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番外二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5-23 20:57      字数:3394
  这话一出, 诸位相爷们忙拱手谦让,官家则美滋滋捋起了胡须,一副心情大好的样子:“百姓能安居乐业, 便是我等之幸。”

  “恭贺官家。”慈姑笑道。

  下面一众人便跟着道:“贺喜官家。恭贺官家。”

  官家乐呵呵笑了起来。

  罗司膳面上跟着恭贺,心里却暗暗一惊, 这罗娘子巧舌如簧,不过三言两语, 便拿着虎皮扯大旗,将社饭与百姓安居乐业扯到了一起,如此一来, 她那桌什么劳什子社饭岂不是比自己的山珍海味御筵要更出彩?

  他悄悄咬紧了牙关听了下去。

  慈姑趁热打铁:“孟圣曾说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黎民能得官家是我们百姓的福气,御膳房服务于皇家, 汴京城里食饭行为百姓做菜, 做饭技艺本无甚高低可分,可要说食饭行比御膳房好些,却也自有其中道理, 还请官家恕我行会里行老之罪。”

  将御膳房与食饭行之争模糊为民与君孰高孰低之争, 这一着着实高明,相爷们对这位康娘子不由得高看一眼, 官家正在兴头上,自然笑着道:“自然是百姓为贵,便恕那位行老之罪。”

  古行老忙在远处偏殿磕头谢恩。慈姑也行礼谢恩,相爷们纷纷起身向官家行礼:“官家圣明。”大宋的士大夫们毕生理想便是削弱皇权,官家能主动说明民问重君为轻自然深得他们心思, 于是一个个称颂起了官家圣明。

  罗司膳心里暗暗生气,如此一来,非但康娘子所做菜肴拔得了头筹,就是那古行老顶撞之事也烟消云散去了,他手暗暗在背后攥了起来,可恶!这等小娘子,待日后官家消了气,他定要她好看!

  慈姑看官家心情大好,便笑道:“至于当日冲突,却是因着古行老先去买的秋梨,罗司膳后进的店铺却要将所有秋梨都卷走,这才使得两人争执起来”

  “哦?还有此事?”官家有些意外,之后便有些生气,“罗司膳当真打着朕的旗号叨扰百姓?”

  “官家,冤枉啊!”罗司膳战战兢兢,当即跪在当地喊起了冤。

  “官家若不信,可使下头人往那果子行及附近街面悄悄走访一番即知。”慈姑禀告道,随后又大义凛然道,“我听说官家有日半夜里饿醒,又担心此时传膳会惊扰一片便宁可自己忍着。官家体恤下人爱民如子,却不想有宵小从中作怪,狐假龙威欺压百姓,若不能惩治岂不是毁了官家清誉?”

  官家便嘱咐身边人:“此事如何,你去查个清楚。若真有此事,定不能轻饶。”

  罗司膳吓得几乎晕了过去,他常年在外打着御膳房的旗号鱼肉百姓,采购食材只以空头约定,待到对方寻上门时让他们“去寻御膳房要账”,这要是被查访到,他还能有活路,还待要往官家身边凑过去求情,却被个小黄门悄悄挟持住胳膊:“罗大人,外头请。”

  明扶暗拖将他拽出了大殿,而后又很快被人捂住了嘴巴:“今日官家宴饮,却爆出了你狐假虎威中饱私囊之事,御下不严,你叫官家颜面何存?!”狠狠训斥他一番,将他带了出去。

  罗司膳呜呜咽咽被拽了远处,他又恨又怕,不多功夫便湿了一件衣裳。心里一万个懊恼:早知今日,当初又何必招惹那位行老呢?

  大殿上称颂声一片,官家面上有光,当即赏了食饭行一副“民为贵”的牌匾,慈姑带着这牌匾谢了恩,便与诸行老们出了宫。

  濮九鸾早坐着马车在宫外等她,他早知道她在宫里的诸事,见她上了马车便递了一杯茶过去:“说得口渴,还是喝喝茶润润嗓子。”

  慈姑“噗嗤”一笑,举着茶杯问:“我今日不赖吧?”

  “何止不赖,能靠着一道乡野俗菜赢了山珍海味,你可当真是古今中外头一人!”濮九鸾竖起了大拇指。说实话他也没想到慈姑能剑走偏锋,以百姓为切入口赢得比试。

  要知道慈姑本人便是位好厨子,又有宋行老倾囊相授,便是出手做珍馐美食也绝不会输给御膳房那些厨子们。谁知她居然舍弃熊掌鱼翅,只简简单单做一道乡野食物,大大方方呈了上去。

  别说是官家不得不承认这桌菜胜过山珍海味,就是朝堂上那些大人们哪个不得说民为贵?这一番匠心,从一开始就赢得彻彻底底。

  濮九鸾长叹一声:“可惜你是女儿身……”世人都觉她一手好厨艺,却不知她有一番治世的本领,才思敏捷读书无数能言善辩,若是男儿通过科举至少也能做个能吏治臣,可惜为女儿家白费了这一身的本事,只能囿于庭院之间。

  两人心意相通,慈姑立刻明白了濮九鸾的意思,她心意一动冲他歪头笑笑:“你可莫瞧不起女儿家,今儿赢了比试,我们且再去郊野看看,我还没尝尝牛家婶子新酿的葡萄酒哩。”

  濮九鸾见她有心将她岔开,便也不提,带着她又往郊野而去。

  “怎的?两人又去了乡野?”大内里官家听完小黄门所报,神色微霁。

  “正是。”小黄门字斟句酌将情报送上,“镇北侯自打卸了差事每日里便是陪着康娘子或游山玩水寻觅食材或悠游汴京城拜访老厨子,无甚异动。”

  如此便好,官家放下心来,他堪堪打了个哈欠,小黄门立即识情识趣:“近日里蜀地献上一支舞,能舞绝迹已久的惊鸿舞。官家何不去瞧瞧?”

  又过了几日,国子监聚了一群学子争辩。

  自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时期,北地便占据了天和地利人和,历来经济与人土风情都占着上乘,只不过自打前朝起南地便渐渐兴盛起来。汴京城里也汇集了不少南地居民,两处碰撞便有了不少摩擦。

  到了今日索性吵了起来,大家也顾不得辱没斯文,纷纷亲自上阵争得面红耳赤。

  “别说南蛮子写的文,便是他们的吃食也粗鄙不已。”有位北地的学子何纠正笑话川菜馆,“什么燠肉、抹肉,左不过是些杂煎事件而已。”

  “谁说的?”却有个身着大红色袄裙的小娘子从一辆马车上下来,一脸的傲气。

  对方瞧见是一位美貌的小娘子,脾气好了不少:“兀那小娘子莫要得意,正是我说的。”

  小娘子笑道:“这可巧了,我正好会做几道菜,不若我来做几道川菜请诸位判定如何?”

  这有何难?何纠当即应下此事。

  小娘子摇摇头嘱咐众人:“明日来樊问魁楼便是。现在还是先回去苦读为好。”说罢便上了马车,她一个小娘子训起人来有板有眼,教那些学子们一愣。

  濮九鸾坐在马车里摇摇头:“慈姑,这一场浑水可不好趟。”

  这一场争执背后其实是南北卷之分。

  原本全大宋都用一卷,只不过这些年南地物华阜盛的同时也人才颇出,一场考试多为南人,北地的官僚慌了神,便劝谏上去,最终定下了南北分卷,北方五路单独设北卷。

  都说北地的卷子简单,南地的学子自然不满意,可这是官家与众多朝臣讨论角力的结果,学子们也只能接受这结果,心中的不满便全发泄到了北方学子身上,于是南地与北地学子们时不时便要吵上几架。

  慈姑自然也知道这其中的内情,她迎上濮九鸾的目光:“涉及南北地之争,我自然要管。”

  她好奇掀开车帘:“只不过为何两地学子吵得这般不可开交,为何不见官家派人来安抚呢?”

  朝堂最怕学子们动乱,若是遇上这事,定然会有官家派天家使者过来安抚学子,赐下饭食,唯恐寒了天下学子的心思。却不知为何,今日官家迟迟未派人来。

  “官家本是个谨小慎微的性子,刚登基几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让先前那些说他出身寒微的老臣们无话可说。可这几年清除了异己铲除党羽后,居然就此沉寂了下去,每日里不是听赏乐便是观舞,大肆修建园林,耽于享乐沉迷享受。”濮九鸾神色平静,毫不畏惧将此事说出。

  “嘘——”慈姑慌得捂住他嘴,“犹在闹市!”

  不劝他莫要胡说,而是劝他小心闹市,濮九鸾笑了笑,果然是一身反骨的慈姑。

  “从前克制得久了,如今自然有了放肆的理由。”濮九鸾提起这位官家便摇摇头,又将话题转到别处,“走,我们去买菜。”

  转眼到了第二日。学子们依照约定到了问魁楼。今日来的人有南人也有北人,更有不少前来凑热闹的学子。

  早有人将他们迎进来,酒楼正中的大桌正摆满了菜式,茶饭量酒博士在旁讲解道:“这一桌菜肴便全是川菜。”

  “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何纠不屑撇撇嘴,“南蛮吃食罢了!上不得大雅之堂。”

  他随手拿起筷子夹向面前一个菜。

  这道菜瞧着像是五花猪肉片与黑鱼片同煮后捞出再拌上酱汁而成,何纠不以为然夹起一块就送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