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二十岁的时差
作者:梦影伊      更新:2022-06-01 17:59      字数:1640
  不知从那天起,也很难说是因为什么,我开始不断地询问自己,到底怎样的生活才算不辜负时光?不浪费生命?不留遗憾?可显然这样的问题不管怎样询问都不会有想要的答案。

  爱好和兴趣是基石,长期的坚持才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和努力过后的喜悦,当然有一部分还是要靠运气,显然我从未踏上过那条路。不管是喜欢还是感兴趣的事或物,我对它的坚持只有短短的数小时或屈指可数的几天而已。

  有人说坚持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不禁开始反省自己,什么事是我坚持了21天还没有放弃的?可无论怎么绞尽脑汁的列举与寻找,却无一入选。

  刚毕业时迷上了摄影,觉得照片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定格美好的瞬间,即使时过境迁但每次看见仍觉得恍如昨昔。因此我用尽第一个月的所有工资买了一部数码相机。它通体银白,小巧而精美,那时我对它爱不释手,有时下班早会带着它去周围去拍风景,休息时它也陪我去看过最美的风景,用它记录和定格了我想要留存的美景和心情。

  时至今日,唯一坚持时间最长的事便是那四本轻薄的日记,开始是为了上学时老师的检查而写的,后面也断断续续写了一点,却只能称之为周记,放置在不起眼的角落落满了灰尘,偶尔想起翻开看时上面潦草的字迹有好多连自己都已不认识,文笔更像流水账一样无趣。

  羡慕那些为了爱好可以执着的人,崇拜那些为了兴趣可以坚持不懈的人,向往他们开怀常笑的性格……而我不知从何时、何地开始,情绪总是陷于低落萎靡,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觉得可有可无,总感觉无论时光怎么飞逝,而我增长的只有年龄和浑浑噩噩的生活,却没有时间的累计和沉淀更好的自己。

  二十岁的自己年少轻狂,对身边的一切都浮躁无比,每天止不住的幻想和逃离。那时候总以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将在遥远的别处,以为只有挣脱眼前的一切,去到遥远的他乡生活才会有正真的意义和动力。所以实习的时候不顾家所有人的反对,不惜发誓只要让我去南方实习,我毕业后再也不要家里一分钱的豪言,选择了去到最南的城市广州。那时18年来自己最勇敢的决定和最硬气的反抗。

  从小虽然自己小事争吵,可大事还是以父母的决定为主,就像他们坚持让我去念卫校,即使自己万般不愿,可还是听从了他们的意愿去到陌生的城市读了三年。

  可去南方实习的决定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包括舅舅和小姨。舅舅已为我找好在县医院实习并且可以留下工作的机会,他们都认为安稳的工作和离家近的选择才是最明智的,何况去南方实习的实习费和开销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家里的负担有限,除了即将实习的我还有马上高考的哥哥。

  18岁的自己永远忘不了那刻的绝望和固执。华灯初上的校园在星空下更加毅力耸然,校园里都是朝气蓬勃的声音和活力四射的身影,只有我独自站在公用电话厅里,无助而彷徨,手里握着久久只传来嘟嘟电话声的听筒,既没有放下也未曾举起,只是安静的站着,那一刻想到的不是放弃而是坚持。直到全身僵硬,晚自习铃声响起我才默默地放下听筒回到教室。

  一连几天我都情绪低落,未曾给家里打电话,也拒绝了接听爸妈打来的电话,每次都让室友谎称我不在。直到一周后周末,我在宿舍心不在焉的翻看着课本,叮铃铃的电话声打断了我心不在焉的思绪,即使电话就在身旁,可我还是拒绝接听,安静地听着它一遍遍不停歇的响着,直到室友善解人意的接起,最终父母妥协,我也如愿去了梦寐以求的南方,那个我认为最远的他乡。

  这也许不叫坚持,而是叛逆,那种叛逆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艰难和无助感,可步入社会后才知道,此后遇到的事都要比跟父母撒娇和赌气艰难千万倍。

  直到坐上去南方的火车,看着拥挤的人群和嘈杂的车厢,听着火车发出“轰隆隆”的行走声,我才真切地感觉到我真的要去到远方,那个我梦想中有一望无际碧海蓝天的地方。

  亲身感受着炽热的气温与鼎沸的人潮,才发觉原来这个世界上生活着好多种人,并不是像父母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

  即使时隔多年,那段遥远异乡的欢乐和自由仍像地心引力一样吸引着我,虽知无缘可仍心身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