地有些远。

  贾家占据的江南复地比较好的土地、铺子,这要是没个靠谱的人帮忙看着,恐怕会被人耍手段强买强卖。

  毕竟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同样的,袁云对结亲荣国府也有兴趣。

  别看贾琏现在依然还是从五品户部员外郎,贾家其他人现在根本就拿不出手。可秦国公主下嫁宁国府当家人,就彰显了贾家在京城的地位。

  对于袁云来说对这事稍微有些微妙的就是贾迎春是庶出,不过他是个聪明人,贾迎春要是嫡出,这门婚事也轮不到他了,早就有和贾家门当户对的人家赶着去联姻了。

  这话可不是在说笑。

  贾家现在有两个嫡出未婚的姑娘,一个是贾惜春,一个是巧姐。

  别说贾惜春了,就是巧姐,有人想要来一个娃娃亲。

  让王熙凤狂翻白眼。

  说句不好听的话,说句诅咒自己女儿话,巧姐才多大呀,连三个月都不到,能不能平安长大都说不好了。

  倒是如今已经九岁的贾惜春,明显已经能平安长大成人,她不但是嫡出,名义上还是贾蔷的姑姑,也是秦国公主的长辈,因此盯着她的人可少。

  不过这些人或许不知道,秦国公主根本不管贾家的事情,宁国府给她准备的小院,一年到头能迎来秦国公主大驾光临十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想要通过迎娶贾迎春扒上秦国公主,其实还不如娶邢岫烟。

  妙玉许是因为自小知道自己的身世不凡,又从小在玄墓蟠香寺这种不见外人的地方做尼姑,所以性子颇为冷漠。

  如今能让她主动关注的除了她师傅外,也就是改变她命运的关键人物邢岫烟了,连太上皇和贾蔷都没资格。

  看得出来妙玉是很感激邢忠一家的,但她自小养成的性子又有些瞧不上对方的做派,所以把所有的感激都放在了自己一把教导出来的邢岫烟身上。

  不但经常让邢岫烟住在公主府,亲自教导她诗词歌赋,听邢夫人说起妙玉的架势,连邢岫烟日后的婚姻,妙玉也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