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又见小本本
作者:海角思路      更新:2022-05-02 10:20      字数:2748
  围绕小本本,朱棣、杨士奇、朱瞻基演的一出三簧。

  其实是朱棣突发奇想的。

  当朱棣听说朱瞻基用一个小本本,喝退了围攻三大楼的国子学众学子和御史言官们。

  就对朱瞻基的小本本充满了兴趣,私下召朱瞻基觐见。

  问了个明白。

  原来根本没有所谓的写了所有人的罪证的小本本,只不过是朱瞻基临时起意,用来吓唬大家的手段。

  但王朗、黄世仁和吴仁道等人的罪恶丑陋行径,朱瞻基是做过功课,调研过的。

  朱棣在夸奖孙子的同时,想出了对付群臣的招式。

  那就是让朱瞻基每日拿出小本本,弹劾一两名官员。

  这样就给所有的官员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太孙真的有个小本本,上面记录着所有人的罪证。

  有些就算不适合罪证,也是你曾经的丑事,或者糗事。

  当大家认定这一事实后,再让杨士奇出面求情。

  然后命令所有臣子书写自己的罪证,或者曾经的黑历史。

  其实在朱棣看来,不管臣子们写多少,只要写,他就能掌握了其曾经的罪证;

  然后让锦衣卫按照罪证,一一查证,甚至顺藤摸瓜。

  这才是朱棣最重的目的。

  帝王心思,犹如波涛瀚海,起伏不定,难以捉摸。

  第二日早朝,几乎所有的官员都上了认罪折子;

  朱棣随手翻看了几个,又大声呵斥了两人,训斥他们刻意隐瞒了重大罪行,只挑选无足轻重的敷衍了事。

  简直就是欺君!

  随即当场公布二人的贪污受贿罪行,下令交付有司彻查。

  此雷霆手段,吓得很多官员,尤其是曾经做过亏心事的官员,两股战战,冷汗直冒。

  因为他们也心存侥幸,刻意隐瞒了一些罪行。

  朱棣端坐龙椅,虎目扫视群臣,厉声道:

  “明日,诸位爱卿,再递交一次认罪书,如若再有重大遗漏,朕,不介意帮你回忆!”

  “退朝!”

  “皇上,臣,有本奏!”

  只见御史言官中,走出一个官员,此人朱瞻基认识,叫孙明。

  虽然派系不明确,但向来和御史王朗交好,更和国子学一帮老学究、才子们交好。

  “孙御使,何事上奏?”

  朱棣威严十足。

  “臣,弹劾皇太孙荐人不当!”

  御使孙明大声回答。

  “详细说!”

  “前些日子,河北全境大旱,灾民四起,太孙举荐于谦全权负责抗旱赈灾事宜;”

  “同时保举于谦全权负责修运河、修官路;”

  “当时太孙拿自己个的命作保,

  让皇上赋予于谦调度整个河北官员的权力;

  对河北贪官污吏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对河北不作为的官员有就地罢免的权力;”

  “如今大半个月已过,于谦抗旱赈灾成绩如何尚未可知;”

  “但河北官场,被于谦折腾的,怨声载道,风声鹤唳。”

  “于谦一介布衣,竟然敢滥用天威,肆意打压朝廷命官,甚至斩杀罢免;”

  “长此以往,河北官员人人自危,官将不官,大有集体辞官的迹象。”

  “如此种种,都是太孙荐人不明所致,求皇上明鉴,严惩太孙,严惩于谦!”

  御史孙明大声疾呼。

  一帮御史立马随声附和,高呼:

  “求皇上明鉴,严惩太孙,严惩于谦!”

  “太孙,你可有话说?”

  朱棣神色不变,淡淡的问道。

  “回皇上的话,臣有话说。”

  朱瞻基躬身,平静的回答,丝毫没把御使们的弹劾,放在心上。

  “说!”

  “于谦在河北,抗旱赈灾,修运河,修官路,夙兴夜寐,兢兢业业,成绩斐然;”

  “截止今时,河北境内灾民大半得到妥善安置,部分远走他乡逃难的灾民,也陆续回归;”

  “于谦修运河,劳动力全都是当地的灾民,用粮食当酬劳,一日一发,灾民积极性很高;”

  “在修运河的同时,又疏通河北境内的各个河道,使得所有河道水源充裕,旱灾自然迎刃而解;”

  “同时,于谦还组织灾民在远离河道的干旱地方,挖深井,进一步消除旱灾;”

  “如今,臣相信,照此速度开展,不出一个月,河北境内旱灾会全部消除,甚至不影响当地居民种冬麦;”

  “只不过在于谦大张旗鼓开展抗旱赈灾过程中,许多官员从中作梗,想吃拿卡要,因为赈灾银,足足有一千万两,他们个个眼红。”

  “所以临行前,臣斗胆恳请皇上,赋予于谦足够大的权力;”

  “也幸亏如此,于谦不畏强权,镇杀几个不长眼的贪官污吏,罢免几个不作为的慵懒官员,岂不是大快人心么?”

  “岂不是帮助朝廷清除了一批国家蛀虫?”

  “如此天大的好事,怎么到各位大人嘴里,就变成了河北官员怨声载道,人人自危,风声鹤唳,甚至官将不官,集体辞官?!”

  “如果真如各位大人所言,河北官员因为于谦的到来,怨声载道,人人自危,风声鹤唳;”

  “那么臣斗胆直言,如此怪异之举,只能说明河北所有的官员,屁股都不干净,心里有鬼;”“因为做了亏心事,所以害怕于谦这位铁面无私的判官,敲他们的门!”

  “他们想用集体辞官的极端方式,给朝廷施压,逼迫朝廷惩罚于谦!”

  朱瞻基侃侃而谈,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甚至痛心疾首。

  “太孙,说话要讲究证据,你如此诋毁河北官员,一味袒护于谦,是何道理?”

  御使孙明出面责问朱瞻基。

  “证据吗,本太孙自然有。”

  朱瞻基胸有成竹的回答,随手又拿出一个厚厚的小本本,在所有人面前,再次晃了晃。

  沃日,小本本不是被皇上没收了么,咋又出现一个?

  所有人的心,再次悬到嗓子眼。

  看向御使孙明的眼神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在狂奔,都是你个大傻逼,没事干嘛招惹太孙。

  这下好啦,人家亮出杀手锏了!

  “皇上,这个小本本上记载的,是关于河北部分官员的罪行,都是当地老百姓供述,于谦整理后,并暗中核实过的;”

  “请皇上过目!”

  众人终于舒了口气,心说原来是河北部分官员的罪证啊,吓了俺一身冷汗。

  好在咱向来不和河北官员参连,这火烧不到咱头上,咱们安心的看热闹吧。

  “太孙,何以见得,小本本上的供述,就是真实可信的呢?”

  御使孙明不甘心,追问道。

  “孙大人,河北知府王上良,你可记得?”

  “你们之间的那些个破事儿,有人记得很清楚啊,你难道忘啦,要不我帮你回忆一下?”

  朱瞻基讥笑道。

  “你……”

  孙明一听到王上良,又听到那些个破事,立马软了。

  随即孙明跪地对着朱棣磕头,声泪俱下道:

  “皇上,臣有罪,臣有罪,请皇上开恩!”

  沃日他姥姥的,这是啥情况?

  御使孙明和河北知府王上良之间,有啥破事?咋就这么干脆利索的认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