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 20 章
作者:花日绯      更新:2022-05-20 02:36      字数:4511
  第二十章

  蹲在田岸上观察稻苗涨势的齐毓听到脑中的系统提示音:

  【任务5-1:休夫完成。奖励:农药x500】

  【任务5-2:造桨开启。】

  完成了?

  这个速度让齐毓也有点惊讶,不过既然系统提示任务完成,那就说明鲁大佬已经来了泉州。

  昨天周敬回来告诉齐毓,说鲁大佬的机关术非常厉害,如果可以请她设计一种专门耕梯田的小型器械的话,一定能让整个岭南的梯田事业迎来快速转变。

  想到这个齐毓顿时精神百倍,起身净手回府,谁知刚下山就看见一辆王府的马车驶来,周敬和马夫坐在车凳上,看见齐毓,周敬热情挥手。

  “我正要回去,你怎么来了?”

  齐毓问他的时候,目光被马车里走出的一位女士吸引,与周敬交换了个眼神后,齐毓立刻明白这位女士是谁,笑吟吟的上前,主动伸手把她扶下马车。

  “您便是外子提起的那位会机关术的女先生吧,一路辛苦了。”

  齐毓毫不见外握住鲁娘子的手,这让她想到多年前学院来了一位享誉全球的农业学院士,整个院系的老师都跟追星的小女生似的为之疯狂,为了见那位院士一面,早早就到食堂占领前排位置。

  鲁娘子有点受宠若惊,不知所措。

  来泉州之前,她只以为这位周公子是岭南王府中的某个管事,谁知来了才知他竟然就是岭南王本尊。

  就在她更加迷茫,不知道岭南王想干什么的时候,他很快就提出说要带她到农田实地考察,顺便见一见岭南王妃。

  在今天之前,鲁娘子的认知印象中,王爷和王妃这类人物都是戏文里那种高高在上的矜贵样子,没成想岭南王很亲和,王妃更亲和,夫妻俩如出一辙的捧着她,让鲁娘子觉得自己都快迷失在这夫妻俩一口一个‘女先生’的称号里了。

  连说了几个‘不敢’后,齐毓就没再跟她客气,拉着她的手就再度上山,把梯田的情况说与鲁娘子听,并提出她自己的一些要求。

  鲁娘子从来没做过耕田类的机械,但没做过不代表她不能做,不说为了自己今后的前程,就算是为了报答岭南王夫妇对她的赏识之恩,她也要把王妃想要的东西做出来。

  为了给鲁娘子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齐毓和周敬商量之后,决定在王府给她单独开辟出一片院落,让她安安心心的住下,需要用到什么材料,就让她直接开出单子,周敬派人去买。

  鲁娘子开始还觉得有些忐忑,但随着这段日子相处下来,她能清楚的感觉到岭南王夫妇是发自内心相信她的能力,相信她确实能做出令他们满意的机械。

  她师出千机门的时候,正经师门一脉已经走向落寞,连她这个传人都没有什么好的去处,匆匆忙忙嫁了个人,以为可以凭本事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好,却遇到一家养不熟的白眼狼。

  人生的遭遇让她没了自信,甚至怀疑自我,但她在岭南王夫妇这里,鲁娘子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渐渐的找回了状态。

  在经过一个多月日夜不停的研究后,鲁娘子终于做出了第一台会耕田的木牛,只需要一个人在牛的背后操作,以牛腹中齿轮带动蹄下的钉耙,省时又省力。

  这可把负责开发梯田的人们给乐坏了,纷纷夸赞鲁娘子手艺精绝。

  齐毓对木牛简直爱不释手,要不是田里要用,她都恨不得搬回房间慢慢欣赏。

  夜里,夫妻俩在房间讨论着怎么把木牛量产化。

  鲁娘子那边只要周敬和齐毓说一声,她立马就会把木牛的设计图纸全都贡献出来,但那样的话,对于鲁娘子个人却是损失,当然了她自己并不在意这些,但周敬和齐毓却不能不在意。

  于是周敬想出了个办法,就是跟鲁娘子签契约,把木牛的设计图纸给买下来,再由周敬去组织量产的事情,找人找地找销路,而鲁娘子则负责解决今后可能会遇到的售后维修问题。

  每卖出一台木牛,岭南王府和鲁娘子就五五开分账。

  一开始鲁娘子是不同意的,她直接把设计图全都捧到周敬和齐毓面前,说不用分账,让他们随便用,后来在两人的不懈劝说下她才勉强同意。

  木牛让耕田的效率直接提升了好十几倍,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所以就算周敬不刻意去宣传,也很快有人慕名而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木牛的订货量就突飞猛增。

  鲁娘子看着大量订单十分头疼,幸好周敬早有准备,他在跟鲁娘子签订契约后,就开始在各县招募民间手工木匠,让他们按照木牛的部件图纸生产木牛零件。

  每个地方只生产一个零件,各县不知各县做的东西,做完之后再统一送来泉州组装,这种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无疑是科学的,既能保密又能保证效率。

  耕田木牛就这样给推广了出去,周敬和鲁娘子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除了木牛之外,在盛夏时分,鲁娘子手作的机关扇也有很大的反响。

  之前周敬从沙阳县买回来的自动摇扇,只会前后摇动,风向固定且呆板,在盛夏时能起到的作用非常微弱。

  齐毓怕热苦夏,刚进夏天没多久整个人就瘦了一圈,周敬急得每天泡在厨房给她研究夏日菜谱也没能让她胃口好转,原因就是太热了。

  鲁娘子得知此事,便抽空给齐毓设计出一款机关扇,不仅能够三百六十度不停歇转动,还能在下方扇盆中添加冰块,只要冰块不化,就能有源源不断的凉气从机关扇中扇出。

  晚上睡觉前加两大块冰,把机关扇往床边一放,能凉爽一整夜。

  齐毓舒服了,周敬的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最近龙傲天们都很安静在完成各自的任务。

  童大佬在备战秋闱,戴大佬出海经商去了,师大佬去护航,叶大佬的保济堂刚开业不久,有不少事要忙,他的【任务4-2:医斗】的开启时间点还没到。

  而鲁大佬这边的【任务5-2:造桨】也没好开启,因为她要造的是‘长青号’的桨,而‘长青号’还跟着师大佬在海上飘呢,船不回来周敬自然也没法安排鲁大佬去做任务。

  于是闲下来的周敬跟鲁娘子把机关扇的图纸给买了下来,打算也推广推广。

  不过机关扇虽小,但做工比木牛精巧很多,耗钱耗力,普通消费水平的人家肯

  定会觉得贵,要想像木牛那样成功推广,须得碰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才行。

  七月初六,京城,皇宫,勤政殿。

  顺宁帝从内阁回来,看也没看跪在勤政殿外的两个儿子,径直进殿,一声‘更衣’让宫人们簇拥上前。

  一时间,勤政殿内宫人们忙忙碌碌,上茶的上茶,开窗的开窗,抬冰的抬冰,扇扇的扇扇,进进出出的宫人,让跪在殿外的太子和献王不由得把头埋得更低。

  又等了两刻钟后,太子和献王终于等到了顺宁帝的传召,此时两人已经汗流浃背,进殿以后,两个硕大的冰盆放在顺宁帝的身后,四个宫婢在冰盆后扇风,他们的父皇换了常服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看着挺惬意。

  太子和献王不敢多言,掀袍跪地请安,等了一会儿后,顺宁帝才缓缓睁开双眼,把周身的热气烦躁压了下去,开口问道:

  “说吧,此番又为什么?”

  太子和献王在朝在野都不是秘密,皇帝对此心知肚明。

  太子是顺宁帝的长子,原是庶出,后被皇后收归膝下,成了嫡长子,两年前封做太子储君;献王是德妃之子,德妃出身荣安公府,身份高贵,因为荣安公的关系,献王在朝堂上自有一脉拥趸。

  两边势均力敌,就造成了如今这三天两头针锋相对的局面。

  “父皇,儿臣奉命前往豫州等地调查饥荒灾情,一路走去,饿殍万千,惨不忍睹,儿臣便下令平县、罗县、育县这三府衙开仓振粮,谁料此三府皆说无户部之令不从,儿臣便命人摘了那三人的顶戴,儿臣公事公办,问心无愧,怎料献王胡搅蛮缠,儿臣不堪其扰,这才来请父皇评理。”太子义愤填膺的说。

  音毕,献王反驳:

  “父皇明鉴,豫州闹饥荒不假,可太子殿下舍近求远,非要远在江淮的平县、罗县和育县三地开仓,这三地虽富庶,但每年多数钱粮皆已上交国库,太子殿下一开口就要他们出万石米粮援灾,不出就罢官,这又是何道理?”

  太子不忿斥道:

  “孤何时要他们出万石米粮?只说要他们尽力援灾,他们却连应都不应,也不知仗的谁之势。”

  献王反问:

  “太子不若指名道姓说他三人仗的是我的势!”

  太子冷哼:

  “献王莫恼,难道不是吗?”

  “你……”

  两人吵得不可开交,顺宁帝听得头疼不已,拍着龙椅扶手怒道:

  “都住口!”

  太子和献王赶忙闭嘴,俯身叩首齐道:“父皇息怒。”

  顺宁帝忍下怒意,看着他们俯首的后脑勺问:

  “你们吵了半天,豫州的饥荒灾情可有应对了?”

  太子和献王伏趴在地不敢抬头,这个时候都希望对方能先开口回答,但两人都是这心思,自然也就没人回答了。

  顺宁帝掐着自己的眉心,沉声斥道:

  “说话!”

  两人倒吸一口凉气,献王吓得开口:

  “父皇,豫州灾情之事,向来都是太子殿下在管,儿臣并不了解内情。”

  太子闻言赶忙解释:

  “父皇,灾情应对之事,儿臣已经下令给六部联合商议,想来不日便有良策。只盼届时有些人莫要从中作梗,拖后腿才好。”

  太子这话,就差指着献王鼻子骂了,这口气怎么咽的下。

  “从中作梗,拖后腿的人是谁,太子不妨明说。”献王怒声质问。

  太子冷笑:“孤说的是谁,献王难道不知?”

  “我!”

  顺宁帝彻底震怒,一拍龙案骂道:

  “百姓饥荒,灾情未解,民不聊生,你二人却还不分轻重,在这互相推诿,你们当真令朕失望!统统退下,回府思过十日,各罚三年薪俸,援助灾情。”

  太子和献王似乎都对这个处罚有所满意,但见顺宁帝怒火冲天,哪里还敢多言,赶忙磕头退下。

  一出勤政殿,两人的争吵声再次传入,顺宁帝听在耳中烦躁不已,把宫人刚呈送来的冰镇酸梅汤都给摔在了地上。

  正值盛夏,临近午时更是暑气蒸腾,勤政殿中虽有几处冰盆,却也只能凉爽一处,其他地方的热气仍围绕在顺宁帝周身。

  宫人来问是否传膳,顺宁帝没什么胃口,便只叫御膳房上些清凉易克化的米粥来。

  坐在龙案前,顺宁帝看着各地舆情奏折,每天不是这里旱灾,就是那里水涝,逢到风调雨顺的年份,百姓们尚且还能糊口,可但凡遇到天灾,百姓们流离失所,食不果腹都是常事。

  说到底,还是朝廷的钱粮不够,每年税收就那么多,粮食产量有限,当年温饱都成问题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保证所有民生。

  顺宁帝叹息,再想起他的那些儿子们,又是一声长叹。

  就没几个省心的!顺宁帝心想。

  文书省的宫人送来各地邸报,顺宁帝烦了繁复政事,随手拿起几本翻看,希望能看到一些令人愉悦些的事。

  正看着,御膳送来了,顺宁帝不愿起身,就让人把龙案前收拾出一块放御膳。

  宫人退后的时候把一叠放在龙案边上的监查报带落在地,吓得赶忙磕头请罪。

  监查报是用来记录各地藩王起居生活的东西,顺宁帝是嫡长顺位继承登基,没做过藩王,而他的那些兄弟们也都臣服,有些已经住到京城来了。

  所以本朝真正意义上的藩王只有一个,就是去年年底,让他‘卖’给丞相的六皇子周敬。

  他跟太子是一母同胞,是同一个位份低微的美人所生,在顺宁帝印象中,六皇子周敬不太起眼,至少跟那些母族势力庞大的皇子们相比,他简直可以说是透明。

  那孩子到岭南也大半年了,岭南多山多障,也不知日子过的好不好。

  “捡起来给朕瞧瞧。”顺宁帝说。

  宫人赶忙把监查报捡起,送到顺宁帝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