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65章 改革的影响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7      字数:2962
  陈九畴做事情就是雷厉风行。

  不给对方任何反应机会。

  兖州的士绅,在官场上也是有自己的关系。可是他们还没有做什么动作,陈九畴派遣的人已经开始按照登记在册的屯田情况,收回这些土地。

  陈九畴是说到做到。

  谁要是敢闹事,陈九畴才不管你到底是怎么来的。不管你是侵占屯田的地主,还是种地的佃户,只要是有人闹事,陈九畴直接扣押,然后把土地的主人一起扣押。

  还真是有不怕死的。

  或者是想看看陈九畴怎么处理的。

  所以故意怂恿一些愣头青。

  发生这种事情,陈九畴二话不说,把人全都扣下来。然后直接调查这块地的地主,看看他到底侵占了多少屯田。还要清查他们家侵占了多少官田和民田,以及他们家隐匿了多少土地。

  这种东西,基本上一查都跑不掉。

  能侵占屯田的,侵占官田、民田,乃至于隐匿土地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或者说大明朝开国百五十年过去,地方地主隐匿土地是平常的事情。要不是如此,从杨廷和开始一直到张居正,也不会如此孜孜不倦的要丈量土地。因为他们都知道地方发生的事情。陈九畴来山东丈量土地,虽然会得罪山东士绅,但也没有想过做的太绝。毕竟如果得罪太多的士绅,以后肯定有很多麻烦。

  所以陈九畴就是想好好清查田地。

  但同样陈九畴不想做的太过分,可是需要的时候,陈九畴也不会手下留情。

  查清了这些之后,陈九畴对他们下达处罚。

  侵占多少田地都要归还不说,还要补交这些田地的赋税,然后按照这些再给他处以几倍的罚款。家族有功名的,甚至要交给山东学政处理。

  该剥夺功名,就剥夺功名。

  下了狠手。

  一下镇压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士绅。

  接下来就好办很多。

  一个多月下来,陈九畴亲自坐镇兖州进行任城卫改革。对于那些登记的军户,开始给他们分配三十亩地。总旗和小旗,则是五十亩地。千户、副千户、百户全都是七十亩,往上都是一百亩。

  一直到十月份,任城卫改革基本上结束。

  分给军户之后,因为军户数量少了很多,所以屯田、牧场,依旧剩下了不少。接着陈九畴决定,给原来一些在这些土地上种植的佃户,以一户十亩地的方式,租给他们土地。

  任城卫的土地是很多的。

  朝廷设立任城卫的时候,分给他们的屯田就有二十六万亩左右。后面在这里设立马场,又给任城卫分了四万亩草场,六万亩耕地。

  当然这不是全部。

  元朝末年北方战乱频频,导致北方人口急速下降。明朝成立之后,山东所有人口加起来才五百万左右。后来虽然往北方迁移不少人口,但山东依旧是很空旷,荒地很多。

  任城卫这样的卫所,那都是拖家带口的。

  上面睁一眼闭一眼,那么卫所家属还会开荒。到了明宣宗的时候,任城卫在兖州新开荒的耕地达到了十七万亩左右。整个任城卫最高峰的时候,拥有近五十万亩耕地。

  后来卫所制度崩溃,任城卫也是没落。

  很多耕地被任城卫世袭武官和地方豪族勾结侵占了。

  不过都被陈九畴收了回来。

  “陈总制,我平山卫也会这样改革吗?”

  平山卫千户蔡一平询问陈九畴。

  任城卫扣留吕经之后,陈九畴除了带自己的巡抚卫队之外,就从最近的平山卫调兵。平山卫的情况和任城卫一样,都已经是糜烂不堪,卫所部队根本不能打仗。

  但陈九畴有命令,他们只能是配合。

  不过短时间之内,也就凑到了一千五百人。平山卫卫所武官,都不愿意出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世袭武官,一个个好多年没打过仗,也没有什么欲望。因此也没有胆量上去打仗。

  因此最后是蔡一平这个千户带兵出来。

  这些日子他一直跟在陈九畴身边,看着陈九畴对于任城卫进行改革。陈九畴带兵打仗多年,在打仗的时候一直是令行禁止。但平时的时候,陈九畴倒是非常好接触,非常好说话。

  蔡一平抽空,看到陈九畴有时间,就问了陈九畴。

  “怎么?你担心你世袭千户位置保不住了?你放心,平山卫和任城卫不一样。任城卫此次犯了大事,所以才会整体撤销。像你们平山卫,就算朝廷真的撤销,但你们这些世袭武官职位还是能够保得住的。”

  陈九畴虽然不喜欢平山卫的作风,但对于蔡一平倒是没有苛责。

  毕竟全国卫所都是一样的情况。

  再说蔡一平虽然能力平平,但倒是很听话,人比较老实。这对于陈九畴已经足够。所以笑着给蔡一平解释。擦一批听到陈九畴的话,连连摇头道:“陈总制,我不是这个意思。其实平山卫的情况和任城卫也相差不多。我千户所下面的军户,生活也很困难。每年辛辛苦苦种地,但交军粮,交赋税,最后自己都吃不饱。这还不够,有些地方大地主家里的活,他们不去雇佣佃户去干活,而是让我们卫所军户去干活。干完活还不给钱,就像是免费的长工一样。很多人就是因为养不活家人,所以都偷偷地跑了。现在我们千户所,军户已经不足五百。军户逃离越多,剩下的军户要承担的军粮和赋税就越多,慢慢的卫所都要空了。如果我们卫所也能够这样改革,我们都是支持的。”

  “你是说平山卫也支持这样改革?”

  “是。”

  蔡一平连连点头。

  指了指另一旁的平山卫军队,道:“我们到了晚上也会讨论。我带来的人,都非常羡慕任城卫这些军户。因为从明年开始,他们就成为了民户,每年的负担也大大降低。我们算了一下,按照任城卫这样改革,他们每年的负担只有之前的三成。”

  “但没有借口。”

  陈九畴迟疑了一下。

  道:“你要知道,任城卫是因为犯了大事,才会被朝廷点名废除。但你们平山卫,没有这方面问题。”

  “陈总制,我们平山卫的屯田也被人侵吞严重。这个算不算是很大的罪名?”

  “算是其中之一。我来到山东,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丈量土地,看看山东到底有多少土地。而卫所屯田是,朝廷稳定军队的重要东西。若是卫所屯田大量流失,的确不是一个小事情。但只是这样,不会有大问题。因为全国卫所屯田都是这种情况。”

  “若是卫所武官,让下面的军户给大户干农活,给大户商队走镖,算不算是大罪?”

  “这是大罪。”

  陈九畴这一次很肯定的点头,道:“卫所乃朝廷卫所,乃是朝廷军队根基,或者应该说就是朝廷军队。岂能给商人当下人,岂能给商人走镖。这是把朝廷军队当成是自己的私军,那些大户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敢让朝廷军队给他们走镖。反了他们。难道你们平山卫有这种事情?”

  “是。陈总制,如果这种事情定罪,那么我们平山卫是不是也可以跟任城卫一样改革?”

  “能。”

  陈九畴心中大喜。

  陈九畴平定了任城卫的问题之后,为什么没让平山卫的这些人离开。就是为了让他们看到任城卫的改革。对于卫所来说,普通军户都是愿意改革的。

  任城卫的改革,对于普通军户是非常好的。

  平山卫的这些人看到任城卫的改革,心中必然是羡慕的。这样陈九畴改革平山卫的时候,受到的阻力会小。改革卫所,陈九畴对于“敌我”分的很清楚。卫所高级武官都是要打击的对象,而下面的基层武官和普通军户是要拉拢的人群。

  只是陈九畴没想到,蔡一平身为平山卫千户,竟然也如此的积极。

  陈九畴不清楚的是,蔡一平因为能力平平,性格软弱,因此在平山卫一直是受欺负的角色。蔡一平手底下的军户,在平山卫也是负担最重,干活最多的。他早就不满了。

  现在看到任城卫改革,蔡一平计算之后发现,自己身为千户是能够分到七八十亩地。有了这些地,而且身为世袭武官,还有朝廷俸禄。这样一家人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生活。用不着跟现在一样这么憋屈,被其他卫所高级武官欺负。

  所以他才会如此积极。

  “只要平山卫的确有这种事情,那么我就可以介入平山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