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曹友闻:老子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
作者:中原布衣      更新:2022-05-08 10:35      字数:2248
  双方见面后,李顺把王小波的密旨递给曹友闻,同时大声问道,

  “曹将军,官家可是把荆襄江淮的精兵抽调了一半过来,就是为了让你在川陕防线大有作为。你能打残蒙古人的西路军吗?”

  曹友闻哈哈大笑道,

  “曹某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看完王小波的密旨后,曹友闻更是信心十足地说,

  “蒙古西路军只有十万人,其中真正的蒙古军不过只有三万人,探马赤军三万,剩下的就是汪世显的四万巩昌军。

  官家既然对汪世显军的动向如此清楚,我们完全可以来一个伏击,一举歼灭巩昌军,再与阔端决战。

  不知诸位将军意下如何?”

  李顺笑道,“官家早就说了,川陕防线的一应战事,皆由曹将军全权指挥。我们听你的。你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

  曹友闻也不客气,他在考验了诸位将领的能力后,立即让守强于攻的杜杲率一万军卒守卫天水军,让攻强于守的高达率一万军卒守卫阶州。令踏白军的统制白再兴率五千人镇守西和州,令摧锋军统制王资率五千人镇守凤州,令游奕军统制陈庚率一万人镇守成州。

  他自己率领六万军卒急速赶往仙人关。

  李顺与王鸬鹚随军前往。

  一路之上,两个人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白日观察曹友闻如何治军,晚上则与曹友闻共同探讨领兵之道。

  曹友闻深知这两个人是官家派来的亲信,自然不会藏私,倾囊相授。

  在静待蒙古军来犯的几个月时间里,曹友闻不但把李顺王鸬鹚培训成了极为优秀的将领,还把他们带来的五千军卒培养成了合格军卒。

  端平二年,三十万蒙古大军倾力南征。

  东路军主帅贵由率领二十万大军直扑荆襄。

  被抽调了半数精兵的荆襄防线,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幸亏防守荆襄与南阳的乃是孟珙余玠与刘整。

  他们用弱势兵力与蒙古东路军反复周旋,力保每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坚城。

  贵由攻打了三个多月,虽然也打下了好几座城池,但一座重要的城池也没拿下来。可谓战绩稀松。

  但与西路军相比,东路军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西路军的统帅阔端乃是窝阔台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十几岁就在战场上厮杀的百战宿将。

  阔端命令汪世显担任西路军的前锋。

  汪世显率领四万巩昌军,直扑天水军,打了十几天打不下来。又转攻阶州,依然攻不下城池。

  阔端率中军赶到后,看到汪世显连一个州府都没攻破,不由冷笑道,

  “汪将军,你也是我蒙古儿郎,但你的打仗本领明显有点弱啊。

  我们此番要长驱蜀中,结果你连小小的天水军都攻不下来,我能够相信你的能力吗?”

  汪世显跪地请罪,大声说道,

  “三太子,宋人善守,天下闻名。想攻破他们坚守的州府,必须要有耐心啊。此时的川陕路制置使曹友闻可不是五年前的废物桂如渊可比。”

  阔端冷笑道,“我倒想见识一下宋人到底有多善守!”

  次日一早,阔端派出数千名探马赤军的勇士进攻天水军。

  前赴后继地攻了一日,连天水军最外围的寨墙都没能靠近,就折了将近千人。

  恼羞成怒的阔端继续大举攻城,一连打了十几日,虽把天水军外围的寨墙全部踏平了,依然攻不下天水军的城池。

  要知道天水军的守将杜杲,乃是不亚于陈规的守城专家。

  蒙古人的那点攻城本领,在他眼前根本就不够看。

  看到天水军的守卫如此严实,阔端就率领两万人,在城外挖掘壕沟,决定困死这座州府。随后他兵分数路,转攻成州凤州西和州等地。

  让阔端失望的是,这些地方同样防守严密,蒙古人连一座城池都攻不下来。

  再加上宋人坚壁清野,蒙古人收获廖廖。

  坐镇燕京的窝阔台汗很失望,下旨训斥阔端。

  阔端被父亲训斥了一番,十分气愤,召集诸将开会时,同样也狠狠地训斥了一番手下的将领。

  “我们蒙古人横扫天下无敌手,难道就被这些懦弱的宋人挡在这里吗?诸位将领,你们可有突破宋军防线的方法?”

  汪世显挺身而出,大声说道,

  “三太子,属下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阔端不耐烦地说道,“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出来!别学宋人的花花肠子。”

  汪世显信心十足地说道,

  “我军攻打宋人的五州将近二月,依然拿不下任何一座城池。这只能说明一件事。曹友闻把川陕路的精兵全都布置到宋蒙边境了。

  据我所知,曹友闻麾下,只有四万余精兵。

  他既然把大部分精兵布置到边境州府,蜀中必然空虚。卑职斗胆,请太子爷允准我率军直扑阳平关。

  阳平关乃蜀中的门户。只要拿下此关,我军即可长驱入蜀。”

  “此计倒也不错。”

  阔端先是夸了汪世显一句,随后又用怀疑的眼神盯着汪世显,

  “但你能够拿下阳平关吗?”

  汪世显拍着胸脯立下了军令状,

  “曹友闻再能打,他的兵力极为有限。如今咱们的进攻已经可以试探出来了,守卫五州的宋军至少也要四万人。

  既然如此,除了守卫其他关隘的宋兵,曹友闻布置到阳平关的守军最多也不会超过五千人。

  我率将近四万精兵,攻打不到一万守军的阳平关,何愁不破!”

  阔端哈哈大笑道,

  “既如此,我就在此地围困宋军,静候汪将军佳音了。”

  “若不能攻破阳平关,长驱入蜀,属下愿意以死谢罪!”

  汪世显领着七个儿子,率领所有巩昌军,绕过五州,进攻阳平关。

  曹友闻得知汪世显率军前来的消息,当即大笑着对李顺王鸬鹚说道,

  “吾早知汪世显用兵最喜行险,他果然又来这一招了。这厮却不知道我已在此地等了他二个多月了。 这一次,我让这个老匹夫来得走不得。老匹夫的四万巩昌军不但精锐,对川陕防线的关节又很熟悉,不灭了他们,恐怕会成为我大宋的心腹之患。”

  事实上正如曹友闻所言,蒙古之所以能够攻破蜀中,真正的主力军就是巩昌军。汪世显与七个儿子用日拱一卒的精神,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几乎是独力攻破了蜀中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