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12章 张璁的安排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9      字数:2964
  “你再看看现在的朝中,什么样的官员最多?”

  “这……”

  徐阶犹豫。

  张璁直接道:“有过地方做官经历的官员最多。你自己看看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土地部尚书、税务总司总司长,基本上都有地方做官的经历。甚至是担任过地方巡抚、地方总督的官员最多。这是一个趋势,未来皇上提拔的朝廷重臣,包括内阁阁臣都会是这样的模式。”

  “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徐阶质疑。

  虽然说“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不是什么硬规定。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遵循这个规矩。要不是如此,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脑袋也要进入翰林院。

  翰林院开始的时候是真的很清贵。

  甚至因为翰林院有太多的才子,很多科举考试非常好的进士,在翰林院一待就是二三十年也没能够怎么升官。可是他们继续在翰林院耗着,就是因为在翰林院是最有可能入皇帝的眼,未来潜力也是最大的。

  张璁摇头。

  笑着道:“朝廷何曾有过这样的规定。只不过是约定成俗,但并不是朝廷的政策。要真是有这样的规定,高阁老是怎么入阁的?高阁老可不是翰林院出身。皇上连祖制都能改,区区这点约定成俗,算得了什么。你去看看内阁阁臣的情况。皇上除了和杨太师、王阁老讨论军事问题之外,其他一些朝廷重要事情,什么时候只让内阁处理过的。都是召开廷议解决。你说为什么?就是因为皇上不信任那些内阁阁臣。现在的内阁阁臣大部分都是一辈子在翰林院、礼部、国子监转转,最后在六部担任尚书之后,进入内阁的。他们基本上没有在地方当过官,皇上相信他们可以处理朝廷日常事务,但不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关系到地方的具体事情。”

  徐阶静静地听着张璁的话。

  因为论起对于皇帝的认识,谁也比不上张璁。毕竟张璁作为皇帝的宠臣,虽然是礼部尚书,但几乎几天就跟皇帝单独见面。这种待遇就连内阁首辅费宏都比不上。

  朱厚熜虽然是勤政之君。

  但除了早上进行三个小时左右的小廷议,或者是廷议之外,也就是经筵日讲跟讲官谈话。到了下午的时候,除非有大事情,一般是不会召见大臣的。

  因为到了下午,就是朱厚熜的休息时间。

  因此能够被朱厚熜在休息时间单独召见谈话的,都是皇帝的宠臣。

  张璁看徐阶很认真的听,继续道:“我记得皇上说过。最熟悉地方的是那些县官,只有当过县官、府官,才懂得地方的实际情况。没有当过县官、府官的官员,他们不管看过多少资料,都不可能真正的了解地方的情况。这样的官员推出的政策,怎么敢保证适合地方。你明白皇上的意思吗?要不是进士少,皇上是恨不得把所有的进士都放出去担任县官,让他们了解地方。”

  徐阶微微点头。

  在翰林院,和在地方是完全不同的经历,这一点徐阶是有很深的感触。

  跟着彭泽清丈庄田,后来去湖广担任按察佥事,参与丈量土地、掌握地方司法,都是在翰林院学不到的。因为地方情况比翰林院这种机构复杂多了。

  而且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北直隶、南直隶、湖广,各有各的不同。各地的经济情况不同,习俗不同,做事风格也不同。

  这些自己不亲身经历,光是看书是很难了解的。

  “皇上还说过,没有治理过两个或者三个省份的官员,他凭什么能够统领朝政,能够制定影响全国的国策。现在明白了吗?皇上未来会越来越倚重那些在地方历练过的官员,而不是只在京城一步一步升上去的那些官员。他们以后就算是入了内阁,也只能是处理一些日常公文。皇上是不会倚重这样的官员,特别是在国事上。你就算是有什么好的想法,皇上也不会信任你。因为你没有任何地方做官的经验,皇上不相信你的想法,会适合地方。”

  徐阶虽然有过这样的想法,但这是第一次从张璁口中,亲自听到皇上的意思。

  还是年轻。

  徐阶现在才二十八岁,入仕也不过八年。

  很多方面还是比较幼稚,并不是历史上那个老谋深算的政客。

  但现在明白了。

  张璁的意思是,皇上未来会越来越重视有过地方任职经验的官员。自己虽然也在地方历练过,但地位不高。最好是能够在地方做到巡抚、总督这种地位。

  徐阶这个时候倒是不怀疑张璁要贬自己去地方。

  因为如果真的要驱逐自己,张璁是不会说这么多话的。因为徐阶知道,张璁不是那种婆婆妈妈的人。真要是放弃一个人,或者打压一个人,哪里会跟你费口舌。直接就对你下手了。

  “张公,你想让我去哪里?”

  听了张璁一席话,徐阶也接受了张璁的观点。

  之前他想要在翰林院熬资历,然后凭借这个资历去都察院担任佥都御史,或者直接担任礼部侍郎,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好的想法。虽然这样升官速度快,但未来的发展前途有限。

  “沈阳军民府知府。”

  “我去辽东?”

  “嗯。你之前参加过清查庄田,在湖广也担任过按察佥事,不过都是属官。因此这一次不要当属官,要主政一方。皇上很看重一名官员主政一方的资历,政绩。不过你现在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县官级别太低,主政一省你资历不足。那么只能是府官。但一般的知府,对你来说依旧是贬官。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军民府担任知府,符合你现在的情况。”

  “沈阳军民府的知府聂豹呢?”

  “这个不用你担心。他在沈阳军民府政绩显赫,有的是地方可以去。沈阳军民府,地处边关,汉民和朵颜三卫各大部落混居,还有建州三卫的部落民众也有不少。是一个非常难以治理的地方。别看朵颜三卫已经接受了盟旗改革,但那个地方稍微不注意就会有马匪,且各民族混杂,最容易发生冲突。而且聂豹在沈阳军民府做的太好,你要是去,就会被他压在身下。怎么样,要不要去试一试。”

  张璁直直的观察徐阶。

  徐阶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年轻,但经验足够,且真的是非常有才华。

  但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有才华的人。

  张璁要的是不仅仅是一个有才华的官员,更需要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官员。这样以后才能够帮得上自己。徐阶才华横溢,因此也是非常有傲气。

  听懂了张璁的画外音。

  所以抬头,直视张璁道:“张公,我愿意一试。”

  “好。”

  张璁喜欢徐阶这股劲。

  不过徐阶太年轻,因此张璁还是忍不住嘱咐道:“沈阳军民府,虽然成立没有多久,但这几年发展迅速。聂豹做的非常好。但不是说你去了就没有发挥余地。人口、开荒、马市、织布厂,任何一个方面做好了,依旧可以让沈阳军民府有一个巨大的发展。到了那里之后可以大胆的做事情,有什么事情我在朝中都会支持你。”

  “是。”

  “子升,要去地方,你要自己申请。”

  “我明白。”

  徐阶只是经验不足,人还是很聪明的。

  立马明白张璁的意思。

  一个翰林院侍读学士,亲自跟皇帝表示,要去地方当官。在这个京官比地方官好了不知道多少的年代,这样主动去地方当官的,可以得到皇帝很大的好感。

  而且徐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让外人知道自己不是被贬官的。

  “那你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