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第90章 番外三
作者:香草芋圆      更新:2022-02-27 02:46      字数:5628
  《东都闲居日常·三》

  天上月半满。

  空无一人的庭院中,梧桐树枝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窗外树影婆娑,屋里灯火明亮。

  低垂的帷帐里隐约现出交缠的身影。

  “灯……”帐子里探出一只雪白纤长的手,去摸索床头镂空雕花月牙桌上摆放的琉璃罩灯,“把灯熄了……”

  成年男子的骨节有力的手从帐子里伸出来,把纤长手指捉了回去。

  “让灯亮着。”

  “你家放在床头的琉璃灯极好。”帐子里响起细微带笑的低沉嗓音,“让我好好地看你。”

  “我想起来,紫宸殿里也有透明琉璃罩的灯,平日里都放在书桌边。”耳鬓厮磨间,洛信原轻声商量着,“回宫以后,把所有的琉璃灯都挪去西阁,等你留宿的晚上,把琉璃灯全点亮了——”

  帐子里传来一声闷哼。

  梅望舒踢了他一脚。

  洛信原立刻改口,“今晚是雪卿金屋藏娇的头一夜。统共只有三夜,良宵苦短,春光易逝,雪卿垂怜我。”

  梅望舒:“……”

  梅望舒拿手捂了眼睛,叹息,“天家脸面呢,丢在宫里没带出来?”

  洛信原抱着怀中软玉温香的美人,一缕乌黑发丝缱绻卷在指尖,低头亲昵地吻了吻,

  “脸面什么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雪卿才是最要紧的。”

  下一刻,捂着眼睛的手挪开,原本阖拢低垂的浓黑长睫抬起:“……此非明君言语。”

  洛信原无声低笑,捉过她秀气的手,纤长手指挨个吻过去,坚持道,“雪卿最要紧。”

  苦短。

  屋里动静直到后半夜才停了。

  第二天是个极好的秋日,早晨的日光洒满庭院,又从半开的窗牖间映照进屋里。

  梅望舒醒来时,洛信原正站在窗边,眺望着深秋民居庭院的风景。

  他多年习惯四更起身,清晨练武半个时辰,此时已经沐浴换过衣裳,穿了身墨青色的窄袖骑射袍,勾勒出宽肩窄腰的身段,发尾湿漉漉地束起,浑不在意地任水滴湿哒哒地滴在肩上。

  梅望舒睁开眼,没急着起身,抱着衾被安静地盯着看了一会儿。

  还是洛信原转头见她醒了,把她从床上哄起来,

  “小桂圆大清早跑遍了附近的市集,买来许多早点,有不少宫里从未有过的稀罕花样,有趣得很,你起来趁热吃。”

  梅望舒坐在碟盘放得满满当当的红木食案对面,一边用着早食,在照进来的晨光里,把嫣然的来历一五一十地告知,又说了她嫂嫂阿止娘子携母亲骨灰入京归葬之事。

  “她竟是崔老师之女。”洛信原沉思着,“罢了。看在她父亲的面子上,旧事不再和她计较。”

  “嗯?”梅望舒的视线瞄过来,“你原本打算和她计较什么。”

  洛信原避开话题不谈,放下芝麻胡饼,起身洗手,

  “崔家长媳回京之事,我是知道的。上次已经吩咐重修了崔家祠堂和祖坟。既然崔老师之女也在京城,可以赐宅邸。”

  梅望舒心里微微一动。

  “说起赐宅邸……比起重新赐下一处新宅,我在城东的梅宅,其实就是当年崔家旧宅。如今我已经卸了翰林学士职务,城东赐宅理应归还朝廷,何不索性物归原主。”

  洛信原点头应下,“如此也好。”

  梅望舒吃了半碗暖胃的小米桂圆粥,用了半张胡饼,几口鹿脯,放下筷子,喝茶漱口。

  “今日晨光不错。”她瞥了眼窗外的天色,“浮生偷得半日闲,信原想去哪里散心。”

  洛信原站在半开的窗边,带笑看着院子里的晨光,并不直接回答,反问,“早膳用好了?”

  “用好了。”梅望舒起身走到窗边,“东城门出去有枫林,秋季红枫十里,风景极美。去几处出名的寺庙进香也可。或者去城里最出名的几间酒楼吃席……”

  洛信原抬手把窗户关上。

  在梅望舒惊愕的视线里,把她拦腰抱起,两人滚进窗边软榻,

  “哪里也不去。什么十里红枫,哪有雪卿好看。”

  ——

  邢以宁这天早上过来城东梅宅,细细地诊了回脉,眉头皱起,“身子寒症倒是大有转好的迹象,肾水不足的毛病怎么还在,得继续开羊腰子汤食补的方子。”

  梅望舒坐在对面,没吭声,把手缩回去,随手翻开桌上一卷书。

  邢以宁写了几笔药膳方子,又追问,“上次留给你的几本道家养生书,是没看呢,还是没学以致用。”

  梅望舒像是没听到般,手里握着书卷,眸光落在纸页上,不说话。

  邢以宁看在眼里,明白了几分。

  “不是学不会,是不肯学。”他叹气,“行了,我也不好说你什么。道家房中术不肯学,宫里那位再来寻你,把人赶出去总会吧?你回来京城才几天,看看都虚成什么样子了。——跟上次一样,禁房事十日,食补起来。”

  把药膳方子交给院门外守着的常伯,叮嘱几句,回来收拾药箱准备走人时,突然想起一件事,人已经走到门边,又特意走回来多问了句。

  “这两天我在宫里都听说了,说你这处城东御赐的宅子要收回去?”

  梅望舒这才放下书,应了一声。

  “原本就是崔祭酒家的旧宅,当年冤案抄没,辗转赐到了我手里。如今既然崔家人回京,我又已经致仕,把旧宅归还崔家,是理所当然的事。”

  她指了指院子里忙碌的梅家小厮仆妇们,“我这两日在城东这边,也是为了清点旧物,腾空庭院,好早些搬出去。”

  “话是这么说没错,我也觉得你说的才是正理。”邢以宁琢磨着,“但最近传的风声……怎么听起来就变味儿了呢。”

  看看时辰还早,他索性一屁股坐回来,压低嗓音透露最近京城传开的流言。

  “前几日你不是才随宫里那位去了趟太庙?不知怎的,有消息传出来,说你原本定下的配享太庙的荣恩,没啦。”

  “说你原本是铁板钉钉的本朝第一功臣,宫里那位翻脸不认了。”

  “又有流言说,你今年才二十七,理应大好的前程,却年纪轻轻就致仕,又赐居东都,不是因为身子不好,而是功高震主,宫里那位不放心你,把你软禁在东都。”

  梅望舒原本没放在心上,带笑闲听京城里的流言蜚语。听着听着,视线从手里的书页间抬起,转看向邢以宁。

  “我致仕才多久,怎么京里会传成这样?”

  邢以宁撇嘴,“离谱吧?我听到当时就觉得离谱。偏偏这些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我当然不信,但又不好明说。我看许多人都半信半疑。”

  他起身欲走,临走前抛下话,“趁你人在京城,不如多会会旧日同僚,也好当面澄清传言,免得过几日你再回东都,京城这边人人都以为你被软禁了。”

  梅望舒失笑摇头。

  “谣言止于智者。像这等不切实际的流言,日久自败。随它去。”

  话虽这样说,但搬离城东梅宅,大小箱笼搬出去的当日,门外聚集了不少窃窃私语的路人。

  又过两日,梅望舒穿起白襕鹤氅,奉诏入宫,准备在北魏国诸位使节面前露个脸,完成洛信原嘱托的入京第二件事时——

  进宫路上,正好碰着了几位熟识的同僚。

  鸿胪寺卿俞光宗,带着几位鸿胪寺下属官员,当先领着几位贵客,从另一边的宫道走过来,两边在宫道交叉口差点撞上。

  俞光宗一愣停步,过来行礼,“梅学士。”

  梅望舒含笑还礼,“不敢当旧日称呼。如今在下致仕,已是白身。”

  俞光宗表情复杂,当着下属和贵客的面,只含蓄地道,“梅学士高风亮节,于朝廷社稷有大功,朝野都是看在眼里的。纵然一时浮云蔽日,终会云散雾开,重现天日。”

  梅望舒也是一怔,随即恍然,这位只怕也是听说了最近的流言了。

  她啼笑皆非,对方说得含糊,她又不好直说什么,只得行礼道谢,委婉辩解道,“哪有什么蔽日浮云,传言不可尽信。”

  俞光抹了下眼角,带着几分感慨道,“说得极是。梅学士不妨静候佳音,坐等拨云见日时。”

  两人驻足寒暄时,身后的几位贵客却走上来。

  “这位就是梅学士?”为首那位富贵公子打扮的年轻贵客,说一口极为正宗的官话,因为太过字正腔圆,半点京城当地的方言口音也无,反而听来有些怪异。

  梅望舒打量过去,开口问话的贵公子二十五六年纪,穿一身绯色织金流云滚边夹袍,金镶玉冠,麂皮长靴,打扮和京城世家公子一般无二,衣衫却是左衽的。

  她一眼便估猜出来人的身份。

  “这位想必就是北魏国来使,贺兰王殿下?”

  北魏国人衣衫左衽,眼前这位贵客,正是北魏国主之三子,封号贺兰王,据说是北魏国几位皇子中极得宠的一位。

  贺兰王饶有兴致地上下打量她半晌,笑起来,拱了拱手。“幸会。”

  “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贺兰王笑吟吟地走近两步,“梅学士果然就像传闻那般芝兰玉树,不,见面更胜闻名。小王只恨未能早日得见。”

  梅望舒见这位远道而来的贺兰王爷是个自来熟,说一句话便走近一步,几句话的功夫走到她面前,几乎脸对着脸,还要继续近身的样子,不动声色往后退了半步,拉开两人距离。

  “圣上今日召于紫宸殿觐见,”她淡淡回礼,“阁下远道而来,乃是我国贵客,等下国宴还会再见。时辰还早,几位不妨慢行,沿路欣赏京中秋景,恕在下先行一步。”

  说完和鸿胪寺卿客气了几句,两边告辞。

  背后传来贺兰王爽朗的笑声,“梅学士何必急着走,难道是去迟了,怕你家陛下怪罪于你?”

  梅望舒听得好笑,懒得辩解,径直往紫宸殿方向去。

  紫宸殿今日设宴款待北魏来使。

  好歹是相隔十年来朝贡的使节,她原本还惦记着在宴中客气寒暄几句,但刚才半路碰着贺兰王,短短几句言语间,隐约有挑拨离间君臣关系之意,果然就像洛信原之前所说的:

  ‘个个上蹿下跳,不是个省油的灯’。

  等国宴真的开始后,她连寒暄都懒得寒暄,直接把人晾在旁边。贺兰王起身过来敬酒,她才敷衍地喝一杯,含笑亮出杯底,废话不说,重新落座。

  她这边懒得开口,洛信原哪里看不出来。

  看了眼御案上鸿胪寺官员提前呈上来的国宴章程,跳过接下来的‘我朝官员次第敬酒’环节,直接吩咐舞姬进来献舞。

  丝竹弦乐声响起,众多舞姬翩翩起舞,高坐御案的元和帝简短说了几句敬酒辞,在场众官员和北魏使节起身山呼万岁。

  今日大设国宴,皇帝穿得极正式的冕服,十二旒冠在面前摇晃,遮挡了天子面容,在座诸臣看不清帝王神色,只在从容不迫的言辞里,感受到帝王年岁渐长、越发显露出来的沉着镇定,不动声色。

  酒过三巡,洛信原高坐御案之上,对着下首位第一席的梅望舒,出声问询北魏来使,话语半似玩笑半似质问,

  “贺兰王每次都惦记着要见梅学士。朕曾与你说,梅学士闲居东都,并不轻易来京城。贺兰王话里话外说我国敷衍。如今见到了真人,贺兰王可满意了?”

  贺兰王起身敬酒,笑道,“得见梅学士当面,小王三生有幸。可惜梅学士惜字如金,宴席至今,与小王说话不超过三句。小王斗胆问一句,可是小王举止粗鄙,惹了梅学士嫌恶?”

  梅望舒抿了口酒,放下酒杯,“贺兰王不必妄自菲薄,在下向来话不多。”

  贺兰王大笑起来,“梅学士不嫌弃小王,小王喜不自禁。梅学士盛名在外,小王在本国仰慕已久,今日国宴机会难得,我们定要亲近亲近。来来来,今日不醉不休。”满满斟了一大盏酒,双手捧起,眼看就要过去敬酒。

  御案高处的元和帝冷眼看着,在贺兰王起身的同时也恰好起身,提前离席。

  临走时传下口谕,“雪卿,随朕来。”

  梅望舒起身跟随离席。

  留下了身后众多若有所思的目光。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两人前后进了紫宸殿后面的寝殿,梅望舒想起离席前收到的众多复杂目光,好笑之余又有些无奈,摇摇头。

  皇帝提前离席,又召她同走。落在有心人眼里,只怕她被软禁的流言传得更盛。

  洛信原在寝殿里张开双臂,让苏怀忠近身解开身上穿戴繁复的衮服,听到没头没尾的一句,这才诧异问了句,

  “什么三人成虎。最近可是有什么不好的流言了?”

  梅望舒越想越觉得好笑。“是听到一些流言。太过荒诞不经,不值一提。”

  等换下庄重冠冕,换了身广袖交领行龙海涛常服,苏怀忠退出去准备午膳事宜,洛信原把其他殿里侍奉的宫人全赶出去,寝殿里只剩他们两个。

  梅望舒正在窗边欣赏汉白玉庭院里新摆放出来的罕见墨菊品中,旁边一只手极自然地搂过来,把她揽腰抱起,两人去窗边的贵妃榻坐下。

  “贺兰王那个小白脸。”洛信原搂着她的腰,手臂用力,越圈越紧,声线危险地沉下去,“油头粉面,目光闪烁,头一面见你便刻意讨好,哼,一看就不安好心。”

  他仔细叮嘱,“你在京城这几日,他若是私下里邀约你,你不要理他。北魏国书已经呈上来了,等鸿胪寺那套议程走完,我便叫他们滚。”

  梅望舒靠在宽阔胸膛上,耳边传来激烈的心跳声,她温声安抚,

  “贺兰王此人虽然极力表现得亲和,但我一眼便看出他自视甚高。他这番刻意交好,只怕存了招揽的心思。”

  “他算什么东西,也配招揽你。”洛信原微微冷笑。

  两人在寝殿里安静地拥抱了一阵,洛信原闻着浅淡悠远的白檀香,狂暴心绪逐渐抚平,呼吸却渐渐急促起来。

  他低头吻了吻白玉般的柔嫩耳垂,商量着,“今日留宿宫里?”

  梅望舒入宫前早有准备,从袖中不紧不慢抽出一张字纸,递给洛信原。

  洛信原见她的动作,心里便隐约升起某些不好的预感,打开薄薄的医方,定睛看去——

  似曾相识的字迹,第一行赫然写着:“肾水不足,禁房事十日。”

  “邢医官昨日新写的医方,仔细叮咛了几遍要遵医嘱。”梅望舒指着那医方,慢悠悠地解释道。

  洛信原把手里的字纸缓缓揉成小团,扔去纸篓,淡笑。

  “邢医官还是早些去江南的好。留在京城,总有一天我忍不住要砍了他。”

  作者有话要说:我感觉再有一两章就能完结番外!

  【头顶布偶猫感谢投喂】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璃萤绾绾、猫小姐喜欢菠萝蜜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呜呜呜今天还好吗44瓶;时寒40瓶;零无渊、丧丧不丧、陶陶、柒柒、阿倾侬恩还是赞西西、56828153、璃萤绾绾、夏未初、风吹树10瓶;姜姜6瓶;0055瓶;付酥2瓶;为爱发电yu、jishengxi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