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番外十一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5-23 20:57      字数:3669
  “可不就是?”慈姑细细打量了那孩子几眼, 便知对方多半是吃了蟹子不适,自来这螃蟹一物入馔时最为麻烦,不是起红疹便是拉肚子。

  慈姑见那螃蟹处理得当, 应当不会是腐坏,那么就只有这孩子不适应于吃蟹子一个理由:“这小郎君多半是不能吃螃蟹。”

  “你说是就是么?”何夫人毫不讲理。

  “是与不是, 寻个郎中来一看便知。”慈姑瞧了她一眼,不待何夫人反对与否, 便扬声叫岚娘去请大夫。

  “哎哎哎等等!”何夫人忙拼命阻拦。

  围观的百姓们纷纷发声:“还是叫大夫瞧瞧为好。”

  见诸人都劝说她找大夫看看, 何夫人脸上悻悻然,坐在一旁闷不做声。

  郎中来了一看便知:“小郎君吃不得螃蟹, 一吃就会如此,”

  原来如此,百姓们纷纷放定了心思:“那便是他自己的问题?”

  “对啊, 压根儿没人家康娘子什么事。”

  “好生奇怪,养到这么大还不知孩子不能吃什么呢?谁家孩子不是养得如珠如宝, 怎的这家待孩子这般怠慢?”

  郎中写了一副方子交给丫鬟, 又道:“每年蟹季都会有人有这症状, 还请何夫人安心。”

  “我有什么不安心的?”何夫人忽得气势汹汹站起来,单手指着郎中道,手指头几乎要戳到他脑壳,“谁知道你是不是收了别人什么好处!”

  说罢便叫随身丫鬟抱起小少爷,气冲冲从店里走了出去。

  这一趟来得突然走得蹊跷。店里诸人都瞧着莫名其妙, 围观百姓也都看得云里雾里, 便有人悄悄议论起来:“你们说, 这位何夫人莫不是有意……”

  “嘘——”

  “嘘什么啊,即便他是个当官的,可我们洛阳城百姓还能怕他不成?”声音却明显低了下去。

  “就是, 她说不定就是有意陷害康娘子。”

  这论调渐渐传了出去,何夫人听在耳朵里不由得脸色灰白,灰溜溜下了酒楼,上了软轿后逃也似得回了府。

  只不过康娘子店里的纠纷算是告一段落。

  慈姑总觉得不踏实,她唤来疾风:“你且去查查,这何夫人怎的忽然如此行事?”

  官眷夫人,丈夫又是洛阳府尹这般大的官,又岂会这般草率行事?就算慈姑只是个平民开店对方也不会当众这般行事,何况慈姑还有着乡君的诰命?

  疾风不多时便查了出来,原来这何夫人带来的孩儿并不是她亲生,而是府里一位宠妾所生。何夫人自己娘家则是洛阳城里的食饭行行老。

  这么一来便说得通了,慈姑开店,惹得洛阳城那些行老们不高兴,因而有意报复,便寻了何夫人来下马威,何夫人想一石二鸟,便将自己不喜欢的庶子带来,利用他不能吃螃蟹的习惯来讹慈姑一把。

  慈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不对:何夫人这般肆意行事难道就不怕何大人休了她?

  她便叫疾风:“派人将此事告知侯爷。叫他瞧瞧洛阳府尹这人是敌是友。”

  这是要告状么?疾风目瞪口呆,他一向只觉康娘子行事光明磊落,丝毫想不到她会做出这般仗势欺人之事。

  慈姑笑眯眯:“你去做便是。”

  洛阳府尹何红正,官家嫡系,其人早些年曾与濮九鸾协理大内亲从官奸细之事,可惜本事略逊了一筹,若不是濮九鸾替他收场只怕会一场狼藉。

  经过此事后之后濮九鸾更得官家赏识,而这位何大人便只能后退一步,他从此便暗暗恨上了濮九鸾。

  只不过在官家与众人跟前两人面上还算和睦。

  濮九鸾回复关于此人的信息里只有几个字:且不理会。

  慈姑拿到疾风送来的奏报直摇头,这位何夫人也是富贵险中求,为了讨好夫婿亲自上阵,只不过到底意难平,又用了妾室孩儿做筏子。至于背后那洛阳食饭行么,慈姑眉目微动,且看他们何时动手

  没想到他们第二日便先按捺不住来寻慈姑。

  他们在康娘子炙肉店点了一大桌肉串,而后请路过百姓享用,于是围来的百姓越来越多,在这当口,行老们又验明真身:“我们是洛阳食饭行的诸位行老们,前来拜访康娘子。”

  “都说康娘子一身厨艺了得,我们也想见识见识。”行老们先是跟慈姑套一番近乎,而后便提出这要求。

  行老们不常见到,何况还是要与康娘子对决。当即围观百姓们来了兴致,纷纷聚拢前来。

  徒弟们再不济,也知这些人是来上门砸场子的,当即去后头寻了慈姑来。

  慈姑从后厨走了出来,落落大方:“比便比罢。”

  话音一落,围观的百姓们纷纷赞叹,徒弟们心里也渐渐起了

  希望。

  “康娘子果然大气。”洛阳食饭行的总行老薛宏才拱手笑道,“既然我们都在洛阳,便不能单比美食,须得比洛阳本地的美食才有意思。”

  什么?!这不就是明晃晃的使用诈么?

  岚娘子愤慨起来,第一个要跳出去反对,却被慈姑轻轻按住胳膊。

  她笑道:“可以。那便在康娘子酒楼见罢。”

  这却有意思。一个是名动汴京前来洛阳开店的厨娘,一边是洛阳城本地的行老们,真要比试起来,谁赢谁输?

  百姓们来了兴致,又回去纷纷呼朋引伴,不多时康娘子食肆一条街便被塞得严严实实,就是元宵节看灯会都未有这许多人。

  徒弟们则围着慈姑小声打退堂鼓:“师父,这洛阳行老们不是明摆着欺负人么?”

  团姐儿则小声发愁:“这可如何是好?倘若输了……”

  “浑说什么,师父才不会输呢。”小丁在旁边笑道。

  慈姑笑笑:“无妨。”这些行老们想用洛阳当地食物来大败她,却不知她跟着宋行老学了不少洛阳菜。

  这些年她除了当年受师父的教导,更自己与顾大厨等人交流沟通,学习了不少美食做法,当进了汴京食饭行后更是与古行老、汪行老等长辈们切磋,学到不少独有的食物处理技艺,再融入自己的思索,技艺早就进步不少。要凭借本地菜这法子打败她,却有些不自量力呢。

  洛阳城的行老们有备而来,早有仆人将各色食材铺陈过来,又有学徒将灶具端过来,有位行老甚至搬来了专用的木炭,惹得围观人群纷纷惊叹。

  如今围在四周的除了食客,还有城里的帮闲百姓,一时之间在上下酒楼聚集,都瞧着看这热闹,有钱的人家点些菜品果物坐在酒席间慢慢看,没钱的人进了大厅站在旁边看,吃饭的食客也不恼,毕竟大家都是为着凑这一场热闹,有人瞧着也更有面子些。

  不多时后厨便将菜品端了出来。

  谁知这时候店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何夫人。

  薛行老几位迎过去:“见过何夫人。”何夫人是薛行老娘家侄女,可明面上仍旧将她当成官太太对待。何夫人趾高气扬瞧着慈姑,似乎在等慈姑拜见她。

  厅中一时安静下来,诸人知道昨日里起的冲突,因而都等着瞧热闹。

  慈姑则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她挑眉一笑:“既然如此,何夫人怎的不拜见我?”

  此话一出厅中哗然一片,康娘子平日里待人和气,却叫人忘记了她实际是有个乡君的诰命在身。

  何夫人虽然是官眷,可她丈夫并未给她请过什么诰命,因而她咬紧了嘴唇。

  “怎的,夫人是不认我这个乡君了?”慈姑挑眉一笑,意味深长道。她固然不喜以权势欺压别人,可适才这位何夫人打定了主意要霸凌她,自然不能叫她如意。

  何夫人别别扭扭,只好拜了一回:“见过乡君。”偷鸡不成蚀把米,她灰溜溜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诸人比拼了几道菜,约好共做三道菜,而后为着公平起见便共同指了店中十位客人判定,有食客亦有看热闹的。

  那些看热闹的人没想到还能有这种好事,因而在别人艳羡的目光里得意洋洋坐下,单等着上菜。

  洛阳食饭行的总行老薛宏才则与何夫人对视了一眼,他为了稳赢,安插了几个自己家的亲戚朋友到场来瞧热闹,适才正好将他们点了出来。

  而刚才为了公平起见是由每方各指五人出来,也就是说,这回评选的那些人里头有一半的票数是他稳拿。胜券在握,他不由得傲然起来。

  先由两个伙计端来两盘一模一样的菜,这道菜是牡丹燕菜。

  当年武后有大半时间居于洛阳宫室,洛阳城里便有了一道为武后所做的菜式——牡丹燕菜。

  慈姑自己做这道菜的主菜是将洛阳特产大白萝卜切丝焯水后再加绿豆淀粉拌匀后蒸熟,被称作“素燕菜”。而后再在素燕菜上铺成半球状,在其中铺上切好丝的海参丝、鱿鱼丝、鹿筋丝、玉兰片、火腿丝、熟鸡丝等物,铺成花朵状,再倒入清高汤后上锅蒸熟。

  最后要在燕菜上放一朵由鸡蛋糕片成薄片而卷制成的牡丹花,花朵薄如蝉翼,形似牡丹。

  外人但见两盆菜式毫无区别,上面一朵硕大的黄色牡丹花绽放,栩栩如生,若不是细细打量,谁也想不出那花瓣居然是由鸡蛋所做。里头各色菜品的细丝则细如发丝,叹为观止。

  再细细品尝,汤汁鲜美,里头各种细丝则由酸辣可口,仔细论起来原来是起锅时加了醋和胡椒粉,要的便是这种酸辣开胃的口感。

  海参丝筋道、鹿筋丝耐嚼、火腿丝鲜美、鸡丝馥郁,玉兰片丝脆爽,几种截然不同的食材一起碰撞,糅合在一起让这道菜芳香四溢。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还有一更,写不出来我是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