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作者:远眠      更新:2022-05-16 18:57      字数:3993
  黎明前的岁月既漫长又短暂。

  漫长是对于那些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看不到光明希望的人来说,而在日子过得相对平稳顺遂的季曼他们眼中,这几年便如同白驹过隙,转瞬而逝。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季曼和姜成磊正在曲清县高争论一道数学题。

  本来这种大消息理应是由各班老师通知到班上的,但许是校长太过高兴,等不及兴奋的老师们缓神,便迫不及待地启用了学校新添置的广播设备,用大喇叭将这个十足的好消息广而告之。

  此时正是课间休息时间,原本喧闹嬉笑的教室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所有的声音和动作都随着大喇叭里“呲啦呲啦”的电流声而停下,众人形态各异,若是这时有不知情的外人进来,肯定会被教室里这滑稽的一幕给逗笑。

  但是,教室里的众人却没人有心思看其他人,注意力尽皆放在广播里熟悉的声音第二遍播报着那个爆炸性的消息,连动一下都怕动作带起的风会影响到那声音传到耳朵里。

  等广播里的第三遍播报结束,“呲啦呲啦”的电流声消失,良久,高二的教室里才重又有了动静。

  “恢……恢复高考了?”平时班上嘴皮子最利索的黄建国这会儿舌头像是打了结,磕磕巴巴地说道。

  他率先打破了教室里的平静,其他人才反应过来,动作僵住的活动了活动身子,话没说完的合上了嘴,顿时满堂皆惊,沸反盈天。

  “校长总不能拿咱们开涮吧?”

  “所以……是真的?”

  “刚刚广播里是说,十二月初就考了?那也太赶了吧!赶紧复习……”

  “没说怎么考啊!是像平时考试一样么?还是跟以前高考没停之前一样?这课本一样么……”

  “老吴来了,他肯定知道具体情况,咱们问他去!”坐在窗边的男生第一时间发现了疾步向教室走来的班主任,高声对同学们“通报”道。

  曲清县高规模很小,高二就开了一个班,有且仅有吴老师这么一个班主任。

  “老吴”是高二同学们对他的昵称,当然了,是那种不敢当着他面称呼的叫法,真到了这个严肃的老头面前,就连平时跳的最高的刺头都不敢高声说话。

  能在过去十年的风波中安然无恙地留在县高中里教书的老师,自然不是那种畏畏缩缩的人——家庭背景过硬不说,他本人也是硬刚过好几拨疯狂红小兵的人,治几个小小刺头当然是不在话下。

  这个平时满脸严肃的老头眼眶通红地走进了教室,惹得众人均侧目而视。

  没等有人大着胆子开他玩笑,他低沉中带着一丝激动的声音便压下了讲台底下的窃窃私语:“同学们刚才应该听见了,没错,恢复高考了!按照指示,不以阶级论,所有工人农民、知青干部和咱们学生,都能去高考!”

  他在“不以阶级论”几个字上重音强调了一下,还瞥了姜成磊一眼。

  季曼脸上的兴奋已经彻底抑制不住了,抓着小伙伴的胳膊疯狂晃动:“磊子哥我们可以一起去高考了!你看!我说的没错吧!你一定可以参加的!”

  原来,在吴老师来之前,刚听到广播里的消息时,季曼就非常高兴,然而姜成磊却兴致缺缺,两人就他到底有没有招考资格的事有了一番小争执。

  吴老师带来的消息可以说彻底打消了姜成磊的顾虑,也证明了这一回合季曼的胜利。

  当然了,这时候也没谁还惦记着什么输赢对错了,大家伙的心思全都在高考上。

  那可是高考诶!

  高考已经停了近十年,大部分人初中高中毕业以后都没机会上大学,运气好的还能通过厂子招工或者顶替家里的名额进厂,更多的倒霉蛋上完学以后还是得去乡下种地……但是,这时候能上高中的人,遇上恢复高考这种好事,谁能说自己没有一丝心动?

  吴老师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说完以后,宣布接下来的课自习,便匆忙走了——恢复高考四个字看起来轻轻松松,实际上需要做的事还多着呢!

  虽然找上级部门问具体政策解读之类的事不用他这种教课的老师去费心,但是,他们也没法继续闲着,光是准备复习资料就够他忙的了,高考停了那么多年,有用的复习资料可没有那么容易找。

  而被留在教室自习的人也压根没法真的平静下来安心自习,七嘴八舌,整个教室哄闹不已,即便是平时再沉默的人,这会儿也忍不住加入了讨论之中。

  季曼跟同学聊了几句以后,突然想到嫂子说不定还不知道这个好消息,急忙说道:“磊子哥,我想请个假回去一趟,跟我嫂子说一下这个好消息,她肯定也要考。”

  姜成磊立即开始收拾东西:“我陪你一起回去。”

  她笑得眉眼弯弯:“好呀~”

  本来她也没想着一个人回去来着。

  请假的事很顺利,反倒是回家路上有些波折——从县里回镇上的班车半路上熄了火,他们俩走了老远才遇上隔壁大队的牛车,搭上了顺风车。

  “嫂子!恢复高考啦!”还没进家门,季曼便迫不及待地高声喊道,脸上也满是飞扬的笑意。

  季奶奶探头出来回道:“曼曼怎么回来了?你嫂子去大队了,等会就回来。”

  季家的新房子落成以后,颜妙妙便嫁进了门,第二年便生下了季家二房的第一个重孙季成武。

  在为季家添丁的同时,正事也没落下——她和潘向阳潘向月兄妹提议在队上设了一个小型造纸厂,造出的草纸现在都已经供应到县里供销社了,规模福利什么的虽比不上县里那些国营厂子,却实实在在地给杨树大队的队员们带来了好处,且不说家家户户都用得起草纸了,光是年底盘账的时候异军突起的工分值,就足以让大家伙儿都笑开了花。

  造纸厂办得风生水起,颜妙妙他们这些领头人兼技术员在队上的地位自然就水涨船高了,她今儿就是被于大成叫去开会了,孩子被留在家里,由季奶奶看着。

  “奶!恢复高考了!”季曼笑眯眯地重复了一遍。

  季奶奶这才反应过来孙女的话是什么意思,颤巍巍地迈步出门瞅她:“考大学?”

  “嗯!”季曼清脆地应道。

  季奶奶满是褶皱的面庞上顿时笑开了花,她不懂高考到底是怎么回事,但考大学她知道啊!读完毕业就可以分配当干部了!

  她以前虽然嘴上没说,心里却一直记挂着孙女将来的出路,担心孙女没书读没工作,还想着让季明伟那边看看能不能走走门路送季曼去读工农兵大学呢。

  “好,好,考,以后咱们曼曼就是大学生了。”

  季曼想提醒奶奶考上了才叫大学生,但见她这么高兴,到底没有泼冷水,笑嘻嘻地岔开话题道:“那我去大队那边找嫂子,正好也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潘姐姐他们。”

  虽然潘家兄妹这几年在队上也混得不错,但是,从他们兄妹俩至今都不松口成家便可以看出,他们是一心想回城的。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高考这个可以名正言顺回城的机会,毫无疑问,他们肯定会好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的。

  应该说,所有知青都不可能轻易放过这次机会,包括那些已经在本地成家生子的知青。

  对有些知青抛家弃子回城的担忧曾在季曼心中一闪而过,但她转念一想,即便没有高考,这些年也不是没有那种想了办法回城、抛下乡下的妻子/丈夫和儿女自此了无音信的丧良心知青。

  犯错的从来都是人,而不是回城这件事。

  -

  颜妙妙和潘家兄妹这会儿都在大队,从季曼那儿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以后,自是欣喜若狂。

  潘向阳本想冲到地里去告诉其他知青这个好消息,被于大成给拦住了:“用喇叭吧,让大家伙儿都知道知道。”

  作为杨树大队的大队长,没有人比于大成更知道知青们到底有多想回城了,更知道知青回城意味着什么,但他和季曼的想法一样,左右拦不住,不如不管,反正做选择的是他们自己,跟大队又没啥关系。

  即便真的有人考上大学以后想要抛家弃子,只要被抛弃的队员自己立得住,他也不会让外来知青平白欺负了自己大队的人。

  再说了,谁说只有知青才能去参加高考呢?

  虽然这些年的总体风气并不是特别重视教育,再加上队上的人大多都穷,没多少人能供得起孩子读书,但是,十年累积下来,正经高中毕业的或许少见,初中学历或读了一点高中的倒不是一个都没有。

  现在恢复高考了,那些人的机会也就来了,要是队上的人能考上大学,跟知青考上可不一样。

  大喇叭的声音传到田间地头时,土生土长大字不识几个的队员们还没听懂喇叭里说了个啥,知青们那边就炸开了窝。

  有当场楞在那的,有被锄头砸到脚背的,有小声呜咽的,还有直接号啕痛哭的……

  把附近地里的人都给看傻眼了。

  “……乖乖,这群知青疯了?”隔壁地里弯腰除草的二狗媳妇目瞪口呆,下意识嘟囔道。

  于是,随着时间推移日渐死了回城心的知青们仿佛成了死灰复燃的炭火,除了个别有自知之明的学渣以外,尽皆捡起了书本,准备在最后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好好冲刺一把。

  队上唯二的高中在读生季曼和姜成磊便成了香饽饽。

  有上门想借书的,有想要从他们那得到一点学校的内部消息的,还有想让他们帮忙辅导的……即便是那几个向来自矜城里人身份的知青,这会儿也顾不得什么城里人的骄傲了,一个个排着队找上了门。

  季奶奶平时见人就笑和气得很,轮到高考这种足以改变命运的时候却丝毫不含糊,一改以往和气的模样,冷着脸三言两语将他们打发走了——开什么玩笑!她孙女也是要高考的好吧!他们时间紧张,难道曼曼的时间就不紧张了?

  时隔多年,护犊母狮模式再度开启,连季老根和季明德父子俩都能唬得住的冷脸,脸皮相对薄得多的知青自然受不住,一回合都没抗住就直接败退了。

  没等他们重整旗鼓再上门,季曼便和姜成磊、颜妙妙一起包袱款款地回了学校。

  找吴老师请假的时候她就特意问过了,学校那边虽然没有明确说会面向往届生开复习班,但听那意思,插班这事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她和姜成磊特意请假回来,一来是把恢复高考的好消息第一时间带回杨树大队,二来也是想把嫂子领到县里,看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插班。

  虽然书里嫂子高考是很顺利的,但她觉得吧,能多接受一点正规学校教育肯定比自己没方向瞎复习的好吧,以嫂子的聪明程度,说不定还能比原书里考得更好呢!状元榜眼京大华大什么的,也未必不可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