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80章 安排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8      字数:2508
  “好了,改土归流势在必行。”

  朱厚熜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然后对秦金道:“改土归流乃朝廷百年大计。朕知道户部压力大,但户部不管如何,都要保障改土归流的顺利进行。卿多受累。”

  “臣遵旨。”

  秦金就不是为了反对。

  他只是表明自己一个态度,让其他人都知道,户部现在很困难。不要以为户部现在有钱,就可以随便跟户部要钱。这不是给兵部说的,是给在场所有的部门说的。有了态度,以后就好说话。

  朱厚熜笑了笑。

  之前朱厚熜不喜欢有些木讷的秦金。

  但经过这一年的接触,朱厚熜反而是越来越欣赏秦金。

  很务实,又很有能力的官员。

  “下面应该怎么做?”

  “皇上,其他手段,那都是汤总制他们完成的。臣只说军事方面的准备。要完成对于播州杨氏的军事准备,就需要在三个方向上完成军队的部署。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方面并没有什么准备。朝廷应该从现在开始做好一切准备。”

  “卿仔细说说。”

  解决播州杨氏,除了政治手段,还要做军事准备。

  刘天和作为军事参议司总参议,立马站出来说出军事参议司的想法。

  “既然是做了三路围攻的准备,那么在这三路上就必须要部署足够的军队。臣的建议是,把四川总兵府移到重庆,在这里部署一万五千人到两万人的部队。一旦播州杨氏有什么事情,部队就可以沿着綦江,直扑桐梓,叩开娄山关。娄山关一破,此战就胜利八成。”

  “在平越军民府或者都匀府设立贵州总兵府,也要部署一万五千人到两万人的部队。只要四川那边准备好了,那么就可以带着贵州土司的一些部队和黄平安抚司、草塘安抚司、翁水安抚司,加上其他一些安抚司汇合,跨过乌江直插遵义。”

  “最后一个是毕节军民府。让贵州副总兵,或者贵州参将驻扎毕节,改革毕节卫、赤水卫、永宁卫、乌撒卫,编练一万左右的部队。这支部队不仅要负担从赤水过乌江进入播州的任务,还要监督永宁奢氏的动向。”

  “还有湖广这边,应该驻扎一支部队在贵州边上,大约两万人左右的部队,以防万一。一旦需要,可以迅速的带兵进入,支援四川和贵州。”

  刘天和给出了详细的兵力部署。

  在播州杨氏的周围,部署五万部队。后面还要准备一些预备部队。

  这已经是很多了。

  历史上万历派出了二十万部队。但其实这里面朝廷的部队只有六七万人,其他的都是当地土司的部队。土司部队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毕竟是本地人。

  熟悉当地。

  打仗的时候,还是很好用的。

  “不错。汪尚书,你们兵部想怎么安排?”

  “皇上,兵部的想法是,往这边调动一些打过仗的部队,以及调动一些北方边军将领。”

  “边军将领?”

  “是。”

  汪鋐点头。

  道:“以目前北方地区的情况来看,除了鄂尔多斯之外,其他地区不会有太大的战斗。利用这个机会,调动一些边军将领到西南任职。训练西南部队,也配合围剿播州杨氏。目前全国有打仗经验的军队将领大部分都在边军。”

  “你们想调动谁入川、入黔。”

  “兵部想要调动辽东总兵杨镇,以及大同总兵丰州侯马永。以杨镇为四川总兵,坐镇重庆。以马永为贵州总兵,坐镇平越军民府。”

  朱厚熜点头。

  这个安排还是可以的。

  朵颜三卫已经完成了盟旗改革,以后就没有朵颜三卫。而且就算是杨镇离开了辽东,但辽东军队还在。而且杨镇的杨家在辽东多年,虽然朱厚熜做了一些措施,但杨家在辽东军队当中影响力依旧太大。把杨镇调出去,也算是削弱杨家在辽东的影响力。这个对朱厚熜这个皇帝,也对于杨家,都是好事情。

  杨镇离开之后,朱厚熜就可以任命孙堪担任辽东总兵。

  如果孙堪的威慑力不够,那么蓟州还有周尚文。

  周尚文足以威慑朵颜三卫那些部落。

  至于大同就更好说了。

  镇远侯顾仕隆一直在大同代理大同总兵,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让顾仕隆直接担任大同总兵。顾仕隆也算是勋贵当中难得的出色将领。

  马永在陕西、山西的时候,都练出来一支强大的部队。

  能够跟俺答的骑兵正面对抗都没有怎么落下风的军队,就是马永一手训练出来的。让马永南下入黔,虽然西南地区的作战和草原不一样。但道理是想通的。

  “毕节军民府那边,就让安远侯去吧。”

  汪鋐还没说毕节军民府那边的安排。

  不过朱厚熜点了安远侯柳珣。柳珣是去年刚刚袭爵安远侯。柳珣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担任广西总兵官,在广西战功赫赫。按照正常来说,柳珣继承安远侯爵位之后,也会被任命我广西总兵官,接替他父祖的工作。

  但朱厚熜却没有这么安排。

  安远侯家族在广西坐镇几十年,在广西军队当中,广西土司当中影响力太大。虽然朱厚熜信任安远侯家族的忠心,但这种东西朱厚熜并不想要考验。

  早年朱厚熜提拔重用的几个勋贵子弟当中,安远侯世子柳珣最出色。

  现在三十多岁的柳珣,在军营摸爬滚打了十年时间。

  “任命安远侯担任贵州副总兵,驻扎在毕节。让陆炳、卢镗、俞大猷、哈明信也都跟着去毕节,在安远侯手底下任职。”

  “遵旨。”

  战争是最锻炼人的。

  年轻将领,就是需要多打仗。

  像陆炳和卢镗、俞大猷,在和吉囊、昆都力哈的战斗当中,都立下了赫赫功绩。至于哈明信,作为归附大明朝一百多年的蒙古人后裔,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在山地作战,猛将的作用是很大的。不过他们毕竟还是年轻,多经历不同的战场,不同的敌人,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他们都是朱厚熜寄予厚望,未来准备打造独当一面的将才。

  因此派往贵州接受锻炼。

  “毕节军民府,派一个强有力的官员整合。你们看谁比较合适。”

  “臣推荐抚顺知府张经去毕节军民府。”

  费宏推荐张经。

  费宏虽然是内阁首辅,但没有杨廷和那么“霸道”,当然也没有杨廷和的权力。因此虽然大家热火朝天的讨论改土归流的事情,但费宏却没有因为自己是内阁首辅,就一定要插手,一定要主导权。

  相反费宏很冷静的思考,自己要在这次事情当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现在要派人去负责毕节军民府,费宏立马推荐了张经。

  “张经,可以。”

  朱厚熜点头。

  至于费宏和张经是什么关系,朱厚熜没有兴趣知道。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张经这些年一直在辽东,政绩出色。

  “迁张经为贵州布政使司参政,兼任毕节军民府知府。”

  “遵旨。”

  “不要闹大动静。吏部、兵部,都静悄悄的完成所有的部署。包括需要的兵器,都悄悄地送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