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18章 冶铁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9      字数:2888
  黄宗明直接甩了袖子,离开了会场。

  留下了一堆目瞪口呆的人。

  赵载看着黄宗明的背影,脸色阴沉。他来到辽东,第一次和辽东这么多官员见面,却被黄宗明如此下马威,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

  不过自己虽然是蓟辽总督,还真没有权力对黄宗明怎么样。

  因为黄宗明是辽东学政,受到国子监祭酒杨慎领导。且学政作为一省教育一把手,想要处理需要朝廷的命令。辽东这边的这些官员一边对于黄宗明腹诽,同时也对赵载摇头。

  赵载在陕西呆傻了。

  辽东虽然是新开的省份,但这里聚集了朝廷多少大佬的大将。

  当初朝廷可是往这里派遣了精兵强将。再看看从辽东走出去的那些官员,李承勋、盛应期、蒋瑶、周金、桂萼、史道,升官速度都很快。

  赵载也看到了这些官员的表情。

  心中很生气。

  赵载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什么来挽回局面。因此赵载平复一下心情,道:“辽东情况复杂,不仅有汉民,还有很多其他民族。朵颜三卫、建州三卫、朝鲜,甚至还有倭人、琉球人。这么多人都在辽东,我们更需要推广圣人之学,让这些化外之民能够学圣人之道。只有让他们都学到圣人之学,才能够彻底融合到辽东来。因此教化乃是重中之重。黄学政有他的责任,各位也有各位的责任。地方府、州、县,本应该更重视府学、州学、县学,可是府学、州学、县学目前都不完整,各位也应该反思。”

  大家都不说话。

  因为他们对赵载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毕竟第一次见面,就被学政顶的下不来台,这在辽东还是第一次。之前李承勋和盛应期在的时候,不敢说是一手遮天、一言九鼎,但也没人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这么甩脸子。

  不过赵载就像是没看到这个一样。

  继续道:“这个先这样。等新学政到了,我们重新讨论。”

  这么一说,几个人都抬头看了一眼赵载。

  因为赵载的意思很简单。

  黄宗明,他肯定是撵走的。

  聂豹在下面摇摇头。

  愚蠢,在聂豹看了黄宗明就是愚蠢。真以为自己在大礼仪之争当中站在皇帝身边功劳有多大。论起功劳,谁能够跟王瓒相比。那可真是大礼仪之争当中皇帝这边的擎天柱。

  可是因为扰乱皇帝的部署,不一样被皇帝撵回去了。

  赵载不管怎么说,都是皇帝钦点的蓟辽总督。而且赵载是陈九畴一手提拔的,杨一清给皇帝推荐的。刚刚上任,皇帝就算不满赵载,也不可能选择黄宗明,去换了赵载。

  你当皇帝的金口玉言是开玩笑的。

  皇帝刚刚任命赵载,怎么可能撤回圣命。那么在两个人之间选择,皇帝当然会选择赵载。

  “沈阳军民府那边想要开办冶铁厂,这个你们怎么看?”

  赵载问了辽东巡抚周宣和辽东布政使聂豹。

  “赵总制,沈阳军民府那边,很早就有冶铁的高炉。但沈阳地处边关,我们担心这个冶铁厂被人端了,这样谁也担待不起。还有一个原因是,沈阳成立冶铁厂,出产的铁锭要做什么?若是这些铁锭通过马市流入草原怎么办?铁是朝廷禁运第一的物品。”

  辽东巡抚周宣开口解释。

  赵载点头。

  赵载也是在边关当官的,当然明白这一点。不过赵载继续道:“这些我知道。不过我听闻目前铁锅出海,一个一两银子。”

  “对。”

  周宣立马点头。

  大明朝的东西,这个年代就是奢侈品。

  铁锅也是如此。

  大明朝的铁锅,特别是广东佛山那边制造的铁锅,那可真是目前世界上一等一的顶级铁锅。出口日本,一口铁锅一两银子。甚至大明朝的铁锅,还能够出口到欧洲。

  北方这边也是如此。

  朝廷限制铁流入草原,管制非常严格。元朝成立的时候,蒙古人是掌握了一些铸铁技术的。可是元朝灭了之后,他们丢失了原来的铸铁技术。加上草原缺乏铁矿,或者说未能够发现铁矿,所以草原部落手中是没有铁的。

  唯一那么一点点的铁,都要做武器使用。

  结果草原部落,连烧水的铁锅都不足。

  明朝有官员曾经去草原部落谈判,回来之后感叹,草原牧民的生活太困苦了。因为连铁锅都没有,烧水对他们都是非常奢侈的东西。

  结果北方的草原部落,对于大明朝的铁锅是非常渴望。

  价格昂贵。

  铁锅也成为了目前大明朝出口最多的一个商品之一。

  “不过因为朝廷禁令,铁锅是不能出现在马市的。有一些商人走私铁锅,都是严厉查处。”

  “我听说一些朝鲜商人和倭国商人,他们从我们这里购买铁锅,然后绕了一圈,把铁锅卖给建州三卫的商人。这些建州三卫的商人,又绕了一圈,把铁锅卖到朵颜三卫。这都成为了一条新的商路。”

  赵载盯着周宣询问。

  周宣心中也不高兴。明明惹你的是黄宗明,你跟我这里叫什么劲。不过周宣不是黄宗明这种不懂事的官员,所以周宣还是很耐心的道:“有利润,必然会有奸商。”

  这不是什么秘密。

  商人,那都是嗅觉非常灵敏的。

  草原极其缺乏铁,生活当中铁锅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铁锅在草原上,价格远远超过粮食、茶叶等东西。因此倭国商人和朝鲜商人,甚至还有大明朝自己的商人,他们悄悄地从其他港口购买铁锅,然后绕一圈从建州三卫的地方进入东北。

  走了一大圈。

  绕过大明朝控制的辽东,有些卖给建州三卫,有些卖给朵颜三卫。

  甚至连鞑靼左翼、兀良哈万户的部落,都会来朵颜三卫这边购买铁锅。这些商人也不敢买的太多,担心会引起朝廷注意。不过正因为数量稀少,到了草原之后完全是一锅难求。

  等到了鞑靼左翼这边,一口好的铁锅甚至可以卖到二两银子。五六口铁锅,就能够换取一匹上好的战马。可以看出铁锅在草原是多么的受到欢迎。

  “这样放任下去不行啊。”

  “我们也在想办法。这个完全是防不胜防。就算辽东这边控制铁锅出海,但天津、登州那边呢?还有南京、宁波那边也有大量的倭国商人和朝鲜商人购买铁锅。当然铁锅出海最多的地方是广州,广东出产的铁锅质量最好,卖的最贵,卖的也最好。那些倭国商人和朝鲜商人从这些港口购买铁锅,我们辽东这边无能为力。就算报告给朝廷,朝廷也不可能终止铁锅买卖。目前朝廷每年出口的铁锅数量有十几万个,那可是十多万两银子。”

  铁锅出口,根本挡不住。

  因为太挣钱了。

  一口铁锅,一两银子,利润实在是太丰厚。

  冶铁厂挣钱,造锅厂挣钱,运输铁锅的商队挣钱。朝廷则是从关税挣钱,商业税挣钱。冶铁厂也好、造锅厂也好,那些工厂都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这么多工人在的地方,同时会发展大量的商铺,这对于地方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税源。这样一个挣钱的买卖,地方是不可能放弃的。

  所以在这方面辽东完全没有话语权。

  “所以我的意思是,何必让这些商人挣钱。我想把铁锅放入马市交易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