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502章 青海鞑靼3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8      字数:2925
  “皇上,亦不刺和卜儿孩老了。”

  “老了?”

  “是。皇上,亦不刺是和达延汗同期的大佬,到了今年已经六十好几岁。卜儿孩虽然稍微年轻,但也已经过了五十岁,快六十岁。他们当年逃入朵甘的时候,他们率领的部队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部队。是和达延汗打仗的部队。所以他们带部队进入朵甘,对于当地的那些部落来说,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庞然大物。没有几年时间,他们就控制了整个朵甘地区,没有任何部落敢于反抗他们。最后他们甚至打进了乌斯藏(西藏),控制了乌斯藏。但那都是十几年前,二十年前的事情。十几年、二十年过去,亦不刺和卜儿孩都老了。”

  杨一清详细的给朱厚熜介绍青海地区的情况。

  很熟悉。

  因为当年杨一清担任陕西总督,也就是总制陕西三边军务的时候,青海也是他要防备的。亦不刺和卜儿孩时常过来袭扰甘肃,所以杨一清必须要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后来虽然不在陕西了,但在内阁也一直负责边境事物。

  亦不刺和卜儿孩,虽然比不上吉囊、俺答、昆都力哈他们有威胁。但毕竟是控制青海、西藏的大势力,杨一清当然不会放弃对他们的关注。

  “这么多年过去,当年跟着他们骁勇善战的部队也快没有了。臣服于他们的那些当地部落,也不是心甘情愿受他们的领导。只不过当年他们实力强大,所以才臣服他们。现在他们的实力慢慢下降,那些部落也都不甘心。因此在朵甘和乌斯藏的一些部落,目前都是蠢蠢欲动。亦不刺和卜儿孩也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想要打一仗来稳固自己的位置。他们选择的对象就是,这些年强势崛起的土鲁番。估计在他们眼中土鲁番不过就是一个暴发户一样的部落,应该很容易拿捏。只要击败了土鲁番,亦不刺和卜儿孩就能够再次威慑西域,同时也镇压自己内部蠢蠢欲动的那些部落。只是没想到时移世易,他们部队战斗力下降太快。反而被土鲁番揍了一顿。估计如今他们的日子非常不好过,所以才会提出要归附我们。”

  杨一清这么给朱厚熜介绍,朱厚熜立马明白了发生什么事情。

  亦不刺和卜儿孩,两个当年桀骜不驯之徒。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投奔大明朝。完全是因为现在的日子难过,才会想到大明朝。

  朱厚熜想了想,道:“那大家是什么意见。”

  “臣认为可以接受。”

  毛纪开口。

  道:“如今边关形势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经过朝廷一系列的胜仗,加上不停打击草原部落,边关形势已经好了很多。打击这些不识圣人之学的蛮夷,对他们要恩威并施。该施恩的时候要施恩,让他们看到天朝圣恩。这样也可以给其他的部落一个示范,让他们明白应该怎么选择。而且等他们内附,朝廷通过亦不刺和卜儿孩,可以重新行使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乌斯藏都司的权力。”

  大明朝开国之后,开始控制的地盘还真是不少。

  在各地都打造了都司。

  可惜控制这些地盘,好处没有多少,花费的资金很多。随着朝廷财政不怎么好,从朱棣开始,就陆陆续续放弃了很多都司。朱棣驾崩之后,大明朝对于边疆那些都司的放弃速度越来越快。等明英宗土木堡之变,朝廷对于这些边疆都司的管理是完全放弃。

  实在是没有实力控制。

  现在亦不刺和卜儿孩要内附。大明朝若是接受,就可以用这个名义,重新恢复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乌斯藏都司的功能,重新控制青海和西藏。

  所以毛纪认为应该接受。

  “毛阁老非孩童,怎能如此幼稚。”

  张璁忍不住讽刺了一句毛纪。

  张璁倒也不在意。

  当年王瓒在朝的时候,和蒋冕、毛纪几乎是势不两立。王瓒致仕,张璁入朝之后,和蒋冕、毛纪的关系也一直不怎么样。所以张璁并不在意得罪毛纪。

  “张尚书,有事说事。嘲讽朝臣,非君子所为。在皇上面前如此失礼,也非臣子知道。”

  蒋冕忍不住训斥张璁。

  蒋冕现在也适应了朱厚熜这个皇帝。对于皇帝的喜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指责张璁不就事论事,而是人身攻击。张璁一愣,没想到蒋冕反击如此锐利。

  他也瞬间明白,自己刚刚有些出格。

  皇帝最讨厌这种事情。

  皇帝不怕大臣们争论,但要以事论事,而不是互相报团攻击对方,特别是人身攻击。因为这就是党争的苗头。张璁瞬间反应过来,因此立马躬身道:“臣失礼。”

  “至此一次。”

  “臣遵旨。”

  “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不要阴阳怪气。”

  朱厚熜算是小小的敲打一下张璁。

  张璁此人各方面都很优秀,唯一缺点就是心胸不算很宽广。对于自己的敌人,或者忤逆自己意思的人,张璁都会千方百计的打压。

  这是张璁最大的问题。

  朱厚熜对于张璁寄予厚望,是希望他能够改革。这样的人物,有些独断乾坤,打击一些政敌没有问题。但如果心胸太狭窄,那就不行了。

  就像是刚刚嘲讽毛纪,就有些大失水准。

  “皇上,亦不刺和卜儿孩要归附我朝,就是权宜之计。只是为了摆脱他们目前比较困难的局面,并不是真的要投奔我们。而且他们就算是归附我们,也不会同意朝廷派人控制朵甘和乌斯藏。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朵甘和乌斯藏是他们生存的地盘,岂能让朝廷插手。妄想通过他们控制朵甘和乌斯藏,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亦不刺和卜儿孩当年连同族的达延汗都不愿意臣服,怎么可能臣服我们。他们是典型的畏威不畏德的人。没有军事上的打击,他们是不可能真正的臣服。因此臣反对让他们归附。今天他们归附,过几年他们稳定了,再叛离我朝,那朝廷在边关可就是威信尽失。”

  张璁对于毛纪的想法是嗤之以鼻的。

  还想通过亦不刺和卜儿孩这两头狼来控制青海和西藏,开什么玩笑。

  毛纪又不是小孩子。

  当内阁阁臣都十多年时间,怎么还有如此幼稚的想法。

  “臣赞成张尚书的意见。”

  兵部尚书汪鋐支持张璁。

  两个人虽然历史上没有任何的渊源,但在朝中自然而然合作起来。因为相比起目前的内阁阁臣,他们两个人都是支持朝廷新政的改革派。

  两个人的政治理念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

  汪鋐这些年在兵部,主持兵部兵器改革,主持卫所改革,但进展不能说就很快。在朝中,在地方反对汪鋐改革的势力太多。可是自从张璁来到朝中之后,各项改革的步伐却明显加快。

  汪鋐明白,张璁比自己更受朱厚熜信任。

  因此汪鋐非常愿意和张璁携手。

  所以在很多方面汪鋐都支持张璁的想法。张璁当然是接受好意。汪鋐也是皇帝信任的臣子,而且还是兵部尚书。这样的盟友,张璁不可能往外推。

  “名义上恢复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乌斯藏都司,对于朝廷除了名声好听,没有任何好处。要想真正的控制朵甘和乌斯藏,要想真正的行使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乌斯藏都司的权力,那么必须是朝廷有足够的武力镇压这里。或者说朝廷就算不在这里驻军,但也有足够的实力控制这里的部落。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控制这里。但朝廷若只是通过亦不刺和卜儿孩的内附,完成这些,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因此臣认为,朝廷不应该同意他们归附。”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