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新安江
作者:浮生何必甲第      更新:2022-05-23 01:44      字数:2216
  出山东入江苏,再踏过长江到达南京,负责这件事的南京工部侍郎史可法,以及南京户部尚书黄道周已经在等待了。

  大老远的看到骑兵队伍,史可法和黄道周随即上前迎接。

  为首的自然是朱慈烺和徐尚真二人。

  翻身下马,黄道周和史可法已经跪拜行礼了。

  黄道周,人送外号黄圣人。

  理学家,当年崇祯先生想要议和,结果被他给搅黄了,之后罢官,后来崇祯死后又起复,带领朋友家族组成扁担军抗清,他的老婆也支持他抗清组成了夫人军,后来遇到了后金被击败,最终拒绝投降自刎而死。

  史可法,民族英雄。

  南明抗清名将,在崇祯死后拥立福王为帝,之后坚持抗清,但是大厦已经倾倒,他也无力回天,最终在扬州兵败被杀。

  后来清朝摆平南明之后,还称赞过这二位都是英雄。

  这二位都是崇祯留给朱慈烺的忠臣,他也不敢摆架子,连忙将二人扶了起来:“二位不必拘礼,在江南的这些日子,我只是领军的将军,负责监督修缮河堤。”

  为首的黄道周连忙拱手道:“殿下千岁,工部的公文已经收到了,过来修缮河堤的灾民也已经分批次的分往新安江以及长江各隘口了!”

  史可法上前补充道:“目前,南京工部各司官员正在日夜巡查长江各隘口,臣正准备去新安江查看哪里的修缮情况。”

  “叮!已自动领取主线任务,修缮长江以及新安江共计八处河堤,完成任务奖励——杂交水稻稻种以及育种方式。!”

  系统提示音响起之后,朱慈烺眼睛都瞪得滚圆。

  杂交水稻这玩意对比现在的水稻稻种简直是降维打击的存在。

  明朝水稻亩产普遍在三四百斤左右,而杂交水稻亩产普遍是在千斤以上,这样,基本上就相当于明朝的土地直接翻了三倍之多。

  有了粮食之后,就能赈灾,就能打李自成,就能打张献忠,甚至,只要粮食足够,李自成和张献忠都能不攻自破,毕竟除了个别找刺激的人,但凡有口饭吃的老百姓,都不会起兵造反。

  一旁的史可法自然听不到朱慈烺系统的声音,他见朱慈烺瞠目结舌,随即有些不安的问:“殿下,您是对下官的安排有意见吗?”

  听到史可法的话,朱慈烺才从兴奋中恢复过来:“新安江是吧,听说那里的河堤最需要加固,正好,我也没什么别的事,我就亲自跑一趟吧!整个长江沿线的河堤就交给你们南京工部了!”

  “记住,我会不时巡查,民工的待遇绝对不能差了,每个月至少要吃四顿肉,粮米也别给我扣扣索索的,海瑞的赈济粮很快就会送到你们南京来,这些都是专门给灾民们的。”

  “别忘了当年元朝就是因为修河堤才弄得天下大乱,最终让太祖皇帝一统天下的。”

  “当然,有些刁民出工不出力,或者聚众闹事,你们也要果断镇压,绝对不能耽误修河堤的进程,总之这是个麻烦事,既要保证他们干活,又不要保证他们不闹事,具体尺度你们自己把握,做得好加官进爵,做不好卷铺盖滚蛋!”

  “海瑞在忙完了河北山东两地的事情之后,也会过来帮忙的,到时候你们三个商量着来吧。”

  黄道周和史可法二人听完连忙答应道:“臣等定不负太子殿下重托。”

  安排完具体事务,朱慈烺又回到了马上:“我走了好好干,还有我巡查河堤的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一律称我将军,违令者斩!”

  说完,他带着手下直奔江南而去。

  之所以要亲自去新安江,除了哪里的河堤最为危险之外,朱慈烺还有一个目的,那便是看看那所谓的江南氏族到底有多厉害。

  和长江沿岸不同,新安江地处江南腹地,毗邻杭州、无锡、金华等氏族聚集地,如果崇祯所说的是真的,那么这里必定是那些氏族掣肘的主战场。

  等他来到了新安江附近已经是六月下旬了,新安江的水已经开始上涨,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一些工部的官员正在安排那些民工整修河堤。

  朱慈烺随即沿着河堤开始巡查。

  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古代的河堤也不全是用土堆积成的,而是用木桩夹杂着巨大的石块,条石堆积,再堆上夯土堆积而成。

  外面还有条石堆砌防止水土流失,河堤上还种有树木加固。

  新安江的河堤,在嘉靖年间崩溃之后,便只大修过一次,如今将近百年过去了,堤坝上早就千疮百孔了!

  河工们有的给河堤打桩,有的往河堤上搬石头,堆沙袋,背夯土,还有给夯土砸实的。

  看着这一番忙碌的景象,朱慈烺笑着对旁边的徐尚真说道:“尚真,按着这个施工进度,七月肯定能完工。”

  徐尚真点了点头:“是啊将军,等到了八月那些民工们就能回到家乡了,到时候正好赶上秋收,这样南北开始稳定下来咱们也能腾出手来,收拾李自成和张献忠了。”

  二人继续向前,朱慈烺此时在心中暗想道:江南的氏族也不过如此嘛,还以为会闹出多大的风浪来呢。

  然而,走着走着,朱慈烺就发现有些不对劲,前方的河堤那边似乎有些情况。

  走近一看,却发现河堤上到处都是杂乱的滚木和乱石,甚至还有一些被划破的沙袋。

  朱慈烺见到之后,脸都变了:“这是怎么回事?”

  徐尚真连忙说道:“我去找河道衙门总管。”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他又亲自下了河堤开始观察。

  那些土坑都是新撅出来的,木桩也都是新打下去的,结果被人弄了出来,木头上那些原本用来防止腐烂的特殊漆料也被人划了个乱七八糟。

  总的来说,这木头算是废了一半了,现在就是重新打下去,用不了几年木头腐朽河堤又得大修。

  看完这一切,朱慈烺怒了。

  刚修的河堤让人弄成这样,这些官员都是瞎子不成?

  正生着气,徐尚真带着一名四五十岁的小胡子官员走了过来。

  “将军,这是河道衙门总管石林远。”

  朱慈烺虎目圆睁,他指着那些乱七八糟的木头大骂到:“石林远这些都是怎么回事?你不给我说清楚,我扒了你的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