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78章 四川土司3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7      字数:2708
  “黄平罗家,余庆毛家,还有播州田氏。”

  “怎么说?”

  “罗家圆滑,对于世袭传承的土司位置没有很大的执念。相反下官在清查庄田的时候,也和一些罗家子弟交流过。他们不少人更愿意参加科举。”

  “科举?”

  “是。”

  土司,也各有不同。

  像播州杨氏这么强大的,完全是地方土霸王的,当然是不愿意交出权力。所以他们是绝对不能允许朝廷改土归流,朝廷插手他们地盘的事情。但也有一些土司,和其他土司不一样。就如黄平罗家,是一个非常另类的土司。

  黄平罗家,目前有两个世袭职务。

  一个是播州宣慰同知,一个是黄平安抚使。

  也就是说,罗家族长一方面是播州宣慰司的二把手,辅佐播州宣慰使,也就是播州杨氏治理播州。另一方面罗家也有一块土司地盘,那就是黄平安抚司所在的黄平。

  在播州土司当中,也算是非常显赫的。

  甚至有不少人都说播州是杨氏和罗氏共同管理。当然这是有些抬举了罗氏,相比起播州杨氏,罗氏差了很多。但也可以看出黄平罗氏在播州的地位。可是这么显赫的罗家,却和播州杨家不一样。

  他不是地方土司的作风,而是一个诗书传家的读书人家族作风。

  不管他们背地里有多少龌龊事情,但在外面罗氏的子弟都是翩翩君子,表现的就是儒家学子的模样。可惜罗家身为土司家族,家族子弟走上仕途,限制颇多。想要科举出仕困难重重,只能是窝在播州。

  “如果给罗氏家族科举出仕的机会,我想罗家应该是不喜欢黄平那样的小地方。”

  “罗氏现在的族长名声可不好听。”

  “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不过这样的事情,不正好证明罗家可用吗?表明罗家是非常愿意投奔朝廷的。”

  “说的有道理。”

  两个人说的是,黄平罗家族长罗忠,在明武宗时期贿赂刘瑾的事情。

  罗忠跟着四川官府平叛之后,唯恐自己的战功被人冒领,特别是被播州杨氏冒领。因此花重金贿赂刘瑾,这也成为了当时一大笑柄。

  汤沐点头。

  史道说的还是很有道理。

  罗家这种表现,和其他土司完全不一样。

  可以一用。

  “继续。”

  “再说说余庆毛家。毛家从山东来到余庆七八百年时间,时间上跟播州杨氏来播州是同一个时间,算是播州历史悠久的大土司。余庆也出产优良大米,甚至还成为了贡米。余庆大米价格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多少权贵富商,为了购买余庆大米找关系。但毛家并没有因为余庆大米的热销大发展,反而因为余庆大米,被播州杨氏压制。现在余庆大米,毛家都要先卖给播州杨氏。然后怎么卖给其他人,都是播州杨氏的事情。播州杨氏靠着余庆大米赚的盆满钵满,可是余庆毛家只能是啃骨头。他们怎么可能满意。”

  余庆大米,是播州重要的收入来源。

  多少权贵富商,花高价购买余庆大米。余庆大米不见得就真的值那么多钱,但谁让余庆大米名声在外,甚至属于贡米。价格炒的很高,可惜生产余庆大米的毛家没有多少利润。真正的利润都被播州杨氏拿走。

  毛家怎么会甘心。

  再说毛家和播州杨氏一起来到播州,当时都是唐朝将军。朝廷当时无兵可派,所以允许一些大家族自己募兵,帮朝廷平定播州。当时最大的一股势力就是现在的播州杨家。杨家当时的主事人杨端,和自己舅舅家,以及其他亲戚和朋友家族,除了杨氏还有十个家族一起募兵进入播州,为唐朝稳定了播州。

  不过当时南下播州的不仅仅是杨氏和他的亲朋好友,还有黄平罗家。罗家是自己募兵南下播州,所以罗家在播州的地位仅次于杨氏。因为当年罗家也是独当一面的。

  余庆毛家,出身和杨氏、罗氏一样。毛家不是杨家的部将出身,而是被朝廷任命为余庆校尉,也是独自带兵的。虽然后来杨家发展更好,统治了播州,毛家也只能是听命于杨氏。但毛家也是朝廷任命的土司。

  却被杨家如此欺凌,毛家当然生气。

  “毛家更无法接受的是,杨家开始插手毛家传承。乃至于毛家继承安抚使位置,首先需要得到杨家的同意才可以。这可是毛家,包括播州其他一些土司家族不满杨家的原因。毕竟家族传承是家族大事,外人插手是最忌讳的。”

  “毛家,毛家。”

  “毛家手握金饭碗,却穷的叮当响。若是朝廷给他们一个合作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抓住的。”

  “有些道理。继续说。”

  汤沐是很惊讶的。

  没想到史道一边在丈量四川的土地,一边竟然对于四川土司的事情了解的这么清楚。这是一个能折腾,也有能力折腾的官员。

  “最后一个是播州田氏。播州田氏来源于思州田氏。当年思州田氏内乱,被朝廷镇压之后,有一支就来到了播州,在这里发展。逐渐的成为了播州实力比较强大的豪族。”

  “这我知道。”

  汤沐点头。

  汤沐在西南省份二十年时间,对于西南这边的土司情况,比史道知道的清楚。

  播州田氏的确是思州田氏的一支,后来思州田氏内乱,被朝廷抓住解决了思州田氏。不过思州田氏是一个大土司,大家族,所以支脉很多。其中一个支脉来到了播州生活,逐渐成为了现在的播州田氏。

  “当年思州田氏支脉来到播州,几乎是逃难。是播州杨氏接纳了他们,给了他们一个发展的地方。因此这些年播州杨氏和田氏之前关系很密切。你选择田氏,有何根据?”

  “那是早期。自从杨辉乱政之后,播州杨氏和其他家族之间关系出现很大的破裂。田氏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压。现在杨相在位,和他的爷爷一模一样,结果和播州各大家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这里面就包括了田氏。田氏在西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是这个地方历史最悠久的土司家族之一,有千年历史。这样的家族子弟心气更高,动不动就会拿出他们祖先当年的辉煌。结果被播州杨氏,和跟着杨氏来到播州的那些家族不满,平时也颇为排斥田氏。”

  没落的田氏子弟,平时表现的高高在上。好像自己是贵族,你们是暴发户一样。

  这让播州其他家族怎么会满意,甚至播州杨氏子弟都不满。你一个破落户,栖身播州,应该低调行事。却在那里吹牛,当然受到打压和排挤。

  “拉拢田氏为己用。”

  “是。像田氏这样没落的家族,只要给他们一个重振家族声威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抓住的。”

  汤沐微微点头。

  史道的确是想了很多。

  不是一时冲动。

  汤沐也在思考。思考史道建议的方案可行性。若是真能够拉拢了黄平罗家、余庆毛家,以及思州田氏的后裔,那么就直接在播州打入了钉子。

  加上水东宋氏控制的草塘安抚司和翁水安抚司,挑拨播州内乱,就非常有可能。

  “克弘(史道),你把这些想法写下来。我看一下,整理之后就上报给朝廷。这么大的事情,必须要得到朝廷的支持。再说光是凭借四川和贵州,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汤总制,我知道了。”

  “你这是不让我安稳致仕啊。”

  汤沐叹口气。

  这个方案要实施,就需要一两年,甚至是两三年的时间。汤沐本来是想要安稳的退休,但看起来不可能。不过想到解决播州杨氏的问题,汤沐还是很有兴趣。

  “汤总制,您一定会名垂青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