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 76 章
作者:阿nyaa      更新:2022-04-16 05:52      字数:3193
  “小孙!”郝镇长假意组织孙小多说下去。

  “郝镇长,你就别拦我了,”孙小多拿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聂老师,既然话都开了口,我就不在有啥遮遮掩掩的了。你看我们鸪城,地方这么大,您今天跟我走了一天,难道就没觉得奇怪吗?街上都没什么人,聂老师,您是大城市来的,但即使如此,您不觉得这里太不寻常了吗?”

  聂小满虽此次来自首都,但她毕竟经历过乡村,甚至红花农场那样的边区,鸪城作为一个城镇,人确实是少了些。

  “没错,我的确有些疑虑。不过,这个和我去基地有什么关系呢?在来之前,我就已经知道,贵城没有给我增派人手的计划。”

  聂小满除了自己项目基金名单里的人,她在这边所有的增员,都只能靠自己。如果未来,她摸清了这边的状况,有了详细的建设计划,的确需要人手,但现在,和镇长谈这个话题,尚为时过早。

  “哎呀,聂老师,不是这个意思!基地,就这次上级批给你们的基地,”孙小多面露难色。“根本没法住啊!”

  这倒是聂小满没想到的。“基地的情况,上级已经给了我资料了,我知道那里荒芜人烟,也知道那里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但是听说以前也是农田,有一排房屋,怎么就不能住人了呢?”

  郝镇长和孙小多都沉默了。

  “两位不妨有话直说,我们都来了这里,必然是要同进退。”

  有了聂小满这句话兜底,郝镇长和孙小多显然就没那么犹犹豫豫了。

  “聂老师,其实前些年,咱们鸪城不是没有繁华过,大炼钢铁的日子,鸪城街上可能比首都还繁华,咱们鸪城,别的没有,钢铁那可是看家的本领,全城都是靠钢铁厂来维持经济运转的。”

  叶景初觉得很奇怪:“大炼钢铁,小满,那不是你出生的时候吗?”那是1958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啊。”为什么影响会这么长时间还存在?

  “两位老师有所不知,在大炼钢铁以前,我们鸪城是全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地,我们鸪城钢铁厂一年的产量,可以供应大半个鲜花国。这么说可能有些夸张,但那个时候,每个鸪城人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谁家孩子一毕业只要进了钢铁厂,那一家吃饭都不用愁,而且,鸪城人口本来就少,几乎家家都跟钢铁厂有扯不断的关系,所以其实那个时候,别处有饥荒有难关,可是我们鸪城人,很少听到那家饿肚子。”

  孙小多顿了一下,给聂小满和叶景初又各添了一杯水。最后他给自己也倒了一杯,继续说。

  “可是大炼钢铁以后,一切都变了,上级要求的产量远远超过我们的产能,不过那时候,我们眼里都觉得这不是问题,为啥呢?因为大家都往好的方向想啊!再加上我们鸪城人还没真正穷过,只想着生活会越来越好,既然国家缺钢铁,那我们就炼啊,全国上下都在炼钢,我们这搞本职工作的,还不得弄的更多,更好吗?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扩建了第二座钢铁厂。”

  “那个时候,鸪城的镇长还不是郝镇长,是从省力派来的,知道国家政策,也知道炼钢的好处,所以,他很快就动员大家,上下力量拧成一股绳,把第二座钢厂建起来了。这有了厂,自然就要有更多的工人啊,于是又引进了更多的工人,好多家里原本种地的,在那一次以后都进了炼钢厂了,人手还是不够,怎么办,到外地找亲戚来炼钢。那一年,鸪城的外来人口达到了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现在想来,真是天文数字啊!聂老师,叶老师,现在你们应该还是不能想象当时的繁华和热闹景象吧。”

  叶景初;“那个时候好多人为了相应政策,连自己家的铁锅,甚至门锁都贡献出来,生产了一批不合格品,可以说是白费力气,鸪城于是这样吗?”

  孙小多摇摇头:“我们这里倒没有,毕竟我们本来就是专业的,知道那些东西炼出来的钢铁没人稀罕,我们的生产还是按严格的标准去弄的。”

  聂小满:“那就是最后,产能过剩?”

  孙小多倒是没否认:“如果说是产能过剩,倒是也算,毕竟全国都在炼钢,炼出来的确实卖不出去,但那个时候我没还没这个意识啊!我们把产量报上去

  ,上级一表彰,大家心里高兴,人人都喊着,还要建厂。”

  叶景初:“大家都尝到了甜头,自然是想要越来越好的。”

  孙小多:“这个时候,因为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大家心更齐了,第一次扩建工厂的时候,还有人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这第二次,可谓是杀伐果断,不少人家破釜沉舟,有些人甚至预支了全家人几个月的工资,全部投入到工厂扩建的计划里。扩建这件事,也就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郝镇长:“哎。”

  “说起这事,咱们郝镇长就叹气,就在第二个新工厂开建以后,政策变了,我们生产的钢铁卖不出去了,不仅新工厂卖不出去,老工厂那些原本的计划用钢铁也全都卖不出去了。全国人民进入到了吃饭都成问题的时代。那时候我还小,记住的不多,但是我亲眼看到一个人在我面前肿成气球一样,倒下去,就再没有起来。”

  “工人们领不到工资,找不到粮食,鸪城乱成一团,从那时起,钢铁厂就再也没有开过,人们砸的砸,拿的拿,那些本来不是鸪城的外地人,回故乡去了,留下了一地的狼藉,鸪城本地人的日子也没多好过,肚皮饿着,土地荒了,就跟你们看到的一样,这个城废了,废了二十多年。前镇长终于受不住压力,也畏罪自沙了。后来又频繁换了几个镇长,也都干不长就走了。直到郝镇长来,替我们向中央说话,中央才拨了一批钱下来,维持了这里的民生。”

  郝镇长:“勉强让大家吃饱饭而已,能耕种的土地,让人民尽快恢复耕种,但鸪城不是农业发达的地方,人们习惯了炼钢,不积极。很多人还是维持着当工人的美梦,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还在等钢铁厂欠他们的薪水。”

  孙小多:“鸪城人懒,不出门,郝镇长把这些陈年旧账都兜了下来。聂老师,你们看到了钢铁厂,也看到了废弃的景象,和空无一人的街道,其实那些人都在家里躺着呢,他们不劳动,不想办法,镇长也动员不起来,每次想动员,他们就提当年拖欠的工资,这话题就没法再继续下去。”

  城市负资产,这个经济学的概念聂小满很熟悉,何况人民响应不积极,政府的负债只会越来越多。鸪城落后,没有任何可以开发的资源,即使是炼钢,虽然在二十多年前是先进技术的代表,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跟发达地区相比早就成了落后生产力了。

  “郝镇长,您不回还想让钢铁厂重新运转吧?恕我直言,这不关我的事吧?”

  “聂老师,您说的没错,这是不管您的事,是我的错,去年,省里给我们批了一笔款,让我们重振农业,增加耕地面积。那些钱,本来应该用来修缮基地,让基地产出粮食,但是我没绷住,用那些钱补贴了一些群众……”

  “你是说,你用耕地的基金给镇上的人民补贴?”聂小满站了起来,“这是挪用公款啊!而且,对付懒人,给他们钱就是把钱投进了无底洞,只能短期内解决部分问题,长远看来贻害无穷。最重要的是,本来钱是用来耕地的,是个长远大计,现在您……”

  聂小满气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叶景初扶她重新坐下。

  在聂小满来之前,中央给她的信息是,鸪城新开发了一块农用耕地,面积很大,非常适合作为聂小满的研究基地,而且,已经开发了一年,聂小满可以省去重新开发的困难,这无疑也是提聂小满节约经费。

  不过,现在看来,一切都不存在。

  “聂老师,求您千万不要举报郝镇长,郝镇长也是为了稳定鸪城,大家现在没事做,很容易出乱子,能稳定一部分人也是好的。别的镇长看到困难就走了,只有郝镇长愿意留下来为鸪城做事……”

  “醒了,别说了,现在带我去基地看看。就算没有开发,也没关系,我可以从头再来。”聂小满决定先看了再说。

  孙小多:“好,聂老师,叶老师,我现在就带你们去看。”

  谁知,到了所谓的“基地”,聂小满和叶景初才真正明白自己面对的困难。原来这块基地,就是曾经开工建设到一半的新第二钢铁厂,哪里有什么耕地,都是水泥沙石填满的平地,哪里有什么农民房屋,有的只是建设到一半的工厂,断壁残垣,哪里能住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