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迟来的春日
作者:花柒迟迟      更新:2022-06-06 04:29      字数:2317
  老汉还想说话,他的老伴已经忍不住上前掐了他的胳膊,笑着同简大成说道。

  “多谢简先生看得起我们家这个老头子,他以后一定会好好教,绝对不藏私。”

  老汉眨巴两下眼睛,到底没敢再推辞。

  简大成忍着好笑,又闲话几句,这才同刀大叔一起告辞了。

  果然,他们出了院子,没走多远,就听见老汉被老太太疯狂吐槽抱怨……

  刀大叔也是笑,“这曹家的老兄弟,倒是个实心眼儿。”

  简大成也是点头,“军中没有几个会种地的,若是以后这个曹大叔干活儿当真用心,倒也可以留下做个长工。”

  说罢,他想起刀大叔在镇子口迎自己,就问道,“大叔,可是家里有事要说?”

  “对,对,我差点儿忘了。”刀大叔拍了脑门,小声说道。

  “先前我和妞妞说起今年田里种粮食,妞妞说种十亩西瓜,这倒是没什么,但其余都要种玉米和土豆。”

  简大成觉得没什么问题,就道,“可以啊,家里这些事,妞妞安排就好,基本不会有什么错处。”

  刀大叔摆手,“我不是说有错,是妞妞说秋日时候收了玉米和粮食,可以给戍边军做种子,也可以换给附近乡亲。我就想着,能不能多换给附近乡亲一些。

  “一来大伙儿过日子确实不容易,有个好种子,也能多打粮食,二来,咱们家里有个好名声,以后行事更方便。”

  简大成知道刀大叔是真心为了家里考量,但他还是摇头。

  “大叔,暂时还没人知道,玉米和土豆是咱们家给军中的,有很多人不想戍边军屯田成功,就等着搞破坏呢。若是暴露了咱们家,恐怕会有危险。

  就是以后咱们家种了玉米和土豆,对外人都要遮掩一下。最好让外人以为,我是利用职务之便,从军中给自家谋福利。

  “另外,是不是秋日时候分种子给附近乡亲,要看情况再说,毕竟,先前那些佃户就是前车之鉴。我们家可以行善,但却不能没有底线。”

  刀大叔听得先是心惊,又脸红,迅速自我反省了一下,赶紧说道。

  “大成啊,是我错了。平日被人家捧几句,就不知道姓啥了,恨不得对谁都掏心掏肺,差点儿就给家里惹麻烦了。你放心,以后我一定更谨慎,可不会这样了。”

  “大叔不要这么说。您可是咱们庄子的定海神针,妞妞到底年纪还小,有您在身边提点她,我才能放心在军营。”

  果然,刀大叔脸色好了很多,重新恢复了一些信心。

  “我啊,就是个老猎户,除了有点儿力气,别的都不成。也是先生不嫌弃,拼着我这把老骨头,活多久,就报多少恩。”

  “大叔一定长命百岁,还要看着我考举人,进士,看着我进京做官呢。”

  简大成又给老爷子准备了一碗心灵鸡汤,然后交给老爷子一个重要差事。

  “大叔,我以后肯定要往京都走,不会一直留在塞外。但咱们家在京都没有根基,说不得到时候要多带一些自己人过去。大叔平日帮我多看看,多培养几个好人手。”

  “哎呀,这可是大事,你不说,我还真没想到。”刀大叔激动的拍了大腿,“只看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了,真是没有想到那么远。”

  简大成笑了,“大叔也别着急,还有两年呢。”

  “那怎么能不急呢,两年可是一晃就过去了。再说了咱们村里人,论干活论打猎都不差,但要在外边八面玲珑,可是不成,总要早早学学才行啊。”

  刀大叔想起一个人,问道,“大成,你说能不能让那个吴同吴管事,帮忙教几个徒弟?”

  简大成也早有这个打算,但不是拜托吴同教徒弟,而是把吴同挖过来。

  他就道,“大叔,这事儿我记下了,你别惦记了,我来安排。”

  刀大叔赶紧应下,这会儿两人也走到庄子了。

  刀大叔去忙碌,简大成就寻了闺女说话。

  听说老爹想把吴同挖过来,怡安几乎立刻猜到大半,“爹是想在京都开铺子?先扎个根儿?”

  简大成听得笑了,揉揉闺女的头发。

  “是啊,两年后我要去京都考试,到时候要落脚住两月,最好提前安排。另外,咱们家的东西都是通过胡家送到京都去卖,到底不方便,获利也少。

  “如今我们家也不怕胡家从中作梗,不如自己开个铺子。但家里能额独当一面的人几乎没有,想来想去,只有吴同比较合适,人品也还可以。”

  怡安点头,应道,“爹不说,我也要着手安排了。咱们家的山货、毛皮、葡萄露、西瓜,以后还有玉米和土豆等产品,甚至是鸡蛋,猪肉,其实都可以送到京都去。足够开个铺子了!”

  “那就开个铺子,最好是前边铺子,后边院子那种,先派一些人过去,熟悉一下京都,等咱们过去,也不至于太陌生。”

  “那胡二叔和狗蛋最合适,他们本来就去过京都。”

  “他们守铺子还成,论起结交人脉,买卖生意,还是要吴同这样的人。你别管了,等我寻个机会去找胡老爷喝茶,看看怎么把吴同挖过来。”

  父女俩商量了几句,老太太就来喊吃饭了。

  一家人难得聚的齐全,吃喝说笑,很是热闹。

  而这样安宁轻松的日子总是短暂,随着天气一点点转暖,积雪陆续融化,塞北的春天终于走来了。

  简大成自然也越发忙碌了,三日四日能回家一次就不错了。

  因为李敬大将军的极力支持,新后勤营的框架已经搭了起来。

  五百老兵,一千伤兵,直接拨了过来,归简大成分配。

  另外还有八个副手,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小校尉之类。

  这些人里,有李家的旁支,也有戚将军等人的同族或者子侄。

  不得不说,他们上边有人撑腰,多少都带了几分傲气。

  对于到后勤营地,听从简大成的命令做事,这些人都有些不甘心。

  但他们也知道,后勤营以后会因为屯田,变成戍边军的根基。

  他们只要坚持下去,即便他们行军打仗不成,戍边军也总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甚至他们也许还有在大帐里有说话的资格。

  所以,他们即便暂时对简大成没有敬服,还能做到听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