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新的打法:东守西攻
作者:中原布衣      更新:2022-05-08 10:35      字数:2224
  当张献忠被速不台一箭射死,冲榜猝然完结时,王小波大声说道,“我要冲榜”,

  眼睛一花,

  他已成了身穿龙袍,坐在临安皇宫里的宋理宗。

  朝堂之上,主张入洛的官员正与反对入洛的官员们吵成一团。

  坐在龙椅上的王小波与站在武将队列里的李顺王鸬鹚各自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会意地一笑。

  虽然都是造反的反王,王小波却不是黄巢张献忠那类杀人狂。

  面对嘴比死鸭子还硬的文官集团,王小波并没有学习张献忠,来个朝堂大屠杀。

  他只是把反对入洛的文官统统贬到了偏远军州,抄了上百名文官的家,为接下来的战事筹集了一大批军饷,又提拔了一批比较有锐气的文官进入朝堂。

  单看王小波的举动,似乎没有任何创新。

  最开始的几个月,他完全是在照抄陈胜与张献忠的作业。

  李顺带着王小波的密旨赶往襄阳,担任孟珙副手,率领两万精卒赶往洛阳龙门镇。

  王鸬鹚领着冲榜的五千义军,与全子才汇合一处,从扬州出发,直扑汴梁。

  接下来就是收复归德,收复汴梁,收复洛阳与潼关。伏杀刘亨安与塔察儿,斩杀了七千蒙古骑兵与一万探马赤军,最终在端平元年八月初全取三京一关,完成了端平入洛的第一步。

  随后王小波又下了一道圣旨,让孟珙与全子才率军后撤,重兵集结于南阳府。

  诸天位面的观众们看到王小波的这些操作,纷纷赞道,

  “这个王小波别看名气不大,打仗的本领倒是很老练,很会抄作业嘛。”

  然而,接下来王小波的排兵布阵就与张献忠完全不一样了。

  端平元年九月份,王小波一边招募军卒与民夫,在荆襄江淮加固城垒,准备应对蒙古人东路军的大举入侵。

  一边命令李顺王鸬鹚等人,率领六万训练有素的精兵,分批次秘密赶往川陕前线。

  当蒙古大军如期发动南征时,川陕前线的大宋精兵已达十万人。

  观看副本的帝王将相们立即明白了王小波的战略创新。

  “王小波这一招很高啊。”

  李世民赞道,“宋军的川陕前线离长安不过数百里,一旦攻取长安,再乘胜攻取洛阳,就能与荆襄的宋军形成夹击蒙古东路军的态势。”

  李靖并不认同李世民的看法。

  “陛下,王小波的计划虽好,也要看川陕的宋军有没有打败蒙古西路军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如果关中之地也像中原一样破败,宋军拿下关中也济不了什么事儿。”

  李世民笑道,“拭目以待吧。我感觉这个王小波的冲榜成绩说不定能排在陈胜前面呢。”

  李世民猜得很正确,王小波决定换一个全新的打法。

  陈胜与张献忠采取的打法都是西守东攻,让川陕的宋军顶住西路军,让京湖荆襄的宋军与蒙古人死磕。

  王小波反其道而行之。

  他决定来一个西守东攻!

  他看了陈胜张献忠与蒙古人的历场大战,发现川陕名将曹友闻的重要性明显被低估了。

  在陈胜冲榜后期,长达数千里的宋蒙边境,孟珙余玠这等猛人只能据城而守,曹友闻却已开始反攻了。

  孟珙余玠等人虽然厉害,只擅长防守反击。

  宋将之中,最擅长主动出击打野战的,只有曹友闻。

  仅凭不到四万精兵,曹友闻就顶住了阔端的十万西路军。

  如果自己再给他添加五万精兵呢,他能击溃蒙古西路军吗?

  或者更进一步,他能把整个陕西拿下来吗?

  毕竟蒙古西路军的前期动向,王小波一清二楚。

  他把西路军的前期动向全都告知了曹友闻。

  接下来就看曹友闻的表现了。

  看看这位能用劣势兵力与蒙古人血战的名将,能不能把阔端的十万兵马一举打残呢?

  曹友闻,大宋开国名将的曹彬的十二世孙。

  出身将门世家的曹友闻却是正牌的大宋文进士。

  在宋蒙开战前,没有人把他看成武将。

  公元1226年,中了进士的曹友闻被任命为天水军教授。

  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官职位。

  他赶赴天水的时候,成吉思汗正率军围攻西夏的国都。

  当时西夏的灭亡已成定局,成吉思汗决定搂草带兔子,打下几个宋朝州府。

  他派一支军队杀入了南宋境内,一举攻克了阶州,并包围了天水军。

  此时的曹友闻还没到任,天水军是否丢失与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何况他还是个文官,完全可以掉头回京。

  曹友闻却不退反进,单骑匹马闯进了天水军城,与满城军民一起布防。

  十几天后,成吉思汗被西夏妃子刺杀于床上,蒙古人撤军,天水军就此被保全了下来。

  曹友闻临难不苟的勇气慑服了很多武将。四川制置司特意绣了一面“满身胆”的大旗颁授给他。

  自此曹友闻就走上了与老祖宗曹彬一样的武将之路,担任天水军指挥使。

  1230年,蒙古军杀入川陕。

  四川制置使桂如渊畏敌如虎,十分轻率地做出了弃五州,保三关的决定。结果五州没保住,三关也丢了两关。宋军将领皆不战而退。

  唯有曹友闻散尽家财,招募了五千军士,保住了天水军不失。

  曹友闻虽然在抗蒙之战中表现突出,但在防武将如防猛虎的宋朝官僚系统内,他的升迁并不顺利。

  端平入洛时,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天水军的指挥使,麾下士卒不过七千余人。

  这也正是曹友闻战死在宋蒙战场上的最大原因。

  一个喜欢野战的将领,面对一个不知兵上司的荒谬决定,舍弃险地不守,却让曹友闻率数千军士去进攻数万蒙古军。

  因为人数太少,曹友闻夜袭蒙古军,依然被占据天时地利的蒙古军牢牢守到了天亮,曹友闻曹友万兄弟力竭而亡,全军覆没。

  然而,在这个副本中,曹友闻的升迁速度比火箭还快。

  陈胜直接任命他为四川制置使,负责整条川陕防线的攻防。张献忠任命他为川陕两路制置使。

  王小波同样也任命曹友闻为川陕两路制置使,可以节制川陕路的所有文武官员。

  蒙古军大举南征的消息传到蜀中时,曹友闻率领四万精兵赶赴川陕前线,与李顺王鸬鹚带来的六万精兵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