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
作者:长桥北转      更新:2022-02-27 02:02      字数:3896
  “没有把小梨子送人。”叶明月哭笑不得,“妈妈带小梨子来了三奶奶家,还记得太姥姥不?”

  “太姥姥?”小梨子泪眼朦胧望着眼前慈祥的老人,抿着小嘴重重点头,“记得!”

  “太姥姥有糕糕!”

  小梨子吃的糕糕是太姥姥给的。

  三奶奶秦香翠最是稀罕这样乖乖巧巧的娃娃,连忙将小梨子接过来抱着哄,“咱家小姑娘记性这么好啊?”

  过完年小梨子才正式满三周岁,之前一直都在丰收大队没出来过。乡下地头一年忙到尾,三奶奶一家住在县城,跟厂子里头上班,也是碰不到要紧时候轻易请不得假。

  说来秦香翠也没见过俩孩子几面,刚生下来算一回、满月算一回、周岁算一回,满打满算不过一个巴掌。

  可是吧,有的娃娃它就招人喜欢。

  大外孙女领着一家子回来,俩娃娃还躺在棉被里张着小嘴睡得香甜的时候,秦香翠瞧一眼就稀罕上了。

  “嗯!”小梨子大声应下来,挂在睫毛上的泪珠随着主人挺起身体的动作颤颤巍巍,“小梨子记性可好了!小梨子记得太姥姥,太姥姥是妈妈的三奶奶,就跟小梨子的奶奶一样!”

  “咱家小梨子真聪明!”秦香翠心里跟吃了蜜似的,瞧瞧这孩子多会说话。

  她着实算不上明月这孩子的亲奶奶,算起来,她家老头子跟明月的爷爷都是堂兄弟,这关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同在一个村里住着还好说,可一家在县城一家住队里,那可真是没啥说头。

  保军那孩子出息,考进了县城的厂子,两家这才多了些来往。

  要不说感情都是处出来的,保军那孩子重情重义,明月也是个孝顺懂事的姑娘,打小她瞧着长大的。

  虽说那头还有个名义上的奶奶,但要说亲近,明月还是跟她更亲近。

  “太姥姥热了肉包子,小梨子想不想吃?”

  “肉包子?!”小梨子眼神一亮,不过却没有第一时间像在家里一样点头,而是扭着小脑袋找到妈妈,“妈妈?”

  叶明月点了点头,小梨子才大声道:“要吃!”

  看见母女俩这互动,秦香翠更加稀罕这懂事的娃娃了,“往后啊,小梨子在太姥姥家就跟自家一样,想吃啥就吃,不用问你娘。”

  小梨子又瞅了一眼妈妈,得到妈妈的肯定,这才把一颗心放到肚子里,扭着小手不好意思地跟太姥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小梨子想尿尿~”

  “太姥姥抱你去。”秦香翠转头跟叶明月说,“明月,你瞅着点儿小诚子,别等孩子醒过来吓着。”

  去了趟厕所,太姥姥又抱着小梨子去洗了洗小手,这才进厨房吃大肉包子。

  叶家虽在县城,住的却也是跟乡下人家没什么区别的小院,跟乔家差不多的房子,却收拾得比乔家利落干净多了。

  城里不许养鸡种地,所以叶家的后院空置着,整个看起来特别敞亮。

  小梨子被太姥姥放在饭桌前,这会儿抱着小碗眼巴巴瞅着太姥姥的动作。肉包子搁在灶上的锅里热着,白白胖胖放在上头,还冒着热乎气。

  秦香翠捡了两个大肉包,又跟另一个锅里舀了个煮鸡蛋,一块端到饭桌上,“快尝尝,这是你太姥爷今早捏的肉包子,油汪汪的可香了,你爹连啃了四五个才过瘾。”

  四五个!

  小梨子惊讶地瞪大眼睛,“爸爸是小猪!”

  “是是。”秦香翠笑出声来,她这个外孙女婿饭量确实不小,不过能吃是福,那孩子身板瞅着就壮实。

  小梨子瞅了瞅碗里白白胖胖的肉包子,又瞅了瞅太姥姥,“太姥姥也吃。”

  秦香翠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姥姥吃过了,这是给小梨子留的。”

  小梨子这才捧着热乎的肉包子吃起来,小嘴呼出气吹一吹,然后一口咬下去,煊软的大白面包子登时就捕获了小梨子的心。

  国营饭店大厨捏的肉包子,用料实在,肉丁都特别大特别多,味道也好。

  小梨子小口小口吃着,不时被一旁的太姥姥喂上一口糖水,竟然不多会儿功夫就啃完了一个。

  “咱家小姑娘真棒!”秦香翠将剥好的鸡蛋放到小梨子手里,“再吃个鸡蛋。”

  小梨子最喜欢吃鸡蛋的蛋黄了,特别香特别面,就是有点儿噎人。吃完鸡蛋,又捧着吃了小半个肉包子,小梨子才觉得肚子撑了。

  “嗝~”小梨子打了个满足的饱嗝,不舍地瞅了瞅剩下的半个肉包子,“太姥姥,小梨子待会儿再吃。”

  “没事儿,等你爹回来让他吃。”秦香翠给小梨子擦了擦沾油的手,抱着回了房间。

  诚诚刚被妈妈喊起来,也知道了自己现在不在自家,而是在太姥姥家。

  “妈妈,哥哥。”小梨子抱着太姥姥的脖子喊了两人,骄傲地说:“小梨子吃了肉包子和鸡蛋,可好吃了!”

  “让妈妈摸摸肚子。”叶明月将孩子接过来,“三奶奶你歇会儿,我来抱着。”

  “我不累。”秦香翠不想放下孩子,不过到底年纪大了,才抱了这么会儿胳膊就酸得不行,“这是诚诚吧?我是太姥姥。”秦香翠笑着看向诚诚。

  诚诚乖巧喊道:“太姥姥。”

  “哎!”秦香翠坐到炕沿上,瞅瞅这个乖孙,又瞅瞅那个好看的小孙女,别提多满足了,“诚诚饿不饿,锅里有肉包子和鸡蛋。”

  “三奶奶你歇歇,我过会儿带孩子去灶房。”叶明月心疼老人年纪大想着让她在屋里暖和着,又问:“三奶奶,平安醒了没?”

  叶平安就是秦香翠和叶全福唯一的孙子,按照辈分是叶明月的堂弟,也是诚诚和小梨子的表舅。

  可实际上,叶平安也才跟苏家二房的二河一般大,不过八九岁的年纪,长得虎头虎脑粗眉大眼,小小的人透着股机灵劲儿,跟他爸叶保国一个样。

  如今这孩子在县城的小学念书,跟苏向西家的秀兰一个学校不同的年级。近两天他们学校放假,可不就能在被窝里睡到太阳高升了么?

  叶家两老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子,那是可劲儿宠着惯着,要不是有叶保国这个严父在一旁盯着,好悬没给孩子养成嚣张任性的性子。

  秦香翠现在是有了新的孙子孙女,老早就把另一个给抛到脑后去了,听明月这么一提,她好像才想起来一般。

  “哎哟,是,我把这孩子给忘了。”秦香翠一拍脑门,转而不在意道:“不管他,他饿了就知道摸去灶房。”

  诚诚穿好衣服,四人又一齐转去灶房说话。

  诚诚在饭桌前啃包子,小梨子就陪着哥哥吃饭,两个大人坐在一旁择菜唠嗑。

  “向北这回能在家待几个月?随军的事,组织上有说法了没?”秦香翠问。

  叶明月瞅一眼吃饭的兄妹,说道:“四个半月。随军的事……”叶明月停顿下来,心里其实有犹豫。

  叶正强的事如果能在向北走之前解决,那么随军对孩子来说肯定是件好事。苏向北长年不着家,可孩子也不能没有爹陪着。

  单看苏向北回来这段时间,虽说他经常招惹两个孩子,但诚诚和小梨子也活泼了不少。兄妹俩去哪儿都有这个爸爸陪着,一天忙活到晚,饭都能多吃两口,小脸都有了肉。

  “有眉目了?”秦香翠觑着外孙女的脸色,猜了一下子,“有眉目那可是好事。”

  叶明月迟疑点头,“是好事。可我的工作……”

  她的工作还在这边儿,虽说有三姐替她,可也不是长久之事。一年两年还好说,等孩子大了,厂子那边儿就该有意见了。

  随军不是说一说就能成的,组织那边批准以后,她们自家也有一堆的事要处理。

  秦香翠将手里的菜甩到一旁,拉住外孙女的手腕,语重心长道:“月月,你可别犯糊涂!”

  “不管是工作还是别的,都比不上你们一家团圆要紧。我这边跟你三爷爷有保国在,你万不用担心。就算有啥要紧的,你保国叔往向北家里喊一声,张大妹子那是个实心肠,保准二话不说就带人上咱家来帮忙。”

  “再说,叶家那边多的是人想求你三爷爷办事,咱家要真碰上啥,他们那伙子肯定第一个凑上来。”

  “向北家那头,张大妹子啥人我清楚。”秦香翠跟张翠萍差不了几岁,两家结亲后辈分上差了一辈,不过两人处得来,都是敞亮性子,平时就论姐妹,论婶子啥的,秦香翠自个儿都觉得不对付。

  “组织要是能批准随军,张大妹子绝对第一个同意。她有俩儿子俩闺女在跟前孝顺,你也不用操心这份,她不缺你们这一家凑在跟前。你听三奶奶一句话,往后你带着孩子到了阳市部队,要是惦记我们几个老的,没事儿来个电话,寄包阳市的特产,我们知道你孝顺,这就够了!”

  “工作的事更好说,组织既然批准了随军的申请,那你的工作必然也能处理好。你到时候跟上头申请对调,把工作换到阳市的厂子去,一家四口都往一处待着,不比啥都好?”

  “除了这个,旁的,我跟你说,你一点儿心思都别顾虑。”

  秦香翠掏心窝子一般跟叶明月说了这番话。

  叶明月在心里头想了想,确实是这个理儿没错。一家四口只要在一处,兄妹俩能天天见到她跟苏向北,这不比什么都好?

  之前确实是她想岔了。

  只要对孩子好,那就随军!

  至于什么叶正强王八蛋的,再重要能有孩子重要?

  她重生一辈子,最要紧的就是让孩子过得好。

  “三奶奶你说得对!”叶明月长舒一口气,又想通了一件事,顿觉心里头更加通透。

  “阳市那边发展也比咱们安平县先进,诚诚和小梨子跟过去,比留在丰收大队下地拾稻穗好。”

  “你想明白就成。”秦香翠见她这样,刚才提起来的心总算放下来,“你那工作也找个时间跟上头申请对调,组织会为咱排忧解难。”

  “是。”叶明月决定了要随军,也决定了要在离开前就解决叶正强的事,不过眼下还件事,“我那工作暂时给了向北的三姐,三姐早年嫁到了县城,您也知道她在婆家过得不好。乔家不是个东西,钱粮都没咋给过她们母女,要不是有这份工作,怕是能饿成人干。”

  叶明月就是发愁,她要是这么快就申请对调,三姐肯定不能再代班,到时候吃喝都成问题。

  也不是她想当冤大头,如果继续留在大队,两个孩子还小,她一时半会儿脱不开身也就上不了班,工作自然还能留给三姐。

  可如果随军,那又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