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宋濂来访
作者:一瓶水      更新:2022-05-17 12:51      字数:2263
  金锄头?

  朱明远本来强忍着笑,想纠正福伯的看法。

  但是看到福伯一脸认真的样子,才意识到后者不是在开玩笑。

  可能升斗小民对皇宫的幻想就是这样吧,皇帝耕田用金锄头,娘娘耕田用银锄头。

  皇宫里面还有个大缸子,里面放着的都是金色的榨菜。

  “哎呀,都说皇帝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浑身上下闪着金光。

  我看这皇帝的儿子也不咋滴呀,他身上一点光都没有,就跟个烦人没啥区别。”

  “……”

  貌似他真的闪金光了,才是有问题好吧。

  福伯能这么想也不意外,在民智未开化的时代,皇帝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就像神一样存在。

  吃完饭,朱明远带着福伯回家了。

  因为有了朱棣的帮助,找店已经不必费劲。

  朱明远也懒得在大街上到处转转。

  回到家不久,燕王府派遣的人来了。

  朱明远又带着福伯和张铁牛,跟着朱元璋派遣的人。

  在离朱明远住所不远的街道上,燕王府派遣的人带着朱明远停在了三层小楼房前。

  虽然是3层建筑,但是在周围的建筑物里已经很贵了。

  “这是钥匙、合同和地契。我收到了。”

  燕王府派遣的人从怀中取出这些东西,放在朱明远手里。

  取出这些东西后,这个人也完成了任务,直接离开了。

  看到那个人消失的背影,朱明远醒了过来。

  这朱老四可真是大方,说送自己一栋房子还真送呢,而且直接派人过来送一号室,这等于是追着喂饭。

  “去吧,进去看看吧!”

  朱明远拿着钥匙,大踏步向一座小楼走去。

  朱明远后面的福伯说:

  “这么高的楼,真好啊。

  如果村里的人知道少爷有这么好的地方,都会羡慕得不得了吧。

  一进小楼房,就有了木屑的味道。

  显然,这座小大楼刚完工不久。

  小楼一楼面积不大,差别不大,有一百多平方米。

  绕了一楼,朱明远上了二楼。

  2楼和1楼不同,是由大小的房间构成的。

  3楼也由大小的房间构成,但是只有比2楼的房间少,靠在街道的一面就是大厅。

  这座小大楼后面有院子,院子也很大,里面有大小7、8所房子。

  总的来说,这房子就一个字:大。

  朱明远站在三楼大厅旁边,看着街上的行人。

  “好啊,太好了,宽阔又明亮,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朱明远露出了笑容。

  “这几天,找了几个人来,在这里整整,接下来这里是我们的医馆。”

  朱明远敲打着手臂下的栏杆,非常轻松。

  因为这里不长,朱明远下了二楼,锁上了门。

  往前走不到两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就出现在了朱明远面前。

  “请问你就是那个为皇后娘娘治好了病的朱明远大夫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朱明远还真不是什么大夫,他更想做的职业是烧烤。

  只是阴差阳错被叫到了皇宫里边,给马皇后看病,接着就有了自己的名声。

  现在皇宫里的人都称呼他为神医,叫他朱明远先生的人反而不多了。

  老人好像知道朱明远,直接开口问。

  朱明远有些疑惑,这个老人是谁?

  但这个人的自己全然不知。

  “先生正是朱明远,神医什么的算不上,只是会做皮毛的医术而已。”

  朱明远回道。

  老人摸着下巴上的胡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真好啊。真好啊。虽然年纪小有功绩,但是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真是个好苗啊。”

  老人脸上露出高兴的样子。

  “老人家,我们见过吗?”

  老头说:“

  “老夫叫名字叫做宋濂,承蒙陛下错爱,当了几年的翰林院学士。”

  老人刚说了自己的名字,朱明远一瞬间就想起来了。

  中学的时候,朱明远学过他写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

  这篇文章朱明远背上的滚瓜烂熟,作者宋濂也很熟悉。

  “原来是宋先生啊。”

  朱明远拱手行礼。

  半个月前,刚刚去世的李善长的功劳虽然是开国文臣的头号。

  但就写作和知识储备而言,在明朝初期,没有人能和宋濂匹敌。

  宋濂是一代大儒,而且是真正的学问家。

  不是那些吹捧孔夫子,实际上是为了自给自己贴金的伪道学可以相提并论的。

  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宋濂不仅是太子朱标的老师,也是众朝臣的老师,多次给朝臣讲过课。

  宋濂对朱元璋的帮助很大,功劳也不小。

  “你认识老夫吗?”

  宋濂有点疑惑,他以为朱明远是从乡下来的,怎么知道自己呢?

  朱明远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一篇《送东阳马生序》,读湿了后辈的眼眶,不仅感叹老师的学习之苦!

  宋濂有点吃惊,“这篇文章写在今年里,这还没过一个月,京城还没有流传,你在哪里读过

  朱明远:“……”

  完了,装逼装大发了,人家才刚写,自己就会背了,这是不是太过了点?

  “宋先生,我确实读过这篇文章,但我已经记不清它在哪里了。”

  朱明远害怕宋濂不相信,急忙开始朗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朱明远曾经背诵过自己记忆中的“送东阳马生序”,幸好朱明远还记得。否则很难说明。

  宋濂看了背诵《送东阳马生序》的朱明远,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到朱明远能流利地背诵,宋濂也不追究。甚至心里还有点小得意。

  自己这篇文章发表还没多久,就已经被人给记诵起来了。看来自己的学问还是挺受认可的。

  读完后,朱明远擦了擦头上的汗,问道:

  “不知道先生今天来找我,所谓何事?”

  “之前曾经听燕王和太子提到过阁下,所以便很有兴致,特地来拜访一趟。”

  “你和太子爷还有王爷所说的,果然别无二致。”

  朱明远有些莫名其妙,如果说是猪老四的话,那还好说。可是自己跟太子并没有什么交情。

  “不知道二位殿下是怎么谈论在下的。”

  朱明远对这个问题非常的好奇。

  赵本山环顾四周。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能不能请老夫喝杯茶?”

  朱明远一拍脑门。

  “哈哈,您瞧我这鬼地形来的都是客,我竟然忘了给您上一杯茶了,快请进快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