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者:大西瓜      更新:2022-05-05 14:26      字数:2167
  晏中林走了,笑呵呵走的,临走前,毫无义气的把晏卿留在了苗府,美其名曰与兄长们增深感情。

  “三弟,难的今日能来蒲县,我便引你在县城逛逛,一来领略一些蒲县风光,二来你我兄弟也可喝喝酒,叙叙旧!”

  苗府门外,苗正淳一脸神采,颇有此间主人风采。

  “那就劳烦大哥了!”

  苗正淳做引导,晏隼龙,苗传苗笛都在。

  纵观晏卿身边,只剩下一个小霞。

  桃花白自从进了蒲县,人就消失不见,按他的话说,去找羁绊了。

  几人边走边聊,时而吟诗作词,时而高谈阔论。每每晏卿发言,都惹得众人一阵敬佩,不知不觉间,已近黄昏,众人这次啊意犹未尽,各自休息。

  小霞端来一盆清水,却没有打扰正独自看着月亮的晏卿。

  五月十五,满月高悬。

  此刻蒲县郊外,一片茂密竹林,一个胖子吭哧吭哧的喘着粗气。

  鲜血染红他雪白衣襟,手臂,大腿清晰可见刀痕,面前地上,插着一把硕大阔剑,只不过阔剑上满是缺口,距离不远处,十几道身影横七竖八,支离破碎。

  桃花白喘匀了气,看着满月美景,不仅爽朗一笑。

  “师傅……我替你清理门户了!”

  ……

  晏卿在苗家这一住,就是三天,三天后他整理行囊,恰巧桃花白也在昨日回归。

  晏中林来信说,在蒲县,东郊县和扑鱼岛,各自开了一家彩凤楼,现在有一家开业,两家还在整备。

  在苗家的时间也不短了,晏卿打算回去帮忙。

  一早,苗正淳晏隼龙苗传和苗笛都来送行。

  就连苗艾也带来了亲笔信。

  “三弟回去后,记得常来书信!”

  相谈三日,苗正淳觉得这个弟弟简直非常人也,等晏卿要走,他便更为不舍。

  “两位哥哥放心,我回去就写信报平安!”

  话到此,晏卿上马,正打算离开,突然巷子口一道快马疾驰而来,马上坐着一个苗府家丁打扮的人,刚来到大门前,就急不可耐的跳下马。

  “不好了,夫人,夫人她在去卫郡的路上,被东山郡给扣了!”

  “啊?”

  事情突然,晏卿也走不成了,和众人回到苗家议事大厅,此时苗家老太爷苗泰隆也在,众人问清来龙去脉,才知道苗夫人当日启程赶往卫郡,在刚出蒲县的时候,遇到一队躲避战乱的乡民。

  苗夫人萌生恻隐之心,便带着一路向前,沿途将这些人委托给当地官吏。

  本来这些都没什么,但谁知在这些乡民里面,有十几个潜入进来的盗寇,他们稍加整顿便在各县郡作乱,已经杀死杀伤百人。

  县郡官吏究其出处,发现都与苗夫人有关,至此,在苗夫人来到东山郡郡府的时候,便被早就等他们的衙役抓了,听说还要治她个通敌卖国的重罪。

  苗家虽然是蒲县豪绅,苗泰隆也当过一人县丞,但这不是让对方法外开恩的资本。

  晏卿听到这,心里咯噔一下,通敌卖国,这罪最轻也得斩首示众,搞不好还要连坐。真要是被定了罪,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怎么办,母亲一定是被冤枉的!”

  苗正淳心系家母,哭出声来。

  苗艾也一脸焦急,可却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把人弄出来。

  这罪名实在太大,且基本做实,毕竟是苗夫人委托当地官吏接受难民,人证物证聚在,怎么狡辩?

  苗泰隆长叹一声,眼中含泪。

  “为今之计只能由我上书,与玉儿划清界限,如此可保所有人安全!”

  这话说得很绝情,但苗老太爷并不糊涂,这种事要是不早点摆正态度,一个连坐,苗家基本上都完了。

  苗夫人的生死已经顾不上,相比之下,让大多数人活下来才是现在该做的。

  此言一出,包括苗艾在内,满屋众人皆啜泣出声,晏卿环顾一圈,让他跟着哭,他真哭不出来,毕竟不是亲妈,但他也不打算看着不管。

  别看现在是以这罪名审讯,但不一定就能定下此罪,还有翻盘的机会。

  想到这,晏卿摇头止住众人哭声。

  “哭有什么用,现在得救人,这样好了,我去一趟郡府,看看能不能上下疏通一下!”

  苗泰隆摇头制止。

  “此罪基本可以认定,即便玉儿咬死不招,也没有机会了,你去,弄不好会把自己搭进去,划不来的!”

  晏卿却不认同,只要有一线希望,总归要试试的好。

  “没事,我是代表晏家过去,晏家再怎么说也是卫国官盐商人,郡府太守也不会过于为难,即便真为难,晏家顶着便是!”

  苗泰隆一怔,眼中满是感激。

  “多谢,玉儿对不住晏家,这次若能渡劫,我必督促他回到晏家,做好一家之母!”

  晏卿倒是在这种事上没说什么,感情么,他又不是当事人,说什么都不合理。

  这次他去,也并不是信心满满,谁知道郡府太守什么心思?只能尽力把人保下,免除一死。

  辞别苗家众人,晏卿带着小霞,桃花白走上去东山郡郡府的路。

  蒲县距离东山郡郡府足有二百余里,骑马估计要两天,时间有些不等人,加上周围已出现盗匪,恐怕会更耽搁。

  下午来到蒲县近郊,晏卿弃马选择行舟,因为夜间也能赶路,时间就被缩短一天。

  卫国南北国境狭长,在国境中间,有一条蜿蜒的长江,从北到南,直通入海,卫国海运不行,但江上运输,却十分发达,晏卿登上的,便是一艘官方经营的楼船,专门运送来往商人。

  这种船长约三十米,船上有二层小楼,一层茶点,二层客房,可以乘坐二十人,马匹车辆三四驾。

  晏卿刚上船就伸了个懒腰,他终于回到了熟悉的船上。

  楼船底平,吃水浅,上晃很严重,桃花白一上来就扬起一双胳膊,满脸惊恐。

  “少爷,你看这船怎么回事?我怎么感觉他要翻?”

  晏卿呵呵一笑,懒得理会,迈步走进一楼茶点,却突然听到一阵有些熟悉的笑声。

  那笑声如同银铃般悦耳,刚刚听到晏卿变眼前一亮。

  “是你……你也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