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91章 山东煤炭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8      字数:2857
  历史是谁创造的?

  这个问题很多人争论。中国古代人怎么想的不用说,看看古代史书就知道。写的都是帝王将相的故事,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历史是他们创造的。甚至明明白白的告诉你,他们就是历史。

  后来主席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历史创造英雄,是千古谜题。

  不过朱厚熜却知道一点。

  那就是历史的发展,需要一个带头人。可是最终历史会走向哪一个方面,会走到哪一步,绝对不是一个带头人就能够决定的。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

  任何一个人想要利用自己的力量包打天下,那是妄想。

  朱厚熜现在就是如此。

  朱厚熜是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是一个皇权稳固,在朝廷几乎可以一言九鼎的皇帝。但大明朝的发展,朱厚熜只能是把握一些大方向,发展的速度、发展的程度,却是无数人、无数客观存在的东西在推动。

  就像是大明钱庄和宝源局的发展。

  准备打造全国性的金融机构,是朱厚熜提议的。但大明钱庄的成立,发展却要看吴廷举、王以旂,还有参加钱庄建设的那些商人一起努力。当然更重要的是,大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大明钱庄成立才短短几年时间,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朱厚熜的预料。

  这不是朱厚熜多厉害,或者是吴廷举多厉害,又或者是王以旂多厉害。而是开海之后,蓬勃发展的大明朝商品经济在推动大明钱庄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资金。

  但大明朝虽然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快,可是先天性的缺陷还是很明显的。掌握大明朝资金的士绅集团,虽然有一些转向了商业,但更多的士绅其实还窝在乡村。

  他们的资金也都趴在乡村,真正流向商业的,按照比例是少之又少。

  整体来说,大明朝的文人对于商人依旧是俯视的,鄙视的。就算是万历朝的时候,除非是那些真正的顶级大商人。要不然一般的商人在读书人眼中,依旧是最鄙视的群体。

  这就是矛盾。

  商品经济的大发展,需要权力的支持,需要大量的资金,帮助这些商人。可是目前大明朝真正掌握权力,真正掌握财力的阶层,却鄙视商人群体。看看那些读书人家族,介绍自己的时候都是“耕读世家”,“官宦世家”,“诗书传承的家族”,从来不会说自己出自商人家族。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

  大明钱庄的出现和大发展,就是迎合了这个情况。大明钱庄作为朝廷组建的钱庄,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资金流入。就算没有人存款,光是朝廷机构的存款,那也是一个惊人的数目。就像是市舶总司,每天都有大量的关税存入大明钱庄。结果大明钱庄的资金实力是真的很强。

  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太有钱了。

  钱多的数不胜数。

  大明钱庄有这么多钱,平时总不能在钱庄躺着,肯定是要挣钱的。因此大明钱庄平时就给那些商人提供资金,也就是融资,支持他们的商业发展。商人有了钱之后,就能够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同样商业版图扩大之后,商人挣钱更多,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循环下来,大明钱庄贷款收入越来越多,商人的实力也越发强大。

  这就是金融的发展。

  这个过程,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之后,自然而然出现的事情。

  而且现代金融的一些特点也出现。

  开海、开马市之后,很多东西跨越千里卖出去。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银子的运输,银子的安全问题。一些大商人,或者是一个地方的商人群体,他们做一次生意就是几千两、几万两的银子流动。

  但这么多银子怎么运输,怎么保证安全。

  这个时候聪明的他们就想到了钱庄。大明钱庄作为目前大明朝最大的钱庄,在全国各地都有分行。所以大家就信任大明钱庄,要大明钱庄开出票号。

  有了票号之后,就不需要长途运输银子。

  生意越来越方便。

  大明钱庄的好处就更多。那些商人不提取银子,只拿着票号,或者是银票。这样大明钱庄名义上把钱给了他们,其实银子依旧留在钱庄当中。钱庄可以用这些钱,还能够贷款。这就是所谓的金融行业放大效应。银行只有一万块钱,但最后投放到社会上的效应,就是几万块钱的效应。

  看看,金融的发展,很多都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的。

  历史发展的内在因素,就是如此。

  在看看王以旂。

  很主动。

  为了完成全国统一钱币,找到了煤炭行业。要求煤炭商人交税,必须要用金源局的银币和铜币。开始的时候在西山采煤的煤炭商人的确是大吃一惊。

  就怕朝廷玩他们。

  不过很快他们就不怕了。

  因为朱厚熜决定朝廷减少柴火和木炭的收购,增加一定比例的煤炭。朝廷这边购买煤炭,和普通百姓不一样,那都是批量购买。不仅仅是用在宫里,还有朝廷各衙门,以及在京城的部队,都是大量使用煤炭。这是煤炭商人最喜欢的买卖。

  朝廷出钱购买煤炭,用的都是宝源局的银币。

  一次性就是上万两的银子。

  而且他们很快就发现了。不少京官购买煤炭的时候,使用的也都是宝源局的银币和铜币。当然更重要的是,大明钱庄有专门兑换钱币的业务。

  可以用白银、铜料、铜钱,换取金源局的银币和铜币。

  价格也不是很离谱。

  没有跟以前朝廷铸造的钱币那样价格虚高。

  总算让他们长舒了一口气。

  王以旂的建议效果非常好。煤炭真的成为了目前京城老百姓非常必要的东西,估计必要程度上仅次于粮食和布匹。当煤炭商人、煤铺商人要用“大明通宝”,也就是金源局的银币和铜币交税,情况突然就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现在看起来市场上“大明通宝”不缺,但谁知道交税的时候,会不会缺。因此他们做生意,尽量要求对方使用“大明通宝”。

  结果对方要准备“大明通宝”,又只能是要求另外跟自己做生意的人,让他们尽量使用“大明通宝”。这就是一环接着一环。很快在京城,“大明通宝”成为了大家都接受的钱币。甚至在京城,其他类型的钱币慢慢的不吃香。不少人把手中拥有的银子、铜钱,都去钱庄换为“大明通宝”。

  这就是用货币绑定生活必需品的效果。

  就像是后世美国用美元绑定石油,成为石油美元,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大明朝如果想要让“大明通宝”成为大明朝唯一合法钱币,最好的办法就是绑定粮食。

  可惜现在的大明钱庄、金源局,还没有这样的实力绑定粮食。

  但绑定煤炭之后,在京城的效果非常好。

  进入嘉靖十年,京城这边接连两个大改变。一个是整顿了西山煤井,一个是把“大明通宝”绑定到煤炭。虽然有些波折,但现在的效果还是很好。

  而“大明通宝”绑定煤炭的时候,整顿西山煤井的影响力传到了山东。

  山东也成为了,朝廷选定的第二个煤井整顿所在地。

  “讲讲山东这边的煤炭开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