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43章 杨烈的应对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40      字数:3245
  “我说过,应对他们没有任何问题。”

  杨烈在地图上点了点娄山关,道:“我们有娄山关,就能够抵挡四川方向来的所有部队。只要我们守住了娄山关,那么四川那些部队就根本进不来播州。”

  娄山关,是杨烈最大的底气。

  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南距播州(遵义)有一百里,在桐梓东南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千峰万仞,重峦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是真正的天险之地。是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当然这个年代的娄山关和播州一样有,都隶属于四川管辖。

  不过不管娄山关隶属于哪里,娄山关都是西南省份最大的天险所在地,是毫无质疑的事情。娄山关在播州西北方向,是扼守播州命脉之地。播州有了娄山关,就完全不怕四川的部队。

  “四川四路部队,看起来来势汹汹。只要我们扼守娄山关,四路部队什么都不是。”

  “对啊。”

  “是。”

  “大公子说得好。”

  杨烈的这些亲信大将,都被杨烈的自信给感染。

  之前他们都有一些害怕。

  可是看到杨烈如此自信满满,也让他们心中的畏惧少了很多。

  而且杨烈说的的确不错。

  有了娄山关,四川方向上的朝廷军队,完全不用担心。这一下就解决了四路部队。杨烈这么一分析,轻松就解决了好几路的部队。

  看起来朝廷部队也没什么威胁。

  杨烈看自己手下大将恢复了自信,心中非常高兴。要是没有了士气,下面根本打不了仗。杨烈一兴奋,所以继续往下道:“现在看看贵州方向上的几路部队。乌江关这一路的部队,大部分都是土司部队。只要稍微防备一下,他们就不会冒险过江。所以这一路不用太担心。另外两路,主力的确是朝廷军队。但都有办法应付,因为我们有乌江。在毕节和平越来说,平越是贵州总兵丰州侯马永率领的主力部队,毕节那边是贵州副总兵安远侯柳珣率领的部队,数量上、实力上肯定不如平越那边。因此我的计划是,我亲率主力迎战马永。毕节那边派人阻止柳珣过江就可以。此战只要击破马永这一路,那么我们就大获全胜。”

  杨烈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以娄山关抵御四川部队,以乌江天险挡住毕节的部队。自己亲率播州主力部队,击破马永率领的朝廷部队。

  这是杨烈和他手底下谋士,一起制定的计划。

  “你们觉得呢?”

  “大公子英明。乌江两岸均为高山绝壁,乌江水流也很急,平时想要渡江都非常不容易。几千上万部队想要渡江,那更是非常不容易。到时候能够渡江的渡口没有几个,我们只要控制住几个重要渡江口,在这里做好防御,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完成渡江。这样毕节这边的部队就挡住了。”

  杨烈手底下的将军虽然没有打过大仗。

  但因为杨烈能力不错,他手底下的将军,也不是草包。

  一下就明白杨烈的计划。

  “卑职也认为此计划可行。”

  杨烈大将杨冲开口。

  杨烈手底下大将,基本上都是姓杨的。应该说大家都是一个家族的,只不过亲戚关系已经比较远。杨冲是杨烈手中第一猛将,也是杨烈最器重的猛将。

  他也非常支持杨烈的计划。

  道:“马永这一路,人数最多。动员的土司部队也最多,但正是因为如此,反而指挥不统一,更容易击破它们。也震慑一下那些土司部队。”

  “大公子,可是击破马永这一路之后呢?就算这一路被我们击破了,但朝廷还能够聚集部队。其他几路还有朝廷部队,总不能和他们继续打仗?”

  张世林代替其他人询问杨烈。

  毕竟那可是大明朝。

  拥有一万万人口的大明朝。

  死几万人,并不会伤筋动骨。只要需要还能够聚集几万人,甚至是十几万人部队。

  杨烈笑笑。

  不急不缓的道:“我播州粮食产量一直很高,从来不缺粮食。这些年也囤积了不少粮食,根本不怕打仗。打几个月不怕,打一年不怕,就是打两三年我们也不怕。以我们拥有的粮食储备,不怕和朝廷继续打下去。反正有娄山关和乌江天险,朝廷军队也打不进来。”

  “大公子的意思是,我们跟朝廷耗下去?”

  张世林很是意外。

  播州杨氏和大明朝,对比起来就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他们都没有想过和朝廷耗下去。

  可杨烈的意思就是要跟朝廷耗下去。杨烈点头道:“对,我的意思就是要跟朝廷耗下去。我们播州和大明朝相比,的确是地盘小、人口少,各方面都很弱小。但我们是以逸待劳,不用花太多的钱。而且我们拥有天险,完全可以挡住朝廷部队。但朝廷那边呢?”

  杨烈冷笑。

  道:“动员这么多部队,包括那些土司部队,动员之后不给钱行吗?就算是给的不多,但那也是钱。不说打仗,光是动员这些部队,朝廷少说也要花费百万两。”

  朝廷动员部队,光是开拔费用就不是小数目。

  这样大规模的调动部队,那是多少钱。包括土司部队的开拔费用,虽然不用给的太多,比不上朝廷自己的军队,但还是要给一定的费用的。

  要不然土司部队怎么打仗。

  “这要是打仗,几个月下来就需要二百万两。而且现在的朝廷部队,和以前的卫所部队不一样。以前的卫所部队,那都是卫所提供粮食和军饷,朝廷开支有限。但现在大明朝改革卫所,军队都是要开军饷。而且据我所知朝廷部队大部分都是火器部队,这个花费就更厉害。按照我的计算,这一仗下来,几个月的花费估计有三百万两。这只是几个月的时间。一旦我们顶住朝廷部队一年、两年,那么朝廷就需要从湖广、两广地区调兵。那么花费的钱就更多,没有千万都打不下来。朝廷哪里有那么多钱跟我们耗下去。”

  杨烈真的是很有信心。

  播州杨氏有钱,有粮食,不惧怕打持久战。

  反而是朝廷问题更多。

  朝廷一旦打不进播州,就需要派遣更多的部队。而现在的朝廷部队都是火器部队,只要打起来军费都是哗哗的。特别是四川、贵州一带属于是比较贫穷的省份,需要的银子、粮食都要从其他地方运过来。

  这可不是小数目。

  杨烈不相信朝廷能够打下去。

  “听我的没错。只要我们坚持一年时间,坚持不下去的肯定是朝廷。只要朝廷拿不下我们,那么朝廷动员的那些土司部队,反而会成为朝廷的负担,威胁地方。那个时候反而是朝廷要跟我们谈判,有求于我们。”

  动员近十万土司部队。

  看起来很好看。可是一旦战局不利,这些都是朝廷的负担。到时候怎么处理这些多部队?解散他们?不解散那就养着他们?

  “大公子既然有万全之策,那就请下命令。我们跟着大公子,大公子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

  张世林再次肯定杨烈的计划。

  算是继续给杨烈增加威望。

  “是啊,大公子,你下命令吧。”

  “好。”

  杨烈点头。

  道:“舅舅。”

  “在。”

  “娄山关我交给你了。我给你六千部队,给我牢牢地守住娄山关。娄山关在,播州就在。娄山关丢了,我们也就完了。”

  “娄山关在,我在。娄山关丢,我亡。只要我在,娄山关绝对不会有问题。”

  张世林也知道娄山关的重要性。

  因此立马跟杨烈保证。

  杨烈也是知道娄山关对于播州的重要,所以才会把娄山关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

  “舅舅,到了娄山关,什么都不要管,只要坚守就可以。朝廷军队肯定想方设法让你出关打仗,千万不要中计,只要牢牢地守住娄山关就可以。”

  “我知道。”

  “杨意。”

  “卑职在。”

  “我给你五千人,给我守住乌江。绝对不能让朝廷军队从毕节和乌江关一带渡江。”

  “卑职领命。”

  “其他人随我南征,击溃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