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83章 番外一
作者:香草芋圆      更新:2022-02-23 08:09      字数:3871
  世间如鬼蜮,人心似豺狼。

  人生就两副面孔,面对上位者卑躬屈膝、唯唯诺诺;面对弱小者飞扬跋扈、恨不得敲骨吸髓。

  洛璳小时候,也曾有人把他如珠如玉抱在膝上,带笑喊他的乳名,吾家阿幺。

  直到四岁那年,皇宫里新晋受宠的乐嫔生下皇子,他多了个白胖讨喜的庶弟。

  他的父亲,皇宫之主,从此改口称呼他小六。

  他的母后,逼他哄他,叮嘱他趁着年纪还小,去他父皇那里多多撒娇,把旧日的宠爱讨回来几分。

  他穿起最讨喜的大红衣裳,梳起最讨喜的小团髻,脖子上挂着满月时父亲赐下的纯金璎珞圈,带着母亲的期待和厚望,一路小跑着奔去紫宸殿。

  隔着雕花门缝,他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

  他的父亲一手揽着乐嫔的腰肢,另一只手把庶弟白白胖胖的小脚丫捏在手掌里,用胡子去扎柔嫩的脚底板,在婴儿咯咯咯的笑声里,亲昵地唤他的庶弟,吾家阿幺。

  洛璳的脚步停在紫宸殿外。

  黑黝黝的眸子隔着门缝看着殿里其乐融融的一家三口,不顾父亲在里面的召唤,脚步一步步地往后退,转头决然奔跑而去。

  不管母亲怎么诱哄,怎么怒骂训斥,从此对他的父亲冷淡下来,再不肯近身。

  父亲是个性子温吞的守成之君,哄过几次,呵斥过几次,最后无奈叹了声,“吾家小六好倔的脾气,不像朕,像你故去多年的皇奶奶。”

  父子从此相敬如宾,倒也另眼相看三分。

  白胖可爱的庶弟没长到两岁,便生了场急病没了。

  如同之前的两三个庶兄那样。

  婴儿难以养活,即使是金贵的皇子身份,幼年夭折也是极常见的事,不足为奇。

  但十岁那年,他的父亲急病暴亡,却出乎所有人,包括先帝自己的意料之外。

  猝不及防,将偌大的江山交给了年仅十年的洛璳,少帝登基,国号为‘元和’。

  主少国疑,权臣势大,掌控朝野。

  歌舞升平的遮掩下,冲突越演越烈。

  十三岁那年,苏怀忠为了护他,被郗有道当着他的面拖出殿外,以‘阉奴狂悖、意图干政’的名义,喝令生生杖死。

  至死时眼睑还半张着,滴血成泪,死死盯着殿里他的方向。

  死不瞑目。

  当夜,元和帝身上的狂暴症第一次发作。

  年仅十三岁的半大少年,极其冷静地指使身边唯一剩下的大伴刘善长,将太后身边惯会捧高踩低的如嬷嬷半夜骗来了紫宸殿的偏殿里。

  苏怀忠被杖死的当时,如嬷嬷站在血肉模糊的尸体旁,传来太后口谕,将龙椅上呆坐着的少年皇帝冷嘲热讽了好一会,训斥他‘不许自作主张,要听亚父的话’。

  元和帝便在当夜的偏殿里,割了如嬷嬷的舌头,又生生拔了她整口的牙。

  最后才一刀割断了如嬷嬷的喉咙。

  活人带着浓烈腥气的鲜血,喷到了华美精致的天子常服上。

  如嬷嬷在浓黑夜色里倒在金砖地上,抽搐着不动了。

  刘善长连同另外两个知情的紫宸殿内侍跪伏在地,吓得浑身瑟瑟发抖。

  “你们若去母后那里告发此事,母后会处罚朕。”

  元和帝扔下锋利的小刀,走到金盆旁清洗手上的鲜血,轻描淡写地对伏倒颤抖的刘善长三人道,

  “但朕不会有事。等朕领完了罚,便回来一刀一刀剁了你们。”

  对着拼命磕头磕到破皮流血、嘴里不停表白忠心的三人,少年元和帝满意地想。

  这样便对了。

  收起尔等那张敲骨吸髓的傲慢面目,在朕面前,永远只需露出卑躬屈膝的嘴脸。

  朕只想看你们恐惧讨好的脸。

  如嬷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漆黑的深夜。

  太后命人四处找过,大张旗鼓地搜查过,半个月后依然毫无头绪,这事也就渐渐搁下了。

  毕竟,如嬷嬷在太后娘娘面前再怎么得脸,也不过是个梳头梳得好、会伺候人的女官而已。

  太后娘娘想起她了,便搜寻她。

  过了半个月,太后娘娘身边添了梳头手艺更好的新人,渐渐想不起如嬷嬷了,谁还在意呢宫里少了个人呢。

  ——

  权臣当政,郗党横行。

  笼罩京城的巨大威慑阴影下,少年皇帝在暗处悄然展开自己的羽翼。

  收拢了齐正衡。

  招揽了周怀玉。

  借着少年浪荡、习武嬉游的借口,荒废了正经帝王学业,却堂而皇之带着一小队禁军在京城郊外四处游荡行猎,结识了许多许多出身底层,身居才能而又野心勃勃,虎豹豺狼般的年轻人。

  十八岁那年,精心筹划,放手一搏。

  借着天子京郊祭祀的机会,以有心算无心,他养了许多年的豺狼虎豹们埋伏于半路之上,一拥而上,乱刀诛杀了郗有道,他喊了八年的所谓‘亚父’。

  把郗有道血淋淋的人头装在红木盒子里,包裹得精巧别致,送去慈宁宫。

  把太后吓得大病一场,兵围慈宁宫,威逼太后移居行宫。

  天子亲政临朝。

  这个世上处处豺狼,为什么不索性由他来做豺狼的头领,以名利诱之,以声色动之,将那群豺狼虎豹收入麾下,按照他的心意狼奔豕突。

  偶有几个不听话的文臣放话死谏,他任凭他们在紫宸殿外的石阶上撞死。侥幸没死的,拖去午门外杖死。

  搭上他们自己的性命,以君王的名声做垫脚石,成全这些文臣青史留名。

  偶有几个胆子大的宫人算计他,他便把他们抓了来,当众枭首,断脚,扒皮。

  自此,一切都按照他的心意了。

  所以人开始敬畏他,恐惧他,在他的面前深深地垂下视线,恭恭敬敬行礼问安,脸上露出畏惧而讨好的神色。

  他满意了。

  但渐渐的,他又开始觉得无趣。

  日复一日,对着一张张千篇一律、令人生厌的可憎面孔,活着有何乐趣。

  他开始整日整夜的酗酒。

  借着酒意醉醺醺地拔刀杀人。

  谁靠近他,他就杀谁。

  人杀得越多,面前那些人脸上的畏惧神色越重,他越觉得无趣。

  偶尔从大醉中醒来,对着陌生的殿室,刀尖鲜血淋漓的自己,横七竖八躺倒满地的尸体,跪倒在地、拼命磕头求饶的宫人。

  他想着……

  连杀人也没意思。

  活着,简直无趣透了。

  无趣重复的日子里,终于有一天,传来一个有趣的消息。

  满朝数百文武大臣,看起来最风雅、最清贵的户部梅尚书,居然在短短几年任内贪污了三十万两银巨款。

  真是有趣极了。

  派兵围了梅家时,他特意没有发下惯常的诛杀令,而是发了缉拿令。

  难得遇到这么有趣的事,把人全杀光了多无趣。

  他要把梅家人圈起来,像猫捉耗子那般玩耍个够,挨个地去问,梅家做出这种贪污国库的丑事来,他们扪心自问,配不配的上他们家经霜傲雪的姓。

  梅家人脸上的表情,一定很有趣。

  缉拿令发下去,后来……他把梅家这件事忘了。

  他酗酒,自然会有人极有眼色地为他物色美酒。最近几日不知何处新贡上来的美酒,他连名字都记不住,只记得那酒醇厚绵长,后劲却足,十分地好喝。

  抱着酒坛子,整日在殿室里醉生梦死,过得晨昏颠倒,浑浑噩噩,完全把朝堂政事抛去了脑后。

  直到有一日,他酒醒过来,发现自己站在一处陌生的殿室外。

  那殿室有年头了,门框朱漆斑驳,门上鎏金铜环黯淡失色,黑底匾额落着一层薄薄的灰。

  有扇木窗在阳光下半开着。

  繁复精致的花鸟雕花浸泡久了雨水,变得模糊不清。

  他独自站在宽阔的汉白玉庭院里,正是三月仲春时节,头顶盛开的杏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有几瓣被风吹着,顺着大开的木窗飘进了殿室里。

  暖融融的春光里,他看见了殿室里跪坐在蒲团上的女子。

  那女子二十出头年纪,梳着简单的垂髻,穿了身沉香色的对襟窄袖春衫,月白襦裙,头上简简单单插着一支珍珠步摇,耳边一副珍珠耳坠子,面前摆放着黑白棋盘。

  他看到她时,她正自己和自己对弈到一半,对着棋盘沉吟未决,葱白的指尖掂着冷玉黑子。

  窗外吹进的许多的杏花,纷纷扬扬地洒在棋盘上。

  那女子莞尔失笑,抬手去拂杏花瓣。

  昏暗的殿室里,一切都黯淡无光,只有窗边笑意清浅的她是有颜色的。

  阳光照在她身上,脸上,人仿佛在发光。

  咔啦一声轻响,他不自觉地倒退半步,脚下的厚底高履踩到地上一截树枝。

  那女子应声抬头,往半开的窗外看过来。

  清凌凌的沉静眸子里,映出了他此刻的模样。

  衣衫不整,满身酒气,身形摇摇晃晃。

  他的心里忽然闪过一丝细微的懊恼。

  这是种极为陌生的感触。下个瞬间,那丝极罕见的懊恼就被被惯性地抹去了。

  他摇摇晃晃地分辨门的方向,就要往殿里走。

  廊下某位掌事太监在暗中窥伺已久,急忙小跑出来,碎步跟随在年轻天子身侧,讨好而谄媚地报出殿内女官的生平,

  “回禀陛下,偏殿里侍棋的是梅娘子。曾经的梅尚书之女,因其父之罪没入宫掖。入宫两三个月啦。”

  “梅娘子。”他喃喃自语着,从回忆里搜寻出早被他抛去九霄云外的梅家。

  “原来是梅家的人。”

  他精神一振,觉得有趣极了。

  他随意拢了拢敞开的衣襟,带着满身酒气跨进殿去,大喇喇地往棋盘对面的蒲团一坐。

  “原来是梅光和之女。”

  他的目光毫不避讳着兴味,放肆打量着对面如画的眉眼。

  “你家生来有个高洁的姓,你父亲又是备受文坛推崇的风雅名士。姓梅,双名光和,啧啧,原以为欺霜傲雪,品性高洁,最后却和光同尘,和俗世同流合污,实在讽刺哪。”

  他故意嘲讽地啧啧叹息。

  对面的梅家女子听了,却并没有如他所想,露出羞惭无地的神色。

  她俯身行礼,只淡淡地道了句,

  “梅家已经获罪,生死在陛下一念间。‘和光同尘’四字出自道德经,指的是与世无争之意。陛下话里的用法,用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