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58章 处理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7      字数:2798
  一天。

  陈九畴来到了兖州府,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解决了事情。

  看着请罪的任城卫世袭武官和军户,陈九畴很是平静。他们虽然得到了陈九畴的赦免承诺,但他们依旧是非常紧张。就怕陈九畴翻脸不认人。

  这些人之所以请罪,还是因为大明朝成立一百五十年,朝廷威严还在。

  他们闹事可以。

  真让他们造反,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陈九畴要给他们一个叛军的罪名,他们可都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一个个噤若寒蝉。

  陈九畴扫了一眼这些人,道:“任城卫指挥佥事杨伍庄何在?”

  “会大老爷的话。杨伍庄听到朝廷军队过来,已经畏罪自杀。”

  “狄指挥使,你去辨认一下,看看是不是杨伍庄。”

  “卑职领命。”

  狄宁走过去。

  看了看抬过来的人。转过身对陈九畴道:“确实是指挥佥事杨伍庄。”

  “我知道了。”

  陈九畴简单的点头。

  这样平静的态度,让在场所有人心情是七上八下。你生气就发脾气,高兴就露出点笑容,而不是这样面无表情,让人害怕的很。

  陈九畴没有立即说话。

  而是看了看杨伍庄的尸体,又看了看这些人。心中明白,杨伍庄就是被他们弄死的,也是他们找的一个替罪羊。不过陈九畴并不关心这个事情。

  他让狄宁负责这个事情的时候,已经是想到了这个结果。

  好一会之后,陈九畴才道:“杨伍庄死了,首恶没了,但你们也是胁从。虽然罪名免了,但处罚还是有的。特别是卫所世袭武官,你们深受皇恩,却敢做出此等事情。我会上疏朝廷,剥夺你们身上的世袭武官职位。你们可服气?”

  “谢大老爷开恩。”

  这些人总算是放下了心。

  不砍头,怎么都能接受。

  陈九畴看到这些人长舒一口气,心中也是好笑。这些人真当朝廷是可以随意揉捏的,做了如此事情,还敢有侥幸,实在是可笑之极。

  不过陈九畴没时间搭理这个。

  道:“左参政吕经呢?”

  “下官在。”

  吕经从旁边走了出来。

  五十五岁的吕经,看起来很是疲惫。但丝毫看不出经历了这种事情,神情淡然,没有畏惧,很是从容的站在那里。这一点让陈九畴都高看了一眼吕经。

  如果是普通的官员碰到这种事情,早就吓尿裤子了。

  吕经这绝对是胆子非常大的。

  陈九畴是战场上走出来的,在战场上见惯了各种生死。因此对于吕经这样有胆色的官员,整体来说比较欣赏。不喜欢那些平时只知道侃侃而谈,真碰到事情就完全没有办法的官员。不过欣赏归欣赏,生气还是很生气的。因此陈九畴冷哼一声道:“朝廷让你统计马场,你却弄出如此事情,你可知罪?”

  “下官知罪。”

  “知罪就好。不用我派兵压着你吧。”

  “下官明白怎么做。”

  “那就好。从今天开始,在朝廷处罚下来之前,不许出门。等着朝廷的处罚。”

  “下官领命。”

  吕经很是平淡的接受。

  没有喊冤。

  也没有畏惧。

  陈九畴微微点头,吕经这个态度不错。要是在这里跟自己喊冤,或者哭哭啼啼的跟自己求情,那才是陈九畴鄙视的。

  “狄指挥使。”

  “卑职在。”

  “任城卫人心浮动,我不希望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卑职明白。卑职一定安抚好所有人。”

  “好。”

  陈九畴摆摆手,让大家散了,然后回到了自己在兖州的临时住所。

  吕经默默地跟着陈九畴。

  等进入屋里,陈九畴就留下了吕经。看着吕经道:“要不要休息一下?”

  “下官无事。”

  “说说具体的情况。”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陈九畴是好奇的。

  吕经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任城卫的那些人突然如此暴躁,甚至做出扣押从三品大臣的事情。吕经看了看陈九畴,心中还是很佩服陈九畴。

  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一次的事情。

  以前只是听闻陈九畴的大名,这一次算是领略到了。看看刚刚任城卫那些人,在陈九畴面前大气都不敢出。吕经组织了一下语言道:“下官去济宁,本来是要收回朝廷为了养马赐给军户的田。在济宁养马的军户有一千户,本应该有五万亩地。但下官统计发现,只有三万亩左右,两万亩的土地不知去向。反正已经不在那些军户手中。问他们,他们也是支支吾吾的。”

  吕经一边说,一边看着陈九畴。

  但发现陈九畴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很认真的听自己的话。没有想象当中的暴怒。因此吕经继续道:“土地问题先不说,下官准备收回那些马匹,数据同样不对,缺少一大半。”

  陈九畴点点头,没说话。

  因为这种情况,陈九畴早就有所预料。

  朝廷每年投入那么多钱养马,结果产出越来越低。朝廷养马,除了专门的养马场之外,还有这种给军户或者民户五十亩田,给他们马,让他们养。可是结果呢?

  太仆寺自己的马场和这些军户、民户加起来每年给朝廷的马匹也就是一万匹左右,有时候甚至还不到一万匹。

  这点马匹有什么用。

  在马市上,朝廷随便用一些粮食、茶叶,就能够换回更多的马。甚至比自己养的马还要好。最近边疆地区的马市大发展之后,朝廷每年都能够从草原部落换取几万匹马。

  朝廷投入这么多钱,养马产出这么低,怎么可能没有问题。

  所以陈九畴没有丝毫的意外。

  “还有呢?”

  “这么多数据都不对,下官就去查了查在济宁的任城卫屯田。按照在册的情况,任城卫在济宁应该拥有大约1700顷地。但下官清查发现,任城卫在济宁的屯田数额还不到1000顷地。而且屯田位置也不对。本来任城卫的屯田都是上等田,可是目前任城卫拥有的田大部分都是非常不好的田。下官可以保证,任城卫的屯田和其他人的田置换过。”

  “所以你就要扣下任城卫在济宁的世袭武官?发现了这种事情,应该第一时间上报给我,或者是杨布政使。”

  “下官知罪。”

  吕经立马认罪。

  吕经明白自己闹出了大事情。

  这次的事情,自己一定会被扒一层皮。在大明朝历史上,任何一个闹出这样大事情的官员,都是会受到朝廷很大的处罚。甚至有些官员都要被流放。

  “你可知道,你本来是要调去四川当按察使。”

  “下官有所耳闻。”

  “这一次全都泡汤了。别说迁为按察使,你能否继续当官,都是一个问题。”

  “下官明白。”

  吕经很是坦然的接受接下来的处罚。

  吕经资历不浅。吕经在明武宗年间就是吏科左给事中,后来得罪人太多,削职为民。朱厚熜登基之后官复原职,嘉靖四年的时候担任吏科都给事中。嘉靖七年外放地方,担任山东左参政。担任左参政的时候,平定山东土匪,抓住了在山东名气很大的土匪头目。

  功劳不小。

  本来已经准备调任四川,担任四川按察使,正式迈入地方大员的行列。

  可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你曾经丈量过土地?”

  “下官担任参政之职,负责过土地问题。对于清丈土地不陌生。”

  “我知道了。这段时间你就在这里,不要乱走动。”

  “是。”

  吕经看陈九畴的态度,立马是躬身走了出去。

  陈九畴点了点头。

  吕经虽然出师不利,处事急躁了一些,但还是有足够能力的。毕竟他来兖州不过半个月时间,竟然能够把这里的情况摸得七七八八。特别是关于土地的情况,竟然这么快就摸清楚几十万亩的土地的问题。这绝对是能力出色的官员。

  “研磨。”

  “是。”

  陈九畴提起笔,开始给皇帝写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