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局势突变
作者:一颗很甜的糖      更新:2022-04-28 00:25      字数:2983
  “好!”

  赵胜收到马继先送来的军报,高兴的说道。

  蒲板津一战,虽然只消灭了不到千余人的官军,可是他的意义却是重大的。

  这说明赵胜命马继先封锁潼关,阻挡官军进入关中的谋划,成功的得以实施了,赵胜只需面对孙传庭所部,在战略上又多得了几分优势。

  “汤先生,咱们还要多久才能抵达西安城下。”赵胜问道。

  “王爷,再有三日,咱们便可以到达西安府城之下了。”汤纶答道。

  “先生,攻城器械打造得如何了。”赵胜又问道。

  在赵胜来,孙传庭防守西安府城,以其才智,要想攻破西安府城,唯有强攻与围困。

  对如今的义军而言,争取时间,快速攻破西安府城,让关中之地的军民明白,义军锐不可挡,归附义军才是唯一正确的出路。

  因此,赵胜这一路除了打通延绥至西安府城的粮道,另一件事,便是在打造攻城器械了,义军必须强攻。

  “那就请先生多费些心了!”赵胜吩咐道。

  其实赵胜真正的攻城利器,是由亲卫营亲自押运的一批火器工坊出产的炸药包。

  这种炸药包,跟后世的自然不能相提并论,可是威力不足,可以数量来凑。

  这批炸药包,便是赵胜可以快速攻破西安府城的最大倚仗,也是他最大的底气。

  当然,仅凭炸药包,也是不行的,赵胜对攻城器械的打造也很重视,多次询问其打造的进度。

  “大王,不必如此焦虑的,说不定咱们还没到西安城,赵武将军就攻下西安城了呢。”汤纶如此说道。

  这是汤纶的真实想法,他看过暗卫收集到的孙传庭的资料。

  孙传庭进士出身,从县令做起,一直在文官系统里升迁。

  孙传庭的经历里,跟兵事相关的,不过是天启五年,徐鸿儒起义时,有过防守之功。

  最近则是在去年,带着家丁参与了抵抗后金,这些经历里,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

  至于活捉高迎祥,汤纶觉得运气的成分多些,这显然不能证明,孙传庭有多了不起的军事才能。

  至于喜谈兵事什么的,则是文官的共同点了,真要让他们指挥作战,则多是唯有一死报君王。

  汤纶以为,赵胜认为的那个才华横溢的孙传庭,和实际的孙传庭,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这一日的午后,一封从西安府城发来的军报,证明了汤纶的看法,是非常正确的。

  军报是赵武发来的,内容则是他已经攻下西安府城了,陕西巡抚孙传庭率残兵逃出城去了。

  汤纶心中不由得感叹到,他的猜测成真的,孙传庭不是什么天才,他只是运气有些好而已。

  如今好运气用光了,所以坚固的西安府城,也被他轻易的便丢掉了。

  在军报里,赵武说出了破城的经过,是城内之人不堪孙传庭催逼,主动与义军联系,里应外合之下攻破了西安府城。

  事实上,从孙传庭到任陕西巡抚之后,他便走到了西安府的士绅的对立面。

  为了组建他的标营,他开始清理西安府各卫的土地,他的标准是洪武年间各卫土地的数量。

  这些各卫的土地,不论是以何种方式被侵占的,他们最后都落到了西安府的几个大士绅手中了。

  孙传庭清理各卫的土地,无疑是在这些士绅身上割肉了,士绅们自然是不满的。

  若是没有义军的到来,孙传庭清理各卫土地,这些士绅便只能暂时的忍气吞声。

  可是义军来了,士绅们便不再忍这口气了,他们选择了与义军合作,让孙传庭沦为失地之人,朝廷自然会降罪于他的。

  汤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合乎情理,西安府城被里应外合给攻破,便不再是多让人意外了。

  在军报的最后,赵武要求赵胜早日赶到西安府城,主持一应事务。

  “大帅,大事定矣!”汤纶兴奋的说道。

  “不对劲儿!”赵胜自语道。

  自己派马继先攻占潼关,赵武攻略西安府城,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一切都顺利得很,似乎义军所到,战无不胜一样了,赵胜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大明朝廷没有那么弱,孙传庭这位日后大明的擎天玉柱也没有那么弱。

  “汤先生,你没有觉得太顺利了嘛,官军又这么不堪一击!”赵胜看着汤纶问道。

  “大王,孙传庭不过是个书生,以为读了几本兵书,便可以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了。

  可领兵打仗那里有那么容易,没有个几年的历练,是带不好兵,打不好仗的,西安府城被破也在情理之中。”汤纶如此说道。

  汤纶说的道理,赵胜是知道的,义军的这些可当方面之任的将领,都是经过多番历练的。

  可世上难免有意外,也难免有万一的,赵胜叹道:

  “先生,有些个聪明人,是能生而知之的,孙传庭便是这样的人呀!”

  “大王,孙传庭是不是生而知之,汤某人不知道,也不会去管。

  可是,如今西安府城已下,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大王还是想一下,该如何收拾这八百里秦川吧!”汤纶拱手说道。

  赵胜听了这话,只得收拾心情,对汤纶道:

  “先生言之有理!”

  赵胜于是命令全军丟下攻城器械,轻装而行。

  两日后,赵胜领着两万骑兵,五万步卒,浩浩荡荡的来到了西安府城之下。

  “末将,拜见大王!”赵武领着军中将领,和西安府的降人们一同向赵胜行礼。

  赵胜抬手道:“诸位请起。”

  “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

  “紧急军情!”

  赵胜正想再说些什么,安抚一下西安府城的人心,却被这道紧急军情打断了。

  “快递与我看!”赵胜对来报的斥候道。

  斥候将军报递出,赵胜接过后,立刻打开阅读,只见其上写道:

  “前日,华阴为朝廷所占,统兵之人乃是洪承畴麾下悍将曹变蛟。

  末将以为,曹变蛟既然出现在了华阴,洪承畴定然进入关中了。

  潼关固若金汤,洪承畴入关之处,定是关中之西的大散关。

  以末将观之,洪某人若从大散关而来,其大军立足之地定是汉中府。

  以汉中为基,官军可用湖广之粮,两浙之钱,南直隶之军械,于我军而言实乃大患。

  末将窃以为,洪某之入关中,我军速战之军略已不可实现,关中之争,陕西之攻略,定将旷日持久,望大帅早作准备。”

  赵胜看完后久久不言,将其递予汤纶后,又对赵武道:

  “让他们都散了,全城开始戒严!”

  “遵命!”

  赵武转身便命迎接赵胜的人散去,全城戒严的军令也传了下去。

  赵胜没有理会在赵武做什么,而是看着汤纶问道:

  “汤先生,你怎么看?”

  “官军好大的手笔!”汤纶看完,不由得惊叹道。

  “大王,曹变蛟五千人马屯华阴,继先将军这一万骑兵,便被困在潼关了。”汤纶可惜的说道。

  赵胜点头道:

  “是呀,若潼关人马要介入关中,曹变蛟便会与潼关之外的官军里应外合,潼关便会失守。

  潼关人马不动,接下来的大战,咱们便少了一万骑兵可用,官军的手段真是高明。”

  “大王,这西安府城,也是他们放下的香饵,这一招化被动为主动,真是高明得很。”

  汤纶接着感叹道,他还以为孙传庭不过如此,这一招又招的出手,义军不知不觉间,便在战略上落入下风了。

  赵胜点了点头,看着西安府城的城墙,坦然的道:

  “这西安府城是如此的雄伟而坚固,本王得之甚是心喜呀。

  官军既然要战,咱们便与之好好的战上一场,让他们知道,我义军所向皆披靡。”