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我不是世外仙姝18
作者:任我逍遥游      更新:2022-02-24 11:05      字数:3805
  贾母听到王熙凤带回的消息,心中很是失望,又夹杂着几分怨愤。有以前贾敏对比着,她觉着林如海父女如今对贾家太凉薄了些。林如海到底是个外人,那林黛玉,可是她的嫡亲外孙女,竟然也如此不孝顺,更让她心意难平。她就不信了,林家当真就没有留着些值钱的摆设撑门面?就是林如海准备都划给林黛玉当嫁妆了,你外祖母家中有这样的大事,难道你就不能奉献一二?当年你母亲可是十里红妆出门的,真正是个白眼狼!

  这样愤愤比较的时候,贾母就浑然不记得,这些年来,林如海对贾家的助力,和贾敏每年源源不断送来的丰厚礼物。可以说,当年贾代善在林如海身上的投资,早就连本带利地收回来了。以贾代善的精明,哪里会做赔本买卖呢?

  心中再如何生气,也不能打自己的脸。当着王夫人和王熙凤的面,贾母仍旧显得很是从容大度,表示林家这种情况,也是在意料之外的,贾家这样的人家,岂有贪图外孙女嫁妆的道理,那就失了大家子的体面了,这事就不要再提起了。王夫人自然不满意,但贾母既然这样说了,她也无法反对,只满心的抱怨。

  最后,贾母只得拿出自己的私房来填补,又逼着王夫人和贾赦也各自出了不少。林家不肯慷慨解囊,逼得大家出血,众人因此对林家更加生出怨言来。

  林黛玉可不管贾母是如何想的,现在的自己,可不是那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林黛玉本尊。她身后是得到了皇上谅解信任的父亲,有地位清贵的林家,林如海为女儿考虑得很周全,还把历代主母的嫁妆和林家的一部分财富都列为她的嫁妆。现在她妥妥是一个顶级白富美,自然底气十足。如果是在现代社会,她会活得不知道多快活呢!即使是在古代,她的日子也超过了百分之九十几的女子。

  尽管如此,林黛玉在心底还是一声叹息,她仍然有时会觉得莫名的压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社会大环境让她窒息难受,她可不愿如古代女子一般,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地度过一生。

  在其后的几个月中,贾家人也在痛并快乐中转换着情绪。掏了许多家底子,终于那大观园基本建成,也布置得差不离了,命下人加紧打扫收拾即可。贾家向宫里请了旨意,皇上恩准了贤德妃在元宵节那天可以回家省亲,和家人团聚,叙一叙骨肉亲情。

  整个贾家人都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族人们都兴奋得紧,觉得与有荣焉,仿佛沐浴到贤德妃娘娘的神圣光辉,自家也能鸡犬升天了一般。贾家也很慷慨地准备让各路亲戚一起,得享娘娘的大福气,都一一通知到了。

  林家也收到了贾府的请帖。林如海直觉着有几分荒谬,他与贾家,也只是姻亲的关系。身为一个外姓的清贵文臣,要他在元宵节那日,不在家中与儿女欢聚,巴巴地自五更起,就要肃立在荣国府门口,恭候贤德妃的銮驾。这,这,他不知道贾家是怎么想出这般主意的,帖子中还流露出一股居高临下,这是提携你,给你恩典的得意味道来。这样的事若是他做了,怕不要被文臣们攻讦为趋炎附势的阿谀小人,有失文臣的风骨,还能在国子监立足么?

  林如海气得想笑了。且不说自己是贤德妃的长辈吧,和皇家是讲不起这些伦理尊卑的。但是,贤德妃并不是皇后,他与贤德妃之间,可不存在君臣这样的关系。况且,他到现在还没弄明白,这贤德妃究竟是个什么品级?凤藻宫尚书,是女官;而贤德妃,是皇上的后宫嫔妃,两者岂能混为一谈?

  当今即位之前,贾家是站队在废太子一边的。当然,这怪不着贾家,当时太上皇也是支持废太子的,贾家身为太上皇的心腹,自然要和他一边。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贾家似乎还不懂得收敛,韬光隐晦地做人,那就极为不妥了。想起当今对甄家,对四王八公的态度,林如海只觉着一股寒气从心底升起,哪里还敢和贾家多加牵扯?

  去恭迎贤德妃,他是绝不会应承下的!

  林黛玉的态度和林如海一致。她或许会好奇元春省亲的胜景,亲眼见识一下古代皇家的奢华威风,但一想要在凛凛寒风中等候一日,就为了给那高台上的女人磕头,听上她几句‘玉音’,瞬间这念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她对贤德妃可完全没有这时代人的恭顺惶恐,只因为她有个皇帝小妾的身份?那与她何干呢!

  忽然脑子里出现一个念头:贤德妃省亲时,林如海才死了多久,是一年还是半载?可以肯定,绝没有三年。那林黛玉不用守孝的么,她总不能穿着一身孝服去觐见贤德妃吧?貌似那天,她还兴致勃勃地写诗,为贾宝玉解围,浑没有为父亲难过的意思。在这件事上,贾家是不讲规矩的,但林黛玉也实在有些浑噩了,或许她是念着和贾宝玉的姻缘,不敢让贤德妃对她留下坏印象。但这事传扬出去,可对她大大不利,可不是大不孝么?

  今生,林黛玉可不会在意贤德妃是喜是怒。她和林如海商量了后,婉拒了贾家的邀请。

  贾母听着下人的回报,脸色暗沉下来,心下恚怒不已,暗骂林家父女实在不识抬举。说什么林如海梦见逝去父母托梦,因此要趁着过年,带林黛玉、林晨曦专程去寺庙里住着斋戒,为林家祖先祈福,因此,就不能来见此盛事了,特向老太君致歉。

  林家父女对贾家的疏远冷淡之意,那付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展示得明明白白,贾母和王夫人都不由得怒了。本来,王夫人就不想让林家人沾娘娘的福气,只是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贤德妃也从宫中带出话来,林如海官职清贵,在文官中会结下很广的人脉,这些都是身为武勋的贾家所缺乏的,老太太着意拉拢林家,是有远见的。要不然,她才不愿理会林家呢,特别是林黛玉那丫头。看似娇弱温雅,实则,说出的话,小刀子一般,能把人气得半死!她简直是比当年高傲刻薄的贾敏还可恶!

  王夫人忍不住愤然地对贾母说起了林家父女的不是来,道他们这种举动,分明是不尊敬娘娘,也不把贾家放在眼中,哪里还念着姻亲之间的情分呢?

  这回,贾母没有阻止王夫人说话。她也对林家极为不满。本来,她是想着,看在贾敏的份上,她也不会亏待了林黛玉的。林家家底之丰厚,她是很清楚的,又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林如海自然会想着办法把财产留给林黛玉当嫁妆。即使林家族人不愿,但林如海和贾家也不是吃素的,至少一大半财产是没问题的。

  她为了宝玉打算,能娶到林黛玉是最好的安排。一来,林家的家世和林如海的声名、权力,对宝玉来说,是个极大的助力。林黛玉嫁过来后,林如海自然要为了女婿殚精竭智地打算扶助,宝玉的前程便不用愁了。否则,贾家已经不复往日的兴盛,就他那纨绔的大伯,迂腐的父亲,宝玉哪里能指望得上?

  再有,府中的爵位,按照律法,就该由长房嫡孙贾琏承继。她自然有心让宝玉袭爵,但朝廷规矩如此,也未必就能办到。即使贾琏无子,但二房还有贾兰呢,他的继承权还排在宝玉前面。为了宝玉算计贾兰,她还有些不忍心,贾兰的外祖父家也不是平头百姓,必定会为外孙出头大闹的。那宝玉日后怎么办?宝玉自小就不喜经义仕途,有贾珠的前车之鉴,贾母和王夫人也不敢逼着他去科举下场的,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肝宝贝落魄,过得寒酸么?

  所以,林黛玉就这样入了贾母的眼了。他们是至亲的表兄妹,本就比旁人要亲厚几分,林黛玉手中再握着林家大半的财产,两人几辈子都花用不尽的。两个玉儿凑一对,岂不是最好的选择!

  这就是贾敏逝去后,贾母急着接林黛玉上京的原因。在林黛玉还小的时候,就把她接到膝下,和宝玉养在一起。等两人情意渐笃之后,纵然林如海会嫌弃宝玉没有功名,但若女儿喜欢,再传出两人青梅竹马,举止亲热的话来,那也由不得他了!

  谁知,之后的发展竟不如贾母所设想的那般。林黛玉没能接来,不久之后,林如海就迎了族中的两个孩子入林府。可是林如海把这大事瞒着贾家,京城和江南相隔遥远,原来贾敏带去的陪嫁下人竟也没能递来消息。等林晨曦正式入继林家后,已回天乏术,贾母只得打落牙齿和血吞,还命人送来了一份贺礼。既然当时没能想法破坏,那尘埃落定时,贾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了。

  想到此处,贾母沉下脸来,现在看来,林如海怕是自贾敏死后,就有意和贾家疏远了。不然,怎么会把来自贾家的下人全都调出了林府呢,让她对着林家,竟然成了瞎子、聋子?

  好个无情无义的东西,丝毫不记着往日对他的恩情!贾母心中怒骂道,又深深惋惜,贾敏怎么就这么早逝了呢,那可是贾家的大损失啊!不过,经这次的事情,贾母对林黛玉的念想也就淡了下来。她不喜林黛玉和林如海一般对贾家疏离冷淡的态度,就是勉强让她嫁来了,只怕她也不会心向着贾家的了,终究是没有相处过,和她们隔了一层,不如贾敏得用啊。!

  况且,林家的大笔银子给林如海去填了盐务上的亏空,那余下的还能有多少呢?从王熙凤所见所闻来看,林家那宅子、摆设可远远比不上贾家的豪奢壮丽,平常的日子也没有贾家那么体面有派头,可见,林家是真的穷了。

  别说什么文人好清雅风骨,不喜富丽铺张,在贾母看来,那就是掩饰自己寒酸的说法。有享受的条件,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呢?据说,林黛玉和林晨曦身边伺候的人都没有安排太多,林黛玉只有四位贴身丫鬟服侍,要知道,贾敏未出阁时,在家那是‘一脚出,八脚迈’的,那才是千金小姐的体统。就是迎春、探春那样的庶出女儿,尽管贾母对她们并不看中,但她们哪个没有一二十人伺候?林家这样养女儿,怪不得把林黛玉养得那么计较吝啬的,一点儿不大气。

  现在,贾母反而庆幸没撮合贾宝玉和林黛玉了。贾宝玉如今是国公府的公子,姐姐又成了尊贵的贤德妃,一定能寻到比林家好上十倍的亲事。她的好孙子那般美玉光华一般的人品,贾家这样显贵的家世,尚个公主也是使得的!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又刷了许多beyond的视频,从年轻时的到现在的岁月变迁,还有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感慨,用金庸小说中的章节语来形容,就是:少年子弟江湖老,天涯思君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