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网兜
作者:芒果青      更新:2022-05-15 10:59      字数:3429
  绳套和筐子的使用,让孩子们基本可以在白天吃饱了,这也算完成了王川之前计划的那个小目标。

  但王川知道,这个小目标的完成是暂时的。如果没有办法让部落的人都吃得饱。这个已经完成的小目标很快就会回到原地。小溪里的鱼要不了几天就会被捕捞干净。外面的鸟雀要不了多久,密度也会降下来,或者会对绳套有些预防。等到了那个时候,部落的大人们还没有解决食物来源的问题,王川和孩子们还得回到原点。

  有时候人陷入困境很难走出来就是陷入了这种循环。比如缺少吃的要急着找吃的,急着去找往往效率不会太高,等找到足够糊口的吃的时候,人已经开始困倦了,休息一下把精神养回来,吃的又没有了……

  部落的情况是,没有合适的工具不能找到更多吃的,没有更多吃的就得花更多时间去采集捕猎,时间花去采集捕猎了就没有办法改进捕猎工具,没有合适的工具就找不到更多吃的……

  这是一个很难破解的环,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的几百万年里寸步不进,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火的出现,让人类在夜晚得以思考和改进工具,人类才在火光的照耀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才在几万年的时间里开始统治地球。

  王川从部落的语言习惯和使用工具的习惯分析,现在这个社会应该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了。

  部落的落后的情况,从地理上说,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是太河流域,但这里的位置偏南,如果此后的地理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话,他们所在的这个地方更靠近太江流域。岩洞不远的大河再流几百里就是流进太江的。也就是说,这里其实是这个时代的边远地区。部落比较落后也是正常的。

  而从社会的基本形态看来,一个社会中各阶层存在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其实十分普遍,人类开始登上月球的时候,亚马逊森林都还存在着原始人呢。这个边远的小部落落后于主流的社会情况一点也不奇怪。

  现在哪怕王川让他们常规的用上了火,编织了筐子可以让他们带更多的东西回来喂养孩子,帮他们打磨了好棍子让他们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捕猎,但是这些做法在短时间内还是难以让他们改变思维,让他们从困境的圈子里钻出来。

  要让他们从原来的生活习惯中走出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还要一刻不停。

  当前要做的,当然是让大人们增加收获,解决肚子的问题。女人的采集王川没有更好的建议。不过让男人们增加狩猎的成功率,他还是有些办法的。

  这个时候,不愁饿肚子的孩子们也刚好帮的上忙,开始让进入这个让大家吃得饱的计划。

  不过在想办法帮大人们之前,孩子们还得先帮忙解决一下部落过冬粮食的存储问题。

  那些留着过冬的粮食都是堆积在岩洞的一个角落里的。存放得也没有什么讲究:果子没有适当晾晒,茎块连泥都没有洗去,菌子还有是湿的,所有东西都堆在一起,很多东西只怕不到下雪就先坏掉了。

  而且没有容器盛放,总有老鼠从岩缝里钻进来偷吃。没有坏掉的也都被老鼠吃掉了。

  同时这些东西的数量也少得惊人。一大堆东西堆在角落里,只有一个不到三米的堆头。王川估计不会超过五百斤。这对几十人的部落来说实在不是一般的少。虽然离冬天可能还有两三个月,不过一旦降温,这些连衣服都没有的原始人的活动范围将会大大缩小,后面能够采集到的食物将会越来越少。依照这个情况判断,无怪冬天得饿死不少人。

  增加食物的来源暂时不说,先把有的保存好也是可以的。

  怕老鼠咬就编出筐子来分装。这些装放东西的筐子要大,还要编织相应的盖子。这些都不是难事,经过几天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可以非常熟练的把筐子编起来了。王川也进一步研究,把编织收尾的部分工序进行了优化,就是把多余出来的藤条用了卷边倒插处理。这样编出来的筐子应该会更加结实,能够进行更大力度的拉扯。只是要把平时编的筐子加大和加个盖子而已,难度不大。

  但在把这些东西装筐之前,还要先处理一下。该洗泥的洗泥,该晾晒的晾晒,各种大小的东西全都要分开装放。

  处理这些东西,王川很艰难才说服了阿母。清洗没问题,不过晾晒就要了阿母的命了。周围那些松鼠鸟雀完全不怕人,见到干果茎块,趁人不备就从草丛树叶间跳过来叼上两口。王川让两个孩子拿着带枝丫的长树枝站岗都没有用。阿母更是气得跳脚。

  王川干脆带着其他孩子把洞口的植被全都清理一遍。藤条杂草都清除了,灌木小树全折或者用石头断了,大的树木没有办法砍断,也让喜欢爬树的几个孩子上去把树叶全折了。周围再布置上一些索套,这才改善了些。还收获了一些鸟雀。

  晾晒的工作进行了三天,之后把才各种过冬的食物分装好放进岩洞。分装之后,王川更是欲哭无泪。他之前预计有五百斤左右。结果分装下来估算了一下,发现可能不到四百斤。这让他觉得生存不易,时间越发的紧迫。

  不过折来的小树灌木倒是能用的。王川教孩子们去掉树杈树叶,两头的毛刺烧掉,打磨光滑了可以给大家当工具用。打磨木棍的时候用尖石片刮树皮这个办法显然有些吃力而且傻。王川把棍子拿到了小溪边的沙地上,直接放到沙地上来回摩擦,棍子表皮上的凹凸很快就会被磨的光滑。告诉那些孩子打磨好的每人可以挑一根,他们就自发的学着打磨起来。

  王川准备把这些棍子给大人们做石矛用。要增加狩猎的成功率,增加些短矛当投枪用也是好的。

  不过这自然远远不够。

  孩子们把粮食分装好后,王川便让他们编粗一些的绳子。二麻纤维还算结实,搓出来的手指粗的绳子,就可以吊起两个他这样的孩子。这可以给大人们做大的绳套用。绳套用得好,各种大型动物也是可以捕捉的。只是要让有兴趣学习这个,倒是一个问题。

  这个时候,孩子们却是反应说,小溪里的鱼已经捞不到了。两个孩子下水大半天,只捞回来几条小鱼,都不够一个孩子吃的。鱼这几天差不多是孩子们一半的口粮。要让孩子们做事,总是不能让他们失望的。王川便考虑着继续改进工具。

  王川试着织网。不过考虑到织网的时间要比较长,麻线的数量不太够他决定先织几个用料少的网兜。

  小溪里的鱼应该是还有的,只是经过这几天筐子的祸祸,密度降低了。毕竟筐子的效率和口径有限,不可能把这些鱼赶尽杀绝。如果用大口径一些的和滤水更快的网兜,说不定还能深捞一些,可以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而且网兜做好,不但可以捞这条小溪的鱼,还可以让大人们拿到其他溪水中去捞鱼,也算是不错的工具。

  编织网兜没有其他窍门,先找一根大小合适的生树枝弯成一个圈,弯圈的时候用火烤一烤,这样成型圈子会固定下来。固定之后,再用麻线绑一下就完美了。弯好的树圈挂起来,麻线弄成一段段对折绑在树圈上,两厘米左右一根,绑好麻线就把竖下来的麻线隔着两厘米两两打结就行了。这是古老的结网法,工序并不复杂。

  网结到最后,把所有的线头都绑到一起收尾,一个网兜就做好了。再在这个网兜上绑一根长棍子,王川就拿着新的网兜下了小溪。试用新工具还是得自己来,那帮野孩子做事没有一点分寸。藤筐弄坏了就算了,这网兜搓绳编网花的时间不少,弄坏了会让人心疼死。

  事实证明网兜还是有效果的,花了半个多小时,王川又捞了十多尾二三指大小的鱼,个别有小孩巴掌大小。太小的就捞不到了,小鱼会从网兜的网眼跑掉。他发现越往河口走鱼越多,想必是有鱼会从河流中回游。在一个靠近河口的小水潭里,他还捞到一个脸盆大小的乌龟。乌龟在小溪里很罕见,因为这东西跑得慢,小溪的水也不深,几乎不能在这些孩子手里存活,想必这龟也是从大河里游进来的,那条大河物产应该极为丰富。不过想起阿母一再的嘱咐,捞到乌龟之后,他就往回走了,没有再往河的方向走一步。

  前面那条河后世叫叶原河,离岩洞不到两公里的距离。后世的那条河王川熟悉,他常常去河边散步。那时候那条河因为上游不少水库拦截,一年到头都是枯水期。鱼几乎没有,有也没有人敢吃。因为那条河几乎就是县城的下水道。

  不过现在这条河和后世是完全不同。现在这条河水面宽达百米,两边芦苇遍布,灌木丛生,沼泽水洼不计其数,天知道河水会有什么东西?这个年月,河里跑出一只史前恐龙来他都不会惊讶。

  之前只捞到几条小鱼,大家都还没吃,现在就烤个乌龟吃点吧。

  乌龟翻个身直接架在石头上就放火烤,快熟的时候,放上点剁碎的紫苏,再用尖石块捣碎肉块,吃得孩子们根本停不下来。意犹未尽就在龟壳上放点水再煮上两条鱼,吃完就没有了。还饿的话就等天黑了看阿母的安排,现在都看索套去,有鸟抓回来当晚饭。这回再把肠子和屎都压出来了,晚上就别吃了。

  龟壳放凉了就给阿母占卜用。不会占卜留着装水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