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72章 持续打击4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41      字数:3104
  “还有呢?”

  “要震慑兀良哈万户,不让他们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宣城侯(沈希仪)要进兵集宁,蓟州周总兵(周尚文)要加强承德的军队人数。”

  杨一清继续说着自己的看法。

  朱厚熜看着地图。

  集宁是大同、丰州、宣府中间的一个城市,是朝廷这两年新筑的城镇。这里目前是大明朝和兀良哈万户重要的马市之一。而承德同样是重要马市。

  不过他的对象除了兀良哈万户,还有朵颜三卫的一些部落。目前主要是改编之后的大宁后盟和大宁中盟做生意。

  都是边关重要的马市。

  杨一清最担心的就是兀良哈万户。

  本来历史上兀良哈万户南下之后,内讧的鞑靼左翼和鞑靼右翼决定联起手来。实在是因为兀良哈万户带着太多的漠北部落南下,对鞑靼部落威胁太大。

  以至于鞑靼汗庭放弃了征伐不听话的鞑靼右翼,也就是吉囊、俺答他们兄弟的计划。反而是选择联合他们,一起解决日益壮大的兀良哈万户。毕竟鞑靼部落之间的内讧,再怎么说也都是达延汗子孙之间的矛盾。

  双方打了足足十多年时间。

  最终解决了兀良哈万户。但在这个时空,大明朝先是在蓟州痛击俺答的土默特骑兵。后来更是解决了土默特万户和永谢布万户,鞑靼右翼三万户就剩下了分崩离析的鄂尔多斯部落。而且经过持续的打击,鄂尔多斯部落自己的生存都变得很是困难。哪里有余力管兀良哈万户的事情。

  相反大量原鞑靼右翼掌管的漠南部落,投奔了兀良哈万户。

  结果现在的兀良哈万户实力大增。

  鞑靼汗庭掌握鞑靼左翼的两个万户,又有科尔沁部落的支持,但依旧是未能够战胜兀良哈万户。目前的兀良哈万户下辖人口近四十万。从下辖人口来说,目前的兀良哈万户是草原第一大势力,甚至超过鞑靼汗庭控制的人口。

  这样一个大势力,大明朝并不放心。

  怕他趁火打劫。

  因此杨一清才有这样的建议。

  自从朱厚熜登基重视火器发展之后,依城防守上明军实力大增。草原部落想要攻城,基本上是痴心妄想。

  “可。”

  朱厚熜点头。

  心中对于杨一清还是很欣赏。

  在这样的时刻,这么短的时间当中,杨一清就能够想到这么多,想的如此周到。果然是国之栋梁。

  “还有其他要说的吗?”

  “臣说完了。”

  “好。”

  朱厚熜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赌徒。

  既然杨一清要赌,朱厚熜准备跟他一起赌。反正就算是失败了,最多就是西北局势再次变差。不过就算是变差了,以鄂尔多斯部落的情况,短时间之内也无法威胁西北重镇。说起来可能有些残酷,但还是一个意思。大明朝可以接受十万人的伤亡,但草原部落无法接受一万人的伤亡。这是双方人口规模决定的事情。

  就算失败了,大不了再休养生息十年。

  以目前大明朝蒸蒸日上的国力,用不着休养生息十年,只要五年左右朱厚熜在西北重镇就能够再次打造足够的部队。倒是现在的鄂尔多斯部落,不要说是休养生息五年,就是休养生息十年,也很难恢复之前巅峰状态。

  朱厚熜等得起,赌得起。

  “杨卿,此事朕全权交给你。不管朝廷任何一个部门,都要配合。谁要是不配合,朕也想看看手中的剑利不利?”

  朱厚熜杀气腾腾。

  对于朱厚熜来说,手底下的大臣平时争权夺利,只要不是太过分,朱厚熜都是赞成的。只要是人,就肯定有利益纷争,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就算是有节操的君子,一旦入仕就会不由自主的参与到纷争当中。

  朱厚熜虽然是皇帝,但也不可能不让他们争斗。

  但在这样重要时刻,谁要是扯后腿,那就不是普通的争权夺利。那是影响朝廷利益的事情。

  如果真有人不长眼,影响接下来的战事,朱厚熜不介意大开杀戒。

  “臣遵旨。”

  此战需要出其不意,需要的是速度。

  因此廷议结束之后,朝廷很快就派出信使,八百里加急去榆林、宣府、蓟州、辽东这些军事重地。特别是榆林这边,集中了参与之前收复河套战役的几乎所有部队。大家都是临时撤回了榆林。

  “皇上圣明。”

  何孟春接到圣旨之后,高呼“皇上圣明”。

  激动不已。

  何孟春是真的没有想到,朱厚熜会如此选择。特别是朱厚熜还专门给何孟春他们几个人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安抚了他们,让他们不要有心理负担。

  何孟春、姜应熊、顾仕隆他们之前都是心事重重。

  如此惨败,也不知道朝廷要怎么处理他们。可是朱厚熜的亲笔信,让他们放下了心。甚至对于皇帝是感激涕零。特别是何孟春更是如此。

  镇远侯顾仕隆也好,榆林侯姜应熊也好,他们都是朱厚熜登基之后提拔重用的将军。和宣城侯沈希仪一样,都属于是皇帝的嫡系将领,是皇帝信任的将领。

  但何孟春不一样。

  何孟春在大礼仪之争当中,是第一个紧随杨廷和反对皇帝的大臣。也因此被朱厚熜一脚踢倒了南京,可以说是被发配的官员。再说大礼仪之争之后,那些支持皇帝的官员,一个个升官。目前朝廷当中,他们占据很大的势力。可以说何孟春绝对不是皇帝信任的官员。

  当然就算是这样,何孟春都没有认输。

  一直认为大礼仪之争当中,皇帝的做法是错误的。

  要不是何孟春有足够的能力,而且资历足够深,早就不知道在哪嘎达坐冷板凳。不过现在的位置,对于何孟春来说也只是还可以。毕竟以何孟春的资历,就算是六部尚书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何孟春和皇帝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应该说关系一般。

  可是朱厚熜这一次如此对待自己,何孟春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何孟春是正宗儒家学子,是理学门人,非常看重礼仪制度。

  君君臣臣看的很重。

  当初大礼仪之争反对皇帝,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和杨廷和的关系。更多的是何孟春认为朱厚熜在破坏儒家礼法,所以才会那么积极反对。

  现在同样是如此。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这是何孟春作为儒家学子遵守的东西。皇帝既然给自己如此的信任,何孟春当然也要报答皇帝的信任。因此何孟春站起来,道:“镇远侯,你快点回去。大同镇和山西镇要处理的事情应该很多,还有丰州城的防御也要准备好。我估计再有一段时间,兀良哈万户他们也会得到消息。”

  “我明白。”

  顾仕隆点头。

  顾仕隆心中也是非常感激皇帝。这一次除了山西镇之外,就属他的大同镇伤亡惨重。要是皇帝下狠心,镇远侯这个爵位能不能保持得住都是一个问题。

  可是现在皇上依旧信任自己,让自己去安抚大同镇和山西镇的事情。镇远侯当然要不负皇上信任。

  “何总制、榆林侯,你们也要保重。”

  “嗯。”

  “那我先去准备了。”

  顾仕隆没有浪费时间。

  他要去整合部队,带着没有受伤的部队尽快回去。镇远侯离开之后,何孟春和姜应熊两个人脸色凝重。何孟春道:“榆林侯,此战要么胜,要么你我战死沙场,没有第二条路。你我可没有苟活的资格。皇上给我们一个机会,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那么只有以死殉国了。”

  “我明白。”

  皇帝的信任,是一种鼓励。但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

  皇帝给了你信任,你却辜负皇帝的信任,那么结局都不会太好。因此何孟春和姜应熊压力不小。

  “那我们尽快整顿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