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全面改革_第584章 桂萼的提案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42      字数:3044
  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尘埃落定之后,下面位置的竞争就更加激烈。

  因为越是重要的位置,越是要看皇帝的意思。皇帝不满意的人选是不可能上任的。就算是上来了,只要皇帝不待见,就很难继续下去。

  但其他的一些位置,皇帝不可能一个人全攥在手中。

  怎么也应该给朝廷其他大佬留口汤喝。

  整个朝廷都忙。

  几乎每天都有一次廷推。

  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之后,接连开始的就是户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以及翰林学士。礼部尚书这边人选颇多,各有各的选择。

  杨慎以协办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和翰林学士。顾鼎臣以协办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同时兼任詹事府詹事。他们的礼部尚书都是名义上的,并不是真的管礼部事务。

  杨慎辞去了国子监祭酒,成为了翰林学士,全面负责翰林院事务,同时担任协办大学士。顾鼎臣主要工作是詹事府,教导朱厚熜的嫡长子,也就是太子。刘天和担任协办大学士,是进一步提高军事参议司的地位。

  被选为礼部尚书的是,原詹事府左春坊大学士,兼任翰林学士的董玘。董玘正式担任礼部尚书,全面负责礼部事宜。

  礼部尚书和翰林学士有了结果之后,就是户部尚书的争夺。

  户部尚书这边也有不少候选人。

  如参与过兵部尚书争夺的吏部侍郎徐缙,税务总司副总司长蒋瑶,土地部尚书张羽,市舶总司总司长林富都参与了进来。但呼声最高的还是原税务总司副总司长,现任的户部左侍郎桂萼。

  朱厚熜也支持桂萼。

  因为桂萼可是朱厚熜心目当中财政改革、税收改革的重要干将。

  因此廷推之前,朱厚熜跟一些朝廷重臣聊天,给他们一些暗示。告诉他们自己看上的就是桂萼。就连之前内阁阁臣和吏部、兵部的廷推朱厚熜都没有这样表态。

  因为朱厚熜虽然器重张璁,但如果张璁没办法团结朝臣,创造一个有利的局面,那么这是张璁的问题。朱厚熜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掌控大局的宰辅,而不是孤傲的改革家。

  但对于桂萼朱厚熜是有些担心的。

  毕竟桂萼这些年一直在地方,回到京城也不到两年时间。

  所以朱厚熜才亲自出面。

  让桂萼能够在廷推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任的户部尚书。

  这些主要位置确定之后,就是下面的职位。张璁和费宏私下的达成的默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部左侍郎唐龙担任税务总司总司长,平定播州杨氏,在改土归流立下大功劳的云贵总督梁材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交通衙门总督,调河南巡抚周用为河道总督。

  然后是一些地方总督的调整。

  原鸿胪寺左少卿林希元为云贵总督,原贵州巡抚李如圭为两广总督,原四川土地司司长史道为四川总督,负责和西域各方势力开展边贸的原宁夏巡抚毛伯温为陕西总督,总制陕西三边军务,原税务总司副总司长蒋瑶为闽浙总督,原市舶总司总司长林富为湖广总督。

  朝廷越来越重视地方官员经历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朝廷一些有能力的官员,都下放到地方担任总督,积攒资历、经验。

  朝廷如此大的人事变动,也直接影响地方。不过往下的大部分官员变动,不需要朝廷廷推。他们的人事变动,是吏部和地方协调,最后吏部部推的。

  所以这一轮的朝廷人事,几乎已经结束。

  “户部尚书的这份奏折大家怎么看?”

  文渊阁,内阁办公地点。

  新一届的内阁阁臣在开会讨论票拟的问题。

  内阁平时处理的奏折,大部分都是朝廷日常事务。这些都有固定程序,最终票拟都是大同小异。这种日常事务的奏折,每个内阁阁臣都能够单独处理。然后送到司礼监,交给司礼监批红。

  至于皇帝,只要看一眼就行。

  但不是所有的奏折,内阁阁臣都能够单独处理的。就像是一些涉及到重要问题的奏折,不要说是普通的内阁阁臣,就是内阁首辅都没有资格单独票拟。

  历史上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的权力大增,就是因为内阁首辅拥有了单独票拟的权力,让其他内阁阁臣都成为了摆设。不过现在不一样。

  只要是重要议题,票拟必须是内阁阁臣开会讨论。

  若是分歧太大,会在票拟当中把内阁阁臣的意见都附上,让皇上选择。现在文渊阁就是在进行内阁的内部会议,讨论票拟的问题。

  因为事情太大,不是哪一个内阁阁臣可以直接票拟的。

  这是刚刚上任的户部尚书桂萼上的奏折。桂萼自从回到户部,就一直在等着这一天。之前桂萼就有很多想法,只不过当时不好出手。

  因为力量不足。

  但这一次人事变动之后,改革派大臣大量占据重要位置,实力大增。

  桂萼也成为了户部一把手。

  因此桂萼开始大胆的推行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桂萼是“一条鞭法”的首创者,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完善,还有这么多年在地方的推行,桂萼已经有了完整推广“一条鞭法”的计划。

  而且桂萼担任了一段时间的户部左侍郎,对于户部的情况就更加了解。担任户部尚书之后不需要适应。因此担任户部尚书没几天,就上奏折要制定一份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政策。

  “桂尚书的奏折,是这些年各地一直在推进的。像湖广、浙江、河南、北直隶、四川、辽东,还有南直隶、贵州、福建等地都不同程度的推进了‘一条鞭法’。且很有效果,朝廷和地方财政都增长明显。因此我认为全面推行问题不大。”

  秦金开口支持。

  秦金在户部十多年时间,从户部侍郎做到了户部尚书。对于朝廷财政的变化是最熟悉的。自从朱厚熜登基,在一些重要地区丈量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之后,朝廷财政大涨。

  特别是田赋增长速度惊人。

  不说田赋的白银收入就有五百万两,粮食征收就快要达到五千万石。而朱厚熜刚刚登基的时候,朝廷一年的田赋不过两千二三百万石,整个朝廷一年的白银收入还不到三百万两。

  若是全国范围之内推行“一条鞭法”,秦金相信朝廷的田赋还能够继续增长。

  朝廷有钱了,才能够做很多事情。

  就像是今年,朝廷可以在南北两线开战。而且第一次惨败的情况之下,朝廷依旧有能力组织第二次的攻击。这都是这些年朝廷积攒大量财富才能够做到的事情。

  “可是播州和鄂尔多斯善后工作还没有结束,山西部队的抚恤工作也没有结束。朝廷哪里有更多的余力在全国范围之内推动‘一条鞭法’。我认为可以稳一稳。”

  毛纪却是不同的看法。

  桂萼提出的“一条鞭法”,到现在很多人都有经验。想要真正推广“一条鞭法”,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丈量全国土地。只有丈量土地,才能够核算出新的田赋税率。

  可是丈量土地可是一个大工程。

  需要朝廷投入不少资源。

  现在朝廷还要对于两场战争进行善后,特别是和鄂尔多斯部落的战争伤亡惨重。对于那些伤亡官兵,还有伤亡民夫的抚恤,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还想要全国丈量土地,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当然毛纪反对,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主要是毛纪实在是不放心桂萼这个人。桂萼在河南的时候,闹出了多少事情。包括史道他们在浙江的时候,丈量土地造成了多少动乱,不知道抓了多少人。一旦全国丈量土地,推行“一条鞭法”,问题就会更多。

  毛纪并不支持这种做法。

  “这个并不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