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再度议和旧人归
作者:边笛子      更新:2022-05-07 15:56      字数:3395
  这两人开腔后,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也开始叽叽喳喳地争辩起来。大家各执一词,主和主战争执不下。

  “好了。”听了一会,皇帝终于有些坐不住,开口说道:“命镇国公世子护送和亲使臣进京面圣。”

  “陛下圣明。”曹德舟嘴角一扬,心中颇为得意。

  “陛下三思啊。”阮甫诚见皇帝这般怕战,心中一寒。

  “退朝”。

  退朝后,阮甫诚找到太子,躬身一拜道:“太子殿下,和亲一事万万不可啊。”

  太子面色凝重,微微摇头道:“父皇旨意已下,恐再难更改。”

  阮甫诚看到太子这般,心中默默地叹了一口气,恐是天要亡我大启啊。

  ……

  “和亲?”太子妃吓得摔落了手中的茶杯,一脸震惊地看着自己的夫君。

  太子轻轻地点了点头,然后一挥手,示意宫女将地上的碎渣处理干净。自己则走到妻子身边,扶着她走到一旁劝解道:“阿妤,这件事你不必太过忧心。”

  太子妃拧着眉头轻轻地摇了摇头,又忽的抬起头来,目光恳切地看着丈夫问道:“殿下,父皇可定下了和亲的人选?”

  太子摇摇头,淡淡地说道:“没有。”

  “那,阿姮她,会不会……太子妃抬手紧紧地握住太子的手,心中忐忑不安。

  太子轻轻地拍拍妻子的手背,仔细地分析道:“如今父皇膝下已无待嫁公主,若是真要选人和亲,只能从亲王郡主中择选一人,阿姮毕竟年幼,应是无碍。”

  “可殿下是储君……”太子妃虽然觉得丈夫的话有理,但还是有些不安。

  太子知道妻子的不安,打断道:“即便孤是储君,也终归不是君主,阿姮即便是孤的嫡女,也终归同其它亲王郡主品阶一样。”说完看到太子妃还是一脸忧色,又开口哄道:“父皇这般疼爱阿姮,自然不会舍得送她去和亲,你还记得当初的寿阳公主吗?父皇原本也是想从世家贵女中择捡一位代为和亲的。”

  想到这里,太子妃略微有些安心,是啊,皇帝这么宠爱阿姮,一定会选择别人来保住阿姮的,阿姮一定没事的。

  “对了,和亲这件事别让阿姮知道,不要让她多想。”太子妃满目忧愁地看着丈夫,小心嘱咐道。阿姮最是心重,又得刘太傅教诲,十分看重大义,如果让她知道说不定会和寿阳公主一样自己提出和亲。

  ……

  北塞军营内,镇国公手握圣旨,坐在席上默默不语。

  屋内一片安静,几个副将也坐在位上,神色凝重。

  突然一个身形魁梧,满面胡须的大汉拍案而起:“他娘的,这皇帝老儿到底会不会打仗,人都要打到老家了,现在怎么能停。”

  “钱彪,不得对圣上不敬。”镇国公低声斥责一声。

  钱彪忿忿地喷了一口气,乖乖地坐回位上,嘴里还不满地嘀咕道:“国公爷,您不会真打算让世子爷去京都吧?”

  镇国公一直盯着手中的圣旨,没有开口。

  坐在钱彪对面的儒将袁焘轻轻地放下手中的茶杯,平静地开口说道:“我等为大启出生入死这么多年,如今却被圣上如此猜忌,着实令人心寒。”

  镇国公轻轻地叹一口气,放下手中的圣旨说道:“皇命难为,来人,将世子叫来。”

  “是”一个小兵应声退下。

  过一会,殷颢迈步走进屋内,躬身行礼道:“父亲。”

  镇国公点点头缓缓说道:“圣上已决定议和,命你护送议和使臣进京面圣,你即刻动身吧。”

  殷颢一阵惊愕,但也能想得通,旋即恢复先前的平静,应了一声,便转身离开。

  镇国公看着儿子离开,遂站起身说道:“好了,虽然圣上同意议和,但是胡人狡猾,我等依旧不能放松警惕,各自归位严阵以待吧。”

  钱彪呸了一声,道:“这群胡孙,一会要打一会要和的,弄啥玩意啊。”

  袁焘温笑道:“好了,钱兄,你就别再抱怨了。”

  镇国公也淡淡地笑笑:“行了,都回去吧。”

  “末将告退。”屋内众人齐齐站了起来,一同退了出去。

  屋内只剩镇国公一人,他坐在席上愣愣地看着桌上的圣旨,这场和亲,怕是不易。

  ……

  “猜猜我是谁?”钟离奕正在观星阁内读书,突然眼睛被一双温润的小手蒙住,想也知道是谁,便会心一笑说道:“郡主殿下,您怎么来了?”

  “师兄英明。”卫姮笑着放开手,在钟离奕身边坐下道:“我来念书呀,当初为学本事,我可是发了誓的,不能不算数。”

  钟离奕笑笑,说道:“师父马上就来了,快坐好。”

  “嗯。”卫姮乖巧地应了。

  看到卫姮乖乖坐好,钟离奕又开口问道:“殿下,夜时回宫可有不便?”

  卫姮笑着摇摇头道:“无碍,我已经和皇祖父求了恩典,可以随时进出皇宫,师兄无需担心。”

  两人正说着,张玄阳便抬脚走进来,看到卫姮也并不惊讶,淡定地开始授课,一如往常。

  待张玄阳一堂课讲完,卫姮微微抬起小手问道:“师父,您知道寿阳公主病逝的消息吗?”

  张玄阳放下手中的书卷,点了点头道:“略有耳闻?”

  “师父,对此有何高见?”卫姮继续问道。

  “人祸。”张玄阳面无表情,淡淡地吐出了这两个字。

  “为什么?”卫姮错愕,人祸?难道皇姑母不是病死,而是被人害死的?

  张玄阳偏首看了看钟离奕,开口问道:“奕儿,你算出什么?”

  钟离奕颔首道:“徒儿算得,北狄国日后恐有夺嫡之争。”

  张玄阳点点头,不再多言转身离开观星台。

  卫姮坐在位子上,一阵愣神,堂堂一国公主,为国之大义,远赴北狄和亲,最后居然死于这么可笑的夺嫡之争。真的是这样吗?这怎么可能?但转念一想,这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想让北狄与大启长久和平,让北狄王身上混有一半的汉人血脉,倒不失为一个不错的主意。想到这里,卫姮释然,皇姑母依旧是那个大仁大义的奇女子。

  钟离奕走到卫姮身边,轻轻地扣了扣桌子:“回去吧。”

  卫姮这才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笑笑,便带着黛姜一起回到皇宫。

  钟离奕笑着目送卫姮离开,待看不到人影后,慢慢收敛起嘴角的笑意,北狄的夺嫡之争蓄势待发,而大启的丧龙之兆也为期不远。

  ……

  “再来,拿出气势来,狠狠地打。”卫珞手持沙袋对着卫姮大喊。

  “啊”卫姮猛地挥出一拳捶上沙袋,打出一个深坑。

  拳法刚猛带风,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劲道十足,挥拳有力。卫珞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才像样嘛,来,踢腿。”

  “啊”卫姮双手握拳,腰一扭,猛地抬起右腿奋力一踢。

  “再来。”

  “啊”

  两人这边正练得热火朝天,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过来,跪地回禀道:“奴才参见十四皇子,参见固安郡主。”

  卫珞继续带着卫姮练习,随口问道:“朝堂上有什么消息?”

  小太监恭恭敬敬地回道:“回禀十四皇子,北狄的议和使臣进宫了。”

  “议和使臣?”卫姮停下动作,慢慢地收回腿。

  “是,由镇国公世子亲自护送进京的,眼下正在面圣呢。”小太监认真地回道。

  卫姮一脸疑惑道看着卫珞,卫珞抬手摸摸她的脑袋说道:“北狄有意议和,父皇已经应了。”

  “哦”卫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突然眼睛咕噜一转,上前拉住卫珞的手说道:“十四叔,我们去瞧瞧吧。”

  卫珞偏移身子,直视卫姮道:“这有什么好瞧的,再说了现在正面圣呢,你去也瞧不到。”

  “哎呀,都还没去你怎么就知道看不到啊,走吧,十四叔,我们就去看一眼,走嘛。”卫姮拖着卫珞的手臂使劲往正殿方向拖。

  卫珞最听不得卫姮撒娇,立马缴械投降,跟着她一道去往大殿。

  两人走到大殿的时候,刚好散朝。卫姮因是女眷,不得在前殿露面,就躲在柱子后面偷看,而卫珞则大大方方地站在柱子旁看着百官散朝。

  人群中,卫姮正好看到一个衣着花哨,足蹬马靴,满脸络腮大胡子的人走在里面,想必就是北狄的议和使臣。

  “难看死了。”卫姮小声地嘀咕一句。

  “那是自然,胡人哪有我们汉人男子这般玉树临风。”卫珞抱着手臂,懒洋洋地侧靠在柱子上,得意地说道。

  卫姮鄙视地瞥了他一眼,没再说话,确实他们卫氏一族都是天生的好皮相。比如卫珞,虽然为人豪放生性好武,却长了幅玉面郎君的皮相,着实凶狠不起来。若说威仪的话,殷颢倒是强些,虽然都很英俊,但殷颢多一分沉稳,而卫珞则多一分洒脱。

  卫姮正琢磨着呢,余光瞥到一个熟悉的人影,这不是殷颢嘛?

  卫姮小声地喊道:“殷颢,殷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