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南启使臣
作者:半枝焦焦      更新:2022-05-10 11:59      字数:2636
  转眼到了二月,光晏帝生辰将至。

  东延国富力强,又是明君治世,千秋节自然八方来朝,万民庆贺,比之上元节更是不逞多让。

  各国使臣进京,虽还未至千秋节,京都城内已是热闹非凡。

  热闹之下,却是暗潮涌动。

  这个时候最是容易出乱,稍有不慎影响的便是两国邦交,因此京都的守卫也比平日更加森严。

  沈知妤无聊地待在家中,托着下巴唉声叹气,使臣陆续进京,爹娘还有哥哥又忙了起来,家里好像就只有她一个闲人,天天不是和隔壁国公府的另一个大闲人裴暖待在一块,就是进宫陪皇祖母聊天喝茶。

  若是以往,她还是可以去找长宁公主,可几日前长宁已经跟着驸马去裕州了,不知何时才能回京。

  其实,也是有有趣的事发生的。

  比如宁伯府的小公子玩乐成性,偷偷去青楼喝花酒,为了个青楼女子和人争风吃醋起来,被人大庭广众之下说那方面不行,这下可实实在在地戳到了宁公子的伤疤,当下就和人打起来,闹得两败俱伤。青楼哪敢得罪这两位公子哥,请了大夫过来看伤,没想到一看,不仅证实了宁公子真不大行,还被这一顿打再次伤到了那处,彻底失了功用。

  这下可是热闹了,在场的不少人都知道了宁伯府家的公子不行,第二天便在京都城里传了个遍。

  听说宁伯府原本都打算给宁小公子向江府提亲了,此事一闹,自然也就黄了。

  沈知妤一听江府,忙问绘声绘色讲着的荔枝,是向江乐容还是江蓁吟提亲。

  荔枝:“自然是江大姑娘。”

  沈知妤“啧”了声,摇摇头:“就这种货色也配和哥哥抢乐容姐姐。”

  荔枝估摸着自家郡主没听过外头的风言风语,便将别人传江乐容“克父克母,天煞孤星之命”之事告诉了沈知妤。

  沈知妤当即气得拍桌,“简直愚昧至极!查查这都是哪里传的,把那些人的嘴给我封上!”

  荔枝给她端了杯水,让她消消气,道:“世子已经处理好啦,现在可没人敢说了。”

  沈知妤还是气,年幼失怙又失恃本就可怜,别人却还将她父母之死归于她的命格上,真是愚昧至极,又恶毒至极。

  在这样无端的指摘中生活了这么多年,还能如此温婉从容、善良坚韧,也是不易。

  荔枝生怕她气到自己,顺了顺沈知妤的背,劝道:“郡主可别再想这些糟心事了,江姑娘有世子护着呢,日后哪会再受委屈。”

  这一说,沈知妤的气也消得七七八八了,日后乐容姐姐就是他们襄王府的人了,看谁敢说三道四。

  午后,得知裴暖又被翊阳姨母罚在家抄书,无聊的沈知妤选择进宫找皇祖母去。

  沈太后最疼的就是沈知妤,前两年沈知妤住在宫里时,沈太后亲自教养,从吃穿用度到学业武艺,事事过问,无微不至,连陛下和两位长公主年幼时沈太后都没有如此过。

  现在沈知妤住回了襄王府,沈太后也是不习惯得紧。嘴上说着这般年纪的小姑娘无拘无束地出去玩便是,没必要总来陪她这个老太婆,但若真的好几日都没见着沈知妤,便又开始跟身边伺候了几十年的兰嬷嬷念叨。

  今日沈知妤又进了宫,兰嬷嬷见沈知妤来了,一双浑浊的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乐呵呵地上前迎,“郡主来了!”

  沈知妤跟着兰嬷嬷进了长乐宫,如雀儿一般欢快地扑到沈太后身边,娇声道:“阿妤又来烦皇祖母啦!”

  沈太后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口中说着“又这般没规矩了”,眼里却一点责备的意思都没有,笑得脸上的纹路都深了不少。

  沈知妤黏着皇祖母撒了好一会儿娇,沈太后知她这是无事可干了,就同她说起南启使臣即将抵京一事。

  南启,沈知妤也算是比较熟悉的了。她自幼生活的梧州便是东延和南启两国交界的重镇,南启的萧王爷也是爹爹的老对手了,同样是个战神一般的人物,威名赫赫,武艺谋略皆不输爹爹。

  南启皇帝是个野心勃勃、穷兵黩武之人,一直对邻国国土虎视眈眈,这也是南地边防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如果不是襄王府常年镇守,南地的百姓早就流离失所、困苦不堪了。

  这次的战争之所以不到两年便以东延大获全胜告终,除了因为沈襄军骁勇善战,还有南启内部动乱不断的缘由。

  南启萧王与南启皇帝政见不合也不是多大的秘密。

  南启萧王的独女飞琼郡主此次也在使臣的队伍中,其目的当然不仅仅是来庆贺光晏帝的千秋节。在飞琼郡主离开南启前,南启皇帝的和亲文书便已送到了光晏帝手中。

  让萧王唯一的女儿和亲,南启皇帝也是够狠的。

  “那皇舅舅会同意和亲吗?”沈知妤问。

  “这些年南启皇帝对萧王的忌惮日渐加重,想方设法削其兵权,这次将萧王之女送来和亲为的也不是两国邦交,萧王没有阻止恐怕是有其他动作,所以一切见机行事。”

  沈知妤瞪大了眼睛,“皇祖母的意思是……”

  沈太后给她比了个禁声的手势,轻声道:“不过是猜测罢了,萧王虽对南启皇帝早有不满,但其为人忠心不二,更不是有野心之人。”

  沈知妤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地点点头。

  沈太后见她小脸严肃,不由笑了起来,“你也不用胡思乱想,这些事有你皇舅舅操心着呢,同你说也是因为哀家给你派了件事。”

  “什么事?”沈知妤有些兴奋。

  “南启使臣后日抵京,既有皇室郡主在内,前去接见之人自也不能落了身份,损我国威,你皇舅舅派了元纾前去迎接,哀家想着你在家中也是无趣,不如与元纾同去,如何?”

  有事可做沈知妤怎么会拒绝,连连应下,并且保证不会让皇祖母失望。

  沈太后笑着捏了捏她的鼻子。

  这倒也不是沈太后太过偏爱沈知妤才做出的这个决定,萧王的心思尚且不明,飞琼郡主此行是否还有其他目的也不得而知,一切须得密切注视才行。

  沈元纾毕竟是男子,前去迎接也不好和郡主有什么交集,同为郡主之尊的沈知妤是最好的人选。

  沈太后这番考虑也不是想要利用沈知妤,毕竟这是她真真放在心尖上疼的孩子,连自己的亲孙女都比不上。如若是利用,她也就不会说的这么简单了。

  诚然,沈太后让沈知妤去迎有了试探飞琼郡主的意思,但她不想让沈知妤心里有负担,不想让她带着目的去接近他人。她想看看阿妤究竟能在这暗潮汹涌的千秋岁宴中发现什么,做出什么。

  沈太后从来不觉得疼爱孩子便是将她紧紧地护在自己手中,不让她承受任何风雨,遭受一点挫折。不然当年她也不会同意端阳长公主披甲上阵,远守南地。

  沈知妤纯善却不愚善,待人赤诚,但从来心思机敏,清醒理智,这是沈太后最欣赏的地方。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她知道阿妤的未来远不止于一个后宅内院里相夫教子的命运,她想放手,给阿妤提供任何可以成长的机会,无论前路顺遂还是坎坷,那都是阿妤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