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曹操的难关
作者:北冰鱼      更新:2022-05-09 19:36      字数:3412
  酒过三巡,大雪越下越大,看着底面厚厚的积雪,曹操不由的叹了口气。

  “奉孝兄,父亲这是怎么了?”

  曹昂看着曹操的脸色突然忧愁了起来,有些不解的对着郭嘉问道。

  “唉!大公子你是有所不知啊!这场雪来的不是时候啊!”荀彧闻言同样叹了口气。

  “怎么了?”

  曹昂问道。

  “陛下迁都许昌以来,许多汉朝老臣,或者心向大汉的世家人才都向着许都而来,这许都现在很是热闹。”荀彧说道。

  “这不是好事吗?这说明陛下迁都许昌乃是民心所向啊!”曹昂说道。

  “可是……许都同样也聚集了不少的百姓,这些人可是都为了活命而来的!”荀彧叹口气道。

  “活命?”

  曹昂疑惑道。

  “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都是逃难的难民!”郭嘉解释道。

  “难民?”

  曹昂闻言不由的一怔。

  “哪来的难民,兖州刚刚经历大战,老百姓就算逃难也应该去荆州、淮南等粮草富庶之地,怎么可能来兖州逃难,更何况还是许昌!”

  “正因为这里是许昌,所以才聚集了许多的难民,听那些难民说,有人告诉他们,天子迁都许昌,只要谈到许昌就可以活命!”郭嘉继续说道。

  “这……”

  曹昂闻言目光一凝,脸色不由的凝重了起来。

  “父亲,这恐怕是有心人在给父亲出难题吧!”

  “不错!”

  曹操点点头,继续说道。

  “我刚刚救驾天子与许昌,就有这么多难民跑来,显然,这是有人想看我的笑话!”

  曹操脸色很是难看。

  “若是处置不当,定然会有人推波助澜,打击父亲的威信!”曹昂喃喃自语的说道。

  “大公子所言甚是!”荀彧再次叹口气。

  “为今之计,朝廷必须开仓放粮,否则……一旦激起民变,对父亲刚刚树立起来的威望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是啊!开仓放粮是天子的仁德,饿死人是我曹操无能,不要让我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否则……我定要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曹操满脸杀气的说道。

  “父亲知道是谁?”曹昂看着曹操意有所指的模样,下意识的问道。

  “哼!还能有谁!不是那几个诸侯,就是那几个世家大族,这里面少不了虞家的背影!”曹操不爽的冷哼一声。

  虞家?

  曹昂又是一怔,不会这么巧,又是那个虞家吧?

  “没错!就是虞衡的虞家,大公子和虞家打过交道的,听闻大公子还从虞家手中得到了一些土地!”荀彧看出了曹昂所想,直接说道。

  曹昂闻言,却是不由的笑了,还真是这个虞家。

  说起来,自己和这个虞家也是有缘了。

  只是……

  这缘分却是不那么美妙!

  “父亲,那些难民有多少?怎么处置的?”

  “还能怎么处置!总不能饿死他们,只能开仓放粮了!”曹操没好气的说道。

  哦!

  曹昂闻言点点头。

  也是!

  一群饥寒交迫的老百姓跑到许昌,不管这功劳是记在汉天子头上,还是记在刺史府头上,这个粮食还是要给的!

  “可是……府库中的粮食不多了,如今又下起了这么大的雪,眼看着寒冬将至,府库中却没有如此多的棉衣让他们过冬,只怕这些人就算不饿了,也会被冻死啊!”

  荀彧忧心忡忡的说道。

  “唉!”

  曹操叹了口气。

  “主公在府中被这些事情烦的心烦意乱,便想着来你这里放松下心情!”郭嘉说道。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父亲脸上带着忧虑之色。

  曹昂了然的点点头。

  “奉孝兄,你可以这天下第一的谋士,难道你就没有什么好办法让父亲度过难关?”

  “我?”

  郭嘉瞥了眼曹昂。

  “我能有什么好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多余的粮食,没有足够的棉衣,没有那么多的房子,我怎么解决这些难民的饥寒之苦!更何况……我平生所学皆在军事上,这种民生乃是文若所长!”

  听到郭嘉的话,曹昂的目光便又放到了荀彧身上。

  荀彧见状不由的苦笑摇头。

  “就算我们能救一个、两个、一百个、两百个、一千个……可是现在,城中足足有五千多难民,甚至还有一些人正源源不断的向许都而来,府库中的粮草还有一部分军需之粮,也不能全部拿出来,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五千人?”

  曹昂闻言不由的惊呼一声,两眼冒光的盯着荀彧。

  “是啊!这人真是太多了!唉!”荀彧看着曹昂的模样,颇为认同的点点头,要想喂饱这五千多张嘴可是不容易的!

  “不!不!荀先生你误会我的意思了!”

  曹昂连连摆手。

  “我的意思是这些人有点少,如果有个一万多人就更好了!”

  “啥?”

  曹操、荀彧和郭嘉三人闻言一怔,死死的盯着曹昂。

  “还少?就这些人都掏空了府库,还少?在多来点人,你我父子就要走投无路了!”

  “大公子,你难道还不清楚这里面的重要性吗?”

  “主公如今骑虎难下,不能倒在这些难民身上,要知道名声对于一方诸侯而言是很重要的!”荀彧耐着性子解释道。

  “呵呵……”

  看着两人忧愁的模样,曹昂不厚道的笑了。

  “子脩,你是不是有什么主意?”郭嘉反应很快。

  “是的!”

  曹昂点点头。

  “荀先生,那五千人现在在做什么?或者说……官府是不是每日只管放粮食?”

  “没错!每日两顿粥,其余时间……官府也提供不了住房,那些人都分散在城中的庙宇、道观和一些百姓家,还有一些人只能露宿街头……”荀彧忧虑的说道。

  “这样啊……”

  曹昂眼眸转动,一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模样。

  “父亲,不如将这五千人,连带着后面那些来许昌的人,都交给我安置如何?”

  “你安置?”曹操狐疑的看着曹昂,“你怎么安置?补充你的骁果军?”

  曹操是知道骁果军减员的事情的。

  “这些人中确实有些年轻力壮的青年壮年,可是……他们恐怕还不能达到你骁果军的选拔条件!”

  “而且……骁果军乃是你的亲卫,为父不希望他们能够建功立业,只希望能够保护你平安!”

  曹操语重心长的说道。

  曹昂闻言,心中一暖,眼眶微微有些湿润,他知道这是父亲想起了梁山之战。

  “父亲放心,孩儿知道轻重!我要这些人并不是为了扩充骁果军,而是我这有个生意要做,正好缺人手,不如让他们来我这里干活!”

  “大公子需要劳力?”荀彧眉头皱了皱,有心想要拒绝,这些人已经够惨的了,他不能允许曹昂继续压榨他们,更何况……这些人还关乎这曹操的威严!

  “荀先生先听我说!”

  曹昂看着荀彧的模样,便知道对方误会自己了。

  “父亲,这些难民无家可归,无片瓦可以遮寒,尤其是这种大雪天气,等到后半夜气温降低,冻死人并非难事,而且……官府每日给的两顿粥恐怕也不能让他们吃饱喝暖,最多不过是裹腹罢了!若是将这些人交给我,我可以让他们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何为以工代赈?”荀彧闻言脑海中闪过一抹灵光,好像想到了什么,却又没有抓住。

  “以工代赈,简单说,就是把这些人聚集起来,让他们帮着干活,。而后根据他们的付出多少给他们提供食物、衣服甚至发钱!”

  “当然,最基本的温饱是一定要满足他们的,如此……不但可以解决这些人的救命问题,还可以让他们帮着干一些活,而且……通过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还可以分化这些人,让他们的心都在工地上,如此这些人就不会被有心人利用了!”

  “其实官府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比如挖河、修路等等,都可以用以工代赈的方式!

  老百姓所求不多,不过是一日三餐能够吃饱喝足,晚上有个地方睡觉,若是以工代赈不但可以救民,还可以做些与国有利的事情!”

  曹昂侃侃而谈,曹操等人却是听得目瞪口呆。

  好!

  曹操激动的起身,大叫一声。

  “大公子大才,在下佩服!”

  荀彧听闻曹昂的话,脑海中瞬间想到了很多关于处置灾民的方法和手段,有的甚至可以拟成陈条作为案例。

  “荀先生不用客气……”曹昂赶紧起身说道。

  啪!

  曹昂的话还没有说完,郭嘉满脸欢喜的重重的拍在他的肩膀上。

  “我就知道,你是有办法的!哈哈哈……”

  “好!那这些人就交给你负责了!”曹操很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对于自己的长子他向来是很信任的。

  “多谢父亲!”

  曹昂领命道。

  “那个……大公子,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荀彧有些迟疑道。

  曹昂闻言,不由的莞尔一笑。

  “其实,很多不知道该不该说的话都是不该说的!不过……先生既然说了,显然是想说的,请先生直说就是了!”

  荀彧闻言先是一愣,而后不由的苦笑着摇摇头。

  “喂!文若你看我做什么?”郭嘉给自己倒了杯酒问道。

  “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何你和大公子认识时间虽短,但却相交甚笃了!”荀彧道。

  “为何?”郭嘉问道。

  “因为你们行事风格都一样的随心所欲!”

  “嘿嘿……那是当然,聪明人都是这样,文若你不懂!”

  郭嘉闻言一点都不在意荀彧说他什么不拘礼节,他反而以此为荣,得意洋洋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