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经略江南(四)
作者:红莲素心      更新:2022-04-29 16:25      字数:2923
  周国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有齐国的影子。

  从一开始的谣言,到如今的局面,齐国始终没忘记煽风点火,尤其是高顺,很早就说过周国威胁论。

  如此敌视周国,仿佛周国多么了不得,当年甚至让宇文邕有一丝错觉,周国真的无敌了一般。

  可是联合伐齐失败后,周国和陈国都清醒过来,两国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已然察觉到不对。

  对此宇文邕心中想的是徐徐图之,但首要的目标还是齐国,陈国和周国虽然有摩擦,但也不是没有合作的可能。

  如果能联合陈国灭了齐国,统一北方后再对付陈国,一统天下大有希望。

  可人算不如天算,齐国挨打之后也不老实,先还了周国一巴掌,竟然敢联合突厥讨伐周国。

  而陈国也没出手,竟然放弃了这次机会,一切皆因为斛律光在,陈国不敢轻举妄动。

  两国错过了消灭齐国的机会,让齐国成长起来,而周国内部也因为狠人太多,竟然发生了内斗。

  看到这一幕,高顺心里平衡了不少,曾经他还羡慕周国,现在想想狠人多了也不是好事。

  思绪回归本体,高顺望着南方,前面已然到了长江。

  岸边的土地深红,还能看到战争地痕迹,高顺有意重临战场,目的就是感受一下氛围。

  血液寖入泥土,雨水也很难冲刷干净,四周的温度仿佛低了许多,给人阴森的感觉,好像有亡灵在飘荡。

  高顺带着官员在战场前停留,祭奠那些逝去的亡魂,这些将士曾经也是鲜活的生命,如今却一去不归。

  一番祭奠后,高顺带着队伍继续出发,一路来到建康,此时已改名金陵。

  作为后世的南京,金陵确实得天独厚,城池高大雄伟,却因战争显得有些残破。

  此时的金陵基本上是座空城,官府已经张贴告示,让百姓回来,可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回来。

  卢思道站在门口迎接,看见高顺眼圈都红了,这段时间他的压力最大,既想恢复金陵的繁华,又怕江南再出什么乱子。

  “殿下,您可来了,臣在此恭候多时了!”

  “子行辛苦了,孤这不是来了么!”

  高顺安慰卢思道一句,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头看向徐陵,发现徐陵正望着“金陵”二字发呆。

  高顺没机会他,迈步进了城池,谁能想到一向繁华的金陵,还有如此冷清的时候,卢思道早已写信说明了金陵的情况,可亲眼所见还是让人感叹。

  偌大的城池,人口不足十分之一,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卢思道跟在后面,见高顺面无表情,心里也有些紧张。

  “非子行之过,乃战之过也,子行不必介怀。”

  高顺又安抚了一句,卢思道这才松了口气,要说高顺今年年龄不大,但威严可不小。

  这些年身居高位,高顺也学了一些帝王心术,其中不乏不传之秘。

  朝中的官员众多,其中自然有不听话的,高顺有三招,基本上摆平了所有人。

  第一招,疲于奔命。

  赵彦深从高顺入朝时,就不看好他,时常会和他作对,对他的命令视而不见,带头反对。

  而高顺知道他有能力,就是有些傲气,于是任命他为户部尚书,给他权利,让他忙碌。

  结果就是赵彦深一忙起来,也顾不上给虽然捣乱了,即便想也是有心无力,因为他负责的的事很重要,他有不敢不管。

  这一招用来对付骄傲的大臣比较合适,卢思道最近有些矛头,因为高顺没让他当户部尚书。

  手下心里有怨气,是很正常的事儿,卢思道心里怎么想的,高顺大致也知道。

  于是他让卢思道打前站,先一步来经略江南,如果他真的可以胜任,那自然是好事,也就不用他亲自出马了。

  但如果你做不到,那就是你能力不行了,不是没给你机会,你也不要有什么怨言。

  经过高顺的敲打,卢思道果然老实了不少,也不敢提功劳的事,能不受指责就不错了。

  第二,忧心忡忡。

  老子曰: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有些官员心中有自己的打算,那样就必须让他害怕,换个解释就是雷霆雨露俱为君恩。

  刘永业经略辽州,一开始按照自己的办法来,高顺也没多说什么,看着他自己胡闹。

  等到事情发生了变故,再出面解决,对于犯下的错误也不追究,却把把柄攥在手中。

  如此一来,刘永业始终心中不安,生怕高顺什么时候翻旧账,再加上有势力制衡他,所以也就成不了气候了。

  这个办法对于一些有异心的官员非常好用,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怕死的,而且舍不得荣华富贵,只要舍不得身份地位,就必须受高顺控制。

  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无欲无求,当不当官无所谓,给不给权利无所谓,这就用到了第三招,安于现状。

  所谓安于现状,其实就是做冷板凳,既然你油盐不进,那么就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这么大的国家,有的是工作,所谓的不养闲人都是笑话,因为哪个集体都有不少闲人。

  这些闲人看起来没用,只是他们不做什么事儿,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价值。

  就比如宗室之中,很多人都挂着闲职,高湝是太宰,平日里养尊处优,只有祭祀时出场。

  这些人可能不参与军事、政治,但他们的身份就是价值,高家毕竟是帝王世家,总不能让子孙都去要饭。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比如圣人之后,孔子的后人不管有没有能力,历朝历代都会封官,表示对如家的尊重。

  勋贵之后不管有没有能力,都可以继承爵位,这表示对其祖上的认可,是一种尊敬。

  如果遇到真正的混子,既没有实际价值,又没什么潜在价值,那么自然就可以抛弃了。

  帝王之术,博大精深,以上只是冰山一角,高顺还在学习中,却也已经登堂入室。

  这次下江南,表面上是来对付那些士族、豪强的,可转念一想,又何尝不是一次锻炼的机会?

  金陵没什么可停留的,高顺打算继续南下,现在那些人大多距离在吴地,所以高顺第一站应该是吴郡。

  ……

  钱塘县,西湖边。

  西泠桥畔,碧波涟涟,水光点点。

  此时的西湖,比后世大了一倍,也没有后世的景点,但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京杭大运河还没有出现,此时的西湖还很宁静,望着如此美丽的景致,高顺心旷神怡。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徐陵站在他旁边,也是心有所感,听到高顺的诗作,即是感慨,又是敬佩。

  陈叔宝同样喜好诗文,为何和高顺有天差地别,一个是文人骚客,一个人无冕帝王。

  斜眼看了一眼徐陵,高顺心说你服不服,其实论文采,他根本比不上陈叔宝,奈何他有外挂,作诗根本不用动脑。

  毕竟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高顺心里想的都是天下大事,自然不会研究什么诗词之道,平时也是想起来就念一首,告诉人们他的牛叉。

  就在这时,隐约传来歌声,那歌声婉转缥缈,如同天籁,高顺不由得被吸引,循声望去。

  只见远处的岸边有一女子,坐在岸边唱歌,山水、阁楼、翠树、美人,构成了一副绝美的画卷。

  高顺不由得迈步,想要走近了看看,徐陵和李诠跟在身后,还有几个侍卫远远地跟在后面,那些官员没有带出来。

  曾几何时,高顺也想象过这样的场景,眼前一切美的如同仙境,让人觉得是在做梦。

  让人不想醒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