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新官上任
作者:花柒迟迟      更新:2022-05-05 05:48      字数:2502
  “这倒是!”果然,刀大叔听得高兴起来,“佃户们走了,院子都空了出来。开春之后,把村里人都搬过去。城里这边用不了太多人,到时候都回去干活儿,怎么还不把那百十亩地种了。”

  简大成点头,“这些大叔和妞妞商量着安排就好,该雇短工还是要雇,别把家里人累到。我军营那边的差事下来了,以后会更忙一些,家里家外还要劳烦大叔多帮忙照料了。”

  “哎呀,先生升官的调令下来了?”刀大叔高兴,旁的村人听见,也是纷纷围上来问询。

  很快,老太太也知道了。

  不必说,晚饭又添了几个菜,众人开了一坛子酒,男人们一人来一碗,算是小小庆贺一下。

  眼见就要小年了,众人都是越来越忙,大院那边简直是日日爆满,挤了太多采买年货的百姓。

  三里镇那边,虽然不回去过年,但也要彻底打扫,也要贴春联,挂灯笼。

  新院子这边更是,每日都要张罗年货,走油炸丸子炸干果炸油糕!

  蒸枣馒头,红糖馒头,糖三角,包冻饺子,蒸年糕。

  总之,男女老少,都是忙的脚不沾地,但人人这脸上挂着笑,停都停不下来。

  简大成走马上任,如今后勤营这边,所有战马,八个马厩都归他管理,完全说了算。

  他的很多想法,或者说很多丁字号的兵卒们有的福利,已经可以扩展到八个号子了。

  供应草料的几个掌柜都被找了过来,简大成对草料的品质做了详细的规定,随时抽检,若是有谁敢糊弄,不但要被踢出去,还要罚银钱。

  几个掌柜倒是不怕这些,毕竟他们也没胆子糊弄戍边军。

  在他们看来,这是简大成新官上任,在烧三把火呢。

  所以,他们准备了很丰厚的贺礼。

  简大成没有推辞,却让他们把贺礼换成了细粮。

  然后再把八个号子,所有人的伙食粮从伙夫营那边领了出来,同细粮放在一处。

  三百多伺候战马的兵卒里,挑了三个做饭手艺不错的,又加上七个身体有些弱的老兵,组成后勤营的小灶。

  于是,三百多养马的兵卒,外加几十个副手之类,一日三餐眼见就提升了一个档次。

  不但顿顿能吃上热乎饭菜,起码一日能见到一次细粮了。

  而徐强和赵山高他们这些各个号子的主管,从掌柜们手里得的好处,一点没改变。

  他们原本以为简大成要截留他们的好处,给兵卒们做人情,收拢人心呢,没想到简大成是用了自己那一份。

  一时间,他们都有些心虚,又佩服。

  于是,他们得了好处,也会买点肉送到小灶。

  虽然分到兵卒们碗里,每人也就那么一两片肉,但也是让兵卒们笑呵呵一整日。

  吃的好了,住处也要改善。

  各个号子里都铺了炕,闲着无事,后勤营分人手到附近山上砍柴,保证寒冷的夜里,人人都能睡个热被窝。

  但相对的,各种规矩也更严格了。

  每日马厩要打扫干净,随时抽查,战马要喝温水,草料要过筛子,槽子底不能见土等等,琐碎又详细。

  但所有兵卒都没抱怨过,事事尽心。

  谁也不傻,享受了旁人享受不到的,自然就要做到旁人做不到的。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饭,自然也没有白白享受的好处。

  简大成忙着后勤营之事,自然就顾不上家里。

  幸好,大院生意有老太太,庄子那边有刀大叔。

  怡安总管全局,忙着核对一下账册,张罗一下年货就行了。

  晚上她还有空闲进空间,照管一下药材。马上就要采摘了,之后再种玉米和土豆,为春日戍边军那边屯田做准备。

  最近大院后边的棚户区,那些匠户们几乎是日夜不停的在忙碌,灶火一直再烧,就是为了打制各种农具和犁头,锄头,镐头之类。

  屯田,只有两个字,实行起来却绝对不简单。

  邹桓也是忙的厉害,每日在营地、庄子和城里来回跑,还要完成木老先生布置的课业。

  幸好他足够聪明,也足够刻苦,虽然疲累,却也应付的来。

  大将军从京都回来,给他带了一封邹卫的书信。

  邹卫收了伤药,也简单说了说京都之事,但对于亲王府,一个字都没有。

  邹桓聪明,也就明白了几分,当天同老兵们进山,猎了一只马鹿。

  家里人把鹿肉烤着吃了,鹿皮鞣制好之后,给怡安和老太太各做了一双靴子,能护住小腿那种,美丽又轻巧。

  忙忙碌碌中,小年就到了。

  城里城外的年味更重了,各家的主妇也更忙了。

  怡安从空间摘了一批果子和青菜、鸡蛋,私下让刀老二找了吴同,迅速卖了出去。

  吴同可是高兴坏了,也没问出处。

  虽然知道简家庄子空了,但谁知道简家在哪来留了后手啊。

  他有的赚钱,各家有吃有喝,过个好年就是最好的结果。

  腊月二十八,简大成让家里买了一头猪,送到了后勤营,同所有下属和兵卒们吃了一顿杀猪菜,算是提前同他们过年了。

  然后他才放心回了家,除了轮流守着庄子的老兵,几乎所有人都回到了新院子。

  加上简大成的亲兵,将近二百号人,把新院子挤的是满满当当,几乎每个大炕上都住满了人。

  就是怡安、老太太都和刀大婶喜鹊、二丫几个住到了一个屋子。

  但大伙儿可没谁抱怨嫌弃,处处都是欢笑热闹。

  孩子们更是新奇,又蹦又跳。

  大年夜,院子里搭起棚子,烧了篝火,里里外外放了二十桌儿。

  鸡鱼肉蛋被妇人们精心的煎炒烹炸,然后装进大碗大盘子端上桌子,美味又实惠。

  男人们吃菜喝酒,高声吹牛。

  女人们吃饱喝足,简单拾掇了桌子就坐在热炕上,说说闲话。

  免不得要比比各自的新衣衫,甚至是新首饰,再说说新一年的打算,这家要给儿子相看儿媳妇,那家要给闺女置办嫁妆了。

  人间之所以温暖,多半就是因为这样的烟火气,因为这样喜怒哀乐汇聚而成的人情味。

  夜深时候,撤掉酒桌儿,半醉的男人喝完浓茶,白生生的煮饺子就成了主角。

  不时有孩子吃到饺子里的芝麻糖,欢喜的跳脚。

  吃过饺子,子时过了,新一年也就到了。

  刀大叔和老太太,还有简大成被扶到上座。

  村里人按照辈分,纷纷磕头拜年。

  孩子们如愿以偿拿到了沉甸甸的压岁红封,简直乐疯了,可惜转头就被老娘逮到,以帮忙保管的名义没收了。

  幸好,老太太还准备了不少的糖和点心,每个孩子都被塞满了口袋,然后就跑出去寻附近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