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碰上个软硬不吃的家伙
作者:宫堡鸡丁      更新:2022-05-13 22:41      字数:4059
  大明的皇帝我都看不上,何况一个挂着“监军”名号的总督!

  对于当皇帝,王立真的没有兴趣!

  躲在四川,远离朝堂,远离流贼,远离是非,绝不会有错!

  就如那曹文诏,明明立了大功,却遭人弹劾了!

  竟然,说他“引敌入寇”!

  还有更不要脸的,说他“勾结皇太极”!

  我勒个去!

  那帮狗日的文官,简直比东厂和西厂还狠!

  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整!

  整起人来,脸不红心不跳!

  人家曹文诏,不惧危险,孤军深入科尔沁,把皇太极的大军引离长城一月有余!

  这段时间,各路兵马没有支援也就罢了,至少可以加筑城防,积极地调兵遣将,做好应对措施吧!

  一个个的,啥事儿都没做!

  曹文诏完成诱敌任务,人困马乏,入关休整,很正常吧?

  一个个的,竟然不开城门!

  要不是满桂帮忙,曹文诏必被包饺子!

  皇太极再次杀回,攻势如虹,各处城池接连沦陷,竟然也是曹文诏的错!

  这样的官场,真的是无语了!

  这世道,就算有白起和王翦,再加上张良和韩信,也不可能力挽狂澜!

  如今,曹文诏被围在四方堡,没人能救他!

  唯一可能的兵马,只有朱由检的骁骑营!

  几经犹豫,只好给朱由检发了封飞鸽传说,陈以利害,希望骁骑营全力相助;

  同时,又给曹文诏发了封飞鸽传书,让他等到骁骑营前来,再里应外合。

  ……

  半月前,海兰珠被带入关内,曹文诏并没有声张,就连王立也不知道!

  计划着八旗兵退走之后,就将她交给锦衣卫送往四川。

  然而,八旗兵不仅把四方堡重重围困,还在不断地增兵!

  半月间,周边的十几座城池接连陷落,几百个村庄惨遭洗劫!

  不过,还好!

  大同府大多数的百姓迁去了四川,八旗兵能抢的东西并不多!

  “曹总兵!八旗兵就在城外,为何还不出战?

  你还在等什么?

  万岁爷怪罪下来,你可知道后果?”

  孙茂霖厉声质问,曹文诏懒得多看他一眼。

  没有吭声,冷眼瞥着城外。

  若不是王立的书信,曹文诏早就杀出城外!

  八旗兵再多又如何?

  干就是了!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有赚!

  没什么大不了的!

  “曹总兵!如果再不出战,本公公回京之后,必会如实禀报万岁爷!

  怯战之罪,你承担不起!”

  “孙公公,如果你想回京,现在就可以走!

  没人拦着你!”

  曹文诏没给好脸色,孙茂霖气得吹胡子瞪眼!

  要不是八旗兵围着四方堡,他在半月前就出城回京了!

  看看城外,孙茂霖的心,凉了一大半!

  不对,他的心,早就凉透了!

  再不突围,小命难保啊!

  可是,那曹文诏一味地死守,似乎没有突围的打算!

  围城的八旗兵越来越多,外无援军!

  城中粮草,总有耗尽的一天!

  此城陷落,不过是早晚的事儿!

  突又突不出去,那该如何是好?

  “报……曹总兵:皇太极派人送来书信!”

  “哦?书信?什么信?皇太极想谈判?”

  孙茂霖面色大喜,刚刚接过书信,突然感觉脖子一凉!

  缓缓回过头,只看到曹文诏还剑入鞘!

  然后,什么也不知道了!

  “如果有人问起,就说孙公公出城逃走,被八旗兵乱枪打死!明白?”

  “曹总兵放心!弟兄们没人乱说话!”

  “呵!耳根终于清静了!”

  曹文诏冷哼一声,接过书信。

  海兰珠?

  皇太极这孙子大动干戈,是想接回海兰珠?

  呵!

  我信你个鬼!

  如果半月之前来信,或许还会相信你!

  如今,你抢不到东西,准备退回沈阳了,就开始假惺惺地谈判了?

  海兰珠,是我家厂公的女人,哪能交还给你?

  就不给你,不服气来咬我?

  “吴宗琛,代我给皇太极写封信!

  就说海兰珠怀了本将的儿子!

  等她生产之后,本将亲自送她去沈阳!

  让他慢慢等着吧!

  如果等不及,随时可以攻城!”

  “曹总兵,真要这么写?你故意激怒皇太极,希望他引兵攻城?

  如果,他真的在城外“慢慢等着”,咱们又咋办?”

  “就这么写!”

  曹文诏自信一笑,满不在乎地说道:“他攻城也好,退走也罢,本将奉陪到底!”

  曹文诏态度坚决,吴宗琛只好依令而行。

  确实,城中有兵有粮,无需惧怕!

  虽然只有三千兵马,虽然没有大炮,但有火枪、大刀和弓箭啊!

  而且,城上兵卒满身铁甲,刀枪不入!

  再多的八旗兵杀上城头,也能将其慢慢地击退!

  没什么好怕的!

  只不过……

  唉,不提也罢!

  ……

  次日晨,皇太极又有书信送到!

  看过书信,曹文诏暗自发笑!

  这皇太极,果然有趣!

  竟敢威胁我?

  竟敢说,要将此战的前因后果,公告天下?

  我去,怕你不成?

  说本将抢了你的女人,谁会相信?

  你自称大汗,连个女人都保不住,你还真有脸啊!

  如果好意思,现在就拿着大喇叭,到处说去啊!

  不敢说?

  我帮你说!

  曹文诏略加琢磨,编出一首打油诗:

  “

  白山黑水土生蛮,

  烧杀抢掠为壮胆;

  自家女人守不住,

  有何面目称大汗;

  ”

  很快,城上士卒齐声诵读,声如雷鸣。

  诗中的挑衅之意,气得皇太极吹胡子瞪眼!

  若是手上有大炮,必将这小小的四方堡夷为平地!

  只可惜,大炮远在盛京,没个三五月很难运到!

  看看束手无策的范文程,皇太极真是欲哭无泪!

  这家伙不是说,汉人的将领都怕担责么?

  不是说,只要把抢走海兰珠之事大肆宣扬,把此战的起因推到曹文诏的身上,他马上就会屈服么?

  为何城上的曹文诏,不吃这一套?

  他真的不怕,这事传到自己的皇帝耳中?

  这下可好!

  咱们还没有大肆宣扬,他倒首先宣扬起来了!

  他这一喊,所有的八旗将士,所有的女真和蒙古部族,都知道自己的丑事了!

  自己的女人两次被抢走,还不算丑事儿?

  我这大汗,真特么丢脸!

  好你个曹文诏!

  本汗跟你没完!

  “传令:全军后撤三里!

  海兰珠之事,谁敢到处宣扬,立斩不饶!”

  ……

  苦思一夜,皇太极又有了新的主意!

  “这封信,立刻安排勇士送往四方堡,亲手交给曹文诏!”

  范文程接过信函,阅后满脸狐疑。

  “大汗,你想跟曹文诏讲和?”

  皇太极冷声一笑,范文程恍然大悟,再也没有多问。

  在信中,皇太极确实想讲和——只要曹文诏交出海兰珠,八旗兵马上就退走!

  而且,还会给他五万两银子,三千匹上等良马!

  这样的条件,他无法拒绝!

  趁着银子和战马入城之机,给他来个迅雷不及掩耳!

  只要有一队八旗兵控制住城门,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没办法!

  那曹文诏又臭又硬!

  既然“攻城”吓不倒他,“大肆宣扬”也吓不倒他,那就用银子和战马诱惑他!

  不怕他不上当!

  然而……

  两个时辰后,收到曹文诏的回信,皇太极再次气得脸色铁青!

  这家伙,同意交换!

  但是,他要求把银子和战马放在城外,还要求所有的八旗兵,退至长城以北二十里!

  等到银子和战马全部入城,他才放回海兰珠!

  靠!真当我傻啊!

  这狗日的,明摆着想吃“霸王餐”!

  哼!

  想在本汗身上拔毛,没那么容易!

  “给曹文诏回信,就说,本汗同意他的交换方式!

  但要告诉他,准备银子和战马需要时间,估计一个月时间才能备齐!”

  “大汗,你想玩缓兵之计?”

  “不,这不是缓兵之计,而是威胁!

  放心,信中这样写,他必能看懂!

  我就不相信了,四方堡的粮食和马料,足够九千战马吃上一个月!”

  ……

  关于后金的兵马实力,王立早就跟曹文诏“闲聊”过!

  女真和蒙古各部,总人口不到一百万!

  除去老弱妇孺,除去牧马放羊的青壮男子,组建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基本顶天了!

  若逢大败,损失的战马可以很快恢复,兵士却不能!

  每一场仗,只要有个三五千的伤亡,皇太极的心必会滴血!

  所以,曹文诏的回信,全都是咄咄逼人的挑衅——只要连攻四方堡不克,皇太极必会退走!

  问题是,皇太极狡猾狡猾的!

  他只围不攻!

  还想再来一次围点打援!

  然而,八旗兵实在强悍!

  五万八旗兵死死围着四方堡,任何一路明军都不敢救援!

  皇太极猜得没错——四方堡内兵粮充足,城中却没有青草!

  这一年来存储的豆饼,只够九千战马半月之需!

  如果真的围城一月,城中战马必被饿死!

  对于骑兵来说,战马就是士卒的生命!

  没有战马的骑手,只能任人宰割!

  不过,还好!

  还有坚固的城池!

  必要之时,骑兵转步兵,也能守得住!

  九千战马,膘肥体壮,训练有素!

  实在可惜了!

  ……

  曹文诏忧心忡忡,朝上众臣,仍在讨论“是否救援曹文诏”!

  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争吵!

  朱由检的骁骑营铁骑,众臣全都看在眼里!

  一致认为,派骁骑营救援曹文诏,是最节省、最有效的办法!

  至于能否成功,伤亡如何,众臣并不关心!

  王立的飞鸽传书,也提到了骁骑营!

  然而,归根到底,曹文诏是王立的部曲!

  曹文诏在剿贼的过程中屡立战功,但到了关键时候,却不一定听从调遣!

  朱由检考虑最多的,是“值不值得去救”!

  如果去救,成功率又有多少?

  一万骁骑营与五万八旗兵死磕,难有胜算!

  很可能全军覆没!

  真是这样,再也拿不出银子组建骁骑营!

  但如果不救,王立必会失望!

  他在四川的试点变法,成果斐然,着实让人欣慰!

  大明的强盛,只能寄望于他了!

  思虑几日,朱由检终于下定决心:救!

  可是,新的问题来了:由谁领兵?

  殿内众臣,整齐划一地保持沉默!

  没人是傻子!

  领兵者如果猥琐不战,曹文诏必死!

  救援不力和怯战的黑锅,绝对逃不掉!

  落个“革职还乡”还算轻的!

  如果硬拼,不仅没有胜算,还要搭上一条性命!

  就算侥幸不死,一生的官运也到头了!

  大同以南的西北战场,洪承畴、左良玉、卢象升、王承恩、练国事、贺人龙等等将领,全都能征善战!

  然而,他们都有剿贼大任在身,不可轻易调动!

  满朝官员的沉默,朱由检失望透顶!

  正欲离去,人群后方的吏部主事孙传庭,大胆地上前请战了!

  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言辞激昂,慷慨壮烈!

  朱由检闻之,大喜!

  正要册封,却有人出言反对!

  “孙大人,你把大明的朝堂,当成菜市场了?

  这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出言叽笑的人,正是内阁辅臣钱象坤!

  闻言,孙传庭的脸,真的是一阵红一阵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