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14章 潜力无限的沈阳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9      字数:3052
  张璁他们判断的很对。

  费宏阻止了张璁担任吏部尚书之后,对于张璁并不愿意得罪过甚。主要是担心,一旦和张璁全面开战,到时候皇帝到底会保谁,费宏没有绝对把握。

  费宏不认为皇帝在自己和张璁两个人当中,会选择自己。

  因此费宏还是愿意稍微让步。

  安抚一下张璁的不满情绪,让张璁不要闹,保持朝廷政局的稳定。

  因此当张璁提出桂萼入京的事情之后,费宏没有任何的阻止。最后朱厚熜调桂萼入京,担任户部左侍郎。虽然税务总司、市舶总司的成立,剥夺了户部收税的权力。

  但户部在目前的朝廷当中地位依旧是很高,权力依旧是很大。

  因为税务总司收税税率,收税方案,都是户部制定。户部制定怎么收税,税务总司按照户部的方案收税。同时一年的钱怎么花,朝廷各部门都要和户部商量,最后得到户部的批准。也就是说朝廷新一年的计划,不管是任何计划,都绕不过户部。这就是户部的权力。

  只不过税务总司成立之后,新部门的出现让户部是措手不及。

  结果这些年税务总司都是自己制定收税方案。但随着户部和税务总司完善之后,税收方案的制定,依旧是户部的权力。

  桂萼最适合在户部制定各类税收方案。

  在朝廷出现人事变化的时候,徐阶已经快马加鞭来到了沈阳。

  “沈阳军民府目前有七万六千户,拥有四十三万八千人。拥有耕地一千三百顷,按照原来的计划在嘉靖十二年之前,沈阳军民府的耕地数量增加到两千顷。”

  徐阶来到了辽东。

  先是在辽阳拜见了蓟辽总督赵载,辽东巡抚周宣,辽东布政使聂豹,辽东按察使张璧。

  然后来到了沈阳。

  虽然在辽阳的时候,徐阶从辽东布政使聂豹那里听到了沈阳的一些简单情况。但来到沈阳,徐阶还是亲自考察沈阳军民府的情况。跟着徐阶的,有沈阳军民府同知王邦瑞,沈阳军民府推官李学诗,沈阳军民府通判詹荣,沈阳军民府教授杨鏊。

  跟徐阶介绍沈阳军民府人口和耕地问题的是沈阳军民府同知王邦瑞。

  王邦瑞资历可比徐阶深多了。

  正德十二年的(1517年)的进士,还是翰林院出身。不过朱厚熜整顿国子监的时候,王邦瑞当知府的地方出来的国子监学生有五个不合格。

  这在古代可是大事情。

  就像是一个地方出来了状元,那么当地父母官都会有漂亮的政绩一样。这个年代教化是地方官员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国子监五个不合格的学生都是来自王邦瑞的地方,直接让王邦瑞受到了处罚。

  因此目前才担任沈阳军民府同知。若是没有国子监的事情,以王邦瑞的考试成绩和翰林院出身,现在徐阶的位置就该是他的。

  “人口构成呢?”

  “原居住此地的汉民八千户左右,卫所改革之后,军户转为民户的大约有一万户。朵颜三卫当中内附部落,大约有三千五百户上下。还有来自建州三卫的,朝鲜的,有大约七百户。剩下的都是辽东开省之后,从全国各地移民过来的。主要以北直隶流民和取消贱籍的贱户组成。当然也有一些商人家族,但不是很多。”

  王邦瑞在这里倒是很尽心。

  对于各项数据都是非常熟悉。徐阶的问题,随口就回答。

  徐阶皱眉。

  道:“朵颜三卫内附的部落,有三千五百户之多?”

  “是。目前落户在沈阳军民府的原朵颜三卫的部众,超过两万人。辽东其他地方,也有不少从朵颜三卫内附的人口,全都加起来人数达到五万人。”

  徐阶大为惊讶。

  虽然徐阶知道,李承勋担任蓟辽总督的之后,就开始吸收朵颜三卫的人口。可是没想到十年之内,辽东竟然是吸收了五万朵颜三卫人口。

  朵颜三卫内附的部落,除了在辽东落户的人口之外,还有安置在北直隶和山东的。

  难怪朵颜三卫只能是接受朝廷的盟旗改革。朵颜三卫最巅峰的时候人口也就是三十万左右,被朱棣狠狠地收拾了一顿,之后常年保持二十来万人口。可是被大明粗吸引了这么多人口,当然是元气大伤。

  不过徐阶也是疑惑。

  朵颜三卫都是草原部落,习惯了放牧,怎么会有这么多投奔大明朝的。因此疑惑的道:“这些人在辽东都是以什么为生?”

  “不少人都是种地。”

  “种地?他们会种地?”

  “是。他们归附之后,每一户都分到了十五亩地。且允许他们每一户开荒十亩地,开荒的耕地前五年交三成的税,五年之后交一半的税,十年之后才正常收税。朵颜三卫当中也有人会种地,特别是泰宁卫的部众,很多都会种地。虽然比不上汉民,但他们在泰宁卫的时候,也种过地。朝廷分他们这么多的耕地,不少人很愿意留在这里。”

  王邦瑞立马给徐阶介绍现在的情况。

  继续道:“而且他们除了种地之外,其他能干的活也很多。现在沈阳军民府这边的马市发展越来越好,马市那边需要很多翻译。不仅我们的商人需要,草原来的商人也需要。”

  “嗯。”

  “还有,随着马市大发展,货运发展也快。需要大量运货的人和保护货物的人。在这方面那些归附的原朵颜三卫部众很是受欢迎。而且马市交换的东西,有不少牛马羊。赶马,赶羊,包括喂马喂羊,都是这些人的拿手本事。”

  徐阶连连点头。

  果然什么人都是很有用的。

  这些草原部落的人投奔大明朝,用处还是很多。很多事情他们都能够做。

  “且最近几年对于羊毛的需求很旺,还有耕地需要的牛也多。一些商人已经准备在辽东养马,养羊。在这方面他们有很大的优势。”

  “这些人有没有反叛的威胁?”

  徐阶很担忧。

  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归附的草原部落人口这么多,若是他们闹出什么事情来,那可不是小事情。

  “我们从开始接受他们内附,就把他们隔开。虽然两万人看起来不少,但沈阳军民府这么大,根本不给他们壮大的机会。而且现在朵颜三卫推行盟旗制度之后,他们内部不稳,被朝廷牢牢地盯着。只要控制住他们,内部的这些人是不可能闹什么事情。再说在我们这里的生活,比他们在草原安稳很多。没有太大的事情,是不会出现反叛的。”

  “有道理。”

  朵颜三卫强势,天天犯边,那么这些人就会不安稳。

  可是朵颜三卫都没落了。

  没有朵颜三卫闹事情,那么这些人就翻不起什么浪。

  “这里的耕地情况如何?”

  “耕地倒是不错。不过此地一年有五个月是寒冷天气,粮食产量比不上其他省份。一年一种,水稻亩产也就是一石到一石半左右。亩产比较低。”

  “玉米呢?”

  “两石半左右,不到三石。”

  “这就足够了。”

  亩产比起南方省份,的确是有些低。

  但徐阶认为还可以。

  毕竟相比起以前,只能是靠着朝廷救济,现在能够有这样的产量,已经是很好。

  “当然,这里的耕地也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什么?”

  “地多。辽东是人少地广,我们沈阳军民府更是如此。沈阳、开原、铁岭这些地方,我都转过。一旦开荒,轻松可以开出上万顷地,甚至是几万顷地。亩产低,但耕地多,而且人口少,完全可以弥补不足。”

  “我来的时候,看辽东山多。可开荒的耕地这么多?”

  “是。”

  看起来沈阳军民府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徐阶立马转移话题道:“马市的情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