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 28 章
作者:香草芋圆      更新:2022-02-23 08:06      字数:5923
  梅望舒这几日在家中燕居,闭门谢客,谁也不见,虽然身处京畿重地,却仿佛世外桃源。

  她早起惯了,每日卯时照常起身。晨光大亮时,已经洗漱完毕,用过了早食。

  这天是个冬日难得的晴好天气,暖日无风。嫣然一大早便吩咐着仆妇婢女们满院子的晒起被子衣物,又捡院子里的干净树枝,把新做好的腊肉腊肠、风干红椒都挂起来。

  只给梅望舒留下一处避风凉亭,把防风帐子挂起,备好笔墨书架,让她清清静静地在凉亭里晒太阳,写回信。

  给父母的信都已经写好了,手里在写的,是给虞家五公子,虞长希的回信。

  煦暖的冬日阳光从墙头斜照进来,映亮了石桌上摊的空白信笺。

  梅望舒提笔从头写起:

  “虞五哥见信如晤。

  京城养病多年,承蒙牵挂至今。近年来,病势好转,或可归乡。午夜梦回之际,忆及家中双亲,思之切切,泪湿沾襟。家父来信提起,当年种下半山之梅,今已长成,暗香浮动,姝心向往之。明年寒冬季节,梅开满山之时——“

  写到这里,她停下笔,悠悠想起明年此时,或许自己已经身在故乡,和父母一同上山赏梅,唇线上扬,细微地笑了笑。

  视线重新落回桌上时,一眼望见满纸飘逸灵动的行楷字体,她忽然意识到,不对。

  在家里歇了几日,心神松懈,她一时没多想,竟然用了平日最惯用的笔迹写信。

  这封信如果泄露出去,被人发现‘京城养病’的梅家千金,字迹居然她家兄长梅学士的一模一样……又是一件要费心圆谎的麻烦事。

  她把写满半张的信纸撕了,拿过一张空白信笺重写。

  这回留了神,改用了女子常习的端丽小楷,重新写下:

  “虞五哥见信如晤。”

  为了凸显和‘梅家兄长’的字迹不同,笔画转折处,刻意写得更细弱纤丽些。

  开头几个字写下来,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转过一个念头。

  她这边刻意为之,连字迹都遮遮掩掩。

  故乡那位毫无印象的虞五公子……会不会写信时也同样的遮遮掩掩,为了给她留下好印象,写出一副与平日截然不同的字迹来。

  念头一旦升起,便在心里扎了根。

  她失了刚开始回信的兴致,只寥寥几句,简短写道:

  “多谢牵挂,近来病势好转,明年或可返乡。”

  最后一句,感谢了虞家送来的秘制柿饼。

  信写完之后,她将写给父母的回信也翻找出来,厚厚的几封信放成一摞,召来了老家来人问话。

  老家来的,是经常来往两地的一位中年精干管事,满口乡音,一本正经地回答家中近况。

  “老爷?好着呢。每天呼朋引伴,喝酒吟诗,不知道多风雅!‘梅半山’的名号都传出州府了,上门求诗的士子们络绎不绝!”

  “夫人?也好着呢。家里的生意账务牢牢地抓手里,咱家生意越做越大,前阵子才又买下一座山,随便老爷种花种树,养鸭养鹤,搞什么田园雅趣。反正老爷怎么败家都败不完!”

  梅望舒听着熟悉的乡音,眼中渐渐露出笑意,把回信交给了老家来人,封了厚厚的赏赐,送他回程。

  按照脚程,回信年前就能送到家了。

  今日悠闲无事,梅望舒握了本新得的棋谱,喝茶打谱,怡然自得,不知不觉到了午后。

  嫣然过来劝她午睡,刚刚宽衣歇下,院门外却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常伯的声音从外头响起,“大人,有客来访。”

  “怎么回事。”嫣然过去开门,诧异地问,“大人不是说了,登门来客一律劝回去,不需来报么。”

  常伯站在院门外,尴尬道,“这次登门的访客,自称姓林,是叶老尚书的大弟子,也就是咱们大人的,呃,师兄。我们不敢擅专,只好过来通禀一声,请大人决断。”

  “骗子吧?”嫣然怀疑地道,“从未听说叶老尚书还有另一位衣钵弟子。”

  “……”梅望舒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确实有一位姓林的师兄。嫣然,把我那件正红织金的外袍子拿过来。此人无事不登三宝殿,只怕有大事。”

  自从梅家开始闭门谢客,前院会客厅,这是几日内第一次迎来访客。

  身穿海青色襕袍、二十七八岁年纪,神色端肃的男子正在欣赏厅内悬挂的书画,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微微颔首,

  “梅师弟,数日不见,身子可好些了。”

  梅望舒走过去坐在主位,吩咐上茶,淡淡道,“有劳林师兄记挂。这几日居家养病,身子比上次见面时好多了。”

  来人是个熟人,前不久刚刚见过。

  赫然是腊八当日在宫里照过面,当着元和帝的面声称‘和梅学士不熟’的枢密院正使,林思时,林大人。

  宾客落座,梅望舒直接询问来意。

  “我曾与你说过许多次,没有必要的话,你我同门师兄弟的渊源,实在不必暴露人前。”

  她声线虽然温和,言语间却颇为冷淡,

  “你我共同随侍圣上,如今一个掌文,一个掌兵,若是被人得知同出一个师门,对老师,对你我,并无任何好处,只会引来猜疑。”

  “梅师弟所说的,我都知晓。”林思时捧着茶盏,同样地冷淡回复,

  “只不过今日不比寻常,贵宅的大门比皇城宫门还难进出,如果不揭开这层师兄的身份,只怕我至今见不到梅师弟的面。”

  林思时的目光在那件织金耀眼的正朱色外袍子上一掠而过,锐利地注意到几处未抚平的皱褶。或许是在家中燕居的缘故,平日在外见面时,他极少有机会见到对方身上有如此疏漏。

  “今日林某登门,可是打扰了梅师弟闭门酣睡?梅师弟当真闭门个彻底,不知这几日外头发生的大事?”

  “什么样的大事?”

  “就在昨日,圣上传诏,将太后娘娘从慈宁宫迁出,送往东北皇苑行宫。”

  梅望舒一惊,心神电转,半天没说话。

  这一世,积怨已久的天家母子终究还是走到了公开决裂这一步。

  虽然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那封致命的绢书被禁军查获,落到天子手中后,她便隐约猜到,注定会有这一天。

  梅望舒低头喝了口茶,“诏书中可有写明理由。”

  “理由……简直匪夷所思。”林思时摇头道,

  “圣上下诏道,太后在慈宁宫日夜哭泣,思念两名小皇孙。今特赐移居行宫,太后可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昨日下的诏,今日清晨已经由禁卫护卫着,轻车简从出了京。太后娘娘据说一路痛哭而去,哭声令人心碎断肠。”

  梅望舒捧着茶盏,沉默了一阵。

  “然后呢?群臣激愤,集体上书要求圣上收回成命,圣上不理会?林师兄为此事急着来找我?”

  她看了眼对面端坐、面无表情的林大人,一个念头倏然闪过脑海。

  “……老师也参与了上书?”

  “比上书更加糟糕百倍。”林思时深吸口气,

  “消息传出来后,朝廷众多官员激愤,昨日傍晚,渐渐有谏官聚集于紫宸殿外,长跪不起,要求圣上收回成命,将太后娘娘接回慈宁宫。就在刚才——老师他下朝后,径自去了紫宸殿外,直接跪在了众多谏官之首位!”

  林思时站起身来,沉声道,“老师局势危急。梅师弟,你是老师公开承认的唯一弟子,你过去劝说老师离开,名正言顺,远远好过愚兄过去。”

  梅望舒默然起身。

  她就知道,姓林的登门,绝无好事。

  “此事我知道了,你不必去。”

  她往门口方向走,同时吩咐常伯,“官袍取来,备车。即刻出门。”

  林思时跟随在身后。

  两人疾步前行,林思时的个头比梅望舒高出许多,步子迈得大,几步便跟上,两人沉默并肩走了一段路,林思时在身侧开口,

  “我虽然不像梅师弟

  公开师徒名分,但老师这么多年尽心栽培的恩情,愚兄时刻铭记在心,时刻不敢忘,暗中也时常探望老师。愚兄实在不知,到底哪处招惹了梅师弟的嫌恶。梅师弟向来为人谦和大度,却为何只是对我冷待。”

  梅望舒颇为好笑地看了他一眼,并没有直面林大人的问题,只云淡风轻道,

  “当初,因为时局混乱,老师没有公开和师兄的师徒名分,怕郗党斩草除根,给师兄惹来杀身之祸。后来,我进宫伴读,随侍圣上;师兄在朝堂中步步为营。你我一个在明,一个在暗,里应外合,老师也认为,这是最佳的选择了。”

  “林师兄,既然你我‘彼此不熟’了这么多年,突然熟谙起来,才会惹人怀疑。继续‘不熟’下去,对你对我都好。”

  林思时道,“话虽如此,但是梅师弟,即使在老师面前,你依然同愚兄‘不熟’——”

  梅望舒打断了他的话,“还不曾问过,尊夫人最近可好?林师兄家中令堂的身子可康健?”

  林思时默然片刻,顺着她的意思换了话题,”家母身体康健,内子体弱了些,不碍事。多谢师弟关怀。”

  梅望舒点点头,“记得林师兄和尊夫人是青梅竹马,一段佳话?恭祝贤伉俪白头到老。”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了门口。

  为了避人耳目,梅望舒在影壁前停步,常伯替她客客气气送了客,她自己从侧门出去。

  马车疾驰出巷,短短一刻钟后便到了宫门处。

  此时的宫门,不复往日的肃静。

  大群文武官员在金水桥聚集,窃窃私语,左顾右盼。

  宫门外的禁卫数目也远远超过往日,宫门周围黑压压围满了盔甲鲜明的佩刀禁军。

  把守宫门的也是个熟人。

  居然是执掌禁军的殿前都指挥使,齐正衡,亲自守在宫门处。

  齐正衡盔甲在身,立于宫门城楼之上,原本瞪眼看着宫门下那群官员聒噪,视线里忽然跳进来一个熟悉的清隽人影,穿着仙鹤补子的文官紫袍,缓步从金水桥上过来。

  冬日的阳光从高处照下,映亮了梅望舒雅致如山水的眉眼,齐正衡轻轻吸了口气。

  “人总算来了。”

  他立刻招呼左右禁卫,“找个腿快的,撒丫子跑!赶紧给圣上报过去!”

  梅望舒越过那群涌过来寒暄询问病情的官员,停在宫门下,犯了难。

  她原以为短期不必再进宫,入宫腰牌已经交还回去。如果守宫门的是个铁面无私的禁军,她就算穿着仙鹤补子二品官袍,也进不去皇城。

  还好这时,齐正衡大步如飞,腾腾腾地从城楼上冲下来了。

  “梅学士,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齐正衡招呼她,“叶老尚书带领着数十谏官跪在紫宸殿外,圣驾就在紫宸殿内。你快过去,两边劝一劝,别闹出大事来。”

  梅望舒随着齐正衡匆匆往紫宸殿方向走,不忘询问了句,

  “齐指挥使,最近几日,你看圣上的心情怎样?有没有心情沉郁,郁郁不乐?”

  齐正衡琢磨了一会儿,“圣上的心意不好猜,我有时看不大准。不过我看圣上这两日不像是郁郁不乐的样子。”

  两边都是认识已久、知根知底的老熟人了,齐正衡压低嗓音,小声加了句,“这回总算把慈宁宫那位给送走了,我猜圣上心情好着呢。”

  梅望舒一阵哑然,默默抬手,按了按眉心。

  话糙理不糙,说得就是齐正衡这样的人。

  能够长久随侍天子身侧的心腹,总是会有几分常人没有的敏锐。

  “那,如果圣上心情尚好,为什么没有好言劝慰紫宸殿外的谏臣,劝他们自行离去,反而任由他们集结?”

  她皱眉道,“今日的集体跪谏之事如果传出去,有损圣上的仁德名声。”

  齐正衡叹气,“圣上平日里对待朝臣过于宽和了。就算抓到错处,多半罚俸了事,那些谏官一个个拿命赌名声,逼着圣上让步呢。”

  言语间,已经走近紫宸殿外。

  紫宸殿是天子寝宫,庄严三层殿阙高居楼台之上,楼台下以汉白玉石铺成大片的开阔庭院,逢年过节时的小型朝拜仪式就在此处举行。

  此时,汉白玉楼台下,黑压压跪满了数十位朝臣。

  须发斑白的叶昌阁,端端正正跪在为首第一排,向着紫宸殿的方向,肃容叩拜,沉声道,

  “请陛下收回成命!迎太后娘娘鸾驾返京!”

  数十朝臣同时开口请愿,合成一股极为洪亮的嗓音,在空旷的皇城上方回荡,惊起枝头无数鸟雀,扑棱棱飞上高空。

  群臣再叩首,再拜。

  庭院四周,围着数百名精壮禁军,步兵弓箭手俱全,严严实实前后排成两列。

  周玄玉佩刀软甲,抱臂站在楼台下的阴影处,冷眼盯着朝臣方向。

  齐正衡远远地停了脚步,抬手一指阴影里站着的周玄玉,

  “姓周的小子最近颇得圣上宠信,将天武卫给了他。今日紫宸殿附近轮值的是天武卫,我就不过去了。”

  梅望舒道谢,“有劳齐指挥使送到这里。”

  整理身上官袍妥当,缓步走过去。

  周玄玉也早就发现他们这边,见梅望舒独自走来紫宸殿的汉白玉楼台下,远远地冲她笑了一笑,露出雪白的小虎牙,和身边同僚说了几句,迎了过来。

  梅望舒停了脚步,在原地等着。

  周玄玉笑吟吟地走过来,抱拳行礼。

  “梅学士总算来了。”

  分明是和齐正衡之前差不多的寒暄语句。但不知为什么,话里话外,总有些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在。

  周玄玉继续寒暄,“听说梅学士前几日抱病,闭门休养几日,如今病情可大好了?”

  梅望舒不想和他多说,只简单回应,“好些了。”

  她的视线望向前方黑压压跪倒一大片的谏官。

  “朝臣集体跪谏之事,圣上那边有什么打算?是否已经召了其他几位翰林学士,在殿里起草安抚诏书了?”

  “安抚诏书?下官没听说。”周玄玉意味深长地道,“圣上倒是传下一道口谕,如果紫宸殿外的朝臣在入夜前未自行散去,一律以结党勾连的罪名查办。”

  他抬头看看天色,“日头已经开始西斜了,梅学士赶紧去劝劝各位老大人吧。待会儿日头落山,儿郎们就得奉命擒人查办,按禁军规矩,不论身份,一律锁拿诏狱……呵呵,可不太好。”

  梅望舒心里一紧,“日头落山,就要拿人?”

  她琢磨着‘结党勾连’四个字里的意味,越琢磨越感觉其中隐含的不祥,正色问,“这是圣上的意思,还是周大人自己揣摩的意思?”

  周玄玉又笑起来,往紫宸殿里努了努嘴,“圣驾就在紫宸殿。梅学士不信的话,不如自己去求见当面?”说完抱拳行礼,笑吟吟退回原处。

  梅望舒站在原地发怔。

  原地站了片刻,她的心头忽然升起某种奇异而危险的感觉。

  那种感觉很微妙,仿佛丛林间穿行的麋鹿被背后潜伏的猛兽盯上,又如同枝头的翠鸟落入猎人的射程。

  她抬起头来,顺着本能,侧身望向紫宸殿最上层的楼阁。

  皇家规制的重檐庑顶,殿顶下又有短檐,在日光下拉出大片阴影,几乎遮蔽了整间上层楼阁。

  若不是被危险盯上的本能,她几乎无法发现,紫宸殿上层楼阁的某个角落,有个身影独自凭栏,无声无息地站在屋檐下的阴影里。

  那人居高临下,似乎一直盯着她的方向。

  梅望舒刚刚抬眼看过去,两边的视线便直接对上了。

  太远,又太暗,看不清那人的五官身形,连衣袍形状也看不清,只隔着遥远的距离,看到一对灼灼幽亮、仿佛有暗火燃烧的乌黑眸子。

  梅望舒倏然一惊。

  虽然没有看清人,心里却无声地道,陛下。

  冬日阳光映射在明黄琉璃瓦的积雪上,反光刺眼。她不能确定所见,闭了闭眼,再度仰头凝视,正要仔细打量,阴影里的天子却已经起身离开那处围栏,转身走进了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