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75章 严嵩的选择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41      字数:3520
  自从重新制定收复河套计划之后,京城官场很是平静。看起来大家都是在全力以赴支持收复河套。但其实并不是,目前朝廷官场上这种平静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等待前线的结果。与此同时各方势力都加大联络,准备在后面的变动当中,获得最多的利益。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马上朝廷就会有一个大变动。

  如何在接下来的变动当中,获得最多的利益,是目前各方势力最关注的事情。相比起来收复河套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反而不是那么重要。

  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兼任翰林学士的翟銮府邸。

  翟銮和严嵩正在说话。

  “你要去地方?”

  翟銮皱眉。

  道:“我怎么听说,费阁老要推荐你入阁?”

  “费阁老的确有这样的想法,也跟我谈过。不过我拒绝了。”

  严嵩说的是风淡云轻。

  好像说的不是自己的事情,好像入阁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一样。

  看严嵩如此的不在意,翟銮真的是完全想不明白。很是疑惑的道:“惟中兄,以你的资历,还有费阁老的推荐,就算此次无法入阁,但协办大学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完全可以担任协办大学士,再兼任尚书职位,这样下一次入阁必然是你。特别是张璁离开礼部尚书位置,你是最适合的人选。怎么都比你去地方好。”

  京官清贵,地位比地方官高了不知道多少。

  严嵩资历是足够的。

  弘治十八年的进士,成绩还非常出色,是殿试第五名。朱厚熜登基之后,严嵩的仕途更是坐上了火箭。嗖嗖的的往上走,现在是翰林学士,还是鸿胪寺卿。

  严嵩不仅仅是皇帝器重。

  而且因为严嵩是江西人,费宏这个内阁首辅也是非常器重严嵩。目前费宏最器重的官员当中,在朝廷最有实力的就是严嵩和税务总司的总司长姚镆两个人。和姚镆是费宏嫡系不一样,严嵩对于费宏一直有一些若即若离。因此费宏为了拉拢严嵩,下的筹码也是越来越重。

  这一次费宏更是准备推荐严嵩入阁。

  就算无法入阁,但也推荐严嵩为协办大学士,兼任六部尚书。

  都是重量级位置。

  可是翟銮想不明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严嵩为什么要离开京城。地方什么位置可以和京城的这几个位置相比。或者说地方官员始终是不如京官。

  只有在京城,才真正的接近权力核心,真正的接近皇帝。

  到了地方,离皇帝就远了。

  “仲鸣兄,我跟你不一样。”

  严嵩摇摇头。

  无奈的道:“仲鸣兄,你一直在礼部和翰林院,皇上也是非常欣赏你的文笔。且你已经担任多年的协办大学士,这一次入阁无论如何都绕不过你。所以朝廷有什么变动,也波及不到你。但我不一样。一旦费阁老和张尚书(张璁)那边有任何的冲突,他们为了入阁名单、为了六部尚书名单争抢不断,我夹在中间就很难选择。你说我是跟费阁老好,还是支持张尚书好。左右为难,我只能是去地方避避风头。”

  “这…………”

  翟銮这才有些恍然大悟。

  严嵩的确是左右为难。

  费宏和严嵩都是江西人,费宏也一直提拔重用严嵩。在很多人看来,严嵩算是费宏阵营的大将。但严嵩和张璁他们的关系也很好。

  早年双方都是帝党重要人物。

  大礼仪之争,都是支持皇帝的。更重要的是,张璁是朝廷的改革派大臣。而严嵩作为鸿胪寺卿,一直主持大明朝的外交,和西洋各国商人接触。所以在这方面也不是一个保守派大臣,属于是朝廷当中支持某些改革的大臣。因此两个人政治理念上有共通之处,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是政治盟友。所以双方的关系同样很近。

  以前看不出什么问题。

  虽然费宏和张璁政治理念不一样,但双方还能够保持一定的友好。

  但现在不一样。

  特别是上一次吏部尚书的问题上,费宏和张璁可是势同水火。要不是费宏的阻拦,张璁上一次就是吏部尚书了。阻人仕途,如杀人父母。特别是对于张璁这样有政治抱负的官员来说更是如此。目前朝廷暗流涌动,费宏和张璁两个人之间必然会有一番龙争虎斗,到时候肯定龌龊不断。

  严嵩不愿意掺和进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翟銮道:“惟中兄的意思是?”

  “仲鸣兄,我是希望你能够帮我一把。让我可以尽快的去地方,避开目前的旋涡。等几年之后朝廷稳定了,我再回来。”

  “惟中兄,你看上的是?”

  “江南总督,我准备去南直隶。”

  “费阁老那边?”

  “我跟他说好了。”

  “费阁老答应了?”

  “嗯。”

  翟銮点点头。

  严嵩这个也不是什么难事。

  就在不久之前,担任江南总督的王琼病逝。王琼出山之后,一直想要回到京城,但最终也未能如愿。带着遗憾病逝,空出了江南总督的位置。当然朱厚熜设立的江南总督,和清朝的两江总督是有分别的。

  清朝的两江总督,包括江苏、安徽、江西等地。

  而朱厚熜设立的江南总督,主要管辖的是原来的南直隶。也就是后世的江苏和安徽两地。以严嵩的资历,还有严嵩现在的官位来说,去担任江南总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应该说江南总督的位置配不上严嵩。

  不过毕竟是一方总督。

  是需要廷推的。

  严嵩要求翟銮帮忙,其实就是希望翟銮出面,给一些有资格廷推的大臣打招呼。像大理寺卿陈璋,协办大学士顾鼎臣,詹事府詹事董玘,他们都是有资格投票的。

  “好吧。既然惟中兄都决定了,那我肯定支持。”

  “感谢仲鸣兄。”

  严嵩很是诚恳的感谢翟銮。

  对于严嵩这样的态度,翟銮很是受用。他们这一批弘治十八年的进士,翟銮的升官速度最快,目前地位也最高。翟銮已经负责好多年的翰林院,也当了好几年的协办大学士和礼部尚书,有资格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

  这种感觉很好。

  顾鼎臣、董玘、严嵩他们的殿试成绩好又怎么样。

  现在还不是求自己帮忙。

  翟銮这种得意,严嵩看在眼里,心中却是冷笑。严嵩想要离开朝廷去地方担任总督职务,一个重要原因的确是担心接下来的朝廷动荡。杨一清、高友玑包括王宪,有可能都要离开内阁。

  一旦内阁变动太大,必然会影响朝廷其他位置。

  到时候朝廷绝对不会安稳。

  严嵩现在还没有完全决定到底应该是贴上费宏,还是应该支持张璁。从皇帝的宠信来说,严嵩当然应该支持张璁。因为张璁是朝廷大臣当中,最受皇帝器重的一个。但目前的情况来看,费宏也不至于立马就会失宠。他的内阁首辅位置还是比较稳固的。

  所以这个很难选择。

  还不如离开京城,避开朝廷的人事纷争。

  但更重要的是,严嵩想要给自己积攒资历。皇帝喜欢可以办实事的大臣,这是很明显的事情。皇帝提拔的官员,越来越多都是有地方经历的官员。看看现在的内阁当中,像蒋冕、毛纪如此老资历的大臣,也只是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相比起杨一清等人来说,重视度完全不一样。

  蒋冕和毛纪,还算是有资历。

  李时呢?

  自从入阁之后,几乎是透明人。

  也就是处理一些不太重要的日常事务。平时能够发表一些意见,其他的什么都干不了。真正的国家大事,皇帝也不可能找李时商量。

  为什么?

  就是因为皇帝不信任李时。

  没什么实际地方工作经验。都是在礼部和翰林院,又或者在国子监当过官。这种官员知识丰富,但缺乏对于实际情况的认识。

  眼前的翟銮何尝不是如此。

  入仕二十七年,一直在翰林院、国子监、礼部转悠。

  这样的官员,就算是入阁,但显然不会得到皇帝更多的信任。这种信任是能力上的信任。

  严嵩当然想要入阁,但严嵩不想入阁之后成为李时这样的角色。如果自己现在入阁,就会跟李时一样,成为内阁一个跑腿的。做的事情和那些协办大学士没什么两样。严嵩是一个有野心的官员,他想要成为杨一清这样皇帝倚重的重臣。可以影响皇帝决策的内阁阁臣。

  想要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地方积攒经验。让皇帝看看自己在地方的施政能力。只有皇帝看到了这些,以后自己入阁才能够成为皇帝真正信任的阁臣。

  因此他正在到处活动。

  说服费宏,拉拢张璁,今天则是“求”到了翟銮身上。江南总督的位置,严嵩是势在必得。

  今天得到翟銮的回复,费宏心中已经有数。

  江南总督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