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围炉话史
作者:北冰鱼      更新:2022-05-09 19:36      字数:3653
  “这酒……”

  四个人围着火炉坐在亭子中,曹昂将木桶中的葡萄酒给每人倒了一杯,郭嘉等不急的赶紧拿起酒杯喝了一口,眼睛穆然亮了起来。

  “子脩,你这酒……怎么没有酸味?”

  郭嘉诧异的开口问道。

  “如何?”

  曹昂眉头挑动,带着几分欢快说道。

  “好酒!真是好酒!我还从没有喝过这样的葡萄酒,那感觉就犹如一个异域美女在自己面前翩翩起舞,那双洁白无瑕的玉手正在温柔的抚摸自己一样,美!”郭嘉满脸享受的说道。

  “那是自然!我这葡萄酒可是四蒸四酿,已经在酒窖中藏了四年,这酒啊……陈中有新,新中有陈,所以自然美味可口。”曹昂指着酒杯中的酒说道。

  “不错!确实是好酒!”

  曹操喝了一口,赞赏的说道。

  “主公,你看这酒杯是不是更好?”

  荀彧的目光却是落在了那酒杯之上。

  “文若,美酒当前,你不好好品尝,偏偏去关注什么酒杯!真是可惜了这美酒!”

  郭嘉撇撇嘴,又喝了一口,慢慢回味着酒中滋味。

  “这酒杯琥珀之色,与这葡萄美酒的酒色却是相得益彰!”荀彧不以为意,笑着说道。

  “哦?”

  郭嘉闻言这才认真的打量了一番,不由的点点头。

  “荀先生眼光独到,在下佩服!”

  曹昂鼓掌叫好道。

  “我曾经听一位酒国前辈说过,真正好喝酒,会品酒的高手,不但要明白什么节气适合喝什么酒,而对于喝什么酒配什么酒杯,那都是有讲究有说法的。”

  “哦?还有研究这个的?”曹操有些诧异,没想到竟然还有人研究怎么喝酒的。

  “不知道这位酒国前辈姓谁名谁?”郭嘉问道。

  “此人复姓令狐,单名一个冲字,道号冲冲子!”曹昂脸上露出羡慕与敬佩的神色。

  荀彧见状越发觉得有意思了,开口问道。

  “不知道这些冲冲子说过什么?令公子如此推崇?”

  曹昂小抿了一口葡萄酒,一边回忆一边说道。

  “记得那位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

  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只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是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

  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

  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

  梨花酒,当用翡翠杯。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饮这梨花酒,自然也当是翡翠杯了。

  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

  甚至就连那百姓之家的米酒,也是有讲究的!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所以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

  而饮这葡萄酒,要用夜光杯了。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

  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这便又有诗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好!”

  “说的好!”

  “哈哈哈……”

  曹操闻言拍案叫绝。

  “好诗!好酒!好一个夜光杯!公子真是大才啊!”

  荀彧咀嚼这那两句诗词,说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好!真是不得好!不知公子这诗下阙是什么?”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曹昂顺着荀彧的话,当即说了出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是啊!古来征战几人回!好一首铿锵有力的战歌!”

  荀彧满脸享受的说道。

  “主公,此诗词一出,日后这再喝这葡萄酒当以此诗为最!”

  “不错!”

  “主公,嘉觉得不好!虽说喝着葡萄酒能够壮胆杀敌,但这无人回却是有些太过凄凉,不够豪迈!我还是喜欢配上夜光杯的葡萄就,那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才是我辈男儿的霸气!”郭嘉说道。

  “不错!这点方才大公子也说过,没有夜光杯的葡萄酒未免豪气不足!而有了这夜光杯……足以笑谈渴饮匈奴血了!”荀彧端起手中夜光杯一饮而尽,只觉得一股豪气冲天。

  “哈哈……这酒喝到现在才有了滋味!”

  “呵呵,荀先生已经入酒三品,以人生藏酒生,以酒生孕人生,在下佩服!”曹昂笑道。

  “喂!子脩你不厚道哈,我才是爱酒的酒国中人,怎么文若说一句话你赞一句!”

  “哈哈……奉孝兄是不拘小节的大丈夫,你和荀先生这种真君子如何去比呢?你们本就是不同境界道路上的两个人!”

  “说的好!当浮一大白!”郭嘉笑道。

  “把这首诗词补全了,只听半句吊人胃口!”郭嘉催促道。

  “好!”

  “这首诗词名为满江红,是一名忠君爱国的将领所作,他生活的年代是王朝最不辛的年代!

  那一年,匈奴人跨过长城,窥测中,一举攻陷了帝国的京都,朝廷帝王被匈奴所掳,成了阶下囚,华夏九州大地江山动荡,隐隐有倾覆之相!也就是这一年,帝国后继之君退守江东,虽然靠着长江天险能够偏居一偶,可是整个汉族的血性被匈奴人打怕了!

  也就是那一年,他横空出世,他就像夜空中的星辰,率领号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家军北伐!

  十战连战连捷!打的匈奴人抱头鼠窜,仓惶惶不可终日,那一年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盼望着能够收回旧土,盼望着能够血洗帝王被掳的耻辱!

  可是……”

  曹昂说到这停顿了一下,曹操和荀彧三人不由的对视一眼,眼眸中闪过一抹凝重的神情。

  这是说的大汉朝吧?曹操眨眨眼,想着匈奴人肆虐的那些过往。

  嗯!应该是大汉!只是……大汉四百年哪个帝王被掳了?荀彧看向郭嘉。

  郭嘉翻了个白眼,撇撇嘴,说了白登两个字。

  白登之围!

  汉高祖刘邦当年可是差点就被匈奴人给灭了!

  可是……

  咳咳!

  曹操轻咳两声。

  诗词创作重在感情。

  没错!郭嘉赞同的点点头,这也许是大公子在抒发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志向。

  嗯!

  三人再次对视两眼,不约而同的点点头,算是意见达成了一致。

  “咳!你们这是……在脑补什么?”曹昂看着三人眼神不断交流着,有些不解的说道。

  “没!没什么!子脩你继续说吧!后来呢!”曹操说道。

  哦~

  “然而就在岳飞眼看收复失地时,朝廷突然来了一道圣旨和皇帝的金牌令箭!当朝皇帝命令岳飞即刻收兵回京!”

  “什么?”曹操闻言顿时愣住了。

  “这咋回来?岳飞回去了?”郭嘉问道。

  曹昂摇摇头。

  “岳飞知道这是唯一一次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若是这次不能尽全功,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他不想回!

  也就是在这时,朝廷又发来了第二枚金牌令箭!”

  “是令他继续前进的吧?”荀彧松了口气说道。

  还好!朝廷意识到了错误,很快就改正过来了。

  唉!

  曹昂叹口气,摇摇头。

  “不!这枚金牌令箭还是令岳飞速速回京!”

  “这……昏君!”气的曹操怒骂道。

  “也许……朝廷有其他重大变故。”荀彧说道。

  “不!朝廷没有叛变!没有任何事情,可是朝堂依旧发出来第三枚催他撤兵的令箭!”

  “甚至,为了督促岳飞撤兵回京,朝廷一连发了十二道金牌令箭!”

  “十二道金牌令箭,这意味着什么?想必大家都知道!”

  “岳飞终究还是没有反抗圣旨,更何况是十二道……他终究还是撤兵了……”

  “这!”曹操傻眼了。

  荀彧的神色有些古怪,有些庆幸又有些不值得。

  “后来呢?”郭嘉看了眼两人,将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继续问道。

  “后来……岳飞在返京的途中,被皇帝派来的使者杀了!”曹昂轻描淡写的叹口气。

  “什么!”

  这一下,郭嘉都不淡定了。

  “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他们怕了!或者说皇帝怕了!”

  曹昂想到这件事情便满肚子是火。

  “我明白了!他怕他回来?”郭嘉眼眸转动。

  “是啊!一山岂能容二虎!那位不想让上一位皇帝被救出来!而岳飞不死,皇帝心不安!”

  “卧槽!”

  曹操怒骂一声,拍案而起。

  “如此昏君,留着干嘛!该杀!”

  “岳飞是忠臣!”荀彧默默的说道。

  “没错!岳飞是忠臣,他死后全国各地百姓纷纷涌入京城,朝廷吓傻了!

  因为看着那些全国各地的百姓中仇恨的目光,他们知道,若是不给他们一个交代,这很有可能演变成一场起义!

  可是,帝王不能有错!所以和帝王一起作恶的丞相秦桧被推了出来,承担了一切的骂名。

  后来,民间百姓不解恨,就仿照秦桧的模样铸成一座人像,让其跪在岳飞的墓前,而这一跪就是千年!”

  曹昂的声音继续响起。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就是满江红,有悲愤,有痛惜,有愿望,有期盼,有失望,还有对这片土地和百姓的爱!”

  “在下明白了!”

  荀彧神色变幻,终究还是底下了头。帝王有错,可是百姓无辜,江山无辜!

  “嗯!”曹操欣慰的点点头,越看曹昂却是越满意。

  “这酒……越来越有味道了!”郭嘉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曹昂,说道。

  什么?

  明白了什么了!

  曹昂有些纳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