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三十九章红楼39
作者:萧凌凌凌      更新:2022-05-31 13:46      字数:7077
  几日后,桑语在郡主府见到了绛珠仙子。

  林黛玉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原著里描述,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1

  这样动人的描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再加上她绛珠仙子的设定,就更加引人神往,到底是怎样一个神仙人物,能有如此的高洁美好。

  等真正见到人,桑语才恍然,就该是这般模样吧,年纪虽小,举止却言谈不俗,身体怯弱,却自有一股体态风流。

  这是源自文化的熏养,在她身上除了绝代姿容,你还能看见浸在骨子里的文士风流,这才是书香门第培养出来的才女。

  原主和她很像,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容貌不俗,只不过现在这具身体里换了一个灵魂,就完全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

  在外人眼里,如果林黛玉是娇花,是弱柳,是楚楚动人。那么桑语就是木槿,是白杨,是坚定不拔。

  说实话,桑语还挺羡慕林黛玉这气质的,谁不想自己成为女神一般的人物。

  然而林黛玉的眼中,也是异彩连连,对这位别具一格的郡主,她也是神往许久,如今见到心里不免感叹,果然如此。

  也只有这样坚定与自信的人,才能做到那些事,凭着一腔智慧,为父亲翻案,为自己博得一线生机,这样的坚强果敢,是她没有的。

  两人对对方都充满了好感,很快就热络起来。

  桑语给林黛玉讲京城和扬州姑苏的不同,林黛玉将这一路过来的见闻,已经家乡的风物。

  虽然她们喜欢的东西不太一样,但两人都是有文化读过书的人,谈论起书籍来,倒也津津有味。

  桑语原本脑子里就有那些东西,触发后立刻变得学识渊博,再加上这段时间,她没事的时候,就一直在看书,所学比真正的六岁女童林黛玉精深多了。

  但林黛玉的学识,也并不叫人小瞧,她是天生的聪慧,启蒙又早,现在虽然只有六岁,但已经通读了四书五经,见识不凡。

  两人聊得兴起,桑语还特意找出了自己的孤本,借给她看。

  这些有的是桑疾收集的,有的是瑞王送的,林家都没有的好东西,林黛玉欣喜若狂,翻开本打算先瞄一两页过过瘾,谁知看着看着就沉浸进去了。

  王熙凤看着她这副痴呆样,忍不住扑哧一笑,“林妹妹也是个小书呆,看到好书就顾不得旁的了,还请郡主莫怪。”

  “不怪不怪,我自己也这样,见到感兴趣的书籍就忍不住,非读完不可。”桑语笑着道,“倒是我这个主人慢待了客人,刚刚一直顾着和林姑娘说话,忽略了琏二奶奶。”

  “这是真的,你们说的那些子话,我是一句都听不懂,可无聊死我了。”王熙凤快人快语,说出的话看似不妥,实际是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桑语觉得她颇像现在的闺蜜,两人聚在一起不是互损,就是互相打趣。

  在这个时代,你能看到的所有女人,都是客客气气的,这么连消带打的,还是头一个。

  因此桑语对她有些许好感,笑着赔罪道,“那是我的错,为了给琏二奶奶赔罪,不如我请你去逛逛郡主府的花园,也免得打扰林姑娘看书了。”

  “这我可不推脱,京城的人都知道,这宅子修的可好了,可惜那是县主府邸,王家贾家与她一向没交际,我向往已久,就是不得见。”王熙凤脸上都是笑,闻言立刻站起来,拉着桑语就要走。

  “那你可得好好逛逛,不到天黑,我是不放人走的。”桑语打趣道。

  “没事,我回去老祖宗怪罪起来,我就说是郡主把我扣下了。”王熙凤一摆手,爽快地给自己找好了借口。

  桑语噗呲一笑,捂着凶手道,“完了完了,我成人贩子了。”

  两人嬉笑着离开了花厅,把空间留给林黛玉。

  郡主府是极大的,要真的逛完,一天都不够,她也不能真的把人扣下,一般去人家家里做客,留到午饭后就该离开了。

  所以两人逛了半个时辰,就回到了花厅。

  此时的林黛玉已经意识到了不妥,把书放下后,等着她们回来。

  桑语准备的午饭,是按照郡主招待客人规格来的,四荤四素,四个凉菜,四道点心,所有菜式都是宫廷御膳。

  倒不是为了显示什么,只是通过此法告诉王熙凤,进而转告贾家,她对林黛玉很重视,非常重视。

  所以招待林黛玉,都是按招待贵客的规格来的。

  王熙凤果然心领神会,对着那些菜式夸了又夸,然后又说把林妹妹放在郡主府,老祖宗很放心,让林妹妹安心住着,要是想老太太了,就打发人送信回去,她一准过来接。

  桑语也点头赞许,对林黛玉道,“你一定不要拘束,就把这里当自己的家,怎么舒适怎么来。”

  林黛玉含蓄的点点头,“谢谢郡主。”

  “直接叫桑姐姐就行了,不必那么生疏。来来来,这是府里厨子做的淮扬菜,你一定喜欢,多吃点。”

  那几道是很清淡的口味,黛玉果然用得舒心,不免多吃了几口。

  王熙凤暗暗留心,想到黛玉初到,府里准备的大鱼大肉,不免心下懊恼,看来还是她疏忽了,等回去就给林姑娘的院子弄一个小厨房,让她自己开火,也免得她吃不惯。

  午饭过后没多久,王熙凤就告辞离开了,桑语送走了她,就安排兰若带着林黛玉去准备好的院子休息。

  “我这边没什么规矩,你怎么舒服怎么来,不必拘着。郡主府的景致不错,不过现在前院住着我家族人,你不方便过去,但后院是没人的,花园可以随意去。我有时候得去瑞王府看看,所以可能不在府里,你有事让刘嬷嬷找张嬷嬷就是,她们以前在内廷是同僚,应该是相熟的。对了,我还有两个弟弟,诚哥儿和你同年,谚哥儿四岁,都在前院请了先生教学,晚上他们会过来和我一起用晚餐。你们都只有六岁,还没到男女大防的年纪,见一见没关系的。他们平时皮了些,但诚哥儿学问还可以,谚哥儿活泼可爱,你们可以一起玩。”

  桑语交代的时候,林黛玉只点头应下,文文静静的乖巧模样,别提多可爱了。

  送走了小萝莉,桑语心情不错,让人安排好晚膳,就去看书练字了。

  晚膳和午膳完全不一样,午膳是按照宫廷规格,怎么高大上怎么来,要形大于实,味道还可以,但要常吃的话,就不怎么合口了。

  晚膳是按照个人口味准备的,四个人吃饭,准备了八道菜,每人喜欢的两种,满满摆了一桌。

  黛玉过来的时候,已经换了一套衣服,更加的正式,桑语笑笑没说什么,招呼她坐下,“下午过得可好,都做了什么?”

  黛玉点点头,“饭后休息了一响,起来后把那本书看完了。”

  “你都看完了,速度好快啊!”桑语惊讶道,那本书有五六十页,不多,但内容比较艰深,理解是需要时间的。

  但桑语确信,林黛玉不是为了显摆,而不注重内涵的人,她肯定是理解了,才会说看完了。

  “书籍珍贵,想着早点看完还给桑姐姐。”林黛玉抿唇一笑,不好意思地道。

  “这个倒无妨,我不急着要的,你可以慢慢看,别太劳心伤了身子。”桑语摇头失笑,劝慰道。“我那里还有别的呢,你一本本慢慢来就是。”

  闻言,林黛玉眼睛亮了亮,语气轻快道,“谢谢桑姐姐。”

  这是见面后,桑语见到她的第一个真心笑容,不掺杂任何杂质,就像雨后初阳,清新温暖。

  两人说话的时候,院外传来两道欢快的声音。

  “姐姐,我们回来了。”这是诚哥儿。

  “姐姐姐姐,我饿了,我想吃甜糕。”这是谚哥儿。

  林黛玉听到声音,立刻站了起来,不一会儿,两孩子就进来了。

  诚哥儿疑惑,“姐姐,这位是?”

  “这是林家姑娘,乳名黛玉,现在住在外祖贾家,林家和父亲是世交,我知道她来京城了,就请她过来玩儿。她比你小一个月,你叫她林妹妹就是。”桑语笑着介绍,又对林黛玉指出了他们的身份。

  这事林黛玉早就知道,和他们互相行礼,“诚哥哥安。”

  “林妹妹安。”诚哥儿忙一本正经地打招呼,“姐姐人很好的,你住在府里不用拘谨,下人要是不听话,尽管去告诉张嬷嬷。”

  林黛玉点点头,好奇地打量了一下他们,发现两兄弟长得还挺像,只不过谚哥儿更懵懂一点。

  谚哥儿见她看自己,忙学着哥哥打招呼,“林妹妹安。”

  众人先是一愣,然后噗呲一笑。

  桑语戳戳谚哥儿额头,“你得叫林姐姐,妹妹是你哥哥才能喊的。”

  “又一个姐姐?”谚哥儿歪头,不明所以。

  “这个姐姐和我不一样,她是过来做客的,是客人,你是主人,需要好好照顾她,知道吗?”桑语笑着和他讲道理。

  谚哥儿理解了一下,“姐姐照顾我,我照顾林姐姐。”

  应该……是的吧?

  桑语觉得没毛病,“就是这样。”

  “懂了,”谚哥儿认真点点头,“那林姐姐你要听话,不能吃多多甜食,糖糕每天只能吃一块。上课要听夫子的话,不能捣乱,下课了要做完功课才能玩。”

  这些全都是桑语给他讲的,被他拿来用在了需要他‘照顾’的林黛玉身上了。

  林黛玉听了先是一愣,看着虎头虎脑的谚哥儿,忍不住露出笑脸,含蓄地点头答应下来,“好,我听谚哥儿的。”

  谚哥儿眼前一亮,满脸激动,跑到林黛玉旁边,伸手拍拍她的肩,“好乖,乖孩子有奖励。”

  &nb

  sp;  他原本想拍头的,就像桑语对他那样,可惜他太矮了,够不到林黛玉的头,只能将就肩膀了。

  这幅模样,逗笑了其他三人。

  桑语逗她,“那林姐姐这么乖,你要奖励林姐姐什么?”

  “糖糕!”谚哥儿抢答。

  “那好,既然你同意了,那姐姐就把你今天的糖糕给林姐姐了。”桑语笑道。

  “什么?”谚哥儿目瞪口呆,不明白自己的糖糕,怎么就要给林姐姐了。

  桑语给他解释,“你看啊,我照顾你,你做得好,我就奖励你糖糕,那糖糕是我给你的。现在你要奖励你林姐姐,当然要用你的糖糕对不对?”

  谚哥儿先是点头,然后猛的摇头,“用哥哥的,哥哥奖励林姐姐。”

  “嗯,诚哥儿你同意吗?”桑语故作严肃地问道。

  诚哥儿看了一眼自己的傻弟弟,表情严肃的点点头,“我同意。”

  “好吧,那今晚诚哥儿和谚哥儿的糖糕,都归林姐姐所有。”桑语双手拍掌宣布。

  谚哥儿呆住,眼中都含泪了,“为什么?”

  “呐,你要照顾林姐姐,所有把自己的糖糕给她,你哥哥也要照顾林姐姐,所有他的糖糕是不是也要给林姐姐?”桑语忍着笑和他讲道理。

  谚哥儿觉得不对,但谚哥儿不知道要怎么反驳,求助的看向哥哥,诚哥儿移开了视线,对于蠢弟弟的好忽悠不忍直视。

  谚哥儿难过的双眼含泪,惨兮兮的看向林黛玉。

  林黛玉忍了忍,没忍住心软,“我是姐姐,也要照顾谚哥儿,所有我奖励谚哥儿一块糖糕好不好?”

  谚哥儿眼前一亮,眼泪也收了回去,立刻看向桑语,满眼期待着她能答应。

  桑语憋着笑,“是的,黛玉是姐姐,可以奖励弟弟。”

  谚哥儿欢呼一声跳起来,兴匆匆跑到兰笤面前,等待着她把糖糕拿出来。

  诚哥儿提醒,“你还没道谢。”

  谚哥儿又忙跑回来,站在林黛玉面前,“谢谢林姐姐。”

  “不客气。”林黛玉眉眼弯弯,没忍住摸了摸谚哥儿的头。

  见到他再一次跑到兰笤面前,谚哥儿轻声道,“谢谢林妹妹。”谢她愿意哄着弟弟玩。

  “不,不用谢。”林黛玉双颊有点红,其实她也没做什么,甚至有点恶趣味的逗小孩。

  经过这么一出,林黛玉彻底融入进来了,晚餐的时候,甚至会主动照顾谚哥儿。

  谚哥儿喜欢甜食,淮扬菜的味道偏甜,是他喜欢的,但桑语一向不让他多吃,本来糕点就很甜了,饭菜再来甜的,摄入的糖分就超标了。

  谚哥儿眼巴巴看着,林黛玉就趁着桑语和诚哥儿说话,偷偷给他夹菜。

  桑语看见了,但当作没看见,而诚哥儿和林黛玉对视一眼,也移开了视线。

  不着急,反正谚哥儿今天吃多了甜的,姐姐明日一定会找借口让他吃不了糖糕。

  倒是这个新来的林妹妹果真聪慧,夹给谚哥儿的都是带甜味,但又不会过分甜腻的。

  晚餐就在和谐中过去,第二天一早,谚哥儿用完早饭过后,还哒哒哒跑去了林黛玉的院子,给需要他‘照顾’的林姐姐布置任务去了。

  通常都是桑语交代他,今天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现在轮到他了。

  林黛玉是早睡早起的典范,因为不用给长辈请安,她醒了后就在窗前看书。

  见到谚哥儿进来,林黛玉就想到了昨晚的趣事,忍不住露出笑意。

  诚哥儿要和谚哥儿一起去上课,也跟过来了,不过他站在院子里,没有进林黛玉的闺房。

  但窗户打开,让他也看到了屋里的情形,不由为蠢弟弟叹息。

  什么写五张大字,背诵《弟子规》第9页,林姑娘早就会背了好吗。

  昨日饭后,两人交流了一下读书的进度,诚哥儿赫然发现,自己居然比林姑娘还差点,要知道他可比林妹妹还大一个月。

  不行!

  不服输的诚哥儿一下子燃起了斗志,一定要超过林妹妹。

  林黛玉不是争强好胜的人,因此她答应了。

  论读书,她也是不输人的。

  为表公平,诚哥儿诚心拜托了桑语,让她给林黛玉上课。谁让他现在有范先生教导,而林黛玉只能自学呢。

  在他看来,姐姐的学问不比先生差,所以两人的比试还是公平的。

  对于这样的良性竞争,桑语乐见其成,答应了下午没事给林黛玉上课。

  经过昨天的一番交谈,林黛玉也知道桑语的学问好,见识广,也愿意跟着学。

  两人隔着窗子对视一眼,眼中满满是斗志。

  随后的一段时间,因为林黛玉在这里,也因为桑家族人的存在,桑语并没有去瑞王的园子居住,只偶尔过去看看他。

  瑞王一如既往地忙,要不是桑语强制要求,他恨不得晚上不睡觉。

  但这样的忙碌是有效果的,至少西北那边,已经规划好了开垦的土地,很快第一波搜罗来的土豆种子就要种下去了。

  没有意外的话,只等着收获了。

  他们重金聘请了那些种过土豆的人过来指导,有他们在,再加上桑语方子里提到的,预防土豆生病的方法,基本不会有意外。

  朝廷又派了擅长农事的官员过去督促,这件事在瑞王这里,就可以暂时放下了。

  他现在需要操心的,是有关于出海的各项准备,以及太子那边需要的支援。

  太子到达沿海已经好几个月了,也差不多摸清楚那边的情况,他现在要做的事,就是组建人手,把那些海盗和倭寇一网打尽,一统海上势力,简称黑吃黑。

  等这波弄完,再把这些人转变成海军,就是朝廷诏安了,而不是朝廷穷兵黩武,会省下很多麻烦。

  太子需要的人手,只能在当地招揽,其一是他们擅长,其二是冲着黑吃黑去的,当然不能从京城调人,甚至不能和当地官府合作。

  当然了,太子也不是真的独身一人,在他出发之前,就有一百多精锐因为各种名义去了那边,他们既是太子的护卫,也是他第一批人手。

  但除此之外,他们还需要钱粮,以及海船,而这些是需要瑞王准备的。

  朝堂上,新帝已经试探着说了开海禁的事,引来大臣群起反对,尤其是那些御史们。

  不得不说,御史是年宴事件中损失最少的一部官员,他们大多数人不仅清廉,也没怎么参与过党争。

  这也不奇怪,御史说到底就是找茬的,嘴臭不说,笔杆子还硬,一言不合就怼天怼地,上皇那么强硬的人,有时候也拿他们没办法。

  你要杀他,他把这当荣耀,指望着青史留名呢。不杀吧,那是往死里作,之前好容易安静了一会儿,不敢弹劾瑞王,怕刺激到身体不好的上皇。

  现在好不容易逮到机会,那是一天三次地上折子,从祖宗家法,谈到朝廷法度,从沿海百姓的安危,谈到海盗和倭寇的累累罪行,反正就一句话,坚决不同意开海禁。

  开了就是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百姓,对不起他的皇帝之位。

  有人甚至还给养病中的上皇上折子,让他劝劝新帝,不要仗着年轻,一味任性行事。

  没错,就是任性,现在所有大臣都觉得,皇家人真t任性,上皇是这样,太子是这样,瑞王也是如此。

  那么新帝会例外吗?

  当然不,要知道新帝以前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因为一些原因,得罪了很多大臣,不管不顾地要追讨回欠款,也不顾大局,一定要惩治一个来大周的使节。

  就因为他在大周杀了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乞丐!

  这事,御史们没觉得四皇子做的不对,天子犯法和庶民同罪,那使节既然敢在他们大周杀人,就必须承担后果。

  所以还是皇子时,四皇子被很多御史喜欢,认为他刚正不阿。

  可现在他是皇帝,就不能像在当时一样任性,得顾全大局,他们很怕四皇子变成太子那样,不管不顾就杀人。也怕他和康王一样,变得阴狠暴戾。

  毕竟四皇子和太子虽然一向没什么交际,但他是太子保上位的。而他还是皇子的时候,似乎和康王走的很近,这就不得不让众大臣担忧了。

  有这个因素在,新帝一提出开海禁,他们脑子里瞬间产生了不好的联想,认为这可能是新帝的莽撞任性之举。

  他们当臣子的,不能放任帝王这种习性,一定要纠正过来,于是他们想都不想,全部提出反对。并且达成一致,一定要把帝王的不良习性压下去。

  这是新帝和朝臣就王权的第一次对立,瑞王不会管,也管不了。

  而且新帝也不需要他帮忙,别看四皇子好似一腔孤勇,但实际上,他比任何人都会审时度势。

  当初太子还在时,他身为嫡皇子,就能做到在朝中既有自己的势力和地位,又没惹来太子的忌惮,甚至还让太子对他的能力认可。

  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无论是上皇,还是瑞王,都不担心开海禁的事会无疾而终。

  这是新帝展现自己的手段和能力的场所。

  而桑语也见识到了一场华丽的皇权和臣权攻坚战,同时也不由地感慨,政治真不是一般人能接触的。

  而在其中游刃有余的上皇,新帝,太子,乃至瑞王,都非凡人也。

  作者有话要说:1取自原著《红楼梦》黛玉相貌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