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68章 动荡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41      字数:2799
  “皇上,臣有罪。”

  朱厚熜还没说什么。

  杨一清已经是老泪纵横,跪在了朱厚熜面前。

  一世英名,一招尽丧,晚节不保。这是杨一清现在的想法。杨一清这么一跪,其他大臣也不好站着,立马都跪了下来。朱厚熜摆摆手。

  道:“都起来吧。”

  朱厚熜现在也不知道应该要怎么办。

  本来按照朱厚熜的想法,收复河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毕竟这几年朝廷往西北地区花了那么多钱,倾斜了那么多资源,训练了那么多的部队。解决一个半残的鄂尔多斯部落还不是手到擒来。

  结果呢?

  大败而归。

  伤亡十来万人。

  这是朱厚熜登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败仗。甚至可以说自从土木堡之变以来,在边境伤亡最多的一次战斗。朱厚熜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败仗,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心情非常差。因此直接道:“把人都叫过来,召开廷议。”

  很快京城这边的正三品以上大臣都来到了乾清宫。

  平时的廷议都是在武英殿。不过今天朱厚熜没心情,并不想移驾,所以直接在乾清宫召开廷议。

  “皇上,此战之败乃是杨阁老盲目所致。”

  “臣附议。”

  “兵部、军事参议司都应该为此战之败负责。”

  “此前所未有之大败,绝对不能轻易过去。”

  参加廷议的大臣,听到如此大败,开始都是大惊失色。

  不过很多人一下就回过神来。

  反正是遥远的西北,和当年的土木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就算是败了,也影响不到京城。因此这些大臣眼珠子一转,立马开始弹劾杨一清、汪鋐、刘天和等负责军事的大臣。

  张璁脸色一暗。

  杨一清的事情,张璁没兴趣。反正杨一清年纪大了本来就要致仕,最多就是致仕的时候不体面。但兵部尚书汪鋐、军事参议司总参议刘天和,这两个人可都是张璁的政治盟友,而且离致仕还远着。未来张璁想要实施自己的政治理念,是需要汪鋐、刘天和这样的政治盟友。

  但现在汪鋐、刘天和的处境都不好。

  毕竟如此的惨败,他们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是参与制定河套战役计划的军事参议司总参议,怎么都逃不过的。一旦他们两个人受到这一次事情的影响,那么直接影响张璁的部署。

  “臣知罪。”

  汪鋐和刘天和两个人这个时候无法辩驳。

  也辩驳不了。

  朱厚熜在上面紧皱眉头。

  扫了扫下面的这些大臣,脸色是越来越难看。面对如此严重的惨败,这些朝廷大臣不考虑如何善后,反而一个个心里开始打着小九九。

  一个个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国家。

  都盼望着朝廷发生大的人事问题,好让他们获得好处。

  杨一清、汪鋐、刘天和都是朝廷重臣,一旦他们出现问题,就会出来多少位置。可是他们这样,吃相实在是太难看。平时口口声声都是忠君爱国,但看看现在都什么样子。

  “皇上,此时该讨论的是,河套地区的局势。而不是追究谁的责任。”

  纷纷杂杂的声音当中,刑部尚书胡世宁站了出来。

  胡世宁对于在场的这些大臣非常不满意。如此时刻不考虑国家大事,一个个考虑个人得失。甚至对于费宏这个内阁首辅也不满意。现在这个时候不压一压这些大臣,反而在那里作壁上观,实在是有愧于内阁首辅的职位。

  甚至在胡世宁看来,这些弹劾杨一清、汪鋐、刘天和的大臣,其实就是费宏默许的。

  这是胡世宁生气的。

  胡世宁是臭脾气,这一点所有人都知道。只是没想到现在这么重要时刻,胡世宁竟然还敢站出来。这一下得罪的可不是一个两个,是所有想要在这一次事情当中浑水摸鱼的大臣。

  不过这就是胡世宁。

  胡世宁才不管这些人是怎么考虑的,他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

  “皇上,战事紧急。此战之后,山西镇、大同镇兵力空虚,必须要尽快的找到对策。这才是当务之急。”

  李承勋站出来支持胡世宁的观点。

  李承勋和胡世宁是好友。同乡、同窗,还是同科进士。虽然因为胡世宁脾气执拗,所以平时在政事上也多有龌龊,但并不影响两个人的私交。当然李承勋站出来并不仅仅是因为和胡世宁之间的私交。

  主要是因为李承勋自己的利益。

  李承勋回朝已经有不少年份。但因为朝廷重要位置都被人占据,所以李承勋一直在都察院左都御史位置上无法挪位置。李承勋是蒋冕岳父陈金提拔起来的,本来应该和蒋冕的关系好。但其实并不是如此。

  大家关系一般。

  包括和内阁首辅费宏也是如此。

  李承勋明白,这一次一旦杨一清、汪鋐、刘天和他们受到打击,那么最得益的必然是内阁首辅费宏。费宏当了快十年的内阁首辅,在朝廷上还是培养了大量的嫡系人马。一旦朝廷重要位置出现空缺,好位置肯定都会被费宏抢夺。

  好处肯定是轮不到自己。

  只有费宏和新派大臣张璁、汪鋐他们有矛盾,李承勋就是双方都需要拉拢的。因此这个时候李承勋必须要站出来。

  朱厚熜没说话。

  而是看着费宏。费宏心中叹气,多么好的机会,被胡世宁这个愣头青给搅和了。如果胡世宁不站出来,那么这一次这些大臣站出来追究杨一清、汪鋐、刘天和他们的责任,必然能够成功。

  毕竟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惨败,他们肯定需要承担责任。

  只要大多数大臣联合起来,就是皇帝也无法拒绝。

  只要解决了这几个人,张璁一个人在朝中就孤掌难鸣。在目前的朝廷当中,费宏最忌惮的就是张璁。因为对于费宏内阁首辅位置危险最大的就是张璁。张璁有皇帝的宠信,有足够的政绩,在朝中也有政治盟友。可是大好的局面没有了。胡世宁这么站出来,完全破坏了气氛。

  现在皇帝这么看着自己,自己这个内阁首辅必须要站出来表态。

  其他人可以要求皇帝追究杨一清他们的责任,但费宏知道自己不能这么做。因此费宏站出来道:“皇上,臣认为胡尚书和李都御史所言甚是。现在山西镇、大同镇伤亡惨重,是非常危险的时刻。朝廷应该尽快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千万不能让山西镇和大同镇出现问题。”

  山西镇和大同镇,离京城不远。

  一旦这里出现问题,可以直接威胁京城。现在山西镇和大同镇的主力伤亡惨重,是防务空虚的时候。

  朱厚熜点点头。

  算你费宏识时务。

  如果刚刚费宏也要求朱厚熜追究杨一清、汪鋐、刘天和他们的责任,那么费宏这个人朱厚熜就直接打叉。就算朝廷会有动荡,朱厚熜也要换了费宏这个内阁首辅。

  “那费卿认为现在应该怎么做?”

  “朝廷应该尽快派人稳定山西镇和大同镇,要做好防备。”

  “嗯。具体呢?”

  “皇上,臣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