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81章 煤老板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8      字数:3043
  汤沐的改土归流方案,成为了进入嘉靖十年之后,朝廷最大的事情。

  朱厚熜同意之后,朝廷立马开始了部署。费宏作为内阁首辅,除了处理朝廷日常公务,这样的事情当然也是要协调的。费宏这个人魄力不足,但让他处理一些具体事情,还是很有办法的。

  不会有太多的风波,可以云淡风轻的解决。

  四川和贵州那么大的官员调动,费宏却一点没有让当地土司看出问题。费宏是从毕节军民府开始调整。

  怎么调整。

  让贵州官府自己捅出了毕节军民府的四个卫所存在的问题。

  卫所问题,那是一抓一大把。

  朝廷派人斥责云贵总督姚镆,然后任命抚顺知府张经为毕节军民府知府,安远侯柳珣为贵州副总兵。两个人全权负责毕节军民府内的四个卫所改革。

  且考虑西南省份的卫所问题,朝廷决定派人整顿这些卫所。

  以这个名义,马永、杨镇这些人都开始调入西南省份。而且也不是孤身进入西南,而是朝廷从京营当中划拨一部分部队,让他们带兵进入。

  朝廷主要工作投入到西南省份,大量的资源源源不断的投入到西南。当然朝廷也没有忘记处理其他事情。

  “翊国公,户部和税务总司这是逼我们去死。”

  “就是,就是。哪有这样的。”

  “如果这样,我们家根本拿不出钱。”

  “翊国公,你要找皇上求情。”

  “是啊。这件事情必须要皇上发话才可以。”

  翊国公郭府。

  在古代“府”这个是不能随便用的。在明朝只有亲王的家才能够挂上“府”这个字,其他人都是没有资格用“府”的。你就是内阁首辅,你家里也没有资格用“府”。

  除非是皇帝恩典。

  在大明朝得到皇帝恩典的家族,那都是功勋家族。开国功臣当中,皇帝恩准的也就是开国六大公爵,他们才能够使用“府”字。本来郭英家族,也就是武定侯家族是没有资格用“府”的。

  不过朱厚熜升郭勋为翊国公的时候,给了郭勋恩典。

  郭勋的家,可以称“府”。

  所以郭勋的家门口,可以挂上“翊国公府”,或者是“郭府”。这个看起来只是小事情,但却是旷世恩典。不知道京城多少权贵羡慕郭勋。

  嘉靖十年三月末。

  北京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温度上升速度很快。翊国公府聚集了十多个勋贵,都很焦急的和郭勋说话。

  “吵吵什么。”

  郭勋慢悠悠的喝了一杯茶。

  然后斥责这些勋贵。

  武定侯家族,本来在勋贵圈算不上是最顶级的家族。

  但郭勋在朱厚熜登基之后,第一个投奔了朱厚熜。而且不管是什么事情,都支持朱厚熜。就算是自己利益受损,也鼎力支持朱厚熜。

  当然郭勋投靠朱厚熜,朱厚熜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

  郭勋成为了翊国公不说,还担任了一大堆的职务。光是重要的职务就有后军都督府都督,京营都督,禁军都督等职。虽然郭勋不做事,但这些职务也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职务。乃至于朝廷很多重要仪式,朱厚熜都让郭勋代为参加。结果朱厚熜登基十年,郭勋迅速成为了勋贵圈当中顶级勋贵。

  郭勋也是越来越得意。

  架子摆的也是越来越大。

  “翊国公,并不是我们要吵。而是户部、税务总司他们太过分了。一个煤井,光是许可证他们就要130两。而且户部规定,煤井所有的煤炭都是属于朝廷的,因此煤井挖出的煤朝廷也有份。煤井挖煤之后,一个煤井每年需要给户部交200两,或者是两千担煤炭。除了这个,税务总司还规定每个煤井每年都要交税。这么多钱,我们怎么交得起。”

  “是啊,翊国公。不是我们一定要反对,而是他们要的钱实在是太多。家里根本拿不出来。”

  成安伯郭赞开口抱屈。

  成安伯家族,郭赞的老祖宗郭亮是朱棣靖难之役投奔朱棣的。后来立下战功,被封为成安侯,追赠兴国公。不过成安伯家族名声不是很好。

  从郭亮开始就是如此。

  好事情没干过,权贵干过的坏事情,成安伯家族一个不拉的都干过。就连朱棣活着的时候,对于郭亮也是斥责很多。

  “成安伯,你在西山有几个煤井?”

  “六个。”

  “最差的煤井,一年能有多少煤炭产量?”

  “不多,不多。”

  “不多是多少?”

  郭勋咄咄逼人。

  郭赞挠挠头,道:“最差的煤井,真没有多少产量。五千担,也就五千担。”

  听到郭赞的回答,郭勋瞪了一眼郭赞。

  然后冷笑道:“成安伯,你可别忘了,我在西山也有煤井。你成安伯家在西山挖煤已经很多年,最差的煤井挖煤人丁也有四五十人吧。你告诉我,你的煤井一年产量是五千担?”

  “那八千担?”

  郭勋看着郭赞耍赖皮,直接道:“你也别在这里打马虎眼。今天在这里的,在西山都有自己的煤井。煤井多少产量,没有人不清楚。我们在座的这些人拥有的煤井,在西山都是属于比较好的。一个煤井一年挖煤基本上都在一万担以上,一些比较大的煤井,甚至能有两万担。一个煤井,户部让你们一年交两千担,或者二百两银子,你们交不起?朝廷矿税才多少,就按照现在的情况,一个煤井不会超过五十两左右。相比起你们现在挣到的钱,难道这些你们交不起?”

  西山煤矿,开采历史悠久。

  特别是明孝宗同意开采西山煤矿来补充所需要的柴薪,西山煤矿的开采就进入了快车道。西山煤矿大规模开采,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时间。

  因此有不少大煤井。

  像仁和大长公主手中最好的煤井,一年的煤炭产量达到三四万担,也就是三四百万斤。在这里的这些勋贵拥有的煤井,就算是稍微差的,一年煤炭产量也有一百万斤,五百吨左右。

  在没有机器的年代,靠着人工能有这样的产量,已经是因为西山煤矿质量好、储量高。

  现在朝廷要他们每个煤井,一年要么给两百两银子,要么直接给两千担,也就是二十万斤煤炭。说实话要的不能说很少,但也不是他们无法承受的。当然这是因为朝廷表示,这些煤井的煤炭都是朝廷的,因此朝廷在煤井当中也占据份额。

  除了这个还有矿税。

  不过明朝矿税不是很贵,朱厚熜也不想收的太高,影响这些人开矿的积极性。因此按照目前的矿税,西山煤矿大部分的煤井,一年交五十两左右就可以。

  也就是说,这些煤井一年大致要交250两。

  这相比起这些煤井一年销售收入一千好几百两,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交了这些钱,然后去除成本,这些人从一个煤井当中,一年也能够赚几百两银子。

  郭勋自己家里也有煤井,对于这些非常清楚。

  因此直接拆穿了郭赞。

  “翊国公,交我们当然是交得起。可是你想想,大家本来都不交税的,这些钱都是大家的钱。可是现在这样一来,每家每年基本上都要多交好几百两,甚至不少人要多交千两以上。这不是几十两,是几百两上千两,大家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么多钱,大家当然是心疼。我们找翊国公,就是希望翊国公能够帮我们说句话。我们这些人肯定会有所表示的。”

  “西宁侯,你家也缺钱?我怎么听说,你家刚刚买了六百多台纺织机,在天津成立了羊毛织布厂。”

  郭勋对于这些勋贵的情况是了如指掌。

  西宁侯家族,也是朱棣时期崛起的家族。而且和其他勋贵家族不一样,早期接连出来过两任西宁侯尚公主的事情。虽然后来没落,但这些年跟着郭勋出海,同时在马市做生意,积累了不少财产。

  几百两算什么?就是几千两,对于他来说都能够拿得出来。

  “翊国公,你知道我们不是这个意思。”

  西宁侯宋良辰摇头。

  神秘的对郭勋道:“翊国公,我可是听说,户部和税务总司的这个命令下来之后,外面好多人都在商量,准备暂时封井,不再给京城提供煤炭。反正封井几个月,虽然损失不小,但大家还是承受得住。阳武侯家里面已经聚集了一批人,都准备响应。”

  “怎么,想要逼户部?”

  “现在天气虽然暖和,但京城百姓家里烧水做饭,哪一样离得开煤炭。若是西山那边封井,不出十天京城百姓手中就完全没有开火的家伙了。等半个月一个月之后,整个京城都会大乱。”

  “你想找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