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嘉靖改革_第442章 山东2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更新:2022-05-04 20:36      字数:3055
  嘉靖九年六月。

  武英殿进行廷议。

  李默很是激动的站在中间。

  其实以李默的级别,是无法参加廷议的。好在这次的廷议重点讨论的就是山东问题。李默作为山东土地和税收的始作俑者,也参加了廷议。

  既然已经决定了,朱厚熜就不墨迹。

  任命李默担任山东税务司副司长,这是因为李默资历不足,品级不足,因此只能是担任副司长。不过李默去山东却是全权负责山东收税的问题,因为朱厚熜不准备任命一个山东税务司司长。当然李默主要是去山东推广一条鞭法。

  虽然从吏部重量级部门,去了地方,但李默还是干劲十足。

  “李默。”

  “臣在。”

  “一条鞭法,不是万能灵药。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效果。南直隶、浙江因为海贸,白银充沛。在那里可以用白银收税。但是在北直隶、山西、辽东这些地方,白银缺乏,那么就要用粮食交税。山东的情况就更复杂。山东整体来说也是白银缺乏,但登州、莱州一带海贸发达,白银很充沛,情况不完全相同。朕之所以不急于在全国推广一条鞭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臣明白。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况,一条鞭法的推广也要有不同的方式。臣到了山东之后,先查看山东地区的情况。在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收税政策。”

  李默是看着桂萼慢慢的完善“一条鞭法”的官员,也是在户部亲自实施过“一条鞭法”,参与过户部“一条鞭法”的制定。所以对于“一条鞭法”比谁都熟悉。

  “你明白就好。朕等你的好消息。”

  “臣定不负皇上信任。”

  朱厚熜点点头,道:“谁去山东负责丈量土地。”

  “皇上,臣推荐湖广右参政朱纨担任山东土地司司长,负责丈量土地。”

  “朱纨?”

  “是。皇上,朱纨入仕之后,先是参加了北直隶庄田清查,然后参加了南直隶庄田清查。到了湖广之后,也配合臣参与了湖广土地的丈量。对于丈量土地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张璁很自然的推荐朱纨。

  两个人是同科进士,而且一直都在一起工作。

  私交甚笃。

  有升官的好机会,当然是先想到了自己人。朱厚熜没有直接说话,而是看向了彭泽。毕竟任命一个省份的土地司司长,也应该问问彭泽的意见。

  彭泽脸色很白。

  精神不足。

  咳嗽几声,然后道:“朱纨可任大事。”

  “好。迁朱纨去山东。”

  彭泽肯定了,事情就定了下来。

  不过朱厚熜叹口气。

  彭泽已经给朱厚熜上了致仕的折子,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彭泽继续在朝廷当中。这让朱厚熜颇为伤感。朱厚熜登基十年,彭泽是朱厚熜最欣赏的官员。

  朱厚熜对于彭泽的评价是高于朝中其他任何官员。

  有眼光,有能力,更不缺乏胸怀,是宰辅之才。

  太可惜了。

  如果朱厚熜是明武宗,那么绝对好好重用彭泽。甚至彭泽是有能力主持全面改革的大臣。可惜朱厚熜碰到彭泽的时候,彭泽年龄已经大了。

  “还有山东巡抚和山东布政使。朕要能够推动土地丈量,实施一条鞭法的官员。”

  “皇上,臣推荐巡按大同的陈九畴巡抚山东。”

  费宏上前推荐陈九畴。

  山东本来就是重要省份。开国之后,山东的地位就很高。早期山东是大明朝重要的海军基地,登州是大明朝非常重要的军港和海贸基地。

  包括山东的田赋,那都是全国名列前茅的。

  像四川、湖广这些大省,和山东相比,经济上、政治上、战略地位上,都差了一大截。

  现在皇帝重新关注山东,朝廷这些重臣当然都是希望分一杯羹。费宏这个内阁首辅也不例外。虽然费宏因为在明武宗的时候,在家蜗居了好多年,所以培养的官员不多。但费宏也算是继承了杨廷和留下来的一部分政治遗产。

  需要的时候还是能够调用的。

  之前费宏和陈九畴没有多少关系。但随着陈九畴被皇帝重新启用,费宏也想把陈九畴这位大佬纳入自己麾下。因此推荐陈九畴去山东。

  “臣附议。”

  蒋冕站出来支持费宏。

  虽然费宏和蒋冕这几年关系一般,但毕竟是同出一门。在某些官员的任命上,大家还是能够找到共识的。就像是陈九畴,他们两个人都支持陈九畴升官。

  “皇上,陈九畴在陕西推广玉米种植,从我们获得的数据来看非常成功。且从去年开始,陈九畴负责大同军屯的改革,目前来看也非常成功。大同卫所没有出现大的骚乱。臣认为陈九畴适合巡抚山东。”

  毛纪也是支持陈九畴去山东。

  倒是杨一清皱着眉头,上前道:“皇上,陈九畴乃是良将,熟悉边关,熟悉草原。臣认为陈九畴应该继续留在边关。以陈九畴的功绩,臣认为应该迁为宣大总督。”

  杨一清和陈九畴不是一个派系的,但却很喜欢陈九畴,很看好陈九畴。

  实在是因为,大明朝真正的文武双全的官员不多。任何一个都是非常宝贵的。而陈九畴正是那种文武双全的大佬。

  杨一清一直认为,陈九畴的舞台在边关。

  “皇上,永谢布部落和土默特部落已经没有了。永谢布部落原来的地方被兀良哈万户占据,土默特部落的老巢丰州地区,需要大同经营。因此短时间之内这两个方向,不会有太大的战争。既然如此臣认为陈九畴不用留在宣府和大同,如果能去山东,是很好的事情。”

  严嵩开口支持费宏的观点。

  陈九畴继续留在大同,是浪费他的能力。

  山东多么重要。

  经营好了山东,可以给朝廷带来多大的好处。杨一清听到严嵩的话,却是非常恼怒,道:“哼,你懂什么?丰州地区是好,可是要重新恢复丰州繁荣,最少需要迁移十万人口。而且丰州建成,也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完成的,需要好几年时间。如果这个过程当中,鄂尔多斯部落过来袭扰怎么办?你怎么肯定丰州地区不打仗?”

  杨一清在边关问题上,深受皇帝的器重。

  而且去年更是打了一场大胜仗,都让杨一清威望大增。杨一清也是一个人,当然也会飘飘然。面对严嵩这样的小辈,也是丝毫不客气。

  严嵩大怒。

  但没有表现出来。因为杨一清目前在朝廷地位太高,真正的位高权重。就是内阁首辅费宏,对杨一清都是退避三舍。因此严嵩很平静的道:“朝廷制定持续打击和削弱鄂尔多斯万户的计划,就是为了把鄂尔多斯万户牵制在鄂尔多斯地区。就算他们能够派兵袭扰丰州,也不会规模很大。臣认为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山东。”

  “山东乃重要省份,丈量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更是朝廷大事。应该派遣一名有能力、有经验的官员。臣认为陈九畴非常合适。”

  官场的敌人和朋友,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变化。

  当年极力打压陈九畴,甚至想要置人于死地的,就是王瓒他们。可是现在支持陈九畴去山东的,却变成了张璁。张璁支持陈九畴,当然也有自己的目的。

  山东巡抚的任命上,自己选择支持费宏,那么剩下的布政使,张璁就不会放过。

  “那就陈九畴吧。”

  朱厚熜点头。

  陈九畴的确是能力出众,不管是治理地方,还是带兵打仗,做的都不错。

  “布政使呢?”

  “臣推荐湖广按察使杨守礼。”

  户部尚书秦金上前。

  都是朝廷重臣,他们是不会随便推荐人的。如果自己推荐一个人,最后没有选上,或者直接被否定了,多么掉面子,影响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因此廷议当中,除非是一些重要位置,或者是突然的情况,要不然很多推荐他们心中都是有数的。

  或者说私底下早就有了默契。

  “杨守礼不错。”

  费宏开口支持。

  张璁也是站出来,道:“臣附议。”

  张璁在湖广当过总督和巡抚,和这里的官员配合还可以。但不代表这些人就都是张璁的人,相反能够走到正三品、正二品高位的,都各有各的人马。不过这不妨碍张璁和他们当中某些官员政治理念相合。

  杨守礼就是张璁在湖广的时候,最大的支持者。

  张璁也是投桃报李,给杨守礼这样一个机会。而秦金推荐杨守礼,是因为秦金算是杨守礼的伯乐,两个人关系很好。

  “那就杨守礼吧。让他们尽快的赴任,熟悉山东的情况。明年开始在山东丈量土地,推行一条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