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76章 严嵩的选择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41      字数:3410
  严嵩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在朝廷当中,虽然也有一些不对付的人,但大部分来说关系处理的还是很不错的。因此当严嵩活动之后,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江南总督的廷推结果出来,严嵩得到了九成的票数。

  当然也有一些人之所以支持严嵩,是希望严嵩离开朝廷,把位置让出来。

  严嵩占据的都是好位置。

  翰林学士,这个虽然不是内阁阁臣,也不是协办大学士,但同样有资格参与内阁会议。甚至可以说成为翰林学士,就有了进入内阁的一张门票。

  因此翰林学士是非常清贵,同时非常有前途的官职。

  还有鸿胪寺卿。

  随着鸿胪寺的地位越来越高,鸿胪寺已经是从二品的部门。甚至按照目前海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来大明朝。甚至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在京城设立他们的“领事馆”。以及朝廷加大对于草原的管理,也需要鸿胪寺的参与,因此都让鸿胪寺地位越来越高。鸿胪寺升格为正二品单位,和六部平起平坐是早晚的事情。这么好的位置,一直是严嵩霸占。

  对于严嵩眼红的官员不少。

  严嵩一旦离开,这个位置大家都有机会。

  所以不少人是支持严嵩离开的。

  “这是你想去的?”

  “是。”

  严嵩立马承认。

  自己这段时间到处活动,皇帝掌握锦衣卫、东厂,肯定清楚明白。这种问题上隐瞒皇帝没有任何的必要。所以严嵩很直接的承认自己的想法。

  “怎么突然想到去地方了?”

  朱厚熜很疑惑。

  本来此次内阁出现变化,朱厚熜是准备让严嵩担任协办大学士兼任礼部尚书。严嵩此人其他不说,学问是真的好,真正的才华横溢。处理一些日常事务,按照朱厚熜的想法拟旨,都是一等一的出色。

  以严嵩的资历,甚至入阁都是可以的。

  没想到严嵩突然选择离开朝廷。

  严嵩打起精神。

  毕竟廷推结果虽然严嵩拿到了高票,但不代表这个事情就板上钉钉。如果皇帝不允许,那么廷推结果也没什么用处。皇帝照样可以否定。

  而且离开京城之前,严嵩当然要好好表现一把。

  所以道:“臣入仕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京城,没有真正在地方做过官。这一点臣一直引以为憾。特别是近几年臣以翰林学士参与内阁会议,对于一些政务问题并不是很明白,会议结束之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理解。后来臣仔细考虑发现,主要是因为臣缺乏地方历练,不少事情没有实际经验,都是从书本上学到的。正因为缺乏实际经验,臣对于地方情况不熟悉,因此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臣希望利用此次机会,增加地方施政经验,更多的了解一下地方。这样以后臣回到京城做的事情,也不会不符合地方实际情况。”

  “卿真是这样想的?”

  “是,皇上。”

  “嗯。”

  朱厚熜点头,微微一笑。

  其实朱厚熜也无法判断,严嵩是真的这么考虑的,还是为了拍自己马屁。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朱厚熜都是比较满意。如果真的是这么考虑的,那么严嵩就是实干派大臣。

  历史上严嵩是大奸臣,这个是洗不掉的。

  但严嵩也真的很有能力,这同样也是要承认的事情。基本上能够遗臭万年的奸臣没有一个是能力差的,只是用自己出色的能力做了奸臣的事情。因此只要严嵩真的愿意走实干派的路线,朱厚熜还真是很高兴。也愿意给严嵩这样的锻炼机会。

  就算换过来,严嵩是为了拍自己马屁。

  那样朱厚熜也会高兴。

  因为朱厚熜登基之后,越来越器重那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官员。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时间足够就会慢慢的要深入人心。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朱厚熜这个皇帝喜欢实干派官员,就会影响到下面官员的选择。

  这也是好事情。

  “卿既然是自己选择去南直隶,那么可有什么想法?”

  “有。”

  严嵩这个时候更是认真。

  因为这是严嵩给皇帝表示自己的施政理念。严嵩让自己的语速尽量缓慢道:“若能去南直隶,臣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尽快的完成南直隶的分割。现在的南直隶虽然分别设立了三个巡抚,以及下属的衙门,但毕竟还没有完全分割。很多部门依旧混在一起,严重影响平时工作。”

  朱厚熜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不过对于严嵩倒是非常满意。拆解南直隶是朱厚熜一直在做的事情。南直隶太大,太重要,朱厚熜是不可能允许南直隶这样的行政区域的存在。包括南直隶文人以同乡同窗之名喜欢绑在一起,也是朱厚熜看不惯的。所以南直隶是一定要分拆。

  第一步就是半废除南京六部,第二步就是设立了江东巡抚、安徽巡抚、应天巡抚。

  接下来就是要设立三个不同省份。

  严嵩果然是聪明的人。

  对于朱厚熜的心思猜的很准。这样的官员朱厚熜当然喜欢。难怪历史上嘉靖皇帝那么喜欢严嵩,严嵩也能够在朝中横行二十年时间。

  一个如此懂皇帝心思,愿意为皇帝分忧的大臣,皇帝怎么可能不喜欢。

  严嵩看朱厚熜不说话,因此继续道:“臣这些年负责鸿胪寺的事情,和海外商人、草原商人接触比较多。因此对于市舶司、马市的情况也有过不少了解。因为朝廷新建市舶总司,因此设定的关税税额,也比较附和海贸和边贸的实际情况。但臣发现目前的商税,大部分依旧是延续太祖皇帝时期的税率。这个和目前我朝商业发展却有很多不符合之处。那些海贸商人和边贸商人,他们交的关税是十几倍于目前全国的商税的。但从规模来说,国内商贾并不比海贸商人和边贸商人差,甚至应该是超过海贸商人和边贸商人。这就可以看出,目前的商税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南直隶是我朝商业最发达的地区,有无数商贾云集在此。臣若能去南直隶,那么臣想好好了解一下目前商贾情况。若是可以和户部、税务总司交流,看看朝廷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商税,附和现在的情况,也丰富一下朝廷目前的财政。”

  严嵩一边说,一边看朱厚熜的脸色。

  严嵩选择南直隶,可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地方资历,随意选择的。更不是因为南直隶富裕,想要去享受,所以选择的。如果要建立功勋,不见得非要选择南直隶。

  像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乃至于湖广,其实都是建立功勋的好地方。

  但严嵩很聪明。

  对于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的很明白。

  去边疆地区开疆扩土,或者在西南继续推行改土归流,这都不是自己的长处。严嵩要去一个能够解决朱厚熜最关注的问题所在的地方。

  一个是分拆南直隶,一个是商税的问题。

  朱厚熜非常重视朝廷财政收入,这一点严嵩早就看明白了。朱厚熜登基之后,所有的改革都是围绕着“钱”。而想要增加财政收入,都是围绕着开源节流。

  节流不用说。

  看看皇帝这些年是多么的吝啬对待宗室就知道。

  一直在缩减宗藩的支出。

  开原的项目很多。

  不过严嵩找了一圈,发现的确有很多办法。但很多都太棘手,很容易得罪人,自己不好沾手。所以严嵩慢慢的把目光移向了商税。

  大明朝的商人,目前实力还不算很强大。

  真正有钱的商人,都是做海贸和边贸出身的。而负责从这些海贸和边贸当中拿钱,是市舶总司负责的。只是在国内做生意的,目前实力还是比较弱小。他们背后的权贵力量,也比不了做大生意,做海贸、边贸的那些人。

  可是从规模来说,毕竟国内商人数量更多。他们的商业活动更频繁。但交的税就完全不一样。海贸商人和边贸商人一年上交的关税上千万,而国内的商税目前才刚刚突破百万。差距实在是太明显。

  严嵩掂量了一下,发现自己还是有能力在这方面动手的。

  因此提起了商税的话题。

  果然严嵩提起商税的问题,朱厚熜的脸色越来越好。严嵩知道自己赌对了,皇帝果然是想过要对商税动手。既然皇帝有这个想法,那么就好办多了。

  虽然朱厚熜登基之后,也调整了一些商税的情况。但整体来说,目前的商税大部分依旧是延续朱元璋的设定。若是自己能够帮助皇帝改变商税税率,弄出一个完整的收税方案。那这就是政绩,闪亮的政绩。要是能够把国内商税提高到三四百万两,或者五六百万两,那以后自己回到朝廷也能够有足够底气说话。

  “你认为谁适合鸿胪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