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 97 章
作者:雪刀      更新:2023-02-20 12:21      字数:5483
  香炉里焚着雪中春信,飘逸幽暖的烟雾一缕缕地弥漫开来,以温柔却又强硬的姿态将整个室内侵占。吴桂芳嗅着空气里的香味,只觉沁人心脾。

  前些天珠珠调制了雪中春信,香料阴干了四五天,今儿就焚烧上了。珠珠调的雪中春信比先前在市面上买的雪中春信更香。也不晓得珠珠咋就这么能干,厨艺这么好,连调香都调得这么好。

  “妈我回来了!”小夏兴高采烈地冲进屋子。

  “考完啦?考得咋样?”

  “反正差不多都会!”考完试,进入假期,小夏如挣脱鸟笼的鸟儿,整个人兴奋到不行。他扔下书包,抄起滑板就往外跑。

  “去哪儿?”

  “我和王小图他们约好了去村口玩!”

  “别玩太久了,时间到了就回来吃晚饭。”

  “知道啦!”

  小夏和王小图、鸿光、小虎还有其他村里的孩子们在村口集合。他们有带滑板的,有带小车的。村口这一段的公路已经铺好,可以通路了。

  孩子们在平整光滑的路面上溜着滑板和小车车,咯咯咯地笑,笑声脆生生的。

  路边上,挑着箩筐的村民看着玩得高兴的孩子们,也不禁高兴起来。

  以前,村里的孩子们玩的都是泥巴石子木头等等不费钱的东西,现在孩子们都玩上滑板和小车了。

  村民笑望着孩子们,又看了一眼自个儿箩筐里的东西。箩筐里装满了年货。离过年还有十几天,村里家家户户都已经在置办年货了。

  今年他在饭馆边上摆摊,赚了些钱,所以今年置办的年货也比以前要丰富得多。往年置办年货最多买点猪肉买点糖,今年鸡鸭鱼肉通通都有,水果零食饮料也通通都有,他还给家里孩子买了玩具。往年至多给孩子买点糖,是没有钱给孩子买玩具的。

  想到孩子受到玩具开心的笑脸,村民的脚步越发轻快轻盈起来。挑着箩筐继续往前走,遇到同样背着年货前行的村民,他打招呼,“嚯,买了不少肉。”

  “你也买了不少啊,今年咱们村大部分人都买了很多年货。”

  “今年村里大部分人都能过个好年哪。”

  两位村民脸上挂着笑,笑呵呵地继续往前走。他们望向前方的远山。

  冬天的山是灰色的,此时正是隆冬,然而他们却在灰色的山林里看到了些许绿色。仿佛是春天即将到临的预兆。望着远方似乎是带着新春的生机勃勃的绿意,两位村民嘴咧的更大,脸上的笑容加深。

  天色暗下来时,吴桂芳给李长贵打电话,喊他回家吃晚饭。李长贵在村东监工。这两天饭馆已经开始施工了。昨天饭馆已经拆了个干净。

  饭馆被拆掉后,李长贵还有些感慨。饭馆原本是茶馆,他还是孩童时,茶馆就已经存在了。这家破破烂烂的小茶馆也承载了一些他的童年记忆。这一下被拆了,他倒是有些舍不得。

  拉回飘远的思绪,李长贵大步流星回家吃饭。吃晚饭时,他说:“村长说,下个月过完年了,咱们村就开始整那农家乐。”

  农家乐由村政府主导,规划设计,修建建筑,和新如珠饭馆修建的时间几乎同步,到时候如珠饭馆重新开始营业,农家乐也能同步开张。

  “那敢情好,”吴桂芳一脸憧憬,“咱们村的农家乐一定能办起来。”

  有如珠饭馆的引流,农家乐大概率不会缺生意。

  过了两天,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小夏激动地蹦了起来,“第一名!”

  他拿到了第一名!他从来没有在期末考试拿过第一名!

  见小夏开心地满屋转,袁如珠失笑,然后继续看旅游攻略。小夏小秋已经放了寒假,可以去旅游了。

  旅游第一站,成都。之前小夏小秋说过想去看大熊猫,因此袁如珠将成都规划为旅游计划的第一站。天儿冷,去暖和的地方游玩最舒服,所以除了成都,袁如珠还计划了去三亚、厦门和北海这几个比较暖和的地方。一个地方玩三四天,旅游结束后回来正好过年。

  ……

  从温暖的北海回到寒风瑟瑟的清河后,小夏小秋缩起脖子,恨不得重新跑回飞机里,返回北海。

  “好冷啊。”小秋呵气,直接把肉乎乎的手塞进小夏的衣服里。小夏被冰得一哆嗦,但也没把小秋的手抽出来,任她在他肚皮上暖手。

  “快走吧,去坐车。”吴桂芳拉住小秋,连声道。

  明天就是除夕,村里到处已经张灯结彩,处处都是一片喜庆的红色。到了家,吴桂芳和李长贵忙不迭收拾打扫,袁如珠则去了老刘家。

  老刘一开门,嘟嘟和小白就猛地扑到袁如珠身上。半个多月不见,嘟嘟和小白胖了不少。袁如珠笑道:“叔,你这是给它们俩吃了多少啊。”

  老刘摸摸后脑勺,“也没多少啊。”

  袁如珠套上牵引绳,说:“叔,这半个月麻烦你了。”

  “这有啥,外头好玩不?”

  “好玩,以后有空了,咱们一起去玩啊。”

  “行!”老刘笑容满面。今年先赚钱给家里添辆车,等有空闲了,也和珠珠他们一起旅游去!

  ……

  “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最好的请过来,不好的请走开,礼多人不怪!”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大年三十,袁如珠在喜庆的歌声和鞭炮声里醒来。其实已经九点多了。目光滑过钟表,她睡眼惺忪地从被子里爬出去。

  堂屋里一片红彤彤,红彤彤的窗花,红彤彤的春联,红彤彤的灯笼。

  “哇,大熊猫真可爱!”王小图抱着小夏的ipad,瞪着大眼睛看小夏在成都拍的大熊猫。

  小虎和其他孩子们也凑过去看。

  “好可爱!”

  “我也想去看大熊猫!”

  “小夏你摸到大熊猫了吗?大熊猫是不是和猫猫一样,毛软软的?”

  “只能看,不能摸的,但是我姐姐说大熊猫的毛不软,还很扎手!”

  “真的呀!”

  “嘘!小声点小声点,姐姐还在睡觉呢,我们别把她吵醒了。”小夏对着小伙伴们嘘了声。孩子们立即噤声。慢慢地,他们放低音量,又叽叽喳喳起来。

  村里的孩子们喜欢来李家玩,李家开了空调,很暖和,还有好多好多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对于村里的孩子们来说,李家无异于天堂了。

  他们几乎都穿着大红袄子,脸被暖气熏得红红的,眼角眉梢都是隐藏不住的开心。

  站在卧室门口,袁如珠扫视着脸蛋红红的孩子们,微微莞尔。

  “姐姐!你醒啦?”小秋看到她,像一个小炮仗一样扑到她身上。

  小秋扎着朝天辫,辫子上缠着小红花,红艳艳亮晶晶的,又可爱又漂亮。袁如珠摸摸她的小辫子,“嗯,醒了。”

  “姐姐!”

  “如珠姐姐!”

  “珠珠姐姐早上好!”

  孩子们热情地唤她。她笑着应了,“早上好,你们继续玩吧。”她转身去洗漱。

  清河有大年三十早上吃汤圆的习俗。袁如珠坐在桌前,用筷子夹断碗里的大汤圆。大汤圆皮薄馅厚,软糯顺滑的汤圆皮儿里包裹着鲜美q弹的肉馅,一咬一爆汁,十分爽口。

  慢悠悠地吃完汤圆,袁如珠进灶屋,同吴桂芳和李长贵一起准备团圆饭。

  袁如珠切菜的时候,吴桂芳将房梁上吊着的腊肉和香肠取下来。腊肉和香肠清河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美味,烟熏味香浓的腊肉和香肠切成薄片,烹熟之后冒着热气往嘴里丢一块,腊味十足,肉香四溢,滋味美得不行。

  灶膛里柴火哔啵哔啵,汤锅咕嘟咕嘟,炒锅呲啦作响,案板上做好的菜汩汩冒香,整个灶屋里氤氲着化不开的暖香。

  小夏小秋眼睛发直地盯着锅里,锅里的小酥肉炸得金黄喷香,油酥味直冲鼻腔。

  见他俩馋得流出口水了,吴桂芳用漏勺舀出几块小酥肉,放到筛子里沥油,“凉一凉了再吃。”

  “嗯!”小夏小秋咧嘴。

  另一边,袁如珠在切藕片。她打算用藕做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也叫荷塘小炒。这道菜是清河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其主要食材为藕片、木耳、豌豆荚以及虾仁等。这道品相菜色彩缤纷,味型清闲淡雅,是清河人最爱的年夜饭佳肴之一。

  年夜饭大鱼大肉,吃多了油腻,配上清爽的荷塘月色,十分解腻,所以荷塘月色是清河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切好的藕片放在水里泡,袁如珠在水里加醋。加了醋泡出来的藕片又脆又白,口感更好。处理好了藕片,袁如珠开始腌制虾仁,盐和花雕酒抓进虾仁里腌制。腌制虾仁的空档,锅里倒清水加盐和食用油,大火烧开,烧开后放入藕片和木耳。

  勺子轻轻推匀木耳藕片,待锅里的水再次沸腾时,切好的豌豆荚和胡萝卜下入锅内。差不多焯了十几秒,起锅沥干水分。

  为了保证木耳藕片等等食材的口感,袁如珠用凉水快速冲洗。她起锅烧橄榄油,滑锅后爆香姜蒜末。接着倒入腌好的虾仁。

  晶透的虾仁一入油锅,便迅速变了色,浓浓的虾鲜味儿被热油炸了出来,一股一股地勾着人的鼻子。袁如珠轻轻吸气,见虾仁披上了红衣,她及时将方才焯过的藕片等等配菜炒进去。

  大火快速翻炒,红虾仁,红红胡萝卜,白藕片,黑木耳,绿豌豆荚,五颜六色的配菜在火苗里翻滚,各种各样的香味齐聚,浓香爆发出来时,勾入盐、白糖和鸡汁和少许清水调味,而后继续翻炒。

  袁如珠匀速翻锅,接着勾芡,往锅里淋少许明油。覆盖上薄芡河明油后,锅里的菜增亮了不少。最后再翻炒两下,荷塘月色出锅!

  五颜六色色彩缤纷的荷塘月色映着灯光,油光水滑,不停喷香。小秋眼睛都看直了,她急忙伸出筷子。

  夹起红亮亮的虾仁,一口咬进嘴里,虾仁吃起来咯吱咯吱的,很是细腻弹滑。咯吱咯吱声里,浅浅的虾汁从虾肉的每条纹路里溢出来,涤荡进牙齿里,十分鲜美可口。又因为虾肉里渗进了木耳藕片等等素菜的清香,所以吃起来多了一份醇清之味,一点也不腻人。

  嚼着香滑爆汁的虾仁,小秋又去夹盘子里的香香的木耳。木耳脆脆的,里面掺杂着虾肉的鲜味,口感尤其鲜爽。

  整道菜清香淡雅,鲜爽脆嫩,极极解腻开胃。小秋眼睛亮晶晶,又要去夹了吃。

  吴桂芳连忙拦住她,“先别吃了,先去敬土地神。”

  吃年夜饭前,得先去敬拜土地神。吴桂芳端着烧好的猪头,李长贵拿着香和鞭炮,袁如珠牵着小夏小秋,一家人一同去土地庙祭拜土地神。

  祭拜完土地神,小夏小秋冲回家,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快速冲回家。

  “吃年夜饭喽!吃年夜饭喽!”俩小孩兴奋得不行。今年的年夜饭特别丰盛,故而他们格外得兴奋。

  喜沙肉,粉蒸肉,椒麻鸡,葱爆小羊羔、东坡霸王肘,清蒸鲈鱼,山楂排骨,荷塘月色,笋干烧鸭,胭脂鹅脯,糯米豆腐丸子,腊猪蹄炖干洋芋块块,腊肉苕粉坨坨,土鸡汤,酥炸藕盒,凉拌猪耳,酸汤土豆片,白灼兰花,蚝油花菇,青瓜拌腐竹……想着即将吃到这些菜,小夏小秋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一到家,小夏小秋就奔往灶屋,迫不及待地端菜。

  “小心点,别把碗摔了。”吴桂芳连声提醒。

  菜端上桌了,李长贵去点鞭炮。噼里啪啦,鞭炮炸完,上桌吃年夜饭!

  小夏小秋如同饿了三天三夜,风卷残云般地大快朵颐,吃得满嘴流油。

  “慢点吃,别噎着了。”李长贵拍拍小夏,说着他往嘴里塞了一大口东坡肉。

  袁如珠烧的东坡肉鲜红润亮,肉皮晶透,红酥油润,油汪汪的,能挤出油波似的的。入口十分酥烂,肉皮酥中透糯,鲜甜入味。

  肥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瘦肉干而不柴,细腻有嚼劲。吃下肚后,独特的醇浓韵味悠长地留在口腔里,让人止不住地回味。

  大口大口咀嚼着汁浓味醇的东坡肉,李长贵连忙又往塞了一块东坡肉。

  “你还说小夏他们,你自己吃得比他俩还着急。”吴桂芳见状,哼笑道。李长贵脸一红,随之又继续大口塞肉吃。

  袁如珠把烫好的果酒从炉子上拎下来。嘬一口热乎的果酒,甘醇的液体沁着唇齿,她微微眯起双目。耳边有鞭炮声轰鸣而来,此起彼伏,绵延不绝,村里各家各户都开始放鞭炮吃年夜饭了。

  吃饱喝足后,小夏小秋肚子撑成皮球,圆圆鼓鼓的。他俩摊在椅子上,似乎已经撑得不能动了。

  “嗝……”小秋打着饱嗝,“还想吃。”

  吴桂芳抚着同样撑得不行的肚子,说:“再吃肚子就要撑破了。”她收拾碗筷。碗里的菜所剩无几,菜这么好吃,要不是实在吃不下了,他们肯定得把剩下的菜都吃完。

  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以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是真正地在看联欢晚会,毕竟除了看联欢晚会也没啥玩的,今年过年,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了背景音乐,一家人都捧着手机,刷抖音快手的,看电视剧的,抢红包的,各有各的玩法。

  临近零点时,一家人守在鞭炮和烟花前,待零点一到,立刻点燃烟花鞭炮。

  “砰砰砰!”

  烟雾腾腾的鞭炮和绚烂多姿的烟花齐齐作响,小夏小秋望着天上缤纷绚烂、流光溢彩的烟花,咧着嘴嗷嗷叫起来。

  看着乐得嗷嗷叫的小夏小秋,袁如珠莞尔,她拿起烟花棒,正准备点燃,吴桂芳突然拉了她一下。

  “幺姨?”

  绚烂的烟花光影映着吴桂芳圆润富态的脸,她笑眯眯的,递过来一个红包,“珠珠,压岁钱。”

  袁如珠接过压岁钱。拆开红包一看,一大叠人民币厚厚地膈着她的掌心。

  她正想数数有多少钱,就听到小夏小秋哇了一声。

  “哇!”小夏小秋捧着红包,“好多压岁钱呀!”

  小夏小秋从来没收到过这么多压岁钱!以前压岁钱最多不过十块,今年压岁钱是过去的好多好多倍!

  他俩捧着厚厚的一叠压岁钱,乐得像花儿一样,转身跑进屋子里,将压岁钱塞进存钱罐里。

  “钱已经够了。”小夏摇摇塞得满满的存钱罐。小秋也摇摇存钱罐,“嗯!够了!”

  他们几个月前就开始存钱,准备在袁如珠生日的时候送她一把菜刀。那把菜刀是很名贵的厨刀品牌,价钱很贵,得要很多很多钱。他们存的钱加上压岁钱,足够去买下那把菜刀了!

  两个小孩抱着存钱罐,喜滋滋地相视而笑。

  院子里,袁如珠收好压岁钱。她点燃两根烟花棒,递给吴桂芳和李长贵。

  “幺姨,幺姨爹,新年快乐!”

  拿着璀璨绚烂的烟花棒,李长贵和吴桂芳笑容满面,“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